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418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 5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 “帝 ”为 “王 ”。明确规定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这是依据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国制度 答案: C 1900 年,有位科学家提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正如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能量也是由一份份 “能量原子 ”构成的。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答案: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合作在新的发展表现为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同时加强,其合

2、作的首要步骤是 A开展资源合作 B走向政治统一 C实行统一货币 D实行贸易壁垒 答案: A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材料中 “某种暂时复辟 ”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 D 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中的演说: ”我们不能容忍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 “怎么办 ”?世界已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

3、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下列关于这时的世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加入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 B列强直接向殖民地输出资本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答案: D “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的基础,也是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重要文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 A罗马贵族为了维护特权排斥法律 B罗马人常以法律为工具对外扩张 C罗马共和体制将被帝国体制取代 D罗马人对公平与权利的追求 答案: D “1993年 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表明

4、我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答案: C 19341936 年的长征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 “转移 ”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答案: C 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A 18世纪 90年代 B 19世纪 90年代 C 1901-1912年 D 191

5、5-1925年 答案: B 1824年,斯坦德哈尔写道: “从 1785年到 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里 “巨大的变化 ”是指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答案: A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A推翻了封建统治,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奖励发展实业 C提倡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 D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答案: B 清军入关后,曾经大规模圈占土地。下面是顺治八年( 1651年)大规模圈地情况表表中反 映的

6、现象 A促进了农牧文明的交融 B导致大量自由劳动力产生 C造成生产关系的局部倒退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答案: C 综合题 ( 24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 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

7、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 ”是怎样确立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 “一种全新的政体 ”?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 “

8、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 ”有何创新?( 10分 ) ( 2)有人说,法国是资产阶级 “政府体制的试验场 ”,在人权宣言发表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孟德斯鸠等 “政府体制设计家 ”们所能想到的或没能想的政体几乎都在法国出现过。请至少举出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曾出现的三种资产阶级政体及政权名称,并说明法国最终通过什么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4 分) (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 4分)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 4分) 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政权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 2 分) 答案:( 1)怎样确立

9、: 1688年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3分) 原因:君主立宪制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制约,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3分) 说明: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的学说得到较好的贯彻。 1787年宪法规定,政府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三个权力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可以 2 3多数票再次通过被总统否决的议案;最高法院可宣 布总统违宪。( 4分) ( 2)举例: 1791年建立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建立法

10、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1875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任 3点即得 3分) 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 2分) ( 3)实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4分)制订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利。( 3分)更接近法国的体制。( 2分) ( 28 分)社会流动(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升迁与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社会流动的问题 ( 1)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11、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6分) ( 2)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举出这一时期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史实。分析流动的背景因素和影响。( 10分) ( 3)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起,一纸户口登记条例将城市和农村人为的割裂开来。评述新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分) ( 4)下图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 点是什么?你认为新中间阶层应由哪些人员构成?从历史角度分析为什么当前中国新中间阶层没能发展壮大起来?( 8分) 答案:( 1)原因:科举制度的推行;商品经济发展(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分) 表现: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门第

12、等级之别,有利于下层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一部分人摆脱贫穷,提高了社会地位。(每点 2分,共 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 2)史实:破产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知识分子或留学或从政或宣传革命;清末 “新政 ”和预备立宪使部分资产阶级和立宪党人 进入官僚阶层;更多的地主、商人和官僚投资于近代工商业。(答出任意 3点即得 3分)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救亡图存和民主思想传播。(答出 1点得 2分,任 2点即得 4分) 影响: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促进人们思想

13、观念的更新。(每点 2分,答任 3点即得 3分) ( 3)一方面,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受到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经济建设筹措了必要的资金,劳动力。( 2分)另一方面导致城乡差异加大,社会的封闭;尤其是今天不利于农村人口的转移,阻碍 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悬殊,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答任 2点即得 2分) ( 4)特点: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 2分) 构成:开放性回答,可以不拘泥现成的答案:。( 2分) 原因: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多,要很快上升为中间阶层还有困难;人口分布区域不平衡,中西部落后地区中间阶层的成长缓慢;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分配收入体制存在缺陷;使中间阶层不能壮大起来;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认识也有差异(任意两点,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