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81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 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 “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 ;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这表明他主张(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答案: B 保罗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

2、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 个类似的机制。 ”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二战后经济的全球化。题干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 “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 ”,这就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加强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罗斯福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幽默地说,自 1933年以来, “新政

3、医生 ”这个内科专家 把这个国家的急性内科病医治好了。可是,这个病人康复之后,又在 1941年 12月 7日 碰到一场严重意外事故折断了骨头, “新政医生 ”对这种病完全是外行,于是它就把病人介绍给 “胜利医 生 ”这个外科专家。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罗斯福新政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C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断了美国经济建设进程 D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941年 12月 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改变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的战略中心也因此而发生变化,罗斯福新政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排除 B,国际

4、形势虽然发生变化,日军偷袭珍珠港虽然给美国带来严重的冲击,但是并没有中断美国经济建设的进程,排除 C,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排除 D。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1561年,斯 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 “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 ”这正反映了( ) 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采用排除法,题干反映的 “绅士的

5、名分大大 贬低 ”说明名分只是贬低,而不是消除,排除 A。虽然是 “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 ”但是 “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 ”才可以被视为上等人,排除 B,提干反映的是 1561年的史实,工业革命开始于 1765年,排除C。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的殖民扩张 马丁 路德说: “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 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根据题干中的关键句 “俗人都有资格

6、,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 道理 ”说明俗人也可以诵读解释教义,从而打破了教会垄断解释教义。故选 D。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单一政体导致政治混乱的历史现象时,提出了 “混合政体理论 ”,这一理论被古罗马发展和实践为 “共和政体 ”。思想家西塞罗对共和主义理念作出阐释: “要知道,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情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 ”此处的 “共和主义 ” ( ) A是一种僭主政体 B追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强调各阶层的参与和妥协 D是单一的民主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罗马的政制,按照西塞罗对共

7、和主义的阐释,对国家权力的分配,部分归王政,部分归显贵,部分归民众,强调了各阶层的对政治的参与,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该 “不足 ”是指( ) A没有解 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从题干中的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可以看出,

8、不足主要在于规模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排除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在维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排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的统一经营和家庭的分散经营相结合,改变了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排除 C,故选 D。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 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

9、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抗日战争,题干中是蒋介石下令 “以十八集团军 为法则 加强敌 后游击战 ”说明国民党也开展敌后抗战,排除 A,以十八集团军为准则,加强的是游击战,排除 B,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不一致,国民党始终主要以阵地战为主,坚持片面的抗战路线,这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是不一致的,排除 D,故选 C。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 时期 注册公司数 资本总额 平均每年设立公司数 每个公司平均资本 1903

10、-1908年 127家 5122万元 21家 40.5万元 1913-1915年 124家 2442万元 41家 19.6万元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发展状况。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913-1915年平均每年设立公司数可以看出企业的数量在增加。表格反映的数据是每年新增的公司数目,所以选项 B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C选项和材料反映的数据无关,选项 D材料中没有反映,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

11、中说: “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材料反映出严复( ) A主张以进化论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B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认为科学与民主是西方富强的根本 D批评洋务派存在 “遗其体而求其用 ”的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维新派的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中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但是严复认为技术而非命脉之所在,关键在于学术,因此综合材料可知严复认为科学与民主是西

12、方的根本。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朱熹曾解释过 “存灭理,灭人欲 ”论: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 “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 A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B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 特殊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 “存灭理,灭人欲 ”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 “存灭理,灭人欲 ”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

13、A。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欧阳修说: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 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处理中的糊名、誊录使主司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目的就是防止考试舞弊,弄虚作假,反映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更加的完善,从而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故选 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综合题

14、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 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 ,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 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 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 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

15、一和经济联系。 1948年 6月 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 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 “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 1949年 5月 12日,柏林封 .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 “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

16、方国家之间必须建 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 响。( 9分) 答案:(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 “冷战 ”局面的形成。( 6分) ( 2)方式: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6分) 影响: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3 分) 试题分析:考查二战后美苏的冷战。( 1)二战后美苏失 去了合作的基础,由于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

17、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两国对峙的形势日益升温,但由于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各国人民反战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两国的对峙主要以冷战作为对峙的主要形式。( 2)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的斗争的方式和影响可以从材料二直接概括。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 40年代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

18、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据考,在 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1898 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 “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8分)

19、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7分) 答案:( 1)权力所属非常明确;权力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分权制衡交错重叠。(一点 2分,共 6分) ( 2)上下两院之间的制衡:真 正的立法权掌握在下院手中,但上院具有一定的立法延搁权;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制衡: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它们的政治博弈对政府的权力构成有效的制衡和监督。 (一点 3分,共 9分) 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国民主的思想和实践。( 1) 1895年前后,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国人的民主思想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的表现以及原因可以从材料一直接

20、归纳。( 2)实行宪政是近代民主和专制斗争的产物,是民主发展的体现,通过实施宪政可以防止人治所带来的专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民主的实现。因此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 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 “原教旨 ”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

21、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 清末新政。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场改革运动。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 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泠与筹备立宪等等。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开始崛起,这种社会风气 的变化,甚

22、至已经影响到内地省份的一些偏远角落。 以上材料均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 5分)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 1O 分) 答案:( 1)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2分)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积极推动和执行。( 3分) ( 2)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以预备立宪为中心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每点 2分,共 10分) 试题分析:考查清末新政的内容。( 1)依据材料一可以概括出 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是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列强侵略,同时清

23、王朝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封建自救运 动,因此新政的背景可以从材料直接归纳。(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新政的特点, “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 ”可以归纳出自上而下进行的特点, “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 ”可以归纳出渐进地推进, “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 ”可以归纳出涉及的内容广泛, “社会风气 的变化 ”说明影响巨大等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清末新政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

24、方 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 “中立 ”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 “一边倒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 “一边倒 ”外交政策之联系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 注意:( 1)评述要围绕主题

25、展开。( 2)论点应由史实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语言要通顺流畅。 答案:第一种观点: “一边倒 ”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评述: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第二种观点: “一边倒 ”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评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

26、骤然上升;从得到的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试题分析: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 在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材料一从一边倒政策的积极影响来论述,分别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材料二从一边倒政策的对我国当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来说明。

27、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 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 19401947年报刊上 “民主 ”出现频率统计图。 (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7分) (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 9分) (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

28、 “民主 ”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 答案:( 1)信息: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 3分) 特征: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 4分) ( 2)视角与理由: 视角一:近代政治。申报对 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 视角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 视角三:近代民族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历史。 视角四:近代教育。申报开设教育新闻等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写出其中三个视角并说明理由,即得 9分,其中 “视角 ”1 分, “理由 ”2 分。 “理由 ”

29、不得照抄材料。如答其他视角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 分。) ( 3)变化特点: 1940 1944年,总体不高; 1944 1946年,迅速增加;1946 1947 年,快速下降。( 3分) 原因: 1940 1944年正处于抗战时期,以团结抗日为主要任务; 1944 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人民的主要诉求; 1946 1947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民主热情。( 6分) 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记者 “代表国民 ”反映了表达民意, “可以收全国之观听 ”说明启蒙民众, “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说明挽救民族危机。从政 治,经济

30、和思想等方面反映该时期的阶段特征。( 2)按照表格提示的视角逐一分析即可。( 3) “民主 ”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可以从题干中直接反映,分析其原因的时候关键在于注意时间,联系到课本所学知识即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 18441916), 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 “中国商父 ”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ll项 “中国第一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 轮船招 商局; 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 天津电报局; 1886年创办中 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

31、联合企业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 -卢汉铁路; 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 行; 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 北洋大学堂; 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 1902 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 1904 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 “上海图书馆 ”。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 “铁路国有 ”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 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 “铁路国有 ”政策,引发了 “保路运动 ”,进而引

32、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 “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 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 “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盛宣怀。( 9分) 答案:( 1)创办厂矿局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图书馆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红十字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6分) ( 2)盛宣怀作为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大大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他提出 “铁路国有 ”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但作为买办商人,与外国侵略者、封建统治者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 9分) 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盛宣怀。( 1)根据材料概括盛宣怀的主要活动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答题 完整即可,难度不大。( 2)评价盛宣怀,作为近代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同时毕竟是买办商人,因此其消极方面也是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盛宣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