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收了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 B。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文宗太和五年 (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 “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 坊
2、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B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和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C 1922年,中共 “二大 ”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 A项反映的是长安居住区 坊门的情况,不能从中得出其市的发展情况, A错误; B项材料反映的是天平天国运动的绝对平均主义,这是空想,不可能实现的,故 B 错误; D 项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调整
3、压缩农业,以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故 D错误。选 C。 考点:史学理论与史学常识 史学研究 史料与史论 20世纪 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业推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企业以租让、租借的形式转让给私人资本;商业上实行自由贸易。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
4、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有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进步趋势是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 18世纪中期;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是 1787 年宪法的颁布;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两党制的形成是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
5、中指出: “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 ”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卢梭强调人的自身的生存和要求;故选 A。依据所学知识,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 C、 D两项中的“宗教 ”、 “法律 ”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
6、这主要针对的是 A法国重返越南,东南亚局势紧张 B苏联在亚太地区实行扩张政策 C国际恐怖组织在亚太地区频繁活动 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中美两国共同声明反对任何一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主义;制定外交政策的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缓和的背景原因之一是: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苏联陈兵中国的东北边境,中苏关系紧张。故这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
7、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 “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 ”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92 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8、下列 “口号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 “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 C “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 D “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 ”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图中的 “军阀割据界 ”、 从进军的路线中可以看出其革命主要从广州出发,其革命重心在 “南昌 ”、 “九江 ”等长江流域。故图中反映的事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选 B。 A项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C项是解放战争的口号; 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该观点主要认为
9、“中体西用 ”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 “中体 ”为 “西用 ”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 C。 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 B项材料没有体现; 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 中体西用 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10、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制度变革的探索。故选 C。 A项是从南京条约开始; B项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 D项是林则徐、魏源迈开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的背景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 D平定了地方叛乱 ,消除了分裂威胁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 “海隅
11、”可知这事件发生在沿海地区; “九壤同 ”体现了这一事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依据所学知识,这是统一台湾的措施。故选 B。 A项是打败荷兰,收复台湾,这不属于康熙时期的功绩; C项是抗击沙俄; D项是平定三藩。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康熙帝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 “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 B加强对军 队的控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重文轻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与枢密院对掌
12、大政 ”,反映了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权制约的关系,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反映了三司掌管财权;故体现了宋代政治的分权与制约。选 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综合题 ( 34分)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一 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 射义记载西周时 “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
13、幼之序也 ”。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 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 1)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指什么?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 8分) 材料二 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19世纪 40年代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1863年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1876年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1888年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 12支职业足球队往
14、来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19世纪 90年代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1904年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1954年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2010年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 2)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4分)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 8分) 材料三 民国初年曾围绕武术出现了一场争论。 1914年北洋军阀将领马良提倡“国粹体育 ”,编订中华新武术教材,并设立武术等级佩剑制,以宣扬武德,该教材后被国会定为学界必学的 “中国式体操 ”。鲁迅在新青年撰文
15、,认为武术中有 “扶乩(一种占卜方法)打拳那些鬼画符的东西 ”,最终还会堕入 “枪炮打不进 ”的愚昧境地。他说 “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因为这是小事。现在所以反对的,便在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 ”。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 “旧有武术 不过为个人身体之活动, 教授方法既乏研究,施诸团体教练, 或加入学校课程, 倍 觉困难 ”,主张打破师徒相传、门户森严的局限,用现代体育理论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孙中山支持普及武术,他针对将武术作为废物抛弃而盲目崇外的看法提出: “我同胞居此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生存 ”。 ( 3)依据材
16、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这场对武术的争论。( 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 1)以体现等级尊卑的礼乐制度规范社会关系。( 2分)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社会动荡。孔子以射礼来倡导周礼,用德来教化百姓,以稳定社会秩序。( 6分) ( 2)阶段和理 由(阶段划分清晰并言之有理即可得 4分) 示例: 1863年以前,足球是英国贵族的游戏和工人的娱乐 1863年 1888 年,英国足球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并开始走向职业化 19世纪 90年代至今,足球由一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为全球的体育运动 历史条件:( 8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职业体育创造了经济条
17、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集中了众多的人口,体育成为满足其娱乐和交流的一种形式,为足球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体;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为各地普遍参与足球竞技创造了条件; 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密切 ,足球也传遍世界各地;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足球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 3)示例:( 14分) 争论各方的出发点各不相同。马良为维护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武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揭露传统武术存在的弊端,反对将武术强制推广到学校,认为其违背了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北京体育研究社主张用近代科学成果改造武术,克服传统武术的陋习;孙中山从保国抗敌的角度,肯定了武术的价值。 上述材料表明
18、: 20世纪初的中国存在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对武术的争论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受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 “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可以体现出西周射礼的人文含义是:以等级尊卑的礼乐制度规范社会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的大背景及材料中 “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可以分析出孔子强调射礼的背景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社会动荡。孔子以射礼来倡导周礼,用德来教化百姓,以稳定社会秩序。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反映出的足球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的人群、地区、成立的相关组织的变
19、化等为要素进行分期答题;如 1863年以前,足球是英国贵族的游戏和 工人的娱乐; 1863年 1888 年,英国足球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并开始走向职业化; 19世纪 90年代至今,足球由一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为全球的体育运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材料中的 “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 “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 ”、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 ”、“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 “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 ”等关键词可以得出其历史条件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职业体育创造了经济条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集中了众多的人口,为足球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体;近代交通工具的出
20、现,为 各地普遍参与足球竞技创造了条件;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密切,足球也传遍世界各地;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足球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首先明确材料中所呈现的对武术争论的不同出发点及对武术的态度有:马良为维护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武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揭露传统武术存在的弊端,反对将武术强制推广到学校,认为其违背了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北京体育研究社主张用近代科学成果改造武术,克服传统武术的陋习;孙中山从保国抗敌的角度,肯定了武术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 20世纪初对武术的争论涉及到对传统文化、西方民主科学、民 族独立等的看法;故这体现了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对
21、武术的争论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受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 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
22、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 “团圆节 ”。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8分) 答案:西周开创了宗法制度,逐渐形成了重伦理、尊宗敬祖的特点。春节、清 明节和腊八节都要祭祖,春节和中秋节都以家庭团圆为重。( 4分)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深的烙印。大部分节日的时间设定都是与农业生产的节气相伴,中秋节和腊八节还有庆祝或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 4分)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论述的主题是 “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 ”;材料简述
23、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腊八节的来源;从政治上看,都与 “祭祖 ”、 “合家团圆 ”有关,反映了西周开创了宗法制度,逐渐形成了重伦理、尊宗敬祖的特点。春节、清明节和腊八节都要祭祖,春节和中秋节都以家庭团圆为重。从经济 上看,都与 “春耕 ”、 “丰收 ”等农业有关,反映了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大部分节日的时间设定都是与农业生产的节气相伴,中秋节和腊八节还有庆祝或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
24、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 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 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结合所学,分析 20世纪 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及其影响。( 10分) 答案:特点: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 4分) 影响: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西欧经济的繁荣。新的合作机制为经济区域集团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西欧的联合,促进了法德的和解,也为以后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条件( 6分)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而 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 ”、 “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 ”;可以得出西欧经济的合作特点是: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可知欧洲的联合推动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西欧经济的繁荣。新的合作机制为经济区域集团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西欧的联合,促进了法德的和解,也为以后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条件。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