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百校高三统一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的 “家天下 ”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恩格斯说: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 以致一切后来
2、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这表明 A十二铜表法是在奴隶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以维护罗马平民利益为根本目的 C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上照搬了罗马法的原则 D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A、 B项在材料里并没有体现;“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说明罗马法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但不是照搬,故 C错误;在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随着版图的拓展,
3、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 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 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
4、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他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A、 C、D都符合史实; B项错在 “随意解释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下列各项经济活动能体现这一经济思想的是 A美国建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B荷兰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 C英国新兴城市建立大量工厂 D西班牙三角贸易的开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亚当 斯密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倡导者。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思潮盛行。 C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符合题意; A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5、B、 D都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 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的资产阶级政体 ”是指联邦政体 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C “分权与制衡 ”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 “新的资产阶级政体 ”是总统共和政体, A
6、项不对;分权和制衡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之一, B项不符合史实;由 “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 ”可排除 D项。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宗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下列哪本著作的出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科学成就。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引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相对论和量子论都创立于 20世纪初。 A、 C、 D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7、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生物学的发展 进化论;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量子论 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9271939 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B都达到了促进 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19271939 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 20世纪 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只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改变
8、市场经济体制, A项不对; C、 D两项说法颠倒;两项水力工程的修建都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 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得与失;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 措施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 法盖说: “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日出 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
9、认为该流派 “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 ”和 “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具体状貌及本来特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据此可确定 C项符合题意。 A项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B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项是印象画派。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绘画流派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当今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 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 “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 ”?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 经济全球化 D时代信息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的关键信息 “速度 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 ”、
10、“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 ”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与题干相关的是经济全球化,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 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照题干的理论: “市场的规模越大,
11、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 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 A、 C、 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 “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 年 1月 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
12、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 项叙述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实行集约式的规模经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C项错误、 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D项不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
13、,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施行军事统治。这一法案废除后,导致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汪辜会谈 C解严 20周年纪念邮票 D胡连会谈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3年 4月 29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汪辜会谈 ” 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 “行卷制 ”,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
14、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 ”,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 “行卷制 ”,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 A项错误;宋代的 “糊名制 ”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现象但并不能杜绝
15、, B项不对; “行卷制 ”和 “糊名制 ”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C项错误,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 “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 、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 ”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 珐琅彩双环瓶 青花五彩碗 三星堆青铜礼器 江宁织造局云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彩瓷、珐琅彩、江宁织造局云锦都是这一时
16、期的工艺产品; 三星堆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符合题干的时代特征。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的发展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 “ 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 ”省略处为 A程颢 B王阳明 C董仲舒 D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 “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 ”说的是该学派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认为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 B项正确;王夫之认为此种学风误国误学; A 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C 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 D 反对君主专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
17、业。 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 1915年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 ”后,国内 “抵制日货爱用国货 ”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 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企业自身管理有方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短暂发展的黄金时期,分析材料可知, 都是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国民政府成 立于 1927年,可以排除。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8、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919年 5月 4日,北京大学等校 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该不平等条约是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答案: A 试题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A项正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 B项不对;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C项错误;五四运动迫使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
19、巴黎和约上签字,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文献 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材料中的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 ”可知是辛亥革命后,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反映了作者对人们的思想守旧表示不满,故要求 “全人格的觉悟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C项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考点:
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937年 7月 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 “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 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 ”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B项不对;日记可以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D项不对;材料 “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
21、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 ”反映了蒋介石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 C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53年 6月 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 “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材料 “19
22、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 ”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A、 C错误; D项材料没有体现; “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综合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 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
23、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 (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 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 们的社会的统一 4 至 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
24、有何意义?( 2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 4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 4分) 答案:( 10分) ( 1)文明:玛雅。( 1分)意义:发现了失落已久玛雅文明。( 1分) ( 2)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 2分) 文字: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2分) (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 4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 “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庙 ”可以判断,探险家史蒂芬斯发现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玛雅文明。 (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可以
25、发现,图中的建筑呈梯形结构,可以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是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等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文明的衰落。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的发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
26、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爱因斯 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 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 6分) ( 2)材料二对甘地的评价如何?联系材料一谈谈你对甘地及主张的新认识。( 4分) 答案:( 10分) ( 1)根源;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 2分) 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
27、 2分) 斗争形式:非暴力抵抗(或非暴力不合作)。( 2分) ( 2)评价:甘地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也是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 2分) 新认识: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甘地的认识主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践结果会使印度更加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甘地认为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导致了印度的贫困。为此,他主张 “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采用 “非暴力不合作 ”的方式同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 ( 2)材料二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对甘地及其伟大的人
28、 格魅力做出了高度评价。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甘地的认识主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践结果会使印度更加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 甘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 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 “华夏中心 ”论
29、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 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 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
30、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2分) (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的含义。( 4分) (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分) 答案:( 10分) ( 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2分) ( 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 2 分) 含义:思想启蒙。( 2分) ( 3)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1、;( 2分)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说明戊戌变法急于求成;材料二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说明戊戌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 太多。 ( 2)依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 ”; “主变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 ”。作者认为 “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意思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3)该问考查概括、分析材料信息的能
32、力。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 “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 13分)二战后, 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肯尼迪政
33、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 “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 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
34、跳跃式的发展,以致 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的内涵。( 3 分) (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 “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为主题进行论证。( 10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答案:( 13分) ( 1)
35、欧洲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优势;欧洲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苏联。(任三点, 3分) ( 2)行文逻辑: 1分 观点 史实(论据) 总观点 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 1分) 分观点 1 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 1分)“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经济、政治军事上共 3分) 分观点 2 20世纪 70年代以后,欧洲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1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 “同一个声音说话 ”;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经济、政治、外交共 3分) 试题分析: (
36、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说明欧洲在经历战争的苦难以后,意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 2)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 “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 的关系 ”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此类学科综合大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选取材料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迁
37、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 13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 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 1929 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 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 4%, 1931年则提高了
38、 10%, 1933年提高了 20%, 1934年更是达到了 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 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 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 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 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 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
39、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度 7 9 219 5 1144 6 514 9 27 8 144 8 65 2 原煤 公斤 83 0 761 0 3498 0 4938 0 9 2 42 1 59 5 生铁 公斤 1 7* 84 4 244 5 165 9 49 6 143 8 97 6 钢 公斤 0 9 95 3 376 3 255 2 105 8 418 1 283 6 棉布 公斤 7 34* 20 28 61 42 70 38 2 8 8 4 9 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
40、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 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5分) (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 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
41、党采取的 “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1分) 答案:( 13分) ( 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2分)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3分) ( 2)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分) 优势 :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1分) ( 3)战略: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国际因素:美国及其西方
42、国家对新中国的 “遏制和孤立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分) ( 4)优先发展重工业。( 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 ( 1)由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电力、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发展迅速;依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原因: “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 “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 合经济管理部门 ”。 ( 2)从材料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 3)注意材料三的时
43、间信息 “1953年 ”, “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指的是一五计划。第二小问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一五计划制定的国际背景。 (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 14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 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
44、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 11至 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45、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 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 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 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 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
46、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5分) (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 “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的原因。( 4分) 答案:( 14分) ( 1)表现: “市 ”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 1分);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 1分)纸币流通。( 1分) 原因: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 增加)( 2分) ( 2)文
47、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任答一点,共 1分)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1分) ( 3)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 1分)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1分)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1分) ( 4)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1分)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分)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 1分)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1分) 试题分析: ( 1)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商业贸易由内陆贸易为主向海洋贸易发展;纸币和信用票据的出现与大量使用;包买商的出现;古典市制的瓦解与近代市制的确立,城市转变为坊市合一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