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4003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带解析) 选择题 元代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 归州,地处四川、河南二行省之间,却隶属于并不与之连界的湖广行省;同是处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的兴元路和沔州,却分属四川、陕西行省。此种行政区划不利于 ( ) A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C各民族之间经济的交流 D增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答案: D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道: “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 文明的冲突 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

2、需要。 ”该书描述的情景开始于 ( ) A二战结束后 B欧洲共同体建立时期 C冷战结束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期 答案: C “工业革命 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 18世纪初至 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除了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外,这一时期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还包括 (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确立 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A B C D 答案: C 老照片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场景。下列老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1956年 5

3、月,光明日报连续报道钱伟长、傅鹰等 10位首都著名学者的采访谈话。钱伟长说: “它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的道路。 ”傅鹰认为: “没有它,思想就会僵化,何谈科学发展。 ”他们谈话围绕的主题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 B中共八大召开 C “双百 ”方针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 C 某同学收集了一枚纪念章,同学们观看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B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港澳地区派人参加了新政府建设 答案: C 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人于 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制碱厂 水利碱厂,到 1927年

4、碱厂年产碱 13 400万吨,在与英商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下列不属于促进其发展的因素的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奋斗 B倡导国货、振兴实业运动 C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法令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D 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是价值体系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 “价值体系 ”变动的共同特征是 ( ) A打破宗教神学世界观 B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 C强调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反对宗教信仰,追求心灵的解放 答案: A 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 “死 ”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 “死 ”字,两边写着: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

5、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 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踊跃支前 答案: B 从清初的 “剃发令 ”到太平天国时的 “蓄发令 ”,再到辛亥革命之后的 “剪辫易服 ”,对头发苛求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 ) 政治统治 反清斗争 “西学东渐 ” 民族政策 A B C D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 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

6、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 “异质 ”(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 “西学东渐 ”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A 据宋会要辑稿载,宋真宗乾兴元年,官府颁布公告:如有大批货物需要赊销者,买主必须寻找三五个有家产物力的人户作担保,并且立契约规定交付货款的期限;如果过期不付款,担保人必须照数赔付;倘若担保人并无家业,串通买主蒙骗卖主,严惩不贷。材料表明 ( ) A宋代商业发展具有行政干预经济的特征 B宋代商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相对宽松 C宋代商业发展以商品货币自发调节为

7、主 D宋代商业发展以赊销为基本营销方式 答案: A 综合题 材料一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5分 )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 “和平事业 ”?(5分 ) 答案: (1)事件:英美及世界各国人民逐步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共同问题: 在战争的打击和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等因素推动下,各国利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矛盾。认识:一方面一系

8、列国际和平会议的召开,反映了各国趋向采用和平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并对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系列会议均被大国操纵,并不能彻底解决大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受到一定削弱。 材料一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 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他 独立宣言 材料三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

9、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 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1787 年美国宪法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些理念? (3分 )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什么? (2分 ) (3)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是否矛盾。 (5分 ) 答案: (1)人生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 、三权分立。 (2)卢梭。私有制。 (3)矛盾。因为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而 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平

10、等的权利。 材料一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 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 年 4 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 “五条誓文 ”。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 6月 11日,

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 “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 (或者侧重点 )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

12、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6分 )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分 ) 答案: (1)不同: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 、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主题一 第三世界与 “冷战 ” 使资本主义在世界上获得安全的期望,以及美国资本家个人无意于对这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令人失望的状况,使得冷战中历届美国政府在 20世纪

13、50年代中期以来把力量投入对第三世界的广泛的援助计划。塑造这些政策创议的,仍然是美国战后在日本和西欧的经验:与援助挂钩的是受援国必须允许美国进入其市场,允许美国公司汇出其利润;同时作为援助的条件还有政府改组,并且将共产党人和左翼社会党人排除出政府。 摘编自文安立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 世界的形成 主题二 第三世界与多极化趋势 第三世界国家是指坚持留在美苏控制的两个集团以外的国家。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参加 1955年 4月万隆会议的国家与两个超级大国都没有任何联系,对它们都不承担任何义务,例如,土耳其、中国和菲律宾都参加了万隆会议,但把它们称作 “不结盟 ”国家就不合适。 20 世纪

14、 50年代末和 6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了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这使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加入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 第三世界国家的数量激增后,便开始控制联合国代表大会。 即使在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上,反殖民主义问题也被日益重视 。这些会议的召开地点 (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 1964年在开罗, 1970年在卢萨卡 )也说明,人们关注的问题已不在欧洲。世界政治的控制权已不完全掌握在握有最大军事、经济力量国家的手中。 摘编自大国的兴衰: 1500 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主题三 第三世界与全球化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千载良机,而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只是一个美丽

15、的谎言。 (1)20世纪 5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的标志是什么?美国政府大力援助第三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 (2)为什么把中国称作 “不结盟 ”国家不合适? “世界政治的控制权已不完全掌握在握有最大军事、经济力量国家的手中 ”说明了什么? (6分 )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7分 ) 答案: (1)1955年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 )的召开。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攫取巨额利润。 (2)原因: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

16、的两极格局。 (3)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勇敢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制定合理的对策迎接挑战,同时也要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材料一 1910年,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在小说里,主人公与妻子游历上海,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 “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接到对岸浦东。 ”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 开博览会的时候建造的。

17、因为开了博览会, “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小说结尾,主人公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 摘编自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年份 文件 内容摘要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的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1923 中国国民党宣言 清查户口,整理耕地,调正粮食之产销,以谋民食之均足。 制定工人保护法,以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的状况,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材料三 1953 1957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毛泽东

18、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主人公梦中 “新中国 ”的面貌,从小说中可见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 (2)据材料二,归纳两个文件内容关注的共同问题。分别指出以上纲领性文件出台的主要原因。 (7分 ) (3)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 1953 1957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 ”是 如何 “革命立国 ”的。 (6分 )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现在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的有利的条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 “中国梦 ”的轨迹。 (6分

19、) 答案: (1)面貌:国家强盛 (国际地位提高 )、科技昌明 (交通便捷 )、实业发达 (经济繁荣 )。 情怀:爱国 (关注世界,渴望祖国早日强大 )。 (2)问题:民生。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 中国国民党宣言:国民党人践行三民主义;对国情认识的深入;改组国民党的需要。 (只要 答确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 ) (3)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外交上: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提出并成功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若回答具体的一项外交活动给 1分,最多不超过 2分 ) 经济:基本完成社会

20、主义三大改造,实现 “一五 ”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 (4)条件:制度条件:拥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物质条件: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理论条件: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轨迹:实现民族独立 建立先进制度 探求民富 国强。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

21、的品德培养和以 “善 ”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 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 “见而识之 ”,就是要多见,并 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 “学习即回忆 ”,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 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 (6分 ) 答案:相同点: (1)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重视道 德教育。 不同点:孔子认为学习应从外界获取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外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2)孔子强调从外界获得知识,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柏拉图的内在的回忆说,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容易导致知识的零散和不系统,两者取长补短为最佳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