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真题汇编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4148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真题汇编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9高考真题汇编 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选择题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 49.6%,山地 15.3%,丘陵 27.0%,水面8.1%。完成 12 题。 【小题 1】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小题 2】下表中 、 、 、 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遥感技术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地物的光谱特性。不同的地物对同一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波段其

2、反射率也不同,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光谱特性,选择最佳波段、最佳摄影季节和摄影时间的照片进行判读。 【小题 2】土地的利用状况与土地类型是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耕地、建设用地相对集中于平原地区为主,但山地丘陵地区也会有局部地区的分布,因此,耕地加建设用地比重应稍大于平原的比重 49.6,可以排除 D答案:,而 C答案:中建设用地比重过大,也可以排除,而 A答案:中耕地比重过大,远 远超过了平原的比重。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 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1-2题 【小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3、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小题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 多种 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影响洋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热带

4、地区更加干旱。 【小题 2】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方面。 读图 , , 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 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答案: D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小题 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

5、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及相关举措的认识和理解。 【小题 1】新能源车广泛使用,城市交通压力可能依旧乃至更为严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汽车消费的确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主旨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一般不直接表现出极大优越性。故选 B。 【小题 2】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势必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对耕

6、地的压力,引发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至于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汽车数量增加、燃料使用量等相关,如果控制得当,未必会大量排放。故选 B。 2009年 3月 28日晚上 8时 30分至 9时 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 “地球一小时 ”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A节约用电 B观察星空 C宣传环保 D纪念爱迪生 答案: C “地球一小时 ”是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地球一小时 ”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

7、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 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读图 1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完成: 【小题 1】 16501780 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小题 2】进入 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16501780 年中,原始林地的比例急剧下降,耕地比重上升,所以可以推测是经历了移民开垦。 【小题 2】从图中可以看出, 20世纪以后耕地面积比重下降,草地

8、与灌丛林在下降,出现次生林并且比例在上升。 综合题 图 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 图 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进入 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 10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小题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小题 3】 分析乙地风能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答案: 【小题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 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 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 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

9、染和破坏。 【小题 2】 夏季风力相对较小; 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 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小题 3】原因: 离冬季风源地远; 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小题 1】根据图 10可知,柱状表示装机容量,曲线表示发电成本,装机容量增大,发电成本降低。主要原因 结合题干已经提示的三方面来回答,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要求开发风能资源。 【小题 2】由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夏季风影响小,冬春季节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我国东部消费市场,输

10、电距离远。 【小题 3】由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可知乙地是四川盆地,离冬季风源地远,盆地地形,风力小。 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 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 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 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 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 5万辆汽车停驶。 ( 1) .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至少答出两点) ( 2) .读图回答拉萨河重庆哪个地区

11、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 3) .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 (至少答出两点) 不 利因素 : 答案: ( 1) . 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 2) .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 3) .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

12、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能源问题,是该命题的考查着眼点;通过材料呈现、图表给定;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源的划分中,根据能源的总量、更新速度、利用开发速度可分为可再生、非可再生;根据开发利用现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常规、新能源;新能源的开发,有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能源结构调整问题、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 2)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中低纬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气较少、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地势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 3)对上海地区建设的东 海大桥风力发电厂的不利因素的分析命题,要注意开放性思维,多方位分析这一问题,如:风力强弱与稳定性、海洋灾害的影响、季风风向带来的技术投入上的问题的解决和克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