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420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1结构和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太少会使 A液和 C液减少 C 3中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 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 C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细胞为浆细胞; 等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B 过程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C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 a、 b、 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D

2、与 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 B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C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火山喷发和火灾后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D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 的动态变 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 C 狼体内含有 a种蛋白质,兔体内含有 b种蛋白质,狼捕食

3、了兔之后,狼体内、狼的一个细胞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分别是 A a、少于 a B a b、少于 a C a、 a D a+b、多于 a 答案: A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在实施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 )。在 A、 B、 C、D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在 E点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 A D过程中,农药的作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一般认为农田害虫防治就是控制并完全消灭害虫 C在 F、 G、 H、 I、 J点,还必须引入天敌才能控制虫害 D常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在 E点进行生物防治 答案: D 下图是

4、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答案: C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C种群是生物的进化单位 D种群是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总称 答案: D 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群落的构成单位,也是生物的进化单位。 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总称是物种;选 D, 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 3000m的高山都有分

5、布。将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 草种子种在同一个 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 “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答案: A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 b端与感受器相连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 d点,在 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

6、放在 c处,刺激 e点, 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答案: B 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 DNA 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 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 DNA疫苗具有抗原决 定簇 B 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 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 B 酶和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这两者关系密切,但也有 “例外

7、”,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 “例外 ”的是 A细胞免疫时的效应 T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 B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 C人体 的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入侵机体的抗原 D脊髓的神经中枢中突触小 体分泌神经递质 答案: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 D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 “沉默突触 ”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 “沉默突触 ”。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 突触小体中没有

8、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B C D 答案: D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 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 B C D 答案: D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 A 根冠内含有脱落酸,并且能主动地向根的生长部位 (分生区和伸长区 )运

9、输,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则向下弯曲生长角度最大的是 答案: B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A mi 答案: A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 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2)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答案: D 下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

10、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产生的某种物质会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 B a与 b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调作用 C c不仅有分泌功能,且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Da、b、c三者中,c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答案: D 综合题 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 ( 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 _和 _。 ( 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

11、简单的培养方法:_。 ( 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 外,还须置于 _处培养。 ( 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 “有光 食物丰富 ”, “有光 -食物贫乏 ”, “无光 -食物丰富 ”, “无光 -食物贫乏 ”。下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 B C和 D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 A: _, B: _, C:_, D: _(用序号表示)。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 _关系。答案:用去除脑但保留脊椎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2、: (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_中,神经中枢位于 _中。 (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_所决定的。 (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 A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伸缩活动,该活动 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 答案: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薇甘菊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入侵外来物种之一。它主要通过覆盖、缠绕其它植物,致使树木枯枝、枯茎,甚至枯死。深圳是国内受薇

13、甘菊侵害的重灾区。深圳有关部门近年已找到了对付薇甘菊的有效方法。专家发现一种叫田野 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 将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大约 85%降低到 21%,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而不会致死其它植物。在陆地上,使用田野 丝子对付薇甘菊的试验十分奏效。回答下列问题: (1) 丝子与薇甘菊是 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 性 (2)在陆地上使用田野 丝子对付薇甘菊的试验十分奏效,而用于防治红树林中的薇甘菊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可能的原因: _ _ 。 ( 3)薇甘菊之所以能肆虐横行的原因是什么? _ 。 ( 4)薇甘菊造成的主要生态危害有哪些? _ 。 答案: (1) 寄生 专一

14、性 ( 2) 红树林中的薇甘菊较陆地上的薇甘菊发生了基因突变 薇甘菊不适应湿地生态系统 ( 3)当地养料、空气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 ( 4)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 态系统的平衡) 图 1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A为非生物的物质),图 2为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 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_,图 2中的乙相当于图 1中的_。 (2)图 1中流入 D的总能量小于 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 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_所利用。 (3)若图 1示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

15、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都是当作燃料,粪便、废水均作为肥料 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 “再生纤维共混膜 ”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 1中的 _(填字母 )产生的_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 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16、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 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3)下表 是对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 B、C 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 (Pn=PgR) , 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 / m2/年 )。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 A B C D E P 15.9 870.7 0.9 141.0 211.5 P 2.8 369.

17、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 N、 P 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 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 3次; B再加水至 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 0.3g洗衣粉 (含 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 0.15g洗衣粉和 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 的窗台上培养 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A处理的目的是 。 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 答案: ( 1) B、 C、 D、 E、 F F ( 2)分解者 ( 3) 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1) 鲢鱼 (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3) 11.3% ( 4) 加 0.3g尿素;不加任何物质 (或加 0.3g蒸馏水 )(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向阳 去除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