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428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新人教版选修 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 专题五综合测试 单选题 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 ) A “圈地运动 ”的加剧 B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答案: B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 )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揭示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必然性 A B C D 答案: A 20世纪 30年代西方大危机和 70年代经济危机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破坏生产力 B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C经济 “滞胀 ”

2、 D迫使西方世界进行政策调整 答案: C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有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 _ ( ) A就业程度 B经济周期 C政府干预 D流动偏好 答案: D 下列选项不属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特点的是 ( ) A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B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较少 C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大 D私人资本较为分散,竞争力强 答案: D 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 ( ) A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B国家接管私人企业 C一切采取军事化管理 D取消工会组织,降低工人工资 答案: A

3、对新自由主义的看法下列正确的事 ( ) A新自由主义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发展 B新自由主义根治了资本主义的 “滞胀 ”现象 C新自由主义一般都坚持 “经纪人 ”假说 D新自由经济学在美国取得了成功 答案: C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 1921年 3月至 1928年实施 ( ) A国家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化政策 答案: C 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 ) A为发

4、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B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 D为解决当时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答案: D 1936年,苏联宣布 ( ) 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B伟大的卫国战争全线展开 C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D “二五 ”计划完成 答案: C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这里的 “两个生产部门 ”是指 ( ) 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 C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D农业和工业 答案: B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5、,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很运用价值规律 认为对企业仍然用强制性计划来指导 认为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A B C D 答案: D 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上,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 ( ) A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 B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表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答案: B 在斯大林看来,由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不能没有 ( ) A价值规律 B国家计划 C剩余价值 D对外贸易 答案: A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6、存在原因的认识上,毛泽东赞成斯大林的分析,并且强调 ( ) A社会分工的存在 B所有制的不同 C生产力条件 D主观因素 答案: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答案: B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 )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答案: C 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答案

7、: A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A 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 ( ) 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富的收入或者物质条件 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 B C D 答案: D

8、李嘉图指出: “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 (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答案: D 亚当 斯密按国家职能把支出费用分为哪几类 ( ) 保卫本国不受侵犯 保护社会成员财产和人身安全 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贸易 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社会公共事务 A B C D 答案: C 斯密说: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9、购买的劳动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答案: B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 A生产力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答案: C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 答案: D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

10、B C D 答案: A 李嘉图说: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 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在这里,李嘉图将 “需要国家做的全部 事情 ” 归纳为 ( ) 保障私有财产 革除政治弊端 振兴教育 维护国家安全 A B C D 答案: A 下列观点属于李嘉图自由贸易学说观点的是 ( ) 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废除 “谷物法 ” 向国外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A B C D 答案: B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 )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11、价物,仍然是商品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答案: D 对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认识正确的是 (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消耗了人类劳动 D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答案: A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答案: D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 ) 唯物辩证法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

12、象 从人联系到物,再从物上升到人 A B C D 答案: A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 ,说法正确的是 ( )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 ,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 ,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 A B C D 答案: A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

13、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答案: D 综合题 ( 15分)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 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 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 16美元。 回答:( 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分) (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2分) (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

14、力 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 3分) (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2分) (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6分) 答案: ( 16分) 20世纪 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 20世纪 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4分) (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6分) (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分) 答案:( 16分 ) (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严重

15、问题;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建立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4分) ( 2)苏联: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产值产量,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6分) ( 3)苏联: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但逐渐束缚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 发展埋下了隐患。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扩展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6、。( 6分) ( 18分) 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 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 “倒奶事件 ”的本质区别。( 4 分) (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分) (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分) 答案: (分) ( 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

17、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分)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 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分) (3)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