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54-2012 《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439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754-2012 《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Q GDW 754-2012 《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Q GDW 754-2012 《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Q GDW 754-2012 《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Q GDW 754-2012 《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Q / GDW 754 2012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7542012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exchange network building 2012-08-28发布 2012-08-28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Q / GDW 2009 II Q / GDW 754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电力调度交换网络 2 5 主要技术指标 4 6 调度交换机功能和配置要求

2、 7 7 中继路由设置 9 8 信令 10 9 编号计划 11 10 呼叫方式及来电号码显示 13 11 网同步 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各级电力调度交换网网络连接方式 15 编制说明 19 Q / GDW 754 2012 II 前 言 为确保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交换网的先进性和统一性, 满足电网安全可靠、 优质经济运行的要求,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 2007 年度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 2007555 号文)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华中分部

3、、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国网北 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天津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卓文合、董平、许俊现、刘金梅、张朝霞、宋广千、刘刚。 本标准首次发布。 Q / GDW 754 2012 1 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数字交换、数字传输设备组成的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换网的组网技术指标、功能、 配置、路由设置、信令、编号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级电力调度交换网的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各发电企业 调度交换机接入电力调度交换网的交换节点也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4、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3781982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 GB 76111987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 GB/T 166541996 ISDN(2B+D)NT1 用户网络接口设备技术要求 GF 0101995 国内 No.7 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DL/T 7952001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 DL/T 8882004 电力调度交换机电力 DTMF 信令规范 ITUT G.704:1998 1554,6312,2048,8448,44736kbit/s系

5、列的帧结构 ITUT Q.920、Q.921、Q.931、Q.932、Q.939 系列建议 ETSI 300171、172、091、092、093、239 系列建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程响度评定值 loudness ratings 从发话用户的嘴到受话用户的耳之间经过一个完整通话连接的响度损耗,单位为 dB。 3.2 单向传输时间 one-way transmission time 当呼叫通路建立后,信号从主叫端传输到被叫端的时间,或者信号从被叫端回传到主叫端的时 间。 3.3 呼叫损失 call loss probability 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发起呼

6、叫后,由于网路的原因呼叫未能完成而损失的比率,该指标用呼叫损失 的次数与总的呼叫次数的比值来规定。其中总的呼叫次数是指用户发起的有效呼叫次数,不包括由于主 叫用户原因造成的呼叫损失,如用户错拨号,中途放弃等。简称呼损。 3.4 拨号前时延 delay before dialing 用户从摘机到获得拨号音的时间。 Q / GDW 754 2012 2 3.5 拨号后时延 post dialing delay 用户拨完最后一位被叫号码至获得网路响应的时间,包括用户收到网路响应如听回铃音、忙音、录 音通知和终端提示音等,在涉及网间呼叫时,也使用连接建立时延来表示。 3.6 组群 group of d

7、ispatching terminal 多个调度台编为同一个调度组,具有相同的组号码,组内调度台共享来话、去话、调度台状态等信 息,组内任一调度台均可以应答来话。 3.7 异机同组 same dispatching group from different switch 连接在多台调度交换机上调度台设定为同一组群,共享相互之间的调度信息,在振铃、应答、并席、 会议等调度台功能操作上,等同于一台调度交换机上的同组群调度台。 3.8 路由预测 routing forecast 当与本交换机没有直接连接关系的交换路由出现故障后,本交换机能够监测到该路由的状态,且如 有呼叫需经过该路由时,本交换机能够

8、自动重新选择路由完成呼叫。 4 电力调度交换网络 4.1 网络 结 构 4.1.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交换网由四类不同等级的汇接交换中心(站)及终端交换站连接而成, 四类不同等级的汇接交换中心(站)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以下简称总部)汇接交换中心(C1) 、 国家电网公司区域分部(以下简称分部)汇接交换中心(C2)及总部下一级汇接交换站(C2) 、省公司 汇接交换中心(C3)及分部下一级汇接交换站(C3) 、地(市)供电公司汇接交换中心(C4)及省公司 下一级汇接交换站(C4) 、终端交换站(T) : a) C1 设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第二汇聚点。 b) C2 分别设在华北、东北、华东、华

9、中、西北分部本部、第二汇聚点及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国调)直调厂(站) 。 c) C3 分别设在各省公司本部、备调及分部调度控制中心直调厂(站) 。 d) C4 分别设在各地(市)供电公司本部及省公司直调厂(站) 。 e) T设在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等。 电力调度交换网络一般结构见图 1。 图 1 电力调度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 Q / GDW 754 2012 3 4.1.2 电力调度交换网采用分层汇接方式,上级汇接交换中心(站)汇接下级汇接交换中心(站)或 终端交换站交换机。C4 以下电力调度交换网网络结构可参照执行。 4.1.3 终端交换站交换机接入 C3 或 C4 汇接

10、交换中心(站) ,国调直调厂(站)终端交换机可就近接 入 C2 汇接交换中心(站) 。 4.1.4 总部、分部、省公司宜在异地设立第二汇聚点,作为本级备用汇接交换中心,与主用汇接交换 中心组成双机系统,主用、备用调度交换机互相连接,且主用、备用调度交换机分别和上、下一级汇接 交换中心主用、备用调度交换机互相连接。典型连接方式见图 2。不具备互连条件时,可采用简化连接 方式。见图 3。 图 2 主用、备用调度交换机的典型连接方式 图 3 主用、备用调度交换机的简化连接方式 4.1.5 当总部、 分部、 省公司在主用汇接交换中心已具有主用 A、 主用 B 两台调度交换机(双机系统) , 与备用汇接

11、交换中心组成三台调度交换机系统(三机系统)时,同级三台调度交换机互连,主用 A 机、 备用交换机与上级、下级的主用 A 机、备用交换机互相连接,主用 B 机对应连接;三机系统和双机系 统连接时,双机系统和上级、下级的主用 A、备用两台交换机互相连接。典型连接方式见图 4。 图 4 三机系统与双机系统的典型连接方式 4.1.6 各级汇接交换站应结合传输网枢纽节点的设置,设立在发电厂、变电站比较集中、通信网络可 靠性高的站点,应便于中继电路组织。 4.1.7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交换网可分为国调直调厂(站)调度交换网、区域分部调度交换网、省 公司调度交换网。各级电力调度交换网网络连接方式参见附录

12、A。 4.2 电力调度交换网和电力行政交换网的组网关系 4.2.1 总部、分部、省公司汇接交换中心、地(市)供电公司汇接交换中心及发电厂调度交换设备应 独立配置,不应采用调度交换机和电力行政交换机合一方式。 4.2.2 调度交换机可与电力行政交换机连接,电力行政交换网应作为电力调度交换网的备用网。 调度交换机与电力行政交换机互连时,行政交换机用户呼入时应加以限制,符合 7.3 的规定。 Q / GDW 754 2012 4 5 主要技术指标 5.1 假想的参考连接 电力调度交换网可能出现的最长通话假想参考连接见图 5。 注:最长通话呼叫连接仅出现在跨区域且有调度联系的国调直调厂(站)之间,且国

13、调直调厂(站)调度交换机接 入 C3时。 图 5 最长通话假想参考连接 5.2 电力调度交换网全程响度评定值 5.2.1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时, 进行通话时的全程响度评定值 (OLR) 应不大于 23.0 dB, 最大发送参考当量应不大于 12dB, 最小发送参考当量应不小于 3dB。 最大接收参考当量应不大于 4.0dB, 最小接收参考当量应不小于 4.0dB。见图 6。 图 6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时的 OLR 示意 5.2.2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且为数字话机时,则 OLR 应不大于 16.0dB。见图 7。 图 7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时的 OLR

14、示意 5.3 用户电路的响度评定值 5.3.1 发送响度评定值(SLR) 对于模拟二线用户,由发话用户的嘴到所连端局的 Z接口之间的用户电路(包括送话器和用户线) 的发送响度评定值应为 3.012.0 dB。 5.3.2 接收响度评定值(RLR) 对于模拟二线用户,由受话用户所连端局的 Z 接口至受话用户的耳之间的用户电路(包括受话器和 用户线)的接收响度评定值应为 4.04.0dB。 5.4 传输损耗 5.4.1 全程传输损耗(OTL) 。一个通话连接的全程传输损耗是由用户线、交换机及局间中继电路在 f = 1020 Hz 时的传输损耗之和(不包括用户话机的影响) 。电力调度交换网任何两个用

15、户间传输损耗应不大 于 23 dB,参考连接的全程传输衰耗见图 8。 Q / GDW 754 2012 5 图 8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时的全程传输损耗 5.4.2 电力调度交换网采用 2048 kbit/s数字中继电路,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线,且数字 交换设备具有可变衰耗功能,对本地呼叫配置 3.5 dB 时,全程传输衰耗 OTL 应不大于 19.5 dB。见图 9。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且为数字话机时,则 OLR 应不大于 16 dB。 图 9 采用 2048kbit/s 数字中继电路时的全程传输损耗 5.4.3 电力调度交换网交换机以四线连接时,对于发送端和接

16、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在两端局间四 线电路链的传输损耗为 7.0 dB。 5.4.4 2048kbit/s 数字中继电路的传输损耗为零。 5.4.5 用户线传输损耗:用户线采用 0.5 mm(或 0.4 mm)线径非加感电缆线对时,传输损耗应不大于 8.0 dB(f=1020 Hz) 。 5.4.6 调度交换机的传输损耗见表 1。 表 1 调度交换机传输损耗 二线用户与二线用户 4 7dB 四线中继线(发) 3 4dB 四线中继线(收) 3 4dB 二线用户与 二线中继线 0 1dB 二线中继线与二线中继线 0 1dB 四线中继线(发) 3 4dB 二线中继线与 四线中继线(收) 3 4dB

17、四线中继线与四线中继线 0dB 5.5 线性 串 音 5.5.1 调度交换机的串音衰耗 使用单一频率 1020 Hz进行测试,输入信号为 0 dBm0 的正弦信号时,任何两个时间和空间关系最 不利的通话回路间的串音衰耗大于 67 dB。 5.5.2 中继电路的线性串音 可懂串音防卫度(f=1020 Hz)在终端情况下两个完整电路之间的近端串音防卫度或远端串音防卫度 应不小于 65dB,但在最坏情况下至少要大于 58 dB。 5.5.3 用户线串音衰减(f=1020 Hz) 同一配线点的两对用户线之间的串音衰减应不小于 70 dB。 Q / GDW 754 2012 6 5.6 衰减 频 率特

18、性 以基准频率 1020Hz、电平10dBm0的正弦信号加到一个接口的输入端,在 300 Hz3400 Hz 范围 内,在输出端以 1020 Hz 测得的衰减设为 0 dB时,其它频率衰减偏离范围见表 2。 表 2 衰减频率特性 频率范围 Hz 衰耗偏离 0dB的范围 dB 300400 0.6+2.0 400600 0.6+1.5 6002400 0.6+0.7 24003000 0.6+1.1 30003400 0.6+3.0 5.7 单向 传 输时 间 在纯数字网情况下,单向传输时间应不大于(0.5N+0.005L)ms, N是呼叫所经过的调度交换机数 量,L 为传输距离,单位为 km。

19、 5.8 呼损 5.8.1 呼 损 指标 呼损指标如下: a) 每段中继电路的呼损指标为 1%; b) 发端局呼损为 0.5%,终端局呼损指标为 0.5%,转接节点的呼损指标为 0.1%; c) 调度交换机局间中继的配置应不超过 1%的呼损指标。 5.8.2 各类呼叫的呼损 各类呼叫的呼损见表 3。 表 3 各类呼叫呼损表 呼叫类型 呼损 总部分部本部,总部总部下一级汇接交换站 0.020 总部-分部本部-终端交换站,总部总部下一级汇接交换站终端交换站 0.031 总部-分部本部-省公司本部-终端交换站 0.042 分部本部省公司本部,分部本部分部下一级汇接交换站 0.020 分部本部省公司本

20、部终端交换站,分部本部分部下一级汇接交换站终端交换站 0.031 分部本部省公司本部地(市)供电公司本部终端交换站 0.042 省公司本部地(市)供电公司本部,省公司本部省公司下一级汇接交换站 0.020 省公司本部地(市)供电公司本部终端交换站,省公司本部省公司下一级汇接交换站终端 交换站 0.031 最长的连接呼叫 0.075 5.9 拨号前时延指标 调度交换机拨号前时延指标应满足表 4 要求。 Q / GDW 754 2012 7 表 4 调度交换机拨号前时延 拨号前时延 参考话务量 A 参考话务量 B 平均值 400ms 800ms 不超过 0.95概率的值 600ms 1000ms

21、注:参考话务量 B为参考话务量 A乘 1.25。 5.10 拨 号 后时 延 电力调度交换网拨号后时延与交换设备本身(发送或转接或终端)的接续时延、信令的传递和处理 时延等因素有关。拨号后时延应满足表 5的要求。 表 5 拨号后的时延要求 拨号后时延 参考话务量 A 参考话务量 B 平均值 650ms 1000ms 不超过 0.95概率的值 900ms 1600ms 注:参考话务量 B为参考话务量 A乘 1.25。 5.11 中继电路传输通道误码率 端到端 2048kbit/s 中继电路传输通道 24 小时误码率不大于 110 -6 。 6 调度交换机功能和配置要求 6.1 基本 功 能要 求

22、 6.1.1 调度交换机应具有综合业务数字网功能,具有话音和非话音处理能力。 6.1.2 调度交换机公共控制系统冗余配置,两套公共设备处于互为备用运行状态,主、备用公共设备 呼叫数据实时刷新。当主用公共设备发生故障或被人工(或定期)切换时,系统将自动切换到备用公共 设备,并且所有已建立通话的呼叫数据不发生丢失。 6.1.3 交换网络采用 T型无阻塞时分交换网络,系统无阻塞交换。 6.1.4 端口结构通用性强,可实现话音、数据或者话音/数据共用端口,灵活配置用户板、中继板或信 号板等外围设备板,不受系统结构限制。 6.1.5 软件、硬件系统采用全模块化结构,系统具备在线升级和扩容能力,且不影响设

23、备正常运行。 6.1.6 设备板卡具有带电拔插和抗过压过流能力。 6.1.7 应具备用户分区隔离功能,调度用户具有优先功能;调度用户与行政用户之间应可以进行隔离, 隔离程度可以设定。 6.1.8 具备调度台功能,支持异机同组方式,异机同组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a) 每个调度台接口用户来自于同一台调度交换机,多台调度交换机上的调度台同组。 b)每个调度台的接口用户来自于不同的调度交换机,多个同样连接方式的调度台同组。 6.1.9 具有录音接口,可以实现调度台与调度用户的实时录音,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对任意用户录音。 6.1.10 调度交换机电源板、铃流板采用冗余工作方式,支持两路-48 VDC的输入电

24、源,两路电源可以 互相分担负载供电,也可以热备用方式。 6.1.11 调度交换机应具有故障定位和自诊断功能,具备主要、次要告警输出及告警外部输出节点。 6.1.12 调度交换机的 U 接口应符合 GB/T 16654-1996的相关规定,分机功能应符合 DL/T 795-2001 的 相关规定。 6.1.13 应可以通过本地、远端维护终端或者网管系统对调度交换机、调度台进行维护,并可实时监视Q / GDW 754 2012 8 用户、中继线、调度台运行状态。 6.1.14 维护终端或者网管系统应可以设定不同权限的用户识别、口令、访问控制级别和范围,对用户 权限进行鉴定,防止非法访问。 6.2

25、组网 功 能要 求 6.2.1 能够提供符合 DL/T 7952001 标准的各种中继接口。 6.2.2 应具有电力调度交换网的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及汇接交换功能。 6.2.3 支持 Qsig 信令、DSS1 信令、中国 No.7 信令、中国 No.1 信令(包括 ITU-T R2信令) 、E&M 信 令,记发器信号采用 DP、DTMF、MFC,并可以完成各种信令之间的转换。 6.2.4 应具有号码接收、存储、译码能力,存储器号码长度不小于 24位,具备对号码增加、删除、转 译的能力。 6.2.5 应具有分级优先、中继线连选、中继线直接选择、路由预测、迂回路由功能。对一个目标局可 选择

26、的最大路由数应能够达到 5 个以上。 6.3 调度 功 能要 求 6.3.1 调度交换机应能够支持 20 个或者以上的调度台,且可分为 10 个以上组群(每个组群调度台数 不少于 4 席) ,同一组群的席位可以灵活扩充。 6.3.2 调度台采用触摸屏和键盘方式两种,触摸屏调度台可以采用键盘、鼠标进行呼叫操作,有两个 相互独立的手持式送受话器。 6.3.3 调度台按键可以通过维护终端方便灵活设置号码、名称,名称显示为汉字。 6.3.4 调度台应使用不同灯光(或者颜色)显示呼叫、忙、通话、保持、缺席、故障等情况下的不同 状态,可以查询或者显示调度台的工作状态信息。 6.3.5 调度台与调度交换机之

27、间采用音频电缆直接连接距离最大应可以达到 1500 m,且调度台可以通 过传输设备、接入设备或者其它方式实现远端延伸。 6.3.6 调度台应具备下列外部接口: a) 传声器。除具备内部传声器外,还可以外接传声器; b) 扩音器。除具备内部扬声器外,还可以外接功放或者有源音箱; c) 录音接口。应能够满足以音频、电压、电流方式启动的外部录音设备的要求。 6.3.7 同组群的所有调度台享有一个公共组号码,同组群的所有席位之间均可以相互呼叫通话。来话 呼入时,同组群的所有调度台应有灯光、主叫用户名称、号码显示和可闻信号,任一调度台应答后,组 内所有席位的可闻信号即切除,并能显示或指示处于“通话”状态

28、 ,同组群其它调度台同时显示应答 调度台的通话状态信息。 6.3.8 调度台或者调度用户应不发生呼叫链路阻塞,同组调度台共用保留队列,保留队列不少于 8 个。 6.3.9 调度台具有保留来话功能,至少可以保留四方来话,同组席位可以进行恢复操作。 6.3.10 同一调度对象允许有不同方式的路由存在,即一键多号,按键应可以至少设置四个号码,用户 可以选择呼出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当第一个号码不成功时,自动顺序呼叫后面的号码,呼叫等待时间可 以设置,在呼叫时长未结束时,用户可以提前结束呼叫,转呼下一号码。 6.3.11 调度台具有并席功能,即当调度员与某一被调站点用户通话时,同组群的其它席位可通过简单

29、的操作实现插入监听或通话。 6.3.12 调度台应具备以下应答方式: a) 摘机应答:调度台振铃后,取机即可应答来话队列中最前面的来话; b) 自动应答:调度台振铃一声,自动启动传声器和扩音器通话; c) 按键应答:调度台振铃后,按“应答”键,可应答来话队列中最前面的来话; d) 选择应答:当有多个呼叫调度台的来话时,被叫方可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首先进行应答,调度台 与被应答用户通话时,其它呼叫调度台的主叫用户继续听回铃音,等待调度台的应答,调度台Q / GDW 754 2012 9 在通话时,如果仍然有未应答的来话,则调度台继续振铃。 6.3.13 调度台应具备会议电话功能,可增加、删除会议群组

30、和会议群组分机,召集广播式、预置式、 临时及多方会议电话,多方会议电话不少于 64 方。 6.3.14 调度台具有强插强拆功能,高级别用户可以对低级别用户进行强插强拆。 6.3.15 调度台振铃音量可以调节,能够对来话进行闭铃。通话时进行闭铃操作,则调度台在本次通话 过程中不再振铃,通话结束后,振铃恢复正常。 6.3.16 调度台应具有点名功能,即调度台顺序呼叫预先在主菜单中设置的点名号码。点名号码可设置 数量不小于 40 个。 6.3.17 调度交换机可以设置紧急呼叫号码,当用户进行紧急呼叫时,调度台应发出明显区别于其它呼 叫的振铃声和灯光信号,且调度台可以优先应答紧急呼叫。 6.3.18

31、调度台可以对来话进行转接。 6.3.19 调度台应具备呼叫历史记录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操作查询已拨电话、未接来话、已接 来话的记录,并能够显示呼叫的号码、时间等相关信息,每种呼叫历史记录不少于 200条。用户可以通 过按键回拨或者重拨记录号码。 6.4 调度交换机配置要求 6.4.1 调度交换机公共控制板、电源板、调度接口板等重要板卡 11 冗余配置。 6.4.2 总部、分部、省公司汇接交换中心及各级下一级汇接交换站调度交换机容量不小于 1800 端口。 地(市)供电公司汇接交换中心及其下一级汇接交换站调度交换机容量不小于 800 端口。终端交换站调 度交换机不小于 256 端口。 6.

32、4.3 汇接交换中心(站)调度交换机中继路由方向数应不少于 200个。 6.4.4 总部、分部、省公司汇接交换中心及各级下一级汇接交换中心(站)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外时钟 接口板。 6.4.5 各级汇接交换中心(站) 、终端交换站应配置独立的调度录音系统。 6.4.6 各级汇接交换中心(站) 、终端交换站配置的调度台数量应不少于 2 台。 7 中继路由设置 7.1 路由 设 置 7.1.1 连接两个交换节点间的中继电路应选用两个不同的传输路由。对于具有主、备用交换机的同一 汇接交换中心,应将两个传输路由分别连接至主、备用交换机。 7.1.2 C1至 C2、 C2至 C3、 C3至 C4 应分别设置

33、直达路由和迂回路由。 7.1.3 C2之间、C3 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直达路由 。 7.1.4 调度交换网内所有终端交换站调度交换机应通过两条不同的传输路由,分别与上一级的两个汇 接交换中心(站)建立直达路由。 7.1.5 总部、分部、省公司共同调度的厂(站)可接入 C2、C3、C4,并应采用两条不同路由连接两 个交换节点。 7.1.6 调度交换网中继连接应采用 2048 kbit/s 数字电路。 7.2 路由 选 择 7.2.1 调度交换网的呼叫按以下原则选择路由: a) 先直达路由,后迂回路由; b) 先选跨越交换节点少的路由,后选跨越交换节点多的路由; c) 先光纤路由后微波路由。 7.

34、2.2 调度交换网的任一节点发出的呼叫,可供选择的路由数量不超过 3 个。即直达路由和两个迂回 路由。 Q / GDW 754 2012 10 7.2.3 直达路由经过的中间交换节点数不应超过 2 个,第一迂回路由经过的中间交换节点不超过 3 个。 7.2.4 调度交换网内每个交换机的每次呼叫,自动迂回路由选择次数不超过 2 次。 7.2.5 跨区域且具有调度业务联系的国调直调厂(站) ,可通过总部汇接交换中心汇接,全程路由经过 的中间交换节点不超过 5 个。 7.2.6 调度交换机路由预测要求如下: a) 调度交换网内 C1、C2、C3、C4 汇接交换中心(站)的调度交换机,宜具备路由预测功

35、能; b) 路由预测自动重选路由采用靠近故障点原则; c) 具备路由预测功能的调度交换机,其路由预测的定义应统一。 7.3 路由 限 制 调度交换网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路由限制: a) 设置自动路由迂回和路由预测重选路由时,不应由原呼出电路群返回本交换节点,也不应经多 次迂回返回本交换节点或中间汇接交换点; b) 对无直接调度关系的横向呼叫,应加以限制; c) 调度交换机与电力行政交换机连接时,调度交换机用户可以呼叫电力行政交换网用户,电力行 政交换网用户不允许呼叫电力调度交换网的调度用户; d) 对于变电站调度、行政合一的交换机,其分机用户分为电力调度用户和生产管理用户,交换机 与电力行政交换

36、机连接时,交换机内生产管理用户应与电力调度用户分离,生产管理用户仅与 电力行政交换网用户可双向呼叫。 8 信令 调度交换网的信令包括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两个部分。用户线信令是用户话机和交换机间传送的 信令。局间信令是交换机和交换机间传送的信令,由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组成。 8.1 用户线信令方式 8.1.1 直流脉冲按健话机用户信号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 脉冲速度为(814)脉冲/秒; b) 脉冲断续比(1.32.5):1; a) 脉冲串间隔 350 ms。 8.1.2 双音多频话机频率组合符合 GB 33781982 相关规定。 8.1.3 用户线条件如下: a) 最大环路电阻(包括话机电

37、阻)不小于 1 k,馈电电流18 mA; b) 线间绝缘电阻20 k; c) 线间电容0.5 F。 8.2 局间 信 令方 式 8.2.1 随路信令方式 8.2.1.1 环路中继线线路信号 环路中继线线路信号以环路低阻、高阻方式传送。环路中继线条件如下: a) 最大环路电阻为 1.8 k(包括中继器的环路电阻) ; b) 线间绝缘电阻20 k; c) 线间电容0.7 F。 8.2.1.2 四 线 E/M 中继线路信号 四线 E/M 中继线路信号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 阻抗特性。四线音频输入口和输出口的标称阻抗值为平衡式 600 ,连接 600 的回波损耗Q / GDW 754 2012 11

38、 在 300Hz3400Hz 范围内应不低于 20 dB; b) 对地阻抗平衡度。同二线模拟接口的要求; c) 工作状态、E/M 线的电气参数和通路电平符合 DL/T8882004 中 3.1 的规定。 8.2.1.3 模拟中继记发器信号 模拟中继记发器信号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 直流脉冲信号符合 GB 33781982 相关规定; b) DTMF 信号符合 GB 33781982 相关规定; c) DTMF/FSK(来电显示)信号符合来电显示标准中继的要求(只适用于环路中继) 。 8.2.1.4 中 国 No.1 信令方式 中国 No.1 信令方式符合 GB 33781982 相关规定。

39、8.2.2 共路信令方式 8.2.2.1 Qsig 信令方式符合 ETSI 300-171、172、173、239 系列建议的相关规定。 8.2.2.2 DSS1 信令方式符合 ITU-T Q.920、Q.921、Q.931、Q.932、Q.939 系列建议、ETSI 300-091、 092、093 系列建议的相关规定,部分内容和 Qsig 信令方式等效。 8.2.2.3 中国 No.7 信令方式符合 GF 010-1995 相关规定。 8.2.3 调度交换网采用的信令方式 8.2.3.1 调度交换机局间的中继信令采用 Qsig信令方式。 8.2.3.2 两台调度交换机采用 Qsig信令时,

40、 上级交换中心 (站) 设定为 “网络” 侧, 下级交换中心 (站) 设定为“用户”侧;同级别时,局向编号数值小的交换中心(站)设定为“网络”侧,局向编号数值大 的交换中心(站)设定为“用户”侧。 9 编号计划 9.1 编号 方 式 电力调度交换网全网统一编号,采用 9 位等位编号。 9.2 号码 结 构 电力调度交换网全编号号码结构为 ZPQRSABCD,其中 Z为呼叫字冠,P 为区域编号,Q 为区域内 省公司编号,RSABCD 为交换机局向编号及用户分机号。 呼叫字冠 Z的取值及说明见表 6,区域编号 P 的取值及说明见表 7。 调度交换网局向及用户分机号码段共 9 位,其中号码段 RSA

41、BCD,由各分部、省公司统一编 号。 表 6 呼叫字冠分配表 呼叫字冠 Z 说 明 Z=8 电力调度交换网呼叫字冠 Z=9 电力行政交换网呼叫字冠 Z=0 公用电话网呼叫字冠 表 7 区域编号分配表 区域编号 P 区 域 名 称 P=1 总部及国调直调厂(站) P=2 预留 P=3 华中分部区域 Q / GDW 754 2012 12 表 7(续) 区域编号 P 区 域 名 称 P=4 东北分部区域 P=5 华东分部区域 P=6 西藏(暂定)地区 P=7 预留 P=8 西北分部区域 P=9 华北分部区域 9.3 调度交换网编号方案 电力调度交换网全编号方案见表 8。总部、分部、省公司备用汇接交

42、换中心与主用汇接交换中心的 局向编号宜相同。 表 8 电力调度交换网编号方案 区 域 交换汇接中心名称 全网有效编号 总部 818 RSABCD 国调直调厂(站) 813 RSABCD 华中分部 831 RSABCD 河南公司 832 RSABCD 湖南公司 833 RSABCD 江西公司 834 RSABCD 湖北公司 835 RSABCD 四川公司 836 RSABCD 华中 重庆公司 837 RSABCD 东北分部 840 RSABCD 辽宁公司 841 RSABCD 842 RSABCD 吉林公司 843 RSABCD 844 RSABCD 东北 黑龙江公司 845 RSABCD 84

43、6 RSABCD 华东分部 853 RSABCD 上海公司 853 RSABCD 江苏公司 854 RSABCD 浙江公司 855 RSABCD 安徽公司 856 RSABCD 华东 福建公司 857 RSABCD 西北分部 883 RSABCD 陕西公司 885 RSABCD 甘肃公司 886 RSABCD 西北 青海公司 887 RSABCD Q / GDW 754 2012 13 表 8(续) 区 域 交换汇接中心名称 全网有效编号 宁夏公司 888 RSABCD 西北 新疆公司 889 RSABCD 北京公司 891 RSABCD 冀北公司 892 RSABCD 河北公司 893 RSABCD 山西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