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59-2012 《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439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759-2012 《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Q GDW 759-2012 《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Q GDW 759-2012 《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Q GDW 759-2012 《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Q GDW 759-2012 《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Q/GDW 7592012 I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7592012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12-08-28发布 2012-08-28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Q/GDW 7592012 II Q/GDW 759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通信站基础设施要求 1 5 通信站辅助系统安装工艺 2 6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

2、安装工艺 5 7 通信站标识要求 7 8 验收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屏体内部前后及配件布置参考图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单只光配、数配、音配结构和安装参考图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大中型音配、光配、数配屏结构参考图 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流程示意图11 编制说明 13 Q/GDW 7592012 II 前 言 根据关于下达 2009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2009217 号文) 的要求,为使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站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通信站安装工艺,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

3、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婕、汤亿则、杜欣、陈蕾、叶纪伟、叶志俊、徐志强、黄红兵、赵文斌、方 显业。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7592012 1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通信站及设备安装原则,明确了通信站基础和辅助系统安装工艺、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工艺、通信站标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通信站、接入电力通信网的通信站的标准化建设、安装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4、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 DL/T 544 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 548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定 DL/T 5344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41 SDH数字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和 DL/T 54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信站辅助系统 Assistance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station 通信站的机房、屏体、通信管线、配线系统(光配、音配、数配、网配) 、接地

5、、过电压保护等称 为通信站辅助系统。 3.2 线缆成端 Cable terminating 线缆成端是指把光缆、电缆等通信介质用合适的方式熔接、卡接或焊接在合适的终端设备(ODF 子 框,光缆终端盒,DDF 模块,MDF模块,电缆交接箱、光缆交接箱等)上。 3.3 通信站设备 Equipment in communication station 安装在通信站内为电力系统服务的各种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交换及网络等)称为通信站 设备。 注: 根据安装工艺,通信站设备分为子架设备和电源设备。 3.4 屏体 Frame 屏体包括机柜和机架。机柜是指用来组合安装通信站设备、配线等,使其构成一个整

6、体的安装箱, 由框架和盖板(门)组成,一般具有长方体的外形,落地放置。不具备封闭结构的机柜称为机架。 4 通信站基础设施要求 通信设备安装前机房基础设施应具备下列条件: a) 机房门窗完好,内部的装修工作已经全部完工。室内已充分干燥,地面、墙壁、顶棚等处的预Q/GDW 7592012 2 留孔洞、预埋件的规格、尺寸、位置、数量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b) 走线槽(架)路由、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盖板应严密、坚固。 c) 通风取暖、空调等设施已安装完毕并能正常使用。室内温度、湿度应符合设备要求。 d) 机房建筑的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体及引线已经完工并验收合格,接地电阻应符合施 工图

7、设计及 DL/T 548 要求。 e) 机房内应具备有效的消防设施,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f) 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阻燃材料的安全盖板,已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阻燃材料封堵。 g) 机房应具备防小动物措施,进出机房的线缆管孔应做好封堵。 5 通信站辅助系统安装工艺 5.1 屏体 安 装 屏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机柜按设计统一编号。同一机房的屏体尺寸、颜色宜统 一。屏体安装工艺要求如下: a) 屏体的安装应端正牢固,用吊垂测量,垂直偏差不应大于 3mm。 b) 列内屏体应相互靠拢,屏体间隙不应大于 3mm,列内机面平齐,无明显差异。 c) 屏体底座前后横梁两侧(距边 100m

8、m)设四个12mm40mm 的椭腰型孔,或配置四个活动 式紧固装置,用于将设备固定在基础上。所有紧固件应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 致。 d) 屏体应选用优质钢材,钢板厚度不小于 2mm,采用整体焊接、内部镀锌等合适的工艺制作,以 保证屏体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电磁屏蔽特性。电磁场屏蔽性能:磁场屏蔽性能为 14kHz 以上 70dB、150kHz 以上95dB,电场屏蔽性能为 200kHz 以上100dB。 e) 屏体应适合 19“或 21“两种规格的设备安装。19“结构的安装孔的中心距 465mm,安装架内净宽 约 450mm,21“结构的安装孔的中心距 515mm,架内净宽约 500m

9、m。安装架前、后部固定设 备的安装平面距前、后门内侧的间距约 50mm80mm。 f) 屏体内两侧应均匀配置固定垂直线缆的横档(间隔300mm) ,底部两侧设置电缆固定夹,便 于线缆纵向绑扎固定,后部两侧各配置 10 个穿线环。 g) 屏体内底部防小动物盖板(网)采用磁吸或其它扣件固定,不应采用永久固定方式,也不宜采 用活动螺栓(安装后难以拆卸) 。用于变电所控制室安装的屏体,两侧预装高出底部钢板约 200mm、30mm40mm的穿线管孔各 12 个,便于防火泥封堵后再次穿放线缆,每个孔均配 橡胶保护圈。 h) 屏体内侧面设置 30mm4mm 及以上规格的镀锡扁铜排作为屏内接地母排。母排应每隔

10、约 50mm、预设6mm10mm(中心孔宜选12mm)的孔,并配置铜螺栓。应预装门、侧板、 框、 屏内设备的接地线 (设备侧预留) 以及屏内接地母排至机房地母的主接地线 (接母排中间) , 所有接地线应采用专用双色地线。所有配置的连接线接线端子应采用铜鼻子(端子)压接工艺, 热缩套管封口。 i) 屏体抗震加固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的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j) 采用上走线方式时,屏体顶部应预留上走线穿孔。 k) 屏体应避免安装在空调出风口正下方。 l) 屏体内部前后及配件布置参见附录 A。 5.2 通信 管 线 5.2.1 引 入 线缆 引入线缆安装工艺要求如下: a) 光

11、、电缆在进入通信站时,应采用沟(管)道方式,经 2 条及以上不同路由引入。架空线路进Q/GDW 7592012 3 通信站的终端杆宜立在距通信楼外墙 10m以外,并避开厂站大门正面。 b) 通信站的引入光缆的余缆应放入余缆箱(架) ,变电站的余缆箱一般设在电缆层,其它通信站 的余缆宜放在井道或机房入口的专用余缆架内。不设余缆箱(架)时应将余缆移至站外终端杆 上,机房侧余缆盘应留在防静电地板下。 c) 进入通信站的通信线缆应与通信站内原有线缆走向、排列和施工工艺一致,保持整齐。 d) 线缆穿过楼板孔或墙洞应加装子口保护, 在电缆沟内部穿阻燃子管保护, 并分段固定在支架上, 保护管外径不应小于 3

12、5mm,做好封堵和防小动物措施。 5.2.2 屏 内 走线 屏内走线安装工艺要求如下: a) 屏内所有安装设备(装置) ,宜在设备下配置一组走线/余线框,设备上下排列没有明显空隙。 光配、电源只需配置组合式后走线框(半组) ,走线/余线框安装位置与所配套设备平齐。 b) 屏内所有连接走线均采用向下(上) ,经走线框向后,再向两侧走线,余线排(盘)放在余线 框中。所有连线应从设备下部的走线/余线框向后走,不应从设备的侧面、顶部、正面走线。 前出线设备的接线先向下(上)走到底部,经专设的走线框引到设备背后出线。对于机框较高 的设备,在后背板上部的出线可直接引到屏体上的走线槽,所有线缆应与设备背板保

13、持垂直, 并在屏体上装设的走线槽上固定。其它高低不一的设备后出线应先向下(上)走到设备后背下 (上)部再水平向后走线,进对应的走线槽。屏不能后开门时,设备接线可经走线框向两侧走 线。 c) 屏内除光缆尾纤外,各种连线应按类别扎成圆形、方形或扁形的线把。每台设备连接线经走线 框后部两侧开口走线进入垂直走线区,信号小线走靠屏左和右内两列走线区(环)上下走线, 电源线经右外走线区(环)上下走线,并按照线色分开扎把。 d) 进入屏内电缆的外层护套宜在进屏后 150mm300mm 的高度统一剥去,所有缆线应从屏两侧 走,所有细线缆应捆扎成普通电缆粗细的小把,然后与其它电缆排列成纵向(从前后看)的直 线队

14、列。 e) 所有缆线在水平、垂直走线过程中,均应与周围的线缆排列整齐、成排,每排缆线在同一平面 或纵面,线线或缆缆之间应平行靠紧,没有交叉缠绕。线缆较多,一排不能排下时,可分多层 排列。排列成排的线缆的固定扎线应有均匀间隔:垂直方向间隔 200300mm,屏内线缆水平 方向间隔 100mm,终端线把间隔 50mm。每处扎结用的材料,扎结的位置、方向和式样应一致。 f) 所有连接线均应采用规范的线缆,不应使用护套线、裸露线。 g) 所有缆线均应挂好标志牌、加标记套管,屏体内缆线的标记套管或标记牌应设置在电缆头紧靠 热缩套管末端,机房其他布线的挂标牌应在机房进出口处挂设。 5.2.3 室 内 走线

15、 室内走线安装工艺要求如下: a) 强、弱电电缆应分开布放,弱电电缆宜分类布放。 b) 机房内尾纤应穿保护子管。 c) 所有线缆在室内走线应绑扎。线缆水平方向间隔 500mm,终端线把间隔 50mm。每处扎结用的 材料,扎结的位置、方向和式样应一致。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 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用麻线扎线时应侵蜡。 d) 在活动地板下布放的线缆,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应堵住送风通道。 e) 馈线安装符合 YD/T 5141。 5.3 配线 系 统 配线系统工艺要求如下: a) 光缆配线宜采用 1 缆 1 配(模块) ,光配宜采用 24 芯、48 芯、72

16、芯等规格。小型机房的光配Q/GDW 7592012 4 与光通信屏间宜紧邻,并预装可穿放尾纤的管孔,大中型机房的光配与光通信设备间宜装设走 线桥架。通信站内光配主要采用 12 芯单元熔接盘,并附带藏纤单元。 b) 一条 60 芯及以上干线光缆接续分支光缆、OPGW 进变电所末端接引入光缆宜采用交接箱 (OPGW 宜采用专用交接箱,除具有光纤接续等性能外可盘储 OPGW 等余线) ,其单元熔接盘 采用 12 芯,保护分支光缆按照 1 条分支缆使用 1 个熔接盘安排。 c) 数字配线宜采用 19“(或 21“)结构的模块化条形单元,每单元配置 10对同轴接续组件。主备 接入设备应通过不同的数配单元

17、接在不同的 2M 接口板上。 d) 网络配线宜采用 19“ (或 21“) 结构的模块化 RJ45插座条形单元, 每个单元配置 1224对 RJ45 插座模块,按照纵列、横排布置。 e) 音频配线宜采用 19“(或 21“)结构的 10 回线模块单元。音频电缆采用标准色谱线缆。 附录 B 为单只光配、数配、音配结构和安装参考图。附录 C 为大中型音配、光配、数配屏结构参 考图。 5.4 线缆 成 端 5.4.1 电 缆 成端 电缆成端工艺要求如下: a) 电缆成端线头的绝缘护套剥离长度应使露出的金属刚好与端子可靠连接,没有多余裸露。 b) 电缆所有接线均采用压接、焊接、接插件或端子接线(卡接)

18、方式,其外护套、连接线绝缘护 套剥离处、压接头子的压接处均应加匹配的热缩套管,热缩套长度宜统一适中,热缩均匀。 c) 电缆焊接时,芯线焊接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 5.4.2 光 缆 成端 光缆成端工艺要求如下: a) 正确区分两侧光缆中光纤排列顺序,确定光纤熔接顺序,并符合设计规定。 b) 在光纤上加套带有钢丝的热缩套管。 c) 除去光纤涂覆层, 用被覆钳垂直钳住光纤快速剥除 20mm30mm长的一次涂覆和二次涂覆层, 用酒精棉球或镜头纸将纤芯擦拭干净。剥除涂覆层时应避免损伤光纤。 d) 光纤切割时应长度准、动作快、用力巧,光纤应是被崩断的。制备后的端面应平整,无毛

19、刺、 无缺损,与轴线垂直,呈现一个光滑平整的镜面区,并保持清洁。 e) 取光纤时,光纤端面不应碰触任何物体。端面制作好的光纤应及时放入熔接机 V型槽内,并及 时盖好熔接机防尘盖,放入熔接机 V 型槽时光纤端面不应触及 V 型槽底和电极,避免损伤光 纤端面。 f) 光纤熔接时,根据自动熔接机上显示的熔接损耗值判断光纤熔接质量,不合格应重新熔接。 g) 用 OTDR 对接续性能进行复测及评定,符合接续指标后立即热融热缩套管,热缩套管收缩应均 匀、管中无气泡。宜在全部纤芯接续完毕后,用 OTDR 进行复测,不合格应重新接续。 5.5 接地 接地应满足 DL/T 548 要求,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

20、埋设深度及接地体和接地线的尺寸应符合 设计规定。具体工艺要求如下: a) 所有电气设备(含数配、音配、屏体) ,均应装设接地线接至地母。通信屏内接地母排至机房 地母的接地线规格不应小于 25mm 2 95mm 2 , 屏内设备至接地母排的接地线不应小于 2.5mm 2 6mm 2 , 其它屏体的接地线可选用 1.5mm 2 2.5mm 2 规格, 过压保护地线不应小于 4mm 2 6 mm 2 规格的地线。 b) 接地线连接宜采用螺栓方式固定连接,其工作接触面应涂导电膏。扁钢接头搭接长度应大于宽 度的两倍。扁钢与扁钢或扁钢与地体连接处至少有三面满焊,焊接牢固,焊缝处涂沥青。 c) 引入扁钢涂沥

21、青,并用麻布条缠扎,然后在麻布条外面涂沥青保护。 Q/GDW 7592012 5 d) 通信电源的正极应在直流电源屏处单点接地。 5.6 过电 压 保护 过电压保护要求满足 DL/T 548,具体工艺要求如下: a) 安装过程中,交流电源系统的各级过电压保护器件间连线距离小于 15 m 时应设置有过压起阻 隔作用的装置。 b) 引入机房的各种电气线路(包括电源馈线)应在进入机房处将其屏蔽层接地,必要时加装过压 保护器件,其它经地埋、管道引入机房的各类电气线路应将其屏蔽层接地并宜设置过电压保护 器件。 c) 户外架空交流供电线路接入通信站除采用多级避雷器外,还应采用至少 10 m 以上电缆直埋或

22、 穿钢管管道方式引入。 d) 音频配线的防过电压除常规的电缆屏蔽层接地、 户外引入电缆穿钢管外, 主要采用音频保安器、 空线对接地方式。 e) 其它数字线缆的防过电压除常规的屏蔽层接地、户外引入线缆穿 10 m 以上钢管外,还可外加 同轴保安器。 6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工艺 6.1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应遵循:工程准备、设备安装、通电测试的工作流程。流程示意图参见附录 D。 6.2 工程准备 工程准备包括通信站基础设施检查、辅助系统检查和设备检查,要求如下: a) 屏体安装到位,符合 5.1的工艺要求。 b) 子架框、加固件及影响布线、接线的机盘应全部到位,规格型号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外观无 破

23、损现象。 c) 电缆槽道或电缆走道等铁件全部到齐,规格程式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上梁、连固铁、走道扁 铁、列间撑铁等铁件应平直。 d) 铜排或铝排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无明显的扭曲现象。 e) 射频同轴电缆、音频配线电缆、电源线、保护地线电缆、数据线等主要电缆规格程式、数量应 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各种电缆、线料外皮完整无损,满足出厂绝缘指标要求。 6.3 设备安装 6.3.1 子架设备安装 6.3.1.1 配电单元安装 先连接电源分配单元的电缆线(告警输出线、电源线) ,插座要插紧,用螺钉固定。电源分配单元 安装于机架顶部,安装时由前往后推,根据安装位置在机架安装条适当位置上卡上螺

24、母,用螺栓(带垫 片和弹簧垫圈)将电源分配单元固定在机架上。 6.3.1.2 子 架 安装 子架在屏体内宜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安装前先考虑各种连线的走线方式。子架安装应牢固、排 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6.3.1.3 机 盘 安装 机盘安装要求如下: a) 再次确认各站点设备配置需求和安插槽位。 b) 安插机盘前先戴上防静电手镯,以免静电损坏机盘。 c) 机盘安插到相应槽位前,仔细检查每块机盘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发现有损坏的机盘应及时与 工厂联系。 d) 在设备电源-48 V连接未经检查前,不应把机盘安插到位,以免-48 V DC 电源极性接反损坏机Q/GDW 7592012 6 盘。 e

25、) 确认-48V电源连接正确后,在不加电的状态下,把机盘安插到位。 6.3.2 电源设备安装 通信电源设备的安装步骤:开箱检查、屏体安装、电池上架、安装充电模块、屏间连线、交流电源 接入。要求如下: a) 电池上屏体前, 应用万用表检测各节电池端电压是否正常, 按照电池屏内布置把电池上架就位。 按照图纸用厂家所配电缆连接各电池及电池巡检仪(分管) ,紧固各连接螺栓,贴上各蓄电池 的标号标签。 b) 按图纸进行屏间连线。连接电池母线前,应先把电池回路熔断器拔出。 c) 安装充电模块时,将模块缓缓推入,位置对准,模块插头和屏体上的插座接触良好。将模块放 置端正,不倾斜,并固定模块。模块之间没有大的

26、空隙或相互重叠。 d) 检查屏内及屏间连线是否正确。把屏体上的各断路器全部断开,把双路或单路交流输入侧的刀 闸或断路器切断,用电缆线把交流引入屏内对应接线端子,用黄绿线连接各层的接地螺栓到接 地排上。 6.4 通电 测 试 6.4.1 测 试 步骤 通电测试分通电测试前检查、硬件检查测试和系统检查测试三个步骤。 6.4.2 通电测试前检查 设备通电测试前应先核对以下内容: a) 各种电路板数量、规格及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 b) 设备标志齐全正确。 c) 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 d) 设备的各级熔丝规格符合要求。 e) 屏体及各种配线架接地良好。 f) 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

27、象。 g) 机房主电源输入端子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6.4.3 硬件检查测试 硬件检查测试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a) 各级硬件设备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 b) 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确认输出电压符合规定。 c) 各种外围终端应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 d) 检查设备、配线架等,确认各级可闻、可见告警信号装置工作正常、告警准确。 e) 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并提供测 试报告。 6.4.4 系统检查测试 系统检查测试按照 DL/T 544 的规定执行。 6.5 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时应注意

28、如下事项: a) 对于需要接地的设备,安装时应先接地。拆除设备时,最后再拆地线。禁止破坏接地导体。禁 止在未安装接地导体时操作设备。设备应永久性的接到保护地。操作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电 气连接,确保设备已可靠接地。 b) 禁止在雷雨天气下操作设备和电缆。雷雨天气时,应拔掉交流电源连接器,禁止使用固定终端, 禁止触摸终端和天线连接器。 Q/GDW 7592012 7 c) 禁止裸眼直视光纤出口,以防止激光束灼伤眼睛。 d) 操作设备前,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静电手套和手腕,并将防静电手腕的另一端良好接地。 应去除首饰和手表等易导电物体,以免被电击或灼伤。 e) 操作前,应先将设备可靠的固定在地

29、板或其他稳固的物体上,如墙体或安装架。在潮湿环境下 操作时,避免设备受潮。发现机柜有水或潮湿时,应立即关闭电源。 f) 所有电缆应在零度以上进行敷设安装。如果电缆的储存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下,在进行敷设布放 操作前,应将电缆移置室温环境下储存 24 h 以上。 7 通信站标识要求 通信站标识应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a) 标识内容包括:国家电网公司 LOGO、机柜名称、设备型号、运行维护单位简称、负责人、联 系电话、投运时间和制卡时间等相关信息,并预留电子标签位置。 b) 各类标签、标识可根据设备和屏体的尺寸、大小进行统一规范。同一种型号设备标识应粘贴或 悬挂在设备的同一位置,要求平整、美

30、观,不能遮盖设备出厂标识。对于标识形式、材质、固 定形式、颜色、字体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并制定相应 的实施细则,以保证通信站内通信设施的标识统一性。 c) 标签、标识应采用易清洁的材质,符合 UL 969 标准、ROHS 指令。背胶宜采用永久性丙烯酸 类乳胶,室内使用 1015 年。 d) 通信线缆在进出管孔、沟道、房间及拐弯处应加挂标识,直线布放段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增加 标识。 所有涉及到保护、安稳及系统业务的专用设备、专用传输设备接口板、线缆、配线端 口等标识应采用与其它标识不同的醒目颜色。 8 验收 通信站安装工艺验收内容包括:机房环境、屏体及子架安装、

31、通信管线、配线系统、接地系统、过 电压保护系统、通信设施、通信设备、通信电源、通信站标识等内容。通信站安装工艺应符合本标准相 关内容要求,按照 DL/T 5344 执行。 Q/GDW 7592012 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屏体内部前后及配件布置参考图 屏体内部前后及配件布置工艺如图 A.1。 图 A.1 屏体内部前后及配件布置参考图 Q/GDW 7592012 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单只光配、数配、音配结构和安装参考图 单只光配、数配、音配结构和安装工艺如图 B.1。 图 B.1 单只光配、数配、音配结构和安装参考图 Q/GDW 7592012 10 附 录 C (资料性附

32、录) 大中型音配、光配、数配屏结构参考图 大中型音配、光配、数配屏结构工艺如图 C.1。 图 C.1 大中型音配、光配、数配屏结构参考图 Q/GDW 7592012 1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流程示意图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流程如图 D.1。 图 D.1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流程示意图 Q/GDW 7592012 12 Q/GDW 7592012 13 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 编 制 说 明 Q/GDW 7592012 14 目 次 一、编制背景 15 二、编制主要原则 15 三、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15 四、主要工作工程 15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 16 六、

33、条文说明 16 Q/GDW 7592012 15 一、编制背景 为使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电力通信站建设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范通信站安装工艺,使电力通 信更好地满足电网和企业高度现代化、高度自动化和高可靠性、高效率的要求,为电网调度和电力生产 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电力通信网的基础支撑作用,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关于下达 2009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2009217 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计划名称为电力系统通信站设计安装规范 ,根据本标准最终确定的内容范围,经专家讨 论修改为电力系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 。 二、编制

34、主要原则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化为 引领,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深入调研电力通信站工程设计、安装及验收等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现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企业标准及文件,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体现公司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理念。 规范电力通信站的基础设施、辅助系统、主要设备、设备标识等施工工作,实现电力通信站的规范 化、标准化建设,指导电力通信站的规划、设计等工作。 本标准原名为电力系统通信站设计安装规范 ,由于内容侧重于安装工艺,因此更名为电力系 统通信站安装工艺规范 。 三、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编制依据:GB/

35、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2900.1电工术语等系列标准为基础,参考电力行业 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 ; 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等相关编写规定,遵照国家电力行业及公司相关法律、法规、 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规范,以及通信类标准的特点,本着规范、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本标准的技术依据:DL/T 548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 、DL/T 544电力通信运行管理 规程 、DL/T 5344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及公司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文件,结合电力 系统通信站建设的实际情况

36、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需求而确定各项内容。 本标准编制中的主要参考文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网络资源命名规范 (调通2005163号) 。 四、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关于下达 2009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2009217 号文) 的任务安排,本标准由浙江省调负责编写。2009 年 6 月 1 日-5 日,在杭州召开了标准的启动会,成立 了标准的工作小组。为了对各地通信站设备安装工艺及验收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便做好本标准 的编写工作,工作小组于 2009 年 6月 24 日-7 月 3 日赴江苏省调、山东省信通中心、辽宁省调进行学习 交流(调研) ,江苏省调、山东省

37、信通中心、辽宁省调为标准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标准工作小组于 2009 年 7 月完成初稿的编写,并提交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2009 年 8 月 4 日 -7 日在北京召开 2009 年通信标准第二批征求意见稿预审会议,来自国调中心、国网信通公司、中国电 科院、国网电科院、西北网调、吉林通信公司、湖北信通中心、河北省调、山东信通中心、福建省调的 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初稿进行了讨论,会议结束后工作小组综合会议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修改范围 涉及了标准名称、层次结构、简化删减、规范格式、精练文字五个方面,形成征求意见稿。 在征求意见期间,收到华北网调、华中网调、河南省调、湖南省调、吉林省调、上

38、海市调、江苏省 调、黑龙江省调的反馈意见,工作小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分析、讨 论,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 国网信息通信中心对通信站标识要求部分提出了很多想法,提供了通信站机房、通信设施的标识规 范方面的经验与建议。 Q/GDW 7592012 16 2009年 12 月 29 日-30日,国调组织专家在北京对标准的送审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标准的 报批稿。 2012年 3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了公司通信技术标准制修订第一次工作会议,对 20062012 年度公 司通信技术标准制修订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会后编写组根据会议精 神

39、,结合国网公司组织机构调整等有关内容,对标准作了相应调整,再次形成了报批稿。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的编写要求进行标准编制。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a) 目次; b) 前言; c) 标准正文共设 8 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通信站基础设施要求;通信站辅助 系统安装工艺;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工艺;通信站标识要求;验收。 d) 标准附录:附录 A(资料性附录)屏体内部前后及配件布置参考图;附录 B(资料性附录)单 只光配、数配、音配结构和安装参考图;附录 C(资料性附录)通信站设备安装流程示意图;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大中型音配、光配、数配屏

40、结构参考图。 六、条文说明 6.1 范围 本章规定了本标准的使用范围。 本标准的对象为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站的安装工艺,标准的主题就是对电力通信站机房环境、屏体安 装、通信管线、配线系统、过电压保护、通信站标识、设备安装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 公司通信站,并入国家电网公司的所有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及电力通信网使用者在通信站标准化建设方 面,均可执行本标准。 6.2 通信站基础设施要求 本章明确了通信设备安装前机房基础设施应具备的条件。 6.3 通信站辅助系统安装工艺 本章明确了包括屏体安装、通信管线、配线系统、线缆成端、接地、过电压保护六个方面的辅助系 统安装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6.4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工艺 本章从工程准备、设备安装、通电测试、注意事项四个方面明确了通信站内主要设备安装的工作内 容及要求。 6.5 通信站标识要求 通信站标识要求部分引用调通2005163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网络资源命名规范内对通 信站设备的标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