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4457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 A水的平衡 B体温的恒定 C CO2和 O2的平衡 D血糖的平衡 答案: C 下图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图中 代表核糖体 , 代表多肽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有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 可以相继与多个 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D图中 与 互补 答案: D 如今,遗传病的研究备受关注,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该致病基因的

2、测定,则 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 答案: A 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下列有关育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单倍体育种 B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C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 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D用基因型为 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 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D 2010年 11月 12日第 16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 2011年 8月第 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我国掀起了新的一轮全民运动热潮。下列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3、 A运动中血糖消耗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 B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涠节 C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 Na2CO3 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 答案: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可以完成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 B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考生在考试中涉及的言语区有 W区和 V区等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 答案: C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

4、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答案: B 丝瓜是单性花,一同学用正常的丝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 1号花开放前套上纸袋 ,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号花开后人工授粉。此实验的缺陷是( ) A 2号花没有套纸袋 B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C 2号花没有涂生长素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答案: D 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 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 C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可抑制病菌繁殖 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 答案: C 右图表示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

5、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答案: D 在调查一块方圆 2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 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 54只 B 48只 C 120只 D 144只 答案: D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

6、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 D在某生态系统中,若物种丰富度不断下降,则表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答案: B 研究发现:大熊猫有染色体 2l对,基因组仍然具备很高的杂合率,由于基因 T1R1“失活 ”,大熊猫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所以只喜欢吃竹子,但大熊猫本身没有能够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消化竹子纤维则主要靠胃肠 道细菌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依赖寄生于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 B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范围是 21条染色体的 DNA分子 C大熊猫基

7、因组仍具很高的杂合率,说明大熊猫群体内部具有遗传多样性 D大熊猫的基因 T1Rl“失活 ”,导致大熊猫味觉传入神经功能丧失 答案: C 在 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 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为分解者。表中 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GP) 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 NP)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R) 15.91 2.68 13.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

8、26 192.59 A被调查时刻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B 是能量流动的唯一一条食物链 C能量在第三 .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 5.5% D 的 GP 中不包括残留在其粪便中的能量 答案: B 用 R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A 不能证明 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说明 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和 说明 S型菌的 DNA是转化因子 D 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在果蝇中,长翅 (B)对残翅 (b)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 (A)对白眼 (a)是显性,位于 X染色体上。现有两只雄果蝇甲、乙和两只雌果蝇丙、丁,这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全

9、是长翅红眼用它们分别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如下: 对这四只果蝇基因型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为 BbXA Y B乙为 BbXa Y C丙为 BBXAXA D丁为 bbXAXa 答案: C 右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期的细胞都含有 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 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 ef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 B 2010年 8月中旬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 “超级细菌 ”,能够合成

10、一种特殊蛋白质,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对它都束手无策。推测这种 “超级细菌 ”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 ) A基因的碱基组成 B基因的碱基序列 C蛋白质的含量 D mRNA的含量 答案: B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的产生与 Na 内流有关 B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只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无论是兴奋的传递还是传导,都要消耗 ATP D一个反射活动的时间长短与反射弧中突触数量有关 答案: B 将大白鼠从 25 移至 0 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

11、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答案: B 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内游走的是 (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脂肪细胞 D精细胞 答案: B 2010年 7月,第 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维也纳举行。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艾滋病是由 HIV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艾滋病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是其遗传物质 DNA变异类型很多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D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 答案: C 在显微镜下,通常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来判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对如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组和基因的判断正确的

12、是( ) A在该细胞中, 属于一个染色体组 B在该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 2个 (一对 ) C在该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所有性状的两套基因 D在该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所有性状的四套基因 答案: D 在腾讯 QQ 农场、玫瑰小镇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等虚拟农业活动。下列有关这些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B作物、杂草和害虫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C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D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 B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

13、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 C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 DNA,乙为 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 B甲是 RNA,乙为 DNA,此过程为逆转录,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 C甲是 RNA,乙为 RNA,此过程的原料为四种核糖核苷酸 D甲是 DNA,乙为 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转录酶 答案: D 仅考虑男子的 26对等位基因,在无交叉互换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 1 223 B

14、某男子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以产生 226种不同的精子 C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的全套染色体中有 23条通过儿子传给孙女 答案: C 关于图中 DNA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含有此 DNA的大肠杆菌放在含 15 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代,子代中含 15N的 DNA单链占总链的 3/4 B该 DNA一个碱基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C该 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 G+C)( T+A)的比例不同 D若该 DNA中的 A的含量为 30%,则嘧啶的含量为 40% 答案: B 彩椒的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皮色遗传。已知红皮基因( B)

15、对绿皮基因( b)显性,但在另一黄色显性基因( A)存在时,则基因 B和 b都不能表达。现用基因型 AaBb的个体和基因型 Aabb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 A 2种, 7: 1 B 3种, 12: 3: 1 C 3种, 6: 1: 1 D 4种, 1: 2: 2: 1 答案: C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 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 答案: C 综合题 ( 10分)图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1)请写出一种作用于垂体的激素 的名称: 。

16、( 2)激素 中可以被蛋白酶或肽酶分解的是 (填序号)。 ( 3)寒冷刺激时,皮肤中的 _受到刺激并通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使激素 的增加,促进 _ _,使机体 _量增加,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的激素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 _分泌相关激素,使激素 的分泌减少。 ( 4)激素 主要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_、贮存和利用葡萄糖,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 5)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过程都具有 调节机制,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 6)下列关于激素共同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是 _(填序号)。 激素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表现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体液,

17、以体液为基本媒介进行运输; 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 激素是体内高效能的生物催化物质 ( 7)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 _和免疫调节。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任意一种靶组织为腺垂体的激素即可,答抗利尿激素则不得分) ( 2) ( 3)冷觉(或温度)感受器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或细胞代谢) 产热 下丘脑和垂体(答不全不得分) ( 4)摄取( 5)反馈 ( 6) ( 7)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 10分)有两个肉鸭品种 连城白鸭和白改鸭,羽色均为白色。研究人员以下表所示外貌特征的连城 白鸭和白改鸭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

18、示,请分析回答: 外貌特征 亲本 羽色 肤色 喙色 连城白鸭 白色 白色 黑色 白改鸭 白色 白色 橙黄色 P 连城白鸭 白改鸭 F1 灰羽 F1个体相互交配 F2 黑羽和灰羽 白羽 270只 210只 ( 1)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 对相对性状。 F2 中黑羽和灰羽:白羽约为 ,因此鸭的羽色遗传符合 定律。 ( 2)研究人员假设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用符号 B, b表示, B表示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用用 R, r 表示,r表示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上述杂交实验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 ,白改鸭的基因型为 , F2表现为不同于亲本的灰羽,这种变异

19、来源于 , F2代中,白羽鸭的基因型为 ,黑羽和灰羽鸭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 3)研究人员发现 F2黑羽:灰羽 =1:2,他们假设 R基因存在剂量效应,一个 R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 R基因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假设,他们将 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白改鸭进行杂交,观察统计杂交结果,并计算比例。 若杂交结果为 ,则假设成立。 若杂交结果为 ,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每空 1分,共 10分) ( 1) 1 9:7 基因的自由组合 ( 2) BBrr bbRR 基因重组 BBrr.Bbrr.bbRR.bbRr.bbrr 8/9 ( 3)黑羽:灰羽:白羽 =1: 1: 2 灰羽:白羽 =1: 1 (10

20、分 )单侧光照、重力等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如重力会导 致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 1)下图表示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示中字母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近地侧的是 。 ( 2)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促进生长素发生氧化,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为验证紫外光 抑制植物生长,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一、材料用具: 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 (溶液浓度适宜 ),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二、实验步骤: 准备 2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 A、 B。向 A、 B两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选取 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 2组,分别放在

21、 A、 B两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给予 A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 B组 ,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 a、 b。将a、 b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 (如图 ),培养 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三、实验分析:请预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 答案: (1)B D (2) 生长状况相同 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三、向 b侧弯曲生长 (10分 )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研究,请回答: (一)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靴雉、昆虫 ( 1)上表反映了群落的 结构,同时说明群落中的生物有明显的 现象。 ( 2)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 。 (二)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 法。 (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 答案:一、( 1)垂直;分层 ( 2)阳光 二、( 1)取样器取样 (2)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