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779-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91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8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779-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33 T 779-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33 T 779-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33 T 779-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33 T 779-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B38 备案号: 27470-2010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 DB33/T 779 2010(2013)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ultivating for Tripterygium wilfordii 2010-03-17 发布 2010-04-1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779 2010(2013) I 前 言 本标准 由 浙江省 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昌县天惠实业有限公司、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刘法千、鲍立曾、陈斌龙、陈

2、积民、吕文辉。 DB33/T 779 2010(2013) 1 雷公藤种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公藤的种植环境、苗木培育、栽培技术、采挖和初加工、商品质量、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药用雷公藤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09.11 食

3、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测定 GB 5084 农田 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8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4、银分光光度法 (ISO 6595,NEQ) 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T 14550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法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

5、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 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B33/T 779 2010(2013) 2 HJ 491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WM/T 2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6、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浙藤 1号 经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认定通过 的雷公藤品种 。一年生小枝经褐色,分枝多。叶椭圆形,叶面不平,长 8 cm 10 cm,宽 3 cm 5 cm。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长 5 cm 7 cm;花淡绿色,杯盘状,直径 4 mm 5 mm;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翅果 不裂,淡绿色,长圆形,长约 1.5 cm,具 3翅,种子一粒,细柱状,黑色。花期 5月 6月,果期 9月 10月。根系发达,须根多,3年生根直径可达 1 cm。该品种适应性强,性状稳定,品质优,药用部位产量高,雷公藤甲素含量高等优点。适宜在全省低海拔丘陵、山

7、区等地种植。 3.2 原植物 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藤本灌木,高达 3 m;小枝棕红色,有 4棱 6棱,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毛。叶椭圆形至宽卵形,长 4 cm 7 cm,宽 3 cm 4 cm,叶柄长达 8 mm。聚伞圆锥 花序顶生及腋生,长 5 cm 7 cm,被锈毛;花杂性,白绿色,直径达 5 mm, 5数;花盘 5浅裂;雄蕊生浅裂内凹处;子房三角形,不完全 3室,每室胚珠 2,通常仅 1胚珠发育,柱头 6浅裂。蒴果具三片膜质翅,矩圆形,长 1.5 cm,宽 1.2cm,翅上有斜生侧脉;种子 1,黑色,细柱状。花期 5月 6月,果

8、期 8月 9月。 4 产地环境 4.1 种植基地选择原则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气候温和(最高气温 42 ,最低气温大于 6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远离污染源的农业区域。 4.2 空气 应 符合 GB 3095和 GB 9137规定的二 级标准。 空气质量试验方法参见 附录 A中 表 A.1. 4.3 水质 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和 GB 3838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灌溉水质量试验方法参见附录 A中表 A.2。 4.4 土壤 应符合 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 土壤质量试验方法参加附录 A中表 A.3。 5 苗木 5.1 育苗 5.1.1 插穗的准备 采集 1

9、年 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 10 cm 15 cm长的插穗,每段带节 3个 4个。将插穗按 100段为单位绑成捆。 5.1.2 种根的准备 采挖 3年以上雷公藤根,剪取直径 0.2 cm 4 cm,长 10 cm 15 cm的完好根段,备用扦 插育苗。 5.1.3 苗床的准备 育苗前将地块耙细整平,做成宽 1.0 m 1.2 m,长 6 m 10 m畦。 5.1.4 扦插方法 DB33/T 779 2010(2013) 3 5.1.4.1 茎的扦插 于 1月下旬至 3月中旬或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将准备好的插穗下端放入 500 mg/kg 萘乙酸溶液中浸 1 h 2 h,捞出稍

10、晾,按 10 cm 10 cm的株行距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入土 1/2 2/3。插后立即浇水,搭建约 50 cm高的拱棚,上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如阳光强烈,还需盖遮阳网。约 40 d 50 d,插穗生根后,揭去薄膜和遮阳网。 5.1.4.2 根的扦插 于 1月下旬至 3月中旬或 9月下旬至 10月 中旬,将准备好的根下端放入 500 mg/kg 萘乙酸溶液中浸1 h 2 h,捞出稍晾,按 10 cm 10 cm的株行距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全部入土。插后立即浇水,搭建约 50 cm高的拱棚,上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如阳光强烈,还需盖遮阳网。约 40 d 50 d,发芽后,揭去薄膜和遮阳网。

11、 5.2 苗木质量等级 苗木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1, 地径为主要指标,如地径为二级,其它指标为一级,也判定为二级。低于二级的苗木不得作为生产性苗木使用 。 表 1 雷公藤苗木的质量等级指标 级别 苗粗 cm 苗高 cm 检疫对象 外观要求 一 级 0.8 80 无 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 二级 0.6 60 无 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 注: 苗粗是指离地平 10cm的直径 5.3 起苗 符合苗木质量要求 ,就可起苗 ,起苗时间当年的 1月下旬至 3月中旬或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 。 5.4 检验方法 苗木质量检验以实测为主,用尺等仪器检验。 检疫 对象按 GB 15569规定进行检验。 5.5

12、 标识、包装、运输、假植 5.5.1 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 GB/T 191规定执行。 5.5.2 标签 苗木应附有标签,标明苗木名称、等级、数量、批号、产地、生产单位、起苗日期、执行标准号等。 5.5.3 包装 苗木 100株扎 成捆。 5.5.4 运输 苗木长途运输,根系蘸泥浆、修枝并用塑料袋包扎根部,运输途中应注意通风透气。 5.5.5 假植 起苗后应及时种植,不能及时种植的,应及时进行假植。 6 栽培 6.1 移栽定植 6.1.1 整地 移栽前深翻 40 cm 50 cm,平整,做畦宽 80 cm,开沟深 30 cm、宽 30 cm。开定植穴 30 cm 40 cm 30 cm 4

13、0 cm,深度 40 cm 50 cm。 6.1.2 定植 DB33/T 779 2010(2013) 4 种植时间以 11月至翌年 3月,选阴天定植为宜 。 在宽 80 cm的畦上种植一行,株距 80 cm左右。每穴栽种 1株,定植时将苗的根系展开,按 6.4.1施基肥,扶正苗木, 边覆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覆土至盖没根系,压实。 6.2 灌溉排水 多雨季节及时做好开沟排水,高温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 6.3 中耕除草 定植后第一年 5、 8月各除草 1次,第 1次在 5月上中旬,选晴天进行,并进行中耕,第 1年深度可达 10 cm 15 cm,以后宜浅。第 2次在 8月上中旬。除下杂草覆盖于植

14、株基部周围。 6.4 施肥 6.4.1 基肥 每穴施商品有机肥 300 g,草木灰 400 g,菜籽饼肥 45 g。 6.4.2 春肥 5月上中旬新稍抽生时,结合除草,施化学复合肥(可含氯)于植株根周围, 15 kg/667 m2 20 kg/667 m2。 6.4.3 追肥 7月 8月,选傍晚或阴天,喷施 0.3%磷酸二氢钾,用量 50 kg/667 m2。 6.4.4 冬肥 10月 11月,在植株四周 20 cm 30 cm处环状开沟,施入农用有机肥, 400 kg/667 m2 500 kg/667 m2。 6.5 摘花打顶 6 月 8 月开花时,选晴天,及时摘除花蕾, 10 天一次。

15、5 月 9 月,在新稍长到 40 cm 60 cm时,选晴天,剪除或摘除, 20 天一次。 6.6 病虫害防治 6.6.1 主要病虫害 双斑锦天牛 (Acalolepta sublusca( Thomson) )是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6.6.2 防治方法 在 5月 7月天牛成虫的活 动盛期田间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雷公藤田间种植驱虫植物蓖麻和薄荷;在成虫发生盛期用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 300倍液喷雾,施药量约为 50 mL/亩 80mL/亩 ,以当年第一批天牛羽化出孔(一般在 5月份)时喷药为最佳时机,一年发生两代的天牛类害虫需在两次羽化高峰期来临各前各施药一次,二是用 50敌敌畏乳剂 500倍

16、液制成毒签,插入虫孔,熏杀幼虫。 7 采挖和初加工 7.1 采挖 7.1.1 采挖年限 定植第 3年后采挖 。 7.1.2 采挖时间 一般以 12月至翌年 2月选晴天采挖。 7.2 初加工 采挖后除去泥沙,切成 15 cm 20 cm小段,晒干或烘干。 8 标识、包装、贮存和运输 8.1 标识 DB33/T 779 2010(2013) 5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 GB/T 191规定执行。产品应附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生产日期、批号、质量等级、保质期或保存期、净含量、产品标准号和商标等内容,标签要醒目、整齐,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8.2 包装 应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

17、观的要求。包装材料应符合 WM 2的要求。 8.3 贮存 8.3.1 贮存仓库符合以下要求: a) 清洁无异味,远离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 b) 通风、干燥、避光、配有除湿装置,并具有防虫、鼠、禽畜的措施。 8.3.2 无公害雷公藤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的距离,不 应 有 虫蛀、霉变、腐烂等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发现变质,应当剔除。 8.4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雨、防潮、防暴晒。 9 档案管理 栽培单位应保存完整、真实的产地环境质量资料,生产栽培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投入物品、种植、收获、处理、销售等全过程记

18、录档案,档案至少保存 5年。 DB33/T 779 2010(2013)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雷公藤产地环境质量试验方法 A.1 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试验方法见表 A.1。 表 A.1 环境空气质量试验方法 项 目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总悬浮颗粒物( TSP) 重量 法 GB/T 15432 二氧化硫( SO2) 甲醛吸收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氮氧化物 Saltzman 法 GB/T 15436 氟化物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 A.2 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质量试验方法见表 A.2。 表 A.2 灌溉水质量试验方法 项 目 试验方

19、法 方法来源 pH 值 玻璃电极法 GB/T 6920 总汞 冷原子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总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总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5 总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铬(六价)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7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4 氰化物 异烟酸 -吡啶啉酮比色法 GB/T 7486 A.3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试验方法见表 A.3。 表 A.3 土壤环境质量试验方法 项 目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镉 KI-MIBK 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 汞 冷原

20、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4 铜 火焰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DB33/T 779 2010(2013) 7 表 A.3 土壤环境质量试验方法 (续 ) 项 目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铬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2009 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镍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六六六 气相色谱法 GB/T 14550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GB/T 14550 DB33/T 779 2010(2013

21、) 8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雷公藤商品质量 B.1 雷公藤商品质量要求 B.1.1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B.1。 表 B.1 外观质量等级指标 商品 等级 指 标 根直径 cm 外观 色泽 气、味 雷公藤 一等 1 呈圆柱形,扭曲,地上茎残基 不得超过 3cm,长 15 cm 以上长,质地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纤维性,木质部呈黄白色,密布针眼孔洞。 黄白色 气特异、味 苦微辛 二等 0.5 注 : 按重量计,非药用部位、泥沙等杂质不得超过 2%。 B.1.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B.2的规定。 表 B.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 % 16 总生物碱, 3.0 雷公藤甲素 % 0.001 总灰分, % 6.0 B.1.3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限量指标见表 B.3。 表 B.3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重金属总量, mg/kg 30.0 砷(以 As 计), mg/kg 2.0 汞(以 Hg 计), mg/kg 0.2 铅(以 Pb 计), mg/kg 5.0 镉(以 Cd 计), mg/kg 0.3 铜(以 Cu 计), mg/kg 20.0 黄曲霉毒素 B1, g/kg 5.0 B.1.4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见表 B.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