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848-2011(2014)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937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848-2011(2014)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33 T 848-2011(2014)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33 T 848-2011(2014)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33 T 848-2011(2014)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33 T 848-2011(2014)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7.120.30 B 5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8482011 杂交鳢(杭鳢 1 号)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quaculture of Channa Maculate( ) C. Argus( ) F1 ( Hangli No.1) 2011 - 12 - 30 发布 2012 - 01 - 30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8482011 I 前 言 本 标准 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2、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余杭区渔业渔政 管理 总站、 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冯晓宇、郭水荣、王宇希、谢楠、 朱丽敏、 刘新轶、 林启存、 姚桂桂、 沈志刚、卜利源。DB33/T 8482011 1 杂交鳢(杭鳢 1 号)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杂交鳢 “杭鳢 1号 ”(Channa Maculate ()C. Argus () F1 “Hangli No.1”)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条件、亲鱼、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捕捞运 输。 本标准适用于杂交鳢 “杭鳢 1号 ”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3、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杭鳢 1 号 ” “Hangli No.1” 由珠江水系斑鳢 C.Macu

4、late()与钱塘江水系乌鳢 C. Argus()交配所得的杂交 F1代。 4 环境条件 4.1 水源水质 应符合 GB 11607的规定。 4.2 池塘水质 池塘水质应符合 NY 5051的规定。 4.3 底质 底质应符合 GB 18407.4 的规定。 DB33/T 848 2011 2 4.4 池塘要求 参 见表 1。 表 1 养殖池塘要求 项目 指标要求 光照 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等遮挡阳光。 进排水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且相互独立。 形状及走向 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 面积 & 水深 亲鱼越冬池 面积 334 m2 667 m2、水深 1.5 m 2.5 m。 亲鱼培育池 面积

5、1334 m2 3335 m2、水深 1.5 m 2.0 m。 苗种培育池 面积 667 m2 1334 m2、水深 0.5 m 1.5 m。 成鱼养殖池 面积 1334 m2 3335 m2、水深 1.5 m 2.0 m 辅助增氧设施配 备 成鱼养殖及亲鱼培育池按 0.35 kw/667 m2 0.5 kw/667 m2配备 叶轮 增氧设备。 建议使用底增氧设施,功率 按 0.1kw/667 m2 0.15 kw/667 m2配备 。 5 亲鱼要求 5.1 来源 母本为珠江水系斑鳢,父本为钱塘江水系乌鳢。 采自自然水域或原良种场。 5.2 形态特征 斑鳢与乌鳢 体呈圆筒状 , 头尖扁平如蛇头

6、,口大,端位,下颌稍突出,上、下颌骨具 尖锐细齿。斑鳢与乌鳢外形特征的差异 见表 2。 表 2 斑鳢与乌鳢外 形 特征差异 部位 斑鳢(母本,珠江水系) 乌鳢(父本,钱塘江水系) 头部 较乌鳢略尖,头顶部斑 纹呈近似 “ 一八八 ” 字样。 头顶部有七星状花纹。 躯干 体色较灰白,体侧有两条横向排列整齐的斑纹。 体表青灰色,体侧分布不规则黑色花斑。 尾部 尾鳍基部具 2 3条弧状斑纹。 尾鳍基部无弧状斑纹。 5.3 年龄 及 体重 用于人工繁殖的母本斑鳢年龄为 2冬龄、体重 400 g/尾 750 g/尾 ,父本乌鳢年龄为 2 3冬龄、体重 1 000 g/尾 2 000 g/尾 。亲本使用年

7、限不超过 3年。 6 亲鱼池塘培育 6.1 池塘 准备 6.1.1 清塘 亲鱼放养前 10 d 15 d,将池水排至 5 cm 10 cm,修整池塘,并用生石灰 50 kg/667 m2 75 kg/667 m2,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25%以上) 5 kg/667 m2 10 kg/667 m2,或茶粕 10 kg/667 m2 20 kg/667 m2(使用前 用水浸泡 24 h)全池泼洒。 6.1.2 注水 DB33/T 8482011 3 清塘 3 d后 抽去消毒水, 再注入新水,注水口 用网目孔径 0.42 mm( 40目)网袋 过滤 。 注 水 1周后放养亲鱼。 6.2 亲鱼放养

8、6.2.1 放养时间 每年的 7月 前 完成亲鱼放养。开始亲鱼 雌雄混养,翌年 3月底将亲鱼雌雄分塘饲养。 6.2.2 放养密度 以 1 000 kg/667 m2 1 500 kg/667 m2为宜,搭养规格为 0.25 kg/尾 0.5 kg/尾的花鲢 5尾 /667 m210尾 /667 m2、白鲢 20尾 /667 m2 30尾 /667 m2。 6.2.3 亲鱼消毒 下塘时用 1% 3%的 食 盐水浸泡 5 min 20 min。 6.3 投饲管理 6.3.1 饲料种类 乌鳢投喂新鲜小鱼(冰鲜或活鲜) , 斑鳢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10月、 11月和翌年 3月及 4月每月按池内鱼总重量

9、的 1% 2%辅助添加鲜活小杂鱼。 6.3.2 饲料质量 新鲜小鱼要求适口、无污染,配合 饲料质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 6.3.3 人工投饲 6.3.3.1 投喂时间 水温 20 以上,每天 上午 8: 00 9: 00和下午 16: 00 17: 00各投 喂 一次。水温 12 20 ,每天上午 10: 00投 喂 一次。 6.3.3.2 日投饲量 新鲜小鱼日投饲量为池内乌鳢总重量的 3% 5%,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池内斑鳢总重量的 2% 5%。 6.3.3.3 投喂方法 依照 “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原则,每次 人工配合饲料的 投喂时间控制在 30 min 40 min。 6.

10、3.3.4 停食与开食 每年 10月底,将斑鳢移入越冬棚内培育。当水温降到 12 以下时, 乌鳢 停止投饲,待 翌年 3月份,当 池塘 水温回升至 15 以上时恢复投饲。 催产前 20 d 30 d停止投饲。 6.4 水质管理 6.4.1 加水 4月初至催产前每 10 d加注一次新 水,每次注换水 10 cm 20 cm。 DB33/T 848 2011 4 6.4.2 池水消毒 8月至 11月,每 15 d 20 d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成 20 g/m3 25 g/m3浓度。 6.5 日常管理 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 天气、 水质 及 亲鱼 吃食、 活动 等情况,做好养殖记录。 6.6

11、 斑鳢冬季培育 6.6.1 设施要求 采用水泥池或土塘保温大棚。 6.6.2 水温条件 每年 10月底,斑鳢进入越冬 池 。越冬水温保持 12 15 为宜 。 6.6.3 放养密度 以 2 000 kg/667 m2 2 500 kg/667 m2为宜。 6.6.4 亲鱼消毒 入池时用 1% 3%的 食 盐水浸泡 5 min 20 min消毒 ,入池后再用食盐 +小 苏打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各成 0.4 浓度。 6.6.5 人工投饲 越冬期间,每隔 1 d 2 d日投喂一次配合饲料,投饲量控制在 0.5% 1.0%。 6.6.6 越冬管理 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温、水质及亲鱼吃食、活动等情况,做

12、好养殖记录。每月注换新水 1 2次,每次 15 cm 20 cm。水泥池保温大棚越冬须每月排除池底污物一次。 7 人工繁殖 7.1 繁殖季节 适宜繁殖时间为 4月下旬至 6月下旬,采用生殖调控技术,则繁殖时间可延长至 7月下旬。自然水温20 以上,最适繁殖水温 28 左右 。 7.2 人工催产 7.2.1 成熟亲鱼选择 成熟雌 鱼腹部 明显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外突扩大成圆形 ; 挖卵检查卵粒饱满、大小一致,透明液固定后镜检,可见全部或大部分卵粒的核位偏心或已极化。 成熟雄鱼须 抽样解剖检查精巢发育情况,以精巢颜色粉红、粗壮者为优 质 。 7.2.2 性别配比 雌亲鱼 与 雄亲鱼 的

13、比例为 1:1。 DB33/T 8482011 5 7.2.3 催产药物 7.2.3.1 催产剂配伍 每千克雌性斑鳢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性激素( HCG) 1 000 IU 1 500 IU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 8 g 12 g +马来酸地欧酮( DOM) 3 mg 6 mg。雄性乌鳢的催产剂种与雌性斑鳢相同,剂量为雌性斑鳢的 1/3 1/2。 7.2.3.2 催产剂注射 用 6号针头采用一次或二次注射法进行。选择鱼体胸鳍基部无鳞处或背部肌肉,针头朝鱼体头部方向与体侧成 45角刺入 0.5 cm。采用二次注射的,第一针剂量为总剂量的 20% 30%,针距 10 h 12 h

14、。 7.2.4 配对 产卵 7.2.4.1 设施要求 斑鳢和乌鳢杂交配对产卵常用设施见表 3。 表 3 斑鳢和乌鳢配对产卵常用设施 项目 泡沫箱 网箱 箱体透气性 四周密封,箱顶加盖,箱盖仅留 1 2 个直径5 cm 的气孔 网片网目孔径 0.42mm 0.25 mm( 40 目 60目),四周通透,箱顶加盖 规格(长 宽 高) 0.8 m0.8 m0.6 m 1 m1 m1.5 m 箱内水位 30 cm 40 cm 40 cm 50 cm 7.2.4.2 水温要求 调控水温 至 26 30 。 7.2.4.3 配对产卵 将注射催产剂的雌斑鳢与雄乌鳢按 1对 1放入产卵用 泡沫箱或网箱 。泡沫

15、箱加盖后用重物压实。保持产卵场所避光、安静。 7.2.4.4 效应时间 水温 24 25 时,效应时间 24 h 30 h;水温 26 28 时,效应时间 18 h 24 h。 7.3 人工 孵化 7.3.1 集卵 亲鱼自行交配产卵后 10 h内 集卵。用内壁光滑的碗盒带水收集,或用棉质软抄网捞取,并及时将卵粒转移 到孵化器中孵化。要求动作迅速、轻巧。 7.3.2 孵化 静水孵化, 常用孵化方法见表 4。 DB33/T 848 2011 6 表 4 常用孵化方法 孵化设施 聚苯乙烯泡沫箱 网箱 孵化池 规格(长 宽 高) 0.8 m0 .8 m0 .6 m 1 m1 m0 .5 m 2 m 3

16、 m2 m 3 m0.7 m 孵化密度 (万粒 /m2) 1 2 1 2 1.5 2.5 7.3.3 水质要求 孵化设施进水前经彻底清洗,用 15 g/ m3 20 g/ m3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25%以上)溶液消毒,再清洗后注入新水。孵化用水的水质应符合 GB 11607的规定。 7.3.4 孵化管理 在室外孵化时,孵化设施上方须加盖遮阳挡雨棚。 孵化过程中 及 时 捞 除 死 卵 、白卵等 。 7.3.5 孵化时间 水温 24 25 时,受精卵经 36 h 42 h出膜;水温 26 28 时受精卵经 24 h 30 h出膜。 7.4 出苗 刚孵出的鱼苗集群浮于水面, 3 d 4 d后待卵

17、黄囊基本消失、能自行集群潜水时方能下塘进入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8 夏花鱼种培育 8.1 培育前准备 8.1.1 清塘 参照 本标准 6.1.1。 8.1.2 培水 清塘 3 d后 抽去消毒水, 再注入新水 50 m 60 m,注水口用网目孔径 0.42 mm 0.25 mm( 40目 60目)网 袋 过滤。 在鱼苗下塘前 5 d 7 d施放碳酸氢氨 5 kg/667 m2 7.5 kg/667 m2,或经发酵的 复合 有机肥 100 kg/667 m2 150 kg/667 m2, 使用的肥料符合 NY/T 394的规定, 调节水体透明度至 20 cm 30 cm。 8.2 培育方式 夏花鱼种

18、培育方式见表 5。 表 5 夏花鱼种培育方式 培育方式 保温大棚 室外池塘 设施要求 室外土塘搭建保温大棚 室外露天池塘 培育时间 4 月 下旬至 5 月中旬 5 月 下旬后 水温( ) 26 28 23 放养密度(万尾 /667 m2) 30 60 50 80 8.3 饲养方法 8.3.1 追肥育饵 DB33/T 8482011 7 鱼苗下塘 7 d 10 d后,再施放一次碳酸氢氨 1.5 kg/667 m2 2.5 kg/667 m2,或经发酵的有机肥 50 kg/667 m2 75 kg/667 m2,使用的肥料符合 NY/T 394的规定。 8.3.2 人工投饵 鱼苗刚下塘的 3 d内

19、,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由人工捞取、经网目孔径 0.42 mm(40目 )筛绢过滤的活 浮游动物 0.5 kg 1.0 kg,日投喂 5次 6次; 下塘 3 d后, 饵料 直接投喂,日投喂 2次 3次。 8.4 苗期驯养 当鱼苗 全 长 达 2.5 cm以上时,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活浮游动物 1.0 kg 1.5 kg,并添加新鲜刚死亡的浮游动物、鱼糜浆等 1.5 kg 2.0 kg,日投喂 2次 3次。饲料投放食台上,食台规格 2.0 m1.5 m,设在水面下 15 cm 20 cm。 8.5 水质 管理 分期注水 。 鱼苗下塘一周后加注新水一次 , 以后每隔 5 d加水一次,每次 10 cm 1

20、5 cm。 8.6 日常 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 观察 水质 及 鱼 吃食、 活动等情况 , 应防止 缺氧浮头现象发生, 清除 塘边 杂物 , 做好养殖记录。 8.7 拉网分养 夏花鱼种 全 长 达 3 cm时,及时分养,分养前一天下午 停食一餐。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 8:00 9:00进行拉网,经过筛计数后按规格大小进行分池饲养,进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 9 大规格鱼种培育 9.1 培 育前 准备 参照 本标准 8.1培 育前准备。初次注入新水 80 cm 100 cm。 9.2 放养密度 5万尾 /667 m2 10万尾 /667 m2。 9.3 培育方法 9.3.1 人工驯食 9.3.1.1

21、 搭设食台 在池塘边水面下 20 cm 30 cm处,用网目孔径 0.59 mm 0.42 mm( 30目 40目)的网片搭设一个 2.0 m1.5 m斜坡状的食台。食台位置随水位变化进行调整。 9.3.1.2 驯食 时间 全长 达 3 cm时 ( 夏 花鱼种下塘后 ) ,即进行人工驯食。整个驯食过程需 10 d 15 d。 9.3.1.3 鱼种 驯食 DB33/T 848 2011 8 投喂前泼水或用工具敲击,再将制成团状的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日投喂 2次 3次,每次投饲量以 1 h内吃完为宜。具体驯食过程见表 6。 表 6 鱼种驯食培育过程 序号 饵料品种及比例 活体浮游动物 % 冰鲜浮游动

22、物 % 鱼糜浆 % 配合饲料粉料 % 1 50 50 0 0 2 0 80 20 0 3 0 50 40 10 4 0 20 50 30 5 0 0 50 50 6 0 0 30 70 7 0 0 10 90 8 0 0 0 100 9.3.2 配合饲料投喂 驯食成功后,撤去食台,用 PVC管等在原食台位置搭建食框,配合饲料投喂在食框内。日投饵 3次,上午 7: 00 8: 00、中午 11: 00 12: 00、下午 16: 00 17: 00,日投饲量按鱼体重 5% 8%。养殖鱼体重与投喂饲料粒径对照表见表 7。 表 7 养殖鱼体重与投喂饲料粒径对照表 序号 鱼体重 ( g/尾) 商品饲料

23、标号 饲料粒径( mm) 1 20 0# 1.4 2.1 2 20 50 1# 2.4 3.2 3 50 100 2# 3.3 4.2 4 100 150 3# 4.8 6.0 5 150 300 4# 6.5 8.0 6 300 500 5# 8.0 10.0 7 500 6# 10.0 12.0 9.4 鱼种 筛分 9.4.1 筛选工具 鱼筛 、 长网箱 、 质地柔软的抄网等 。 9.4.2 筛 分 方法 鱼种初次筛分在驯食成功、 全 长 达 4 cm 5 cm时进行,并视鱼体生长情况每隔 7 d 10 d分筛一次。鱼种分筛要求带水操作,动作轻柔。 9.4.3 鱼种 分养 筛 分 后的鱼种分成 不同 规格进行饲养,小规格鱼种分到备用塘饲养,大规格鱼种则留在原池饲养。挑出的特大规格鱼种 挑出另 养。 9.5 水质 管理 在养殖池塘下风处一角种植水葫芦等水 生植物,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 10% 20%。每隔 10 d 15 d用生石灰 20 mg/L 25 mg/L水体 全池泼洒 1次,调节池水 pH值 7.0 8.5,透明度 20 cm 30 cm,溶氧保持在 4 mg/l以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