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896-2013(201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608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896-2013(201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DB33 T 896-2013(201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DB33 T 896-2013(201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DB33 T 896-2013(201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DB33 T 896-2013(201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 P66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896 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grade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2013 - 08 - 20 发布 2013 - 09 - 20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896 2013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及代号 2 5 基本规定 3 5.1 总体要求 3 5.2 标准轴载及设计交通量 3 5.3 设计年限 4 5.4

2、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4 5.5 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4 5.6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5 5.7 设计可靠度 5 5.8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5 5.9 环境保护与改善 5 6 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 5 6.1 路面结构组成 5 6.2 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6 7 基层、底基层、垫层 . 10 7.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 10 7.2 柔性基层、底基层 . 11 7.3 垫层 . 12 8 沥青面层 . 12 8.1 一般规定 . 12 8.2 路面材料 . 12 8.3 沥青混合料 . 16 9 9 特殊路段路面结构 19 9.1 软土路段路面 . 19 9.2 长上坡路面 . 19 9.3 桥面沥

3、青混凝土铺装 . 19 9.4 隧道路面 . 20 10 路面排水 21 10.1 一般规定 21 10.2 路表排水 21 DB33/T 8962013 II 10.3 路面内部排水 . 22 10.4 中央分隔带排水 . 23 10.5 桥面铺装排水 . 24 10.6 隧道路面排水 . 2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气候分区资料 . 2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材料层厚度当量换算系数 2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常用钢桥面铺装技术 . 28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橡胶沥青混合料 . 3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温拌沥青混合料 . 40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4、 玄武岩纤维 . 41 参考文献 . 44 DB33/T 896 2013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少华、陈鹏、江建坤、陈建荣、曾俊、王涓、黄天元、曾怀武、毛斌、俞红光、胡永富、屠建波。 DB33/T 896 2013 1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性能、方法以及各结构层材料和混合料等的技术要求,未及方面应遵照 JTG D50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和改扩建设计,其他

5、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附条文说明 )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附条文说明 ) JTG D7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1 公路工程岩土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6、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附条文说明 )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 DB33/T 836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等级公路 high-grade highway 二级及以上的公路。 3.2 DB33/T 8962013 2 长上坡路面 long uphill pavement 重交通、特重交通条件下,坡度大于 2.5%且长度大于 800m 的上坡路段 路面 。 3.3 路面设计可靠

7、度 reliability of pavement design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将遇到的环境条件和荷载作用下,路面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的概率。 3.4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在路面全寿命周期内,不仅考虑建设费,而且考虑养护费、管理费、路面残值、改建费、用户费等进行综合分析的成本分析法。 3.5 全厚式沥青路面 full-depth asphalt pavement 全部由沥青混合料组成的路面结构。 3.6 组合式沥青路面 combined type asphalt pavement 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刚柔组合基层上铺设沥青面层的路

8、面结构。 3.7 橡胶沥青路面 asphalt rubber pavement 沥青混合料中使用橡胶 颗粒(粉)的沥青路面。 3.8 树脂沥青组合体系钢桥面铺装 resin asphalt surfacing on steel bridge decks 由环氧碎石防水粘结层( EBCL)、树脂沥青铺装整体化层( RA)、沥青玛蹄脂碎石表面功能层( SMA)共三层组成的钢桥面铺装,简称 ERS。 3.9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 open graded friction course 由优质石料和高黏度改性沥青组成的高空隙率、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层。 3.10 温拌沥青混合料 warm-mix asphal

9、t mixture 通过掺入添加剂以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沥青混合料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及施工,同时保持其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 4 符号及代号 DB33/T 896 2013 3 本标准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如下: A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 密级 配粗型沥青混合料 E0 路 基回弹模量( MPa) H 最小当量换算厚度( cm) H 当量换算厚度( cm) IRI 国际平整度指数 Ne 标准轴载 累计当量轴次 (次 /车道) n 路面结构层层数 OGFC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 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FC60 横向力系数 TD 构造深度 ih 路面 某

10、 结构层设计厚度( cm) ia 路面 某 结构层当量换算系数 标准差 5 基本规定 5.1 总体要求 5.1.1 沥青路面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资源节约 、环境协调”的原则,在材料选择、结构组合、工程应用、质量控制、成本核算、便利施工、利于养护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技术先进。 5.1.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不宜采用分期修建。软土地区或高填方路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段,以及初期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可通过论证“分期设计、分期修建”。 5.1.3 沥青路面设计分为一般路段的常规设计和特殊路段的特殊设计。 5.1.4 应重视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按不同的可靠度设计要求,经多方案

11、比选,合理控制建设成本。 5.1.5 积极稳妥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通过试验及类似工程实践,掌握其工程特性 、适用条件、质量标准,并根据其技术成熟度、质量可靠性以及性价比等因素,综合确定技术方案和应用规模。 5.1.6 沥青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2 标准轴载及设计交通量 5.2.1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 100 KN 作为标准轴载,以 BZZ 100 表示。 5.2.2 路面设计交通量采用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应在调查交通组成及车型轴载谱的基础上,参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未来

12、各种车辆的车型组成和增长率,通过计算交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获得。 5.2.3 交通量宜根据表 1 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 Ne(次 /车道 )或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各种货车交通量 辆 /(d车道) ,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DB33/T 8962013 4 表 1 交通等级 交通 等级 代号 大客车和中型以上各种货车交通量 辆/(d 车道 ) BZZ-100 累计标准轴次 Ne (次 /车道 ) 轻 A 600 3 106 中 B 6001500 3 1061.2 107 重 C 15003000 1.2 1072.5 107 特重 D1 300

13、04000 2.5 107 D2 40005000 D3 5000 5.3 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应根据省内区域经济、交通发展情况和该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考虑环境和投资条件确定,并且不低于表 2的要求。 表 2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年限(年) 面层 整体结构 高速公路 及 一级公路 810 2030 二级公路 510 1530 5.4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5.4.1 沥青路面性能设计时应考虑各分区的气温、降雨量及地质特点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5.4.2 根据浙江省不同地区气候、地形及地质特点,细分为六个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南山区、浙 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东南沿海平原及岛

14、屿(分区情况见附录 A)。 5.5 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5.5.1 不同路段路面应采用不同的结构组合设计。一般路段采用常规结构组合,对软土地基、长上坡、桥梁、隧道等特殊路段采用特殊结构组合。 5.5.2 沥青路面路床顶面与路床底面的路基回弹模量比不宜大于 2。 5.5.3 路床顶面路基回弹模量值,轻交通路段应不小于 30MPa,中交通路段应不小于 35MPa,重交通路段应不小于 40MPa; 特重交通 路段应不小于 45MPa。 5.5.4 对于承载能力低,不满足路基回弹模量值要求的路床,应采取改变填料、增设粒料层或用低剂量无机结合料改善等措施。 5.5.5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应选用骨架密实型水

15、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石灰、粉煤灰)碎石,单层压实厚度为 150mm 200mm,可采用多层组合结构。 5.5.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面层组成,高速公路及特重交通一级公路宜为三层结构,一级、二级公路宜为双层或三层结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可采用双层结构。 DB33/T 896 2013 5 5.5.7 挖方路段宜采用与填方路段相同的路面结构,受地下水影响路段增设垫层。 5.5.8 路面应做好路表、中央分隔带及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计。 5.6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满足 面层 平整、抗滑、耐久的要求,并具备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和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高等级公路各项路用性能应符合表 3的要

16、求。 表 3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项目 允许值 测试方法 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高速、一级 二级 2.0m/km 4.2m/km 试验方法: T0933、 T0932 标准差 下面层 1.6mm 3.0mm 中面层 1.2mm 2.8mm 表面层 1.0mm 2.5mm 抗滑性能 横向力系数 SFC60 54 横向力系数 SFC60 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km/h 1km/h 车速下测得的横向力系数 构造深度 TD( mm) 0.55 构造深度 TD( mm)用铺砂法测定 渗水系数 表面层 60ml/min 使用改进型渗水仪,着地环状宽度 35 、装有渗水仪开关; OGFC 表面层

17、除外 中下面层 90ml/min 5.7 设计可靠度 为考虑预测交通量、气候条件、材料变异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确定实现路面设计目标的概率,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宜采用设计可靠度。 5.8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沥青路面设计应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在成本分析时宜综合考虑建设费、养护费、管理费、路面 残值、改建费、用户费用等。 5.9 环境保护与改善 5.9.1 沥青路面设计应考虑对沿线学校、医院、民居等的影响,必要时可采用降噪技术减少噪音污染。 5.9.2 沥青路面可通过结构层透水、排水等功能设计,提高抗高温变形、抗滑性能并改善雨天行车条件。 6 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 6.1 路面结

18、构组成 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组成,如图 1所示。各结构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结构组合、级配类型、施工条件和功能、性能等确定,并满足最小压实厚度要求。 DB33/T 8962013 6 图 1 路面结构组成图 6.2 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6.2.1 概述 路面结构设计可采用力学经验法、当量厚度法,或查用典型结构。 6.2.2 力学 经验 法 a) 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8.0.1 推荐的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 ; b) 路面结构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

19、。 6.2.3 当量厚度法 a)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取决于路基强度和路面所受的车辆标准轴载累计轴次 ; b) 根据土基强度和车辆累计轴次可以算出路面结构最小当量换算厚度。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目标可靠度 90%时: 3.0016.066.7ENH e. (1) 对于二级公路,当目标可靠度 75%时: 3.0016.084.6ENH e(2) 式中: H 最小当量换算厚度( cm); Ne 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次 /车道) ; E0 路基回弹模量 ( MPa),按 CBRE 100 换算, CBR 为路基加州承载比 (%)。 c) 根据经验拟定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厚度后,由各结构层设计厚度

20、乘以当量换算系数 (附录 B)后累加得到沥青路面结构当量换算厚度。 沥青混凝土面层基 层底 基 层垫 层上路床( 30cm ) 下路床( 50cm ) 上路堤( 70cm ) 下 路 堤 路床路面结构DB33/T 896 2013 7 ini i haH 1(3) 式中: H 当量换算厚度( cm); ia 路面 某 结构层当量换算系数; ih 路面某结构层设计厚度( cm); n 路面结构层层数。 d) 当 HH 时,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满足要求。否则,重新拟定各结构层设计厚度进行验算。 6.2.4 典型结构 a) 典型结构主要有半刚性基层、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两种类型。 b)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

21、面: 1)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不应小于 180mm,分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三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典型结构见表 4。 2) 特重交通一级公路采用总厚度不小于 150mm 三层结构,表面层、中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其他交通等级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宜采用 100mm 150mm 的双层或三层结构;典型结构见表 5表 6。 表 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典型结构一 典型结构二 交通等级 特重 D3 特重 D2 面 层 180mm 200mm 沥青混凝土 180mm 20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22、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00mm 360mm 水泥稳定碎石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5 45 典型结构三 典型结构四 交通等级 特重 D1 重 面 层 180mm 沥青混凝土 18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38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5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150mm 200mm 水泥 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5 40 典型结构五 典型结构六 交通等级 重 中 面 层 180mm 沥青混凝土 180mm

23、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00mm 340mm 水泥稳定碎石 DB33/T 8962013 8 表 4(续) 典型结构一 典型结构二 底基层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15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0 40 典型结构七 交通等级 中 面 层 18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 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20mm 36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0 表 5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典型结构一 典型结构二 交通等级 特重 D3 特重 D1、 D2 面 层 180mm

24、沥青混凝土 15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00mm 360mm 水泥稳定碎石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5 45 典型结构三 典型结构四 交通等级 重 重 面 层 120mm 150mm 沥青混凝土 120mm 15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4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15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0 40 典型结构五 典型结构六 交

25、通等级 中 中 面 层 100mm 沥青混凝土 10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00mm 400mm 水 泥稳定碎石 15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35 35 DB33/T 896 2013 9 表 6 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典型结构一 典型结构二 交通等级 重 重 面 层 120mm 150mm 沥青混凝土 120mm 15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38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2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

26、石 15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40 40 典型结构三 典型结构四 交通等级 中 中 面 层 100mm 沥青混凝土 10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0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00mm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16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35 35 典型结构五 典型结构六 交通等级 轻 轻 面 层 100mm 沥青混凝土 10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300mm 330mm

27、 水泥稳定碎石 15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 MPa) 30 30 c) 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见表 7。 表 7 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典型结构一 典型结构二 交通等级 特重 特重 面 层 180mm 沥青混凝土 100mm 12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80mm 140mm 沥青 稳 定碎石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180mm 220mm 沥青 稳 定碎石 底基层 180mm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20mm 360mm 水泥稳定 碎 石 路基回弹模量( MPa) 45 45 典型结构 三 典型结构四 交通等级 重 重 面 层

28、180mm 沥青混凝土 100mm 120mm 沥青混凝土 基 层 80mm 120mm 沥青稳定碎石 +120mm 160mm 级配碎石 140mm 160mm 沥青稳定碎石 +120mm 160mm 级配碎石 DB33/T 8962013 10 表 7(续) 典型结构一 典型结构二 底基层 3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0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 MPa) 40 40 7 基层、底基层、垫层 7.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7.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收缩(温缩及干缩) 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 7.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采用骨架密

29、实型混合料。 7.1.3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 42.5 或 32.5 的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大于 3h、终凝时间应在 6h 以上,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7.1.4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经除尘处理,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8 的要求。 表 8 碎石技术指标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指标 粗集料 细集料 压碎值 % 25 - 表观相对密度 - 2.5 2.5 吸水率 % 3 - 坚固性 % 12 12 水洗法 0.3mm部分) % 12 含泥量 ( 小于 0.

30、075mm的含量 ) % 3 砂当量 % 60 棱角性 s 30 亚甲 蓝 g/kg 5 c) 矿粉 矿粉要求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制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等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禁止使用回收粉尘,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 19。 DB33/T 8962013 16 表 19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 t/m3 2.6 含水量 % 1 粒度范围 0.6mm % 100 0.15mm 90 100 0.075mm 75 100 外观 -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 1 塑性指数 % 4 8.3 沥青混合料 8.3.1 热拌沥青混合

31、料类型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等划分。设计应按照实际气候特点、交通条件、路面使用性能要求、结构层功能、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组合。 8.3.2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按结构层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 度相匹配。对于热拌热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 倍 3 倍,对 SMA和 OGFC 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 2 倍 2.5 倍。 8.3.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或 Superpave 设计方法。采用 Superpave 设计方法时,应按照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和设计检验。 a) 沥青混合料马歇

32、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0、表 21 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表 20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 单位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1】 (公称最大粒径 26.5mm) SMA混合料【 2】 OGFC混合料 击实次数 ( 双面 ) 次 75 75 50 试件尺寸 mm 101.6 63.5 空隙率 VV % 3 6 3 4.5 18 25 矿料间隙率 VMA % - 16.5 粗骨料骨架间隙率 VCAMmix - - VCADRC 稳定度 MS kN 8 6 3.5 流值 FL 0.1mm 普通: 20 40 改性: 20 50 改性: 20 50 - 沥青饱和度

33、 VFA % 65 75 70 85 - 析漏损失 % - 0.1 0.3 肯塔堡飞散损失 % - 15 20 注 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间隙率 VMA( %):当马歇尔试件设计空隙率为 3%、 4%、 5%、 6%时,公称最大粒径为 26.5mm的最小 VMA 分别为 11、 12、 13、 14;公称最大粒径为 19mm 的最小 VMA 分别为 12、 13、 14、 15;公称最大粒径为 13.2mm的最小 VMA 分别为 13、 14、 15、 16。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 VMA 最小值; 注 2: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没有明确规定时,改性沥青

34、混合料的试验温度为 185。 DB33/T 896 2013 17 表 21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公称最大粒径 19mm) SMA混合料OGFC混合料 普通 改性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 1】 次 /mm 1000 3000 3500 3000 水稳定性: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 80 75 85 80 85 80 -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 -10、加载速率 50mm/min) s 2000 2500 - - 注: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b) Superpav

35、e 沥青混合料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和控制点界限 宜 符合表 22 和表 23 的规定。 表 22 Sup-20、 Sup-25 设 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 筛孔尺寸( mm) 限制区范围(通过率 %) 0.3 0.6 1.18 2.36 4.75 Sup-20 最小 13.7 16.7 22.3 34.6 - 最大 13.7 20.7 28.3 34.6 - Sup-25 最小 11.4 13.6 18.1 26.8 39.5 最大 11.4 17.6 24.1 30.8 39.5 表 23 Sup-20、 Sup-25 设 计集料级配控制点界限 筛孔尺寸( mm) 控制点范围(通过率 %)

36、25 19 12.5 2.36 0.075 Sup-20 最小 - 90 90 23 2 最大 - 100 - 49 8 Sup-25 最小 90 90 - 19 1 最大 100 - - 45 7 c)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 的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4 的规定,混合料马歇尔 试验验证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5 的规定。 表 24 Sup-20、 Sup-25 技术指标表 沥青混合料 类型 压实度( %) VMA( %) VFA( %) F/A AASHTO T283 ( %) N 初始 N 设计 N 最大 Sup-20 89 96 98 13 65 75 0.6 1.2* 80 Su

37、p-25 89 96 98 12 65 75 0.6 1.2* 80 注:当级配在禁区下方通过时,粉胶比可取值 0.8 1.6。 DB33/T 8962013 18 表 25 Sup-20、 Sup-25 混 合料马歇尔试验验 证技术指 标表 沥青混合料 类型 空隙率 ( %) 稳定度 ( kN) 流值 ( mm) VFA ( %) VMA ( %) 残留稳定度 ( %) 冻融劈裂强度比( %) Sup-20 4 6 8.0 2 5 60 70 13 85 80 Sup-25 4 6 8.0 2 4 60 70 12 85 - 8.3.4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常用

38、级配曲线范围见表 26。 表 26 常用级配曲线范围 级配 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 (方孔筛 ,mm)的质量百分率 (%)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5C 石灰岩 100 95100 8086 6880 6171 5160 3539 2229 1622 1115 811 68 46 AC-25C 凝灰岩 100 96100 8088 7080 6270 5258 3440 2429 1722 1216 811 68 57 AC-20C 石灰岩 100 93100 8292 7377 5664 364

39、2 2330 1723 1216 812 79 46 AC-20C 凝灰岩 100 92100 8091 6383 5468 3642 2532 1625 1118 813 69 46 AC-13C 玄武岩 100 90100 7280 4250 3035 2025 1520 1015 610 57 SMA-13 100 90100 5075 2232 1626 1424 1220 1016 913 812 8.3.5 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及技术要求详见附录 D。 9 9 特殊路段路面结构 9.1 软土路段 路面 9.1.1 软土路段路面结构宜采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9.1.2 软土地基路段路堤

40、需沉降稳定且小于设计允许值后,方可卸载开挖路槽并开始 铺设路面;基层连续两个月的月实测沉降量小于 3mm,才能铺筑沥青下面层。 9.1.3 深厚软土地基路堤、填海路堤等公路根据实际条件,路面可分期修建。 9.2 长上坡路面 9.2.1 路面面层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抗滑能力 ,可选用 AC、 SMA、 Superpave 型沥青混合料。 9.2.2 表、中面层应采用 SBS 改性沥青,或 SBS 与天然沥青、低标号沥青等复合改性,也可根据需要掺加玄武岩纤维 (附录 F)或抗车辙剂等。 9.2.3 表、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应不小于 5000 次 /mm。 9.3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DB33

41、/T 896 2013 19 9.3.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面铺装厚度宜为 70 mm 100 mm,二级公 路桥面铺装厚度宜为 50 mm90mm。表面层厚度不小于 30 mm。 9.3.2 当桥面与路面连续施工时,大、中、小桥的面层结构与厚度宜与两端路线的表面层、中面层相同。特大桥、重要大桥应进行专项设计并检验桥面铺装各结构层间的抗剪强度和抗拔强度。 9.3.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 a) 通常由防水(粘结)层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等组成,如图 2 所示。 b) 防水(粘结)层可采用改性热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并洒布石屑或沥青预拌碎石。 图 2 混凝土 桥面铺装结构示意图 改性热沥青用量宜

42、为 1.0 kg/m2 1.2 kg/m2, 预拌碎石沥青用量 0.4%0.6% ,碎石宜采用玄武岩或硬质石灰岩,粒径 4.75 mm 9.5 mm,用量 宜 为 9 kg/m2 10 kg/m2,覆盖率应达到桥面面积的 70%以上,不重叠、不松散、不成堆。 改性乳化沥青喷洒量折算成纯沥青宜为 0.4 kg/m2 0.5 kg/m2。 c) 防水(粘结)层施工前应采用抛丸、铣刨等方式对桥面进行处理,以清除浮浆、结硬杂物等,处理后桥面应做到骨料外露,有较好的粗糙度。 d) 防水(粘结)层与 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或防水(粘结)层与混凝土板之间拉拔强度应大于0.3 MPa,剪切强度应大于 0.4 M

43、Pa。 9.3.4 钢桥 面铺装结构 a) 钢桥面铺装结构通常由防锈层、防水 (粘结 )层、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等组成,铺装层使用的改性沥青,宜单独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 b) 钢桥面板应采用真空无尘抛丸的除锈方法,处理后钢板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其清洁度应达到 Sa2.5 级,粗糙度宜为 80 m 100 m。 c) 钢桥面的防水粘结宜采用环氧树脂类涂层、环氧富锌漆等。当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时可不设防水粘结层 ; d) 钢桥面铺装结构主要有三种 (详见附录 C): 1) 树脂沥青组合体系,铺装总厚度宜为 55 mm 75 mm,其中 RA05 层 厚度一般为 15

44、mm 25 mm; 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结合 SMA,铺装总厚度宜为 55 mm 80 mm,铺装下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宜取 25 mm 40 mm,相应面层厚度宜为 30 mm40 mm; 3) 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总厚度一般为 50 mm 55 mm,每层厚度宜取 25 mm30 mm。图 3 为钢桥面铺装结构典型示意图。 水泥混凝土桥面板防水(粘结)层防水体系下面层表面层桥面铺装结构层沥青混凝土铺装层DB33/T 8962013 20 4 0m mS MA -1 3/ 50 mm SM A- 10 (双层)热喷聚合物改性沥青1 .0k g/m 1 .2k g/m1 5m m 25 m

45、m RA 05E BC L 0. 9k g/ m 1 .1 kg /m钢桥面板喷砂除锈220 .45 L/m 环氧 沥青粘结层2 5mm环氧 沥青混凝土0 .68 L/m 环氧 沥青粘结层60 m 8 0 m环氧 富锌漆防锈层钢桥面板喷砂除锈22 5mm /30 mm环 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板 钢桥面板改性乳化沥青,用量0 .3L /m 0 .5L /m 2 5m m 40 mm 改性GA -1 0( 撒布粒径4. 75 mm-9.5mm并底涂层,用量:10 0g /m 200g/m 喷砂除锈3 0m m 40 mm 改性SM A-10钢桥面板钢板防水膜(两层),总用量:2 .5k g/m 3.

46、5 kg/m 胶粘剂,用量:10 0g /m 200g/m 防水粘结体系铺装下层粘层铺装面层2a )树脂 沥青组合体系(EB CL+ RA0 5+S MA) b )浇注式沥青混 凝土结合SMA c )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2预拌0. 5%- 1%沥 青的碎石,撒 布面积50%-70%)222222 22 2图 3 钢桥面铺装结构典型示意图 9.4 隧道路面 9.4.1 隧道内的路面宜采用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基层复合结构。 9.4.2 隧道路面典型结构见表 27。 表 27 隧道路面典型结构 结 构 交通等级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交通 面层 沥青混凝土 (mm) 100 120 60 100 60

47、 100 基层 普通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 mm) 260 280 240 260 220 240 注: 特重和重交通等级建议基层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中等交通采用普通混凝土。 9.4.3 隧道采用与相邻路段相同的沥青混凝土类型;特长隧道宜采用温拌沥青。 9.4.4 隧道洞口应设置不同路面结构过渡段。长度小于 60m 的桥梁与隧道、隧道与隧道相接路基,可采用与相邻隧道路面结构相近的结构,典型结构见表 28。 DB33/T 896 2013 21 表 28 桥隧相接段路面典型结构 结构 交 通等级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交通 面层 沥青混凝土 (mm) 100 120 60 100 60 100

48、 基层 普通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 (mm) 320 360 300 340 280 320 垫层 素 混凝土 (mm) 150 150 150 9.4.5 水泥混凝土板面应抛丸处理并设置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SBS 改性热沥青,并洒石屑或沥青预拌碎石。 10 路面排水 10.1 一般规定 10.1.1 路面排水应按照防、排、截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沿线规划等因素,结合路基、桥涵及隧道结构物排水设 计,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并做到与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等相协调。 10.1.2 路面排水包括路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桥面铺装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