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 P 66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2099 2018 高速公路边坡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pressway slope maintenance 2018 - 02 - 05发布 2018 - 03 - 0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0992018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检查与安全风险评估 4 6 日常 养护 7 7 专项整治 9 8 边坡监测 . 11 9 安全管理 . 13 10 信息化管理
2、 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边坡基本状况表 . 1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边坡日常巡查记录表 . 1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高速公路土质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19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高速公路岩质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2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挡土墙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38 DB33/T 209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投资集
3、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德洪、赵长军、王丽健、姜正晖、赵涵秀、段冰、林育萍、毛斌、张勇、钱丽英、周献涛、吴向阳、陆建阳、王黎明。 DB33/T 20992018 1 高速公路边坡养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边坡养护的基本规定、检查与安全风险评估、日常养护、专项整治、边坡监测、安全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边坡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14 全
4、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843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DB33/T 916 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956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边坡 slope 由自然重力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岩土体。 注: 改写自 DB33/T 916-2014,术语3.1 3.2 边坡养护 slope mainten
5、ance 为保持边坡及其设施正常使用而进行的检查、评估、保养、维修、专项整治、监测等工作。 3.3 安全风险评估 safety risk assessment 对边坡灾害发生概率、危害范围及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3.4 安全风险分数 (RS) safety risk score 用以表征边坡安全风险程度高低的数值。 3.5 安全风险类别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根据边坡安全风险分数和技术状况将边坡安全风险划分成的不同类别。 DB33/T 20992018 2 3.6 养护等级 maintenance grade 为指导实施差异化养护,
6、根据安全风险类别、交通量等,将边坡养护划分而成的不同等级。 3.7 专项整治 special treatment 在一定时期内针对突出的边坡病害或安全风险较高的边坡开展的集中治理。 3.8 信息化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lope maintenance 应用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等信息技术进行的边坡养护管理。 3.9 应急抢险工程 emergency rescue project 边坡发生突发性灾害(包括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后,对其实施开辟应急通道、抢修、排险等措施的工程。 4 基本规定 4.1 边坡要素与分类 4.1.1 边坡要素由坡顶、坡顶线、坡面、坡体、平
7、台、坡脚、坡脚线等组成,边坡几何参数含坡长、坡高、坡率、平台宽度、走向、倾向、坡角、坡底角度、坡顶角度等,如图1所示。 坡高坡面平台 走向倾向(边坡倾角)坡体坡脚线坡顶线坡脚HbiHi1:mi第i级平台宽度第i级坡率坡高 第i级坡高平均坡角坡底角度坡顶角度坡顶平台坡长坡面坡面坡率1:mi坡角坡角图 1 边坡要素与几何参数 边坡依据建造方式、物质组成、坡高、稳定程度、风险大小等按表 1进行分类。 DB33/T 20992018 3 表 1 边坡分类 序号 依据 类别 划分依据 1 建造方式 路堤边坡 坡脚以上为填筑形成 路堑边坡 坡脚以上为开挖形成 2 物质组成 土质边坡 主体由土类物质组成 岩
8、质边坡 主体由岩类物质组成 二元结构边坡 主体由 土类物质和岩类物质组成 3 坡高 一般边坡 路堤: H10000 三级 二级 一级 一级 4.4 养护规划 4.4.1 边坡养护应遵循“风险管控”理念,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科学养护,消除隐患,降低风险,使边坡维持正常使用状态。 4.4.2 宜根据边坡养护等级、管理模式、资金、技术力量等进行养护规划。 DB33/T 20992018 4 4.4.3 边坡养护规划应纳入高速公路总体养护规划范畴,包含管养范围、边坡技术档案的建立与更新、养护资源的配备与更新、养护工作总体计划及资金安排等。规划周期宜为3年 5年。 4.5 养护对策 4
9、.5.1 宜根据安全风险类别来确定养护对策,并符合以下规定: a) 对风险分类中的、类边坡,应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以日常养护为主; b) 对风险分类中的类边坡,应加强日常巡查及日常养护,必要时增加监测。当病害发展速度较快,安全风险有增大趋势时,应及时进行专项整治; c) 对风险分类中的 IV类边坡,应尽快进行专项整治。 4.5.2 特殊情况下,当边坡出现整体滑塌迹象,并发展迅速、危及运营安全时,应按应急抢险对待。 4.6 其它规定 4.6.1 边坡养护应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改善边坡生态,并与周边环境协调。 4.6.2 通车状态下,边坡养护作业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采取措施减
10、少对交通的干扰,确保运营安全。 4.6.3 边坡养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检查与安全风险评估 5.1 一般规定 5.1.1 边坡检查分为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并符合以下规定: a) 日常巡查指以目测为主,针对边坡坡面、排水设施及防护构造物等进行的一般性检查; b) 定期检查指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按规定的方法对边坡各部位所进行的全面检查; c) 特殊检查是在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专门勘察、试验和检测, 有针对性的深入补充检查,以进一步查明病害原因或破坏程度。 5.1.2 定期检查、特殊检查宜委托专业单位承担。 5.1.3 进行边坡检
11、查、安全风险评估的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经相应培训。 5.1.4 边坡检查前应查阅有关技术档案资料,掌握边坡基本情况和历史信息;边坡检查时应配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及安全防护设施。 5.2 日常巡查 5.2.1 日常巡查一般采用人工目测、耳听、敲打或配合简单量测的方式进行。 5.2.2 日常巡查范围,应下至路基边沟,上至坡顶外侧不少于 20m。 5.2.3 巡检内容包括坡面、防排水工程、防护与加固工程及附属设施等,应按附录 B的格式及时填写边坡日常巡查记录表。 5.2.4 应按表 4确定边坡日常巡查频率,汛期、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期间应适当加密。 表 4 日常巡查频率 养护等级
12、巡查 频率 一级 每周不少于 1 次 二级 每月不少于 1 次 三级 每 2 月不少于 1 次 DB33/T 20992018 5 5.2.5 日常巡查中发现边坡存在排水沟错位、坡面开裂或沉陷、防护结构开裂、倾斜等异常状况时,应及时报告,必要时组织定期检查、特殊检查或采取应急措施。 5.3 定期检查 5.3.1 检查频率 定期检查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一年内应组织一次边坡定期检查; b) 建成投入运营一年后 ,检查频率宜符合表 5的规定; c) 特殊情况下,当遭遇特大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或地震影响时,当年应组织一次定期检查。 表 5 定期检查频率 养护等级 检查频率
13、 一级 每 2 年不 少于 1 次 二级 每 3 年不少于 1 次 三级 每 5 年不少于 1 次 5.3.2 检查要求 定期检查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按附录 A的要求现场校核边坡基本状况; d) 详细记录和描述边坡病害和缺损的部位、面积(数量)、程度等,明显病害应保留图像资料; e) 分析病害特征与所反映的稳定状态的关系,判断边坡病害原因,提出养护建议; f) 对难以判断病害原因和程度的部位或构件,提出特殊检查的要求; g) 提交定期检查报告。 5.3.3 检查报告 定期检查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a) 概述被检边坡的基本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设备和工作过程等; b) 详细 阐述
14、被检边坡的病害类型、范围、程度及原因等; c) 对进行特殊检查的边坡,说明检查项目及原因; d) 养护建议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5.4 特殊检查 5.4.1 检查项目 特殊检查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预应力锚杆(索)、挡土墙、抗滑桩等专项支挡加固工程的材料强度、结构应力应变等项目; b) 隐蔽部位的无损检测; c) 必要的水文和地质勘察。 5.4.2 检查报告 特殊检查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a) 概述被检边坡的基本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设备和工作过程等; b) 检查项目、方法、检测数据、分析过程及结论等; c) 养护建议及 其它必要的说明。 5.5 安全风险评估 DB33/T 209
15、92018 6 5.5.1 应在定期检查或增加必要的特殊检查后, 对土质边坡按附录 C、岩质边坡按附录D、挡土墙按附录 E的方法,依图 2的流程进行边坡安全风险评估。 资料收集,确定边坡类型及编号,现场检查并填写检查表格,其中:其它准备工作a)对 土质边坡,按附录C的 方法b)对 岩质边坡,按附录D的 方法c)对 挡土墙,按附录E的 方法计算稳定性分数I S 计算滑坡后果分数C S总分数TS=IS CS/100安全风险分数RS=NF TS安全风险分类根据边坡类型确定归一化因子N F图 2 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5.5.2 二元结构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时,应分别对土质部分和岩质部分按附录 C、附录
16、D进行单独评估,取 RS的大值作为此二元结构边坡的安全风险分数。 5.5.3 边坡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稳定性分析和滑坡后果分析两部分,采用安全风险分数 RS 来表示边坡安全风险程度。 安全风险分数 RS 按式 ( 1)计算: CS /1 00ISNFTSNFRS (1) 式中: RS-边坡安全风险分数; NF-归一化因子,按表 6取值; TS-总分数, TS=IS CS/100; IS-稳定性分数,根据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及不同边坡类型,按附录 C、附录D和附录 E进行量化评估计算得到的分数; CS-滑坡后果分数,根据边坡发生滑坡的后果严重程度及不同边坡类型,按附录 C、附录 D和附录 E进行量
17、化评估计算得到的分数。 表 6 归一化因子取值 边坡类别 NF 土质边坡 0.21 岩质边坡 0.20 挡土墙 0.10 5.5.4 安全风险评估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 DB33/T 20992018 7 a) 对有完整的资料表明边坡已采用预应力锚杆(索)、锚杆框格、土钉及抗滑桩等进行了加固的边坡,当现场评估的安全风险分数 RS55 时,还应根据加固工程状态进行二次评估,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二次评估按表 7进行。 表 7 已加固边坡安全风险分类 安全风险类别 边坡加固工程状态 I 类 边坡加固工程基本完好。 II 类 边坡加固工程存在局部破损,但未失效。 III 类 边坡加固工程可能局部失效(
18、如锚头松裂、掉锚断梁等)。 类 边坡加固工程破坏严重 (如断锚毁梁等)。 b) 对地质复杂的高边坡,必要时可采用补充勘察、监测数据分析、稳定性计算等手段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也可采用不同评估小组或单位进行评估以相互印证,或组织专家论证等方式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c) 用于计算评估分数的边坡高度,应为有可能发生破坏的关键断面的边坡高度;同一边坡其不同断面的破坏模式不同时,应对每个关键断面分别给出 RS评分,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此边坡的 RS。 6 日常养护 6.1 一般规定 6.1.1 日常养护包括日常保养和维修等内容。 6.1.2 日常养护应遵循“经常性、周期性、全面性、及时性”的原则,做到“早发
19、现、早整治”,确保边坡及附属构筑物运行状态良好。 6.1.3 汛期、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期间,应加强日常养护。 6.1.4 维修边坡设施时,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宜不小于 M10,砼(喷砼)强度等级宜不小于 C20。 6.2 坡面 6.2.1 坡面的常见病害有掉块落石、开裂、冲刷、沉陷、坍塌等。 6.2.2 坡面掉块落石的,应及时清除,以免堵塞边沟、危及行车安全。 6.2.3 坡面开裂时,应及时封闭,必要时可与喷浆、植被等防护型式相结合。 6.2.4 坡面冲刷、植被剥落时,应清理冲刷剥落区域并恢复植被。 6.2.5 坡面出现沉陷、坍塌的,应及时嵌补回填,回填时应开挖台阶,分层填筑并夯拍密实。
20、6.2.6 坡体地下水丰富,坡面上常年潮湿或有水涌出时,应增设边坡渗沟、盲沟或深层排水孔,将坡体内积水引排、疏干。 6.3 截排水设施 6.3.1 截排水设施常见病害有淤堵、渗漏、断裂、冲刷、冲毀、移位等。 6.3.2 截排水设施出现淤堵时,应及时疏排。 6.3.3 沟底的局部渗漏可用水泥砂浆填补孔洞,沟底的大面积渗漏宜重新铺筑封闭。 6.3.4 基础脱空或下沉造成的截排水设施断裂、冲刷及冲毁,可拆除截排水设施,夯实加固沟底基础,然后重新施作;稳固地基上截排水设施产生的断裂、冲刷及冲毁可采用加大过水断面或提高水沟材料强度的方法修复。 6.3.5 截排水设施出现移位时,应分析坡体滑移的可能性,并
21、加强对坡体的调查与监测。 6.4 素喷、锚喷 DB33/T 20992018 8 6.4.1 素喷与锚喷常见病害有表面风化剥落、露筋、空鼓脱落、变形开裂、沉降错台、泄水孔堵塞、渗水、涌水等。 6.4.2 面积小于 3m2的坡面风化剥落,宜采用水泥砂浆修补;面积大于 3m2的坡面风化剥落,宜进行坡面清理、平整,铺设铁丝网或钢筋网,再喷砼处理。 6.4.3 锚喷坡面出现露筋的,应采用混凝土或砂浆对露筋部位进行封闭。破损区域较大时,可重新锚喷坡面或增设主动防护网。 6.4.4 坡面鼓胀脱空的,应先清除空鼓脱离区域,并对其周边坡面凿毛,分层重新喷砼;必要时可增设钢筋网加强。 6.4.5 坡面出现变形开
22、裂的,当裂缝宽度较小时,可暂不进行处理;裂缝宽度较大时,应先进行裂缝观测,可采用骑马桩、贴片等进行日常观测,当裂缝宽度不再增大时,可采用灌填修补。 6.4.6 坡面出现沉降错台的,应先进行位移观测,变形不再发展时,可采用灌填修补;变形继续发展时,应组织进行稳定性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6.4.7 泄水孔堵塞较严重时,可采用机械(风枪)疏通,必要时可重新施打。坡面渗水较严重,出现大量水迹或水流时,可增设仰斜式水平排水孔。 6.4.8 坡面出现涌水时,应先进行排水处理,再对涌水区域进行修复。 6.5 柔性防护网 6.5.1 柔性防护网常见病害有网下架空、缝合绳脱落、网材锈蚀、锚杆松动、基座变
23、形、网材破损撕裂、积碴外鼓等。 6.5.2 当主动柔性防护网出现网下架空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增设或加密钢绳锚杆,并通过缝合绳将锚杆与钢绳网连接。 6.5.3 缝合绳脱落时,应按柔性防护网与钢绳网的缝合、连接要求予以修复,必要时应缩小缝合绳缝合间隔或增大缝合绳直径。 6.5.4 网材锈蚀严重的,应更换防护网,必要时完善边坡排水。柔性防护网重新铺设前应清除破碎、松动的石块。铺设范围应超出更换区域 2m 5m。新老柔性防护网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0.3m,必要时可增设锚杆,对柔性防护网加强固定。 6.5.5 锚杆出现松动的,宜重新打设,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锚杆长度、直径等参数。 6.5.6 被动柔性防护
24、网基座出现变形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加固或重新埋设。 6.5.7 网材出现破损或撕裂的,应予以修复或更换,必要时可增设框架防护。 6.5.8 柔性防护网内落石兜集或积碴外鼓的,应及时清除网内落石、碎碴,必要时可增设锚杆加固。 6.6 挡土墙、护面墙 6.6.1 挡土墙、护面墙常见病害有勾缝脱落、松动掉块、墙身裂缝、泄水孔堵塞、渗流涌水等。 6.6.2 浆砌墙面勾缝脱落、松动掉块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a) 若墙面片块石无松动迹象,小范围的 勾缝脱落可暂不处理,仅进行日常巡查观测,大范围的勾缝脱落应进行表面勾缝修补; b) 墙面片块石出现松动时,应清除表面松动部分,再嵌补处理,嵌补厚度超过 0
25、.5m或高度超过 2m的墙面,应开挖成台阶状。 6.6.3 对墙身裂缝应封闭处理,处理时应清缝,封闭可采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材料。 6.6.4 泄水孔堵塞、渗流涌水或墙后积水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疏通或完善: a) 泄 水孔堵塞较严重时,应采用机械或高压水枪疏通; b) 墙面渗水较严重时,应沿墙面出水位置隔一定距离( 5m 10m)增设 泄 水孔; c) 墙后积水时,可先 回填、整平墙后土体,再增设排水沟。 6.7 锚杆(索)框格 DB33/T 20992018 9 6.7.1 锚杆(索)框格常见病害有锚头渗水或锈蚀、锚头或框格开裂、框格脱空、框格积水等。 6.7.2 对锚
26、头有渗水、锚垫锚具锈蚀的,应及时排水,并封堵水源,然后进行除锈、防腐处理。 6.7.3 当外锚头或框格出现变形开裂时,应对裂缝进行填补,可用环氧树脂粘合,也可用混凝土粘结剂涂抹缝壁,再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塞。 6.7.4 对框格脱空的,应及时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回填嵌补框格基底。 6.7.5 坡体地下水丰富引起的框格内积水的可增设排水孔;框格内的亏坡、凹坑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等嵌补。 6.8 坡面植被 6.8.1 坡面植被常见病害有植被枯萎、网材锈蚀、冲刷露网等。 6.8.2 植被枯萎时应及时补种。补种时应选择干旱、贫瘠条件下易存活的植物种子,施工应满足 DB33/T 916 要求。 6.8
27、.3 网材锈蚀时,应对挂网网材进行防腐处理或更换。 6.8.4 边坡表面出现冲刷露网时,应补充覆土,覆土宜选用肥沃的粘性土。 6.9 附属设施 6.9.1 附属设施的主要病害有检修踏步缺损、检修道栏杆锈蚀或松动、隔离栅破损等。 6.9.2 检修踏步缺损应及时采用混凝土修复。 6.9.3 检修道栏杆锈蚀应及时除锈并进行防腐处理;栏杆出现松动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加固或重新埋设。 6.9.4 隔离栅出现破损应及时修复。 7 专项整治 7.1 一般规定 7.1.1 专项 整治实施对象一般为挡土墙、锚杆(索)等加固工程的变形损毁,以及危落石、崩塌、坍塌、滑坡等。 7.1.2 专项整治应遵循“安全、可靠、经
28、济、适用”的原则。 7.1.3 专项整治工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补充现场检查和勘察,并对现状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跟踪验证,实行动态设计。 7.1.4 专项整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及其周边路网的通行条件与通行需求,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7.1.5 专项整治作业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工程经验,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及技术人员。 7.1.6 作业单位应依据设计方案及施工环境条件制订详细的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确保整治工程实施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施工作业区、控制区的保障设施设置要求应符合 JTG H30等相关规范的规定。 7.
29、1.7 专项整治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宜按照 JTG F80/1和 DB33/T 956的规定执行。 7.2 挡土墙病害 7.2.1 针对挡土墙出现的结构性变形和损毁病害,应查明损坏原因,并根据稳定性验算结果、墙体关联边坡的整治方案等确定挡土墙的加固或重建方案。 7.2.2 挡土墙加固方案主要有拼砌加厚、锚杆加固、注浆加固等,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a) 挡土墙加固时需充分利用现有挡墙的强度,可结合取样试验 分析评价原挡土墙结构的剩余强度; b) 当采用拼砌加厚的加固方案时,应加强挡土墙新旧基础及墙身的结合,且挡土墙拼砌加厚材料规格原则上不宜低于现有挡墙; DB33/T 20992018 10 c
30、) 当采用锚杆加固的方案时,锚杆与墙面的组合方式可采用锚墩或肋梁、格梁型;锚杆选型、钻孔及注浆工艺应考虑墙后填料属性; d) 当采用注浆加固方案时,宜选取典型墙身进行试注和评价,以动态调整布孔、浆体配比、注浆工艺等技术参数。 7.2.3 挡土墙重建宜符合下列规定: a) 挡土墙重建设计宜选用结构可靠、方便养护、环境协调的型式; b) 挡土墙拆除时应考虑对墙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分段分层拆 除工序; c) 为防止不均匀沉降,新旧挡土墙之间应设置沉降缝,并应注意新旧挡土墙接头协调。 7.3 锚杆(索)病害 7.3.1 对出现的锚杆(索)病害,应查明损坏类型、产生原因、缺损状态、危害程度和
31、发展趋势等,结合具体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坡体稳定性分析,并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补强加固措施。 7.3.2 当坡体加固锚杆(索)的锚头脱落、锚筋断丝等病害较严重时,宜检测锚杆(索)的整体完好程度、应力状态,采取重新张拉、更换或增设锚杆(索)等措施。 7.3.3 对锚垫移位、锚具开裂等病害,宜检测锚杆(索)的整体完好程度、应力状态,在补偿张拉后再进行除锈防腐、更换锚具、补浆、封锚等处理。无法补张拉的,可原位拆除重设或换位增设锚杆(索)。 7.4 危落石 7.4.1 危石调查成果应绘制标注在 1:2000以上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上。 7.4.2 应结合地形地貌分析预测落石轨迹和冲击范围,采取原位加固或
32、清除的措施,原位加固或清除施工应采取措施保障运营安全,并注意保护公路设施与绿化乔、灌木。 7.4.3 原位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于基座大部分稳固的危石,可对临空面采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嵌补支顶; b) 对顺层岩体引起的掉块落石边坡,宜根据层面产状采用锚杆(索)框架、钢锚管注浆或抗滑桩等进行防护加固; c) 对岩石破 碎引起的掉块落石边坡,宜采用柔性防护网、钢锚管注浆或结合锚杆框架进行防护加固; d) 对采用挂网锚喷护面的边坡,坡体危石宜采用挂网锚喷加固措施;钢筋(丝)网规格尺寸及强度、混凝土标号、锚杆规格及长度宜根据加固计算确定; e) 当采用柔性防护网加固时,应结合边坡地形地貌特点、
33、危石分布范围及落石轨迹、防治能级等确定采用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或兼顾采用。 7.4.4 原位清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尽量减少对周边岩土体的扰动,采用静态爆破、机械切割等方法; b) 清除作业应采取搭建围挡网架等措施,以保障公路运营安全; c) 清除作业便道宜选择从高速公路外围进入,以减少对公路运营的影响。 7.5 崩塌、坍塌 7.5.1 应充分调查边坡岩体结构面的类型、分布和力学参数等,分析崩塌、坍塌的产生范围和发展趋势,采取卸载或加固措施。 7.5.2 对体量较小的崩塌、坍塌,宜采用工程加固措施;对体量较大的崩塌、坍塌,宜采用卸载并放缓边坡的措施。 7.5.3 崩塌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34、: a) 对于裂隙较为密集的岩质卸荷区,可先清除表部松危岩块,再采用系统锚杆与挂网喷浆相结合的加固措施,锚杆应穿过岩体卸荷区; b) 对于基座稳定且分解块体较小的崩塌岩体边坡,宜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网进 行加固,限制岩体裂缝与变形的发展; c) 对较完整的且不宜卸荷碎裂的悬挑岩体,宜采用锚杆(索)或结合格梁体系进行加固,锚杆(索)应穿过岩体卸荷区。 DB33/T 20992018 11 7.5.4 坍塌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拦截坡体以外的汇流水以及排除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设置排水孔(管)排泄坡体内部的渗水; b) 宜采用护面墙或骨架护坡加强坡面防护,并结合植被工程防止表面冲刷; c) 当坍
35、塌体剪出口接近坡脚时,可视坍塌体的规模及边坡的具体情况采用挡墙、抗滑桩等支挡措施; d) 当坍塌体剪出口较高时,可采用预应力锚杆(索)结合钢筋砼格梁或锚管注浆等加固措施。 7.6 滑坡 7.6.1 滑坡治理应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等综合比选,确定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7.6.2 滑坡治理前应收集建设期、运营期资料,开展现场调查、工程勘察,查清滑坡边界范围、滑坡规模、滑坡体物质组成、滑面、水文条件等,为滑坡原因分析、稳定性评价分析及加固验算提供基础资料。 7.6.3 滑坡地段的地质勘察及稳定性分析应根据项目实际开展,并满足 JTG C20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7.6.4 可
36、结合滑坡破坏特征和周边环境、运营条件选用单一或组合的滑坡防治措施。防治措施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a) 对于滑面浅、规模小的滑坡,可选择 圬工类重力式挡墙;对于滑面深、规模大的滑坡,宜采用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对于下滑力大、施工难度高的陡滑面类型滑坡,可结合技术经济论证,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或抗滑明洞并填土反压; b) 对于滑坡规模较大,滑带土主要为粘土、泥化夹层时,可采用石灰桩、注浆或合适的化学方法改善滑带土性质;对于密实土质或松散破碎岩坡,可设预应力锚杆(索)框架等锚固工程;对于宽度受限的路侧反压带,可采用加筋土挡墙或加筋土边坡压缩坡脚; c) 有条件时,可在滑体上方主滑部分进行刷方减重,同
37、时将刷方转填至滑体的抗滑段起到反压稳定的作用。 7.6.5 应及时对滑坡外围及滑体坡面的裂缝予以回填封闭,并结合滑坡治理实际需要设置截水沟和坡面树枝型截排水体系;地下水发育时还应结合地形地质设置盲沟、排水隧洞、仰斜式排水孔、虹吸排水等地下排水体系。 7.6.6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以实际揭示的地质信息和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8 边坡监测 8.1 一般规定 8.1.1 边坡监测工作应遵循“准确、及时”原则。 8.1.2 当边坡病害加速发展或出现滑坡迹象时,应立即启动监测;专项整治时应同步进行监测。 8.1.3 应根据监测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监测单位 ,必要时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
38、的专业单位实施监测工作。 8.1.4 因现场情况变化导致监测目的无法实现时,既定监测方案应进行动态调整,并经业主等单位确认后实施。边坡监测应以变形监测为主,当灾害诱因复杂时,还应结合边坡工程实际情况,开展应力、地下水位、降水量等监测。 8.2 监测方案制定 8.2.1 监测方案应根据边坡地质特征、风险类别、边坡整治设计及施工方案等因素确定。 8.2.2 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控制标准、测点布置、信息反馈机制等。 DB33/T 20992018 12 监测项目包括地表位移、地表裂缝、深层位移、应力、地下水位、降水量等。 8.3 监测方法 8.3.1 地表位移监测可采用全
39、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法和卫星实时定位测量法,必要时辅以水准测量。在通视条件较差的环境下,可采用卫星实时定位测量法;在通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法。监测精度应符合 GB 50026的相应规定。 8.3.2 地表裂缝监测应采用位移计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监测精度对于岩质边坡分辨率不应低于 0.50mm, 对于土质边坡分辨率不应低于 1.00mm。 8.3.3 边坡坡体深层位移宜采用滑动式钻孔测斜仪进行监测,测得的数据应进行扭转变形校正;滑动式钻孔测斜仪不适用的滑坡体可采用固定式测斜仪或多点位移计等跨过滑移面埋设监测。滑动式钻孔测斜仪系统精度不应低于 0.25mm/m。 8.3.4
40、应力监测宜通过预埋钢筋计、土压力盒等应力传感器对拟测对象应力状态实施监测。应力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满量程的 0.5%。 8.3.5 地下水位宜采用水位计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不应低于 1cm。 8.3.6 场区降水量可采用雨量计等仪器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不应低于 1mm。 8.3.7 有条件时可建立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等远程监测方法对坡体进行全天候连续监测,并进行人工测读校验。 8.4 监测点布设 8.4.1 地表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监测点宜布设成十字形或网格形,对变形方向和变形范围不明确的边坡,监测点可布设成放射形; b) 监测点间距宜为 10m30m,有条件时应布设至边坡滑动影响范
41、围外不少于 30m; c) 单个坡体的变形监测点不宜少于 3处。 8.4.2 地表位移监测点埋石应符合 GB 50026和 GB/T 18314 相应规定。 8.4.3 地表裂缝监测点应设置在裂缝的两端、拐弯、中部及最宽处。 8.4.4 测斜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可布设在边坡监测断面的碎落台(或护坡道)上,并宜与地表位移监测点靠近布置,以便相互印证; b) 管底嵌入稳定岩土层不宜小于 2.5m,岩体中测斜管与钻孔间空隙应填充密实,可采用注浆、砂、石屑等填实; c) 初值测量宜在埋设 14天后进行。 8.4.5 结构应力与岩土体应力、地下水位及降水量测点布设应符合 GB 50843的相应
42、规定。 8.4.6 监测点布设完成后应按项目分类编号,绘制监测点分布图并及时更新。 8.5 监测频率 8.5.1 监测频率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a) 专项整治前应根据养护等级、病害发展趋势、地质复杂程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b) 专项整治施工中根据施工及动态设计的要求确定; c) 专项整治完成后需继续跟踪监测的每月不少于 1次; d) 遇到变形持续发展或恶劣天气等异常情况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连续观测。 8.5.2 变形监测基准网应定期校核,建网第一年宜半年观测一次,之后可每年观测一次。当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校核。 8.6 预警控制标准 预警控制标准宜根据已有的同类工程成熟经验确定。无相关工程经
43、验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应启动报警: a) 边坡岩土体连续三次变形加速度大于零时; DB33/T 20992018 13 b) 地表裂缝、土压力、地下水位等监测指标佐证边坡岩土体性状出现异常变化,且连续两次变形加速度大于零时; c) 边坡防护结构及相邻构筑物出现 GB 50843 规定的需报警的情况时。 8.7 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边坡工程概况,包括地质资料、支护结构类型、邻近构筑物分布情况等; b) 监测目的和内容; c) 监测依据; d) 监测及分析方法; e) 测点布置图; f) 监测数据整理分析过程 ,监测参数与监测时间曲线图; g) 对边坡工程稳定工作状
44、态的评述和相关建议。 9 安全管理 9.1 一般规定 9.1.1 突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遵循“统一指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安全快速、联动协调”的原则。 9.1.2 应遵守国家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禁止从事影响高速公路边坡安全的活动。 9.1.3 边坡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养护作业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交通组织和安全防护等。 9.2 养护作业 9.2.1 养护作业前,应采取有效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养护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 9.2.2 作业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建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对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9.2.3 养护作业应选择合理的交通
45、组织方式,现场应少占空间,减少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9.2.4 养护作业应按 JTG H30规定设置相关的交通安全设施,并指派专人负责维持交通。在可能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路段养护作业时,应设专人观察险情,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9.2.5 在完成养护作业之前,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控制区范围;应确保养护作业安全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随意撤除安全设施或改变其位置。 9.2.6 特殊季节实施养护作业,应按劳动保护规定,采取防暑降温、保温防冻、防水防塌等措施,并适当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开不利时段。 9.3 突发事件 9.3.1 管养单位应针对可能的塌方、滑坡、泥石流等突发事件,制定边坡灾害应急预案,
46、每年组织至少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9.3.2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组织领导体系,抢险队伍,人、财、物及资金的保障,信息报告制度,临时交通组织方案,抢险工程措施等。 9.3.3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交通管制信息,并对灾害类型、规模、发展趋势及影响等进行快速评估判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二次灾害发生。 9.3.4 抢险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应保证状态完好;抢险施工时应采取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减少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10 信息化管理 10.1 一般规定 DB33/T 20992018 14 10.1.1 边坡养护宜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均宜采用数据储存和
47、管理。 10.1.2 边坡养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系统建立、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内容。 10.2 系统建立 10.2.1 系统架构应符合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的原则,应具备用户权限、报表设计、打印导出等基本功能。 10.2.2 系统应由操作系统、电子地图、数据库平台等管理软件和服务器、用户 PC、防火墙、巡检器等硬件设备组成。 10.2.3 数据库平台宜包含基本信息、边坡检查、风险评估、日常养护、专项整治、监测、档案管理等内容。 10.2.4 应由专人负责系统数据维护和管理。 10.3 信息获取 10.3.1 数据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和图片信息等,信息获取可在满足精度的条件下采用人工、
48、自动化或两者相结合的手段。 10.3.2 巡(检)查信息可通过手持式巡检设备、 GIS地图、 GPS定位、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 10.3.3 监测信息可通过全站仪、 GPS、TDR、激光扫描、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 10.4 信息处理 10.4.1 信息处理包括数据信息的传输、保存、管理和分析。 10.4.2 获取的数据信息应纳入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同类数据格式应统一。 10.4.3 数据库应进行定期维护和备份,具备可溯性。 10.5 信息应用 应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积累和分析,为巡(检)查、边坡监测、加固方案、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制定等养护工作提供信息。 10.6 档案管
49、理 应按“一坡一档”建立边坡养护技术档案,并纳入信息化养护管理系,档案应包括附录A、 附录 B等 内容。 DB33/T 20992018 1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边坡基本状况表 表 A.1给出了边坡基本状况填写的内容。 表 A.1 边坡基本状况表 路段名称: 边坡名称 边坡编号 线路方向(上 行、下行) 边坡类型 高度( m) 起讫桩号 走向 倾向 /倾角 坡长 主要地质描述 分级描述 防护高度 防护坡率 平台宽度 防护形式 第 i 级 管养单位 建成年份 照片: 断面图: 立面图: DB33/T 20992018 16 表 A.1 边坡基本状况表( 续 ) 历年安全风险评估记录 评估年月 安全风险分数 安全风险分类 处治对策 下次评估年份 历年修建工程记录 施工日期 修建原因 工程内容 工程费用 (万元) 质量 评定 建设 单位 设计 单位 施工 单位 监理 单位 开工 竣工 填卡人 填卡日期 DB33/T 20992018 1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边坡日常巡查记录表 表 B.1给出了边坡日常巡查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