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0.080 P66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13 2018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of bituminous pavement 2018 - 04 - 12发布 2018 - 05 - 1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132018 I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材料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改性沥
2、青 . 2 5.3 改性乳化沥青 . 2 5.4 粗集料 . 3 5.5 细集料 . 4 5.6 填料 . 4 6 配合比设计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设计要求 . 6 6.3 目标配合比设计 . 6 6.4 生产配合比设计 . 7 6.5 生产配合比验证 . 8 7 施工要求 8 7.1 一般规定 . 8 7.2 施工准备 . 9 7.3 试验路段 . 10 7.4 混合料的 拌 制 . 10 7.5 混合料的运输 11 7.6 粘层施工 . 12 7.7 混合料的摊铺 . 12 7.8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 12 7.9 养护与交通管制 . 13 7.10 接缝 . 14
3、 7.11 施工管理 . 14 8 质量检验与评定 17 8.1 一般规定 . 17 8.2 实测项目 . 18 8.3 外观鉴定 . 19 DB33/T 2113 2018 II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超薄磨耗层在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的应用 . 21 DB33/T 2113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1.1一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顺畅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中平、单岗、刘燕燕、周奇、郝金海、王涛利、裘秋波、熊
4、分清、曹根富、龙森、杜春平、王侠伟、董海东、麻旭荣、唐惠新、郑忠洪、龚卫华、纪文强、胡雄武、胡恩深、朱稠丹、何如宋、刘仙标、岳林海、斯潞汀。 DB33/T 21132018 1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的基本要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与评定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的施工和质量检验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
5、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H30 2015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 /T 819 201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3 术语和定义 JT /T 819 2011、 JTG E42 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薄磨耗层 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和间断开级配(设计空隙率大于 10%)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步铺筑、碾压成型,厚度为 10mm25mm
6、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代号为 UTFC。 3.2 机制砂 Crushed sand 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mm 以下的岩石颗粒。 注: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 4 基本要求 4.1 超薄磨耗层路面根据设计厚度可分为 UTFC一 型( 10mm15mm)、UTFC 型( 15mm20mm)和 UTFC 型( 20mm25mm)。 DB33/T 2113 2018 2 4.2 施工前应充分熟悉设计文件要求,根据超薄磨耗层技术的特点,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报批。 4.3 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和质量检验。 4.4 施工环境
7、温度应不低于 10 ,不应在雨天施工,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进行压实的应铲除废弃。 4.5 超薄磨耗层路面应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造成施工和运输污染。 4.6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相 关规定。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超薄磨耗层路面所用集料的选择应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宜就地取 材。 5.1.2 超薄磨耗层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按批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应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验。沥青每检验批不大于 100t, 2.36mm 以上粗集料每检验批不大于 1000
8、m3, 2.36mm以下规格集料每检验批不大于 300m3 。 5.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5.2 改性沥青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用沥青胶结料应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 1的技术要求。 表 1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0.1mm 4060 T 0604 针入度指数 PI,不小于 0 T 0604 延度( 5 , 5cm/min),不小于 cm 20 T 0605 软化点 TR&B,不小于 75 T 0606 运动粘度( 135 ),不大于 Pa.s 3 T 0620 闪点,不小于 230 T 061
9、1 溶解度,不小于 % 99 T0607 弹性恢复( 25 ),不小于 % 90 T 0662 离析, 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 T 0661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TFOT(或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 T 0610或 T 0609 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 65 T 0604 延度( 5 , 5cm/min), 不小于 cm 15 T 0605 5.3 改性乳化沥青 应采用 PCR快裂型改性乳化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的规定。 DB33/T 21132018 3 表 2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
10、裂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 T 0653 筛上剩余量( 1.18mm筛),不大于 % 0.05 T 0652 粘度 恩格拉黏度 E25 628 T 0622 沥青标准黏度 C25.3 s 1060 T 0623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 65 T 0651 针入度( 100g, 25 , 5s) 0.1mm 60150 T 0604 软化点,不小于 55 T 0606 延度( 5 , 5cm/min),不小于 cm 20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T 0607 弹性恢复( 10 ),不小于 % 60 T 0662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11、 % 1 T 0655 5d,不大于 % 5 5.4 粗集料 5.4.1 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的破碎石料,应优先选用玄武岩等基性或强基性石料。 5.4.2 为确保沥青路面的粗集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生产粗集料时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 5.4.3 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表 3的要求。 表 3 粗集料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6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15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 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2.0 T 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12 T 0314 磨光值 PS
12、V,不小于 42 T 0321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合料,不大于 % 12 T 0312 其中粒径大于 9.5mm,不大于 % 10 其中粒径小于 9.5mm,不大于 % 15 水洗法 0.3mm部分),不大于 % 12 T 0340 含泥量(小于 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3 T 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6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 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T 0345 5.5.3 细集料的规格应符合表 6的要求。 表 6 细集料规格要求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4.75 2.36 1
13、.18 0.6 0.3 0.15 0.075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6 填料 5.6.1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料仓流出。 5.6.2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不应使用回收的粉尘,矿粉的质量应符合表 7的要求。 DB33/T 21132018 5 表 7 矿粉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3 2.50 T 0352 含水量,不大于 % 1 T 0103 粒度范围 3.5m/km的数量与范围; d) 查明车辙深度
14、超过 10mm的路段数量和范围; e) 查明原路面裂缝类型、数量,并钻芯取样。 7.2.3 原路面处理 病害处理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原路面的坑槽、龟裂等病害应按设计要求修复。 b)原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应认真分析影响因素,由基层引起的强度不足可采用开挖换填、注浆加 固等方法补强;由面层引起的强度不足可采用铣刨回填的方法补强; DB33/T 2113 2018 10 c) 原路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应 分析平整度衰减原因,基层沉陷引起的可采用开挖换填等方法处里 ; d) 面层引起的可采用铣刨回填的方法处理; e) 原路面裂缝应根据裂缝类型按设计要求铣刨处理; f) 施工前,应对原路面进行彻底清理
15、,清除浮 、 泥土、碎屑及可见水分等; g) 试验段开工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交原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设计报告。 7.3 试验路段 7.3.1 超薄磨耗层路面施工前应先做试验路段铺筑,应依据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拟定试验路段铺筑方案。试验路段宜选在主线段,长度宜在 500m左右。 7.3.2 生产配合比经试验路段验证,符合要求后才允许进行大面积施工。 7.3.3 施工时每台摊铺机配备 1台 2台双钢轮压路机,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施工气温低、风速大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 7.3.4 试验段路面施工分为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需要决定的内容包括: a)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
16、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 b)通过试拌决定: 拌和楼的操作方式 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 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 c)通过试铺决定: 1) 摊铺机的操作方式一摊铺温度 、摊铺速度(不宜低于10m/min)、振捣夯实强度、自动 找平等; 2) 压路机的碾压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要在试验路段试铺过程中,通过试验获 得; 3) 施工缝处理方法; 4) 沥青面层的松铺系数。 d)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修订施工组织计划。 e)检测试验段的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及渗水
17、系数 , 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f)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 g)试验路面的铺筑,应按 JTG F40规定操作。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 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试验段铺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一起参加,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测温、观色、取样,并记录试验与检测结果,检查各种技术指标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试验段经检测合格可作为正式路面的组成部分,否则应予铲除。 h)试验段路面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比正常施工时适当增加 (宜增加一倍 )。试验路段结束后,路面应基本上无离析和石料压碎现象,经检测各项技
18、术指标均符合规定,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正式大面积开工。 7.4 混合料的 拌制 7.4.1 应严格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拌和时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 1 0 1 5 ,DB33/T 21132018 11 沥青混 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表 11的要求,超薄磨耗层混合料宜随伴随用,贮存于成品储料仓的时间不应超过 2小时。 7.4.2 应按试验段确定的抖和时间、拌和产能生产沥青混合料。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5
19、0s (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 5s10s)。 7.4.3 目测检查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异常现象,对异常现象应及时做 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7.4.4 拌和楼应进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每天不少于 1次),残留稳定度(每周 1次2次),用以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体积力学性质。抽检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应符合表 12的要求,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找原因,调整生产。 表 12 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设计值允许偏差( %) 矿料级配 4.75mm 4 2.36mm 3 0.075mm 1 油石比 -0.2+0.2 7.4.5 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
20、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7.4.6 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抽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根据上述检测数据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及抽提筛分实验结果,及时进行合理调整。 7.5 混合料的运输 7.5.1 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抽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根据上述检测数据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及抽提筛分实
21、 验结果,及时进行合理调整。 7.5.2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车厢内应均匀涂刷隔离剂或防粘剂,卸料后应及时清除积聚的剩料,防止硬结。 7.5.3 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履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便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7.5.4 拌和楼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进行分层装料,至少移动三次,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运料车尾部宜加焊侧板,减少卸料时离析现象发生。 7.5.5 应在运料车中部侧板下方约 300mm处设专用测温孔,插入深度应大于 150mm。 7.5.6 运料车到工地后,应由专人逐车检测温度,沥青混合料温度应符合表 11的规定。 DB33/T 21
22、13 2018 12 7.5.7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应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不应进行摊铺。 7.6 粘层施工 7.6.1 施工现场应配备改性乳化沥青加温、保温设备,确保改性乳化沥青保持 60 80 的温度。 7.6.2 施工前将加温完毕的改性乳化沥青泵送至超薄磨耗层摊铺机乳化沥青储罐,随沥青混合料摊铺同步喷洒,喷洒量应精确计量,洒布均匀。 7.6.3 超薄磨耗层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粘层油喷洒情况,如出现多洒、少洒或喷头堵塞漏洒情况应立即与操作人员沟通停止摊铺,对设备进行调试,严重的 应将铺筑的
23、混合料予以铲除。 7.6.4 改性乳化沥青的喷洒量应符合表 13的规定。 表 13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粘层油洒布量 超薄磨耗层级配类型 粘层油喷洒量( kg/m2) UTFC 型 0.60.8 UTFC 型 0.71.0 UTFC 型 0.81.2 7.7 混合料的摊铺 7.7.1 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 l0cm30cm处停住,不应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7.7.2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小时 1小时对熨平板预热,预热温度不应低于 100 。铺筑过程中应保持熨平板及夯锤等压实装置振动 频率不变,摊铺机熨平板应拼接紧密,不应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
24、铺面拉出条状痕迹。 7.7.3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处混合料表面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 2/3为度,使熨平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7.7.4 铺筑时应采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系数,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摊铺厚度,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 7.7.5 摊铺时应减少受料斗拢料次数,应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 10cm厚的热拌料时,开 始下一辆运料车卸料,做到连续供料,以减小面层离析。 7.7.6 混合料未碾压前,施工人员不应进入,减少人工整
25、修。特殊情况下,如局部离析,应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路面严重缺陷应整层铲除。 7.8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DB33/T 21132018 13 7.8.1 超薄磨 耗层路面应采用 10t13t的双钢轮压路机静压 1遍 2遍,不应使用轮胎式压路机和振动压实方式。横向接缝处采用振动碾压,应调低振动频率和振幅,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 35Hz50Hz,振幅宜为 0.3mm0.5mm。 7.8.2 应按试路验段确定的速度碾压,并符合表 14的规定。 表 14 压路机碾压速度 (km/h) 压路 机类型 初压 终 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 23 4 36 6 7.8.3 压路机应按试
26、验路段确定的温度碾压,并符合表 11的要求。 7.8.4 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应减速缓行,不应急刹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7.8.5 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应向压路机轮上喷洒或涂刷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宜采用非石油基质的隔离剂或水,不应刷柴油,应控制喷水量,喷洒应呈雾状,数量以不粘轮为度。 7.8.6 碾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 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b)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初压区长度不应大于 30m,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
27、少热量散失。 c)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d) 复 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应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控制在60m80m范围内。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 e) 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 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 7.8.7 压路机不应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 7.9 养护与交通管制 7.9.1 处于边通车边施工环境时,应在施工前按相关规定
28、取得道路封闭施工的许可,按照批准的交通管制方案做好公示公告、封闭交通,安排好交通疏导指挥人员。 7.9.2 路面施工时,除施工所需的设备和车辆,其他一切车辆不应进入施工现场。 7.9.3 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应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层面上。 DB33/T 2113 2018 14 7.9.4 铺筑好的路面应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应造成污染,不应在 沥青路面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不应在已铺沥青路面上制作水泥砂浆。 7.9.5 应在路面温度 50 以 下 时开放交通。 7.9.6 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宜洒水冷却降低已碾压成型的路面温度。 7.10 接缝 7.
29、10.1 纵向施工缝 7.10.1.1 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 10cm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后续摊铺时应重叠 5cm10cm宽的摊铺层,作跨缝碾压以消 除 缝迹。 7.10.1.2 采用半幅施工产生冷接缝时,第一幅摊铺时,根据划定的摊铺控制线控制摊铺边线,保证摊铺边线的顺直度;第二幅摊铺时,控制接缝松铺,保证 接缝饱满、平整。 7.10.1.3 碾压时,应先碾压两幅接缝位置;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车道轮迹带。 7.10.2 横向施工缝 7.10.2.1应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
30、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 7.10.2.2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7.10.2.3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以每次 20cm宽度为宜,直至全部在新铺面上为止。 7.10.2.4改为纵向碾压时,不应在横接缝上垂直碾压,碾压完毕后应对测量接缝平整度,如不符合及时处理。 7.10.2.5在横向接缝处,进行乳化沥青的人工洒布,喷洒范围以行进方向正交控制,确保不漏洒。 7.10.2.6设置位置应远离桥梁伸缩缝 20m以上,不应设在伸缩缝处,以确保伸缩缝两边路面表面平顺。 7.11 施工管
31、理 7.11.1 一般规定 7.11.1.1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7.11.1.2应特别重视材料质量、施工温度和压实工 序的管理,使混合料形成充分嵌挤并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应片面追求平整度而降低压实温度。 7.11.2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与检查 7.11.2.1每日应从拌和站取样 2次 3次,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密度和空隙率、 VMA、VFA等体积指标,指标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 7.11.2.2应按表 15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32、 DB33/T 21132018 15 表 15 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频度 序 号 材 料 检 查 项 目 检查频度 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 的试样数 1 粗集料 含泥量 针片状颗粒含 量 颗粒组成(筛分 ) 压碎值 磨光值 洛杉矶磨耗 吸水率 1000m3/次 1000m3/次 1000m3/次 1000m3/次 每料源一次 每料源一次 1000m3/次 2 23 2 3 2 2 2 2 细集料 颗粒组成(筛分) 砂当量 棱角性 200m3/次 200m3/次 200m3/次 2 2 5 3 矿粉 颗粒分析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100t/一次 100t/一次 100t/一次 2 2 2 4 改
33、性沥青 针入度 软化点 低温延度 弹性恢复 离析试验 每车或每 10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10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10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100t检测一次 储存时间超过 1周检测一次 3 2 3 3 2 5 改性乳化 沥青 筛上剩余量 蒸发残留物含量 恩格拉粘度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 蒸发残留物延度 弹性恢复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每 23天 1次 2 2 2 3 2 3 3 7.11.2.3应按表 16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DB33/T
34、 2113 2018 16 表 16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项 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高速、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目测 拌和 温度 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混合料出厂 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厂时逐车按 T 0981人工检测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标 准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矿料 级配 (筛孔 ) 0.075mm
35、 逐盘在线检测 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2.36mm 3 4.75mm 4 0.075mm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l次取平均值评定 1 JTG F40-2004附录 G总量检验 2.36mm 3 4.75mm 4 0.075mm 每台拌和机每天 l 2次,以 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1 2 T 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 2.36mm 3 4 4.75mm 4 5 沥青用量 (油石比) 逐盘在线监测 0.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l次取平均值评定 0.1 JTG F40附录 F总量检验 每台拌和机每天 l2次,以 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2 0.3 抽提 T 0722、 T
36、0721 马歇尔试验: 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 每台拌和机每天 l2次,以 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T 0702、 T 0709、 JTG F40附录 B及附录 C 浸水马歇 尔试验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 歇尔试验) 符合本标准规定 T 0702、 T 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 歇尔试验) 符合本标准规定 T 0729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 结合料损失 必要时(以 3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T 0732 注 1: “随时 ”是指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其检查频度可根据材料来源及质量波动情况由业主及监理确定; “必要时 ”是指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
37、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者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频度。 DB33/T 21132018 17 7.11.2.4超薄磨耗层路面施工过程的检查项目、检查频度、检查 方法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17的规定。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 表 17 超薄磨耗层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要求 项 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道路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均匀、无松散、无花白料、边线顺直 目测 接缝 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 目测 逐条接缝检测评定 3mm 5mm T 0931 施工 温度 摊铺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标
38、准规定 T 0981 碾压温度 随时 符合本标准规定 插入 式温度计实 测 厚度 检测每个断 面 UTFC I型 2mm 3mm T 0912 UTFC II型 3mm 4mm UTFC III型 4mm 5mm 宽度 检测每个断面 不小于设计宽度 T0911 平整度 标准差 连续测定 1.2mm 2.5mm T 0932 最大间隙 连续测定 3mm 5mm T 0931 路面渗水系数 每 1km不少于 5点,每点 3处取平均值 500ml/min T 0971 7.11.2.5施工过程中的其他质量管理应符合 JTG一 F40的规定。 8 质量检验与评定 8.1 一般规定 8.1.1 沥青混合
39、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8.1.2 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及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8.1.3 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8.1.4 下承层表面应干燥、清洁、无浮土,其平整度和路拱度应符合要求。 DB33/T 2113 2018 18 8.1.5 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应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 8.2 实测项目 超薄磨耗层路面检测项目,见表 18。 表 18 超薄磨耗层路面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每双车
40、道) 试验方法 权值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 公路 1 平整度 标准差 1.2mm 2.5mm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按 100m计算 IRI或 T 0932 2 IRI 2.0m/km 4.2m/km T 0933 2 2 渗水系数,不小于 500ml/min 渗水试验仪:每 200m测 1处 T 0971 3 3 抗 滑 摆值 Fb( BPN) 不小于 UTFC I型 50 摆式仪:每 200m测 1处 T 0964 2 UTFC II型 55 UTFC III型 55 4 横向力系数FS(SFC60) 不小于 UTFC I型 50 横向力系数测定车:全线连续,按JTG F80/
41、1-2004 附录 K评定 T 0965 2 UTFC II型 54 UTFC III型 54 5 构造深度TD( mm)不小于 UTFC I型 0.6 铺沙法:每 200m测 1处 T 0961 2 UTFC II型 1.0 UTFC III型 1.2 6 厚度 (mm) UTFC I型 2mm 3mm 按 JTG F80/1-2004 附录 H检查:每200m测 1点 T 0912 3 UTFC II型 3mm 4mm UTFC III型 4mm 5mm 7 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宽度 尺量:每 200m测4断面 T 0911 1 DB33/T 21132018 19 8.3 外观鉴定
42、 8.3.1 表面应均匀平整,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和明显离析等现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上述缺陷的面积 (凡属单条的裂缝,则按其实际长度乘以 0.2m宽度,折算成面积 )之和不得超过受检 面积的 0.03%,其他公路不得超过 0.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03%或 0.05%减 2分。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可不计作施工缺陷,但应及时进行灌缝处理。 8.3.2 搭接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不符合要求时,累计每 10m长减 1分。 8.3.3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一处减 12分。 DB33/T 2113 2018 20 A A 附
43、录 A (资料性附录) 超薄磨耗层在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的应用 A.1 工程概况 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路基宽度为28m ,设计时速 120km/h,原沥青砼路面 结构层依次为 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3034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7cm厚沥青砼面层(从下到上分别为 7cm厚 AC-25I、6cm厚 AC-20I、 4cm厚 AK-13A),日平均车流量约为 21000车次。 2009年,经过近 6年的运营,衢向 K152+800157+600路面使用性能明显衰减:路面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裂缝、坑洞补丁且伴有轻微车辙现象,车辙深度基本上小于 1.5cm;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较为明显,路面打
44、滑、刹车不灵、雨天行车产生严重水雾,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非常需要一种具有快速施工、高磨耗、 噪音小、排水性能好、造价低的预防性路面养护技术,并能保持路面使用性能衰变缓慢,路面使用性能、路面结构、路面安全完全符合行车要求 ,延长道路寿命、降低道路大、中修的频率。 经综合考虑,杭金衢高速公路2009年路面养护专项工程(2- A合同段)在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选取了衢向 K152+797-K153+780、 K154+282-K155+438两个路段,路面宽度为 11.6m,选用厚2cm 超薄磨耗层公称最大粒径为9.5mm 的级配进行薄层罩面。 A.2 材料 A.2.1 一般规定 A.2.1.1
45、根据超薄磨耗层所用集料的质量要求,选择原材料供应商, 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按就地取材的原则, 5mm10mm碎石从嵊州采购, 0mm3mm石屑从武义采购,矿粉从兰溪采购。 A.2.1.2 施工前,对原材料按照以下频率进场批次和数量进行了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见表A.1。 A.2.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表 A.1 超薄磨耗层原材料实测项目 材料名称 试验项目 检测频度 粗集料 含泥量 1000m3/次 针片状颗粒含量 1000m3/次 颗粒组成(筛分) 1000m3/次 压碎值 1000m3/次 DB33/T 21132018 21 表 A.1 超薄磨耗层原材料实测项目( 续
46、 ) 材料名称 试验项目 检 测频度 磨光值 每种材料检测 1次 洛杉矶磨耗 每种材料检测 1次 吸水率 1000m3/次 细集料 颗粒组成(筛分) 200m3/次 砂当量 200m3/次 棱角性 200m3/次 矿粉 颗粒分析 100t/一次 亲水系数 100t/一次 塑性指数 100t/一次 改性沥青 针入度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软化点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低温延度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弹性恢复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离析试验 储存时间超过 1周检测一次 乳化沥青 筛上剩余 量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蒸发残留物含量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恩格拉粘度 每车或每
47、50t检测一次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蒸发残留物延度 每车或每 50t检测一次 DB33/T 2113 2018 22 表 A.1超薄磨耗层原材料实测项目( 续 ) 材料名称 试验项目 检测频度 乳化沥青 弹性恢复 每 23天 1次 A.2.2 改性沥青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用沥青胶结料采用壳牌沥青,汽车运至拌和场。技术要求及检测结果见表 A.2; 表 A.2 改性沥青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 单位 检测结 果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0.1mm 56 T 0604 针入度指数 PI 0.8 T 0604 延度(
48、 5 , 5cm/min) cm 31 T 0605 软化点 TR&B 83 T 0606 运动粘度( 135 ) Pa.s 2.1 T 0620 闪点 236 T 0611 溶解度 % 99.5 T0607 弹性恢复( 25 ) % 97 T 0662 离析, 48h软化点差 1.2 T 0661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TFOT(或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 0.5 T 0609 针入度比( 25 ) % 68 T 0604 延度( 5 , 5cm/min) cm 20 T 0605 A.2.3 改性乳化沥青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粘层采用壳牌 PCR快裂型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及检测结果见表 A.3。 DB33/T 21132018 23 表 A.3 改性乳化沥青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 单位 检测结果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 T 0653 筛上剩余量( 1.18mm筛) % 0.03 T 0652 粘度 恩格拉黏度 E25 20 T 0622 沥青标准黏度 C25, .3 s 45 T 0623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 % 66.5 T 0651 针入度( 100g, 25 , 5s) 0.1mm 98 T 0604 软化点 58 T 0606 延度( 5 , 5cm/min) cm 22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