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01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 41/T 1231 2016 生态 公益林监测技术规 范 2016 03 18 发布 2016 - 06 - 18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31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 化 技术 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河南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俐丽、刘晓静、韩晓红、韩中海、姚松、赵建东、房会普。 DB41/T 12312016 1 生态公益林监测技术规
2、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公益林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指标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生态 公益林 的 生态效益 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626-2005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 1689-2007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指标体系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方法 HJ 717-2014 土壤质量 全氮的测定
3、 凯氏法 HJ 632-2011 土壤 总磷的测定 碱熔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QX/T 5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8部分:降水观测 QX/T 6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公益林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3.2 林冠截留 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包括降雨、降雪、霜、雾等各种降水)过程中,部分水分被林冠接受并直接蒸发的整个过程。林冠截留量是指林冠截留的降水量。 3.3 树干茎流 降水时,由于林冠的
4、截留作用,降水的一部分从林冠转向树干流向林地的水量。 DB41/T 1231 2016 2 3.4 穿透雨 直接穿过林冠间隙落到林地上的水 量。 3.5 蒸散量 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消耗水量的总和。 3.6 负氧离子含量 负氧离子,指获得1个或 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氧气离子的含量。 3.7 净 初级生产力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总量与植物自养呼吸的有机物质之差。 3.8 坡面径流场 建立在坡地上具有典型植被(森林类型)、地形、土壤、质地、坡向、坡度有代表性的封闭小区,与周围没有水平的水分交换。坡面径流场一般建筑在土壤层下面具有粘土或重壤土构成的不透水
5、层的地方,场的四周用混凝土筑有隔水墙。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集水槽是分开装置的,常设有水井观测地下水的变化。 3.9 固定样地 在典型生态公益林内,通过选定具有代表群落基本特征(如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层片、外貌以及数量特征等 )的地段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样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参数的样地观测数据,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水文、土壤、 气候、 生物多样性、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而设置的固定样地 。 3.10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 , 反映群落自身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 多样性一般包括 多样性和 多样性。 多样性表示群落中所含物种的多少, 即物种丰富度 ,
6、以及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 , 即物种均匀度。 多样性则表示物种沿环境梯度所发生替代的程度或物种变化的速率。不同群落或某一环境梯度上不同样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 , 多样性越大 , 反之亦然。 4 监测指标 和方法 4.1 监测指标 生态公益林的监测指标 见表 1. DB41/T 12312016 3 表 1 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监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公益林生态系统 林分因子 优势树种、林分结构、郁闭度、胸径、树高 每 五 年 一 次 蓄积量 tm -2 生物量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g hm2 a-1 营养物质积累 林木氮、磷、钾含量 %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公益林水文 林冠截
7、留 量 mm 利用自记仪器连续观测,每月取 2 次数据。 地表径流量 mm 林分蒸散量 mm 树干径流量 mm 穿透雨 mm 土壤含水量 mm 公益林土壤 土壤物理性质 厚度、颜色、质地、湿度、结构、机械组成 、土壤容重 每 五 年 一 次 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 % 每 五 年 一 次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机质 % 每 五 年 一 次 土壤氮、磷、钾含量 % 土壤 PH 值 土壤凋落物 土壤凋落物厚度、重 量 mm 气象 气象常规要素 见表 2 负氧离子 个 cm3 每月 1 次 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中的单位,观测频度 按 LY/T 1689-2007 的规定。 4.2 资源监测
8、方法 4.2.1 常规因子 设置固定样地,调查林分优势树种、林分结构、郁闭度、胸径、树高等常规因子。调查方法按GB/T 26424-2010 的规定 。 4.2.2 蓄积量 根据固定样地资料,用标准地法,分别树种测定胸径、树高,然后查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调查表格式见附录 A。 DB41/T 1231 2016 4 4.2.3 生物量 对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枯落物层和根系生物量的调查。乔木层生物量用克拉夫特分级法对林木分级,进行每木调查后,选取各生长级和林分的平均标准木 6株,以1 m为区分段分层截取,测定干、皮、枝、叶和根的生物量,建立相对生长方程,估算林分的生物量 。 灌木层、草本
9、层 生物量通过设置样方进行调查 ,采取全部收获法,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计算。地表枯落物层采用收集法测定, 根系采取 土柱法测定。 4.2.4 净初级生产力 利用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数据,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测算,净初级生产力等于生物量除以林分年龄。 4.2.5 林木氮 、 磷 、 钾 含量 结合生物量调查,对已经伐除的标准木,分层对树干、树枝、树皮、叶、果等不同器官取样,进行营养元素分析测定。林木氮、磷、钾含量测定方法按HJ 717和 HJ 632-2011的 规定执行 。 4.2.6 生物多样性指数 设置固定样地,分层(乔木、灌木、草本、层间植物)调查。内容可包括群落调查、环境因子和重要物种生态
10、属性的测定。调查方法按 LY/T 1952-2011的规定 执行。 4.3 水文监测 方法 4.3.1 林冠截留 量 在林 中空地和林外约 50m 100m处空旷地,利用自记雨量计和自动气象站监测林内、外每次降雨的降雨量 , 两者 之差即为林冠截留 量 。 自 记雨量计和自动气象站安装按 QX/T 52的规定执行。 4.3.2 地表径流量 在观测场地中建立 2个 5m20m的坡面径流场,位置应尽量设置在坡面平整的坡地上。坡面径流量观测采用自记 翻斗流量 测定。坡面径流场选择、布设、测定按 LY/T 1952-2011的规定 执行 。 4.3.3 林分蒸散量 在地势相对平坦,土壤中没有产流,植被
11、分布均匀的地方安装蒸散仪等蒸散测量系统,进行观测。也可以用土柱法观测。蒸散系统安装按 LY/T 1952-2011的 规定 执行。 4.3.4 树干茎 流量 选择有代表性的树种,每个树种建立3个树干茎 流监 测样地。 样地规格20m 20m(投影面积),调查样地内代表性树种的径级分布,选取优势木、中间木、劣势木各 23 株, 安装树干茎 流监测装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用刀具进行粗糙树干和树皮的简单修整,然后用玻璃胶对树干胸径处 (尤其是有裂缝处 )进行修整,防止漏水;将海绵垫紧邻修整好树干一侧的上端修成漏斗状斜面,在斜面的最低位置挖出直径为 1cm 2cm凹槽,作为预埋 PVC管用;将 PV
12、C管放入凹槽;用玻璃胶密封海绵垫与树干接口位置,并扎紧底部,中间不扎紧,上部留个开口,使海绵垫与树干紧密贴合,用软管接上 PVC管连接到量水器,进行人工 测量 或 用 翻斗流量 计 测量。 DB41/T 12312016 5 4.3.5 穿透雨 选择有代表性树种,建立长 20m,宽 20m的监测样地,每个样地内沿坡向方面,均匀布设长 100cm、宽 20cm、深 20cm 的承水槽(承水槽材质为镀锌不锈 钢材质) 4条,承水槽埋入地下 50cm,高出地面 30cm,承水槽最低端位置安装过滤网和水管,再用 PVC硬质水管将 4条承水槽水管连接起来,导流到自记翻斗流量计,测算穿透雨量。 4.3.6
13、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用烘干法测量。其观测点选取、样品采集、测定和数据处理按 LY/T 1952-2011的 规定执行 。 4.4 土壤监测 方法 4.4.1 监测内容 土壤物理性质:厚度、颜色、湿度、结构、机械组成、质地、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 pH值、 土壤 有机质、 土壤 氮、磷、钾 含量。 土壤凋落物厚度、重量。 4.4.2 样地布设 在代表性区域内的典型林分内,设置观测固定样地。固定样地设置后,用对角线法进行采样,采样点不少于 5个。 4.4.3 样品采集方法 在设置好的采样点,先挖一个 0.8m 1.0m的长方形土壤剖面。坡地上应顺坡
14、挖掘,坡上面为观测面;平整地将长方形较窄的向阳面作为观测面,观测面植被不应破坏,挖出的土壤应按层次放在剖面两侧,以便按原来层次回填。剖面的深度根据具体情 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层,土层较厚的挖掘到1.0m1.5m 处即可。 观测记载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凋落物厚度并采样。 4.4.4 测定方法 采样后,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测定土壤凋落物重量及土壤化学性质。具体测定方法按LY/T 1952-2011 的 规定执行 。 4.5 气象监测方法 4.5.1 气象观测站 每个公益林监测站,至少建立一个自动气象站和标准气象站。气象站建设按 LY/T 1626-2005的规定执行。 4.5.2 观测内
15、容 气象常规要素观测内容,见表 2。 DB41/T 1231 2016 6 表 2 常规气象要素 观测指标及单位 指标 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天气现象 风、雨、雪、 雾、沙尘 WMO 电报代码、 m 大气降水 降雨量 降雨强度 h-1 风 风速 m s-1 风向 气压 气压 hpa 空气温湿度 最低温度 年月日时分秒 最高温度 定时温度 相对湿 度 地表面温度 地表定时温度 地表最高温度 年月日时分秒 地表最低温度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 蒸发量 蒸发量 辐射 日照时数 h 总辐射 W m-2 mj m-2 净辐射 长波辐射 紫外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W m-2 4.5.3 常规气象要素 观测方法按 QX/T 61 规定 执行。 4.5.4 负氧离子测定 用负氧离子监测仪进行检测。负氧离子监测仪的布设和数据采集方法按 LY/T 1952-2011规定 执行。 DB41/T 12312016 7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固定样地每木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样地经纬度:中心 ;西南角 ;东北角 ;西北角 ;东北角 。 海拔: 中心 ;西南角 ;东北角 ;西北角 ;东北角 。 郁闭度: 群落来源: 20 20样方号 5 5 样方号 树木标牌 X 距离 Y 距离 胸径 树高 枝下高 冠幅 备注 m m m m m m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