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16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304 2016 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6 - 10 - 26 发布 2017 - 01 - 26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304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桐柏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桐柏县经济林开发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桐柏县锦程花木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国山、黄艳峰、张娜、郝群章、贾德军、 陈秀坤、李伟。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朱盛、 高歌、易长坡。 DB41
2、/T 13042016 1 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监测调查、综合防治、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茶小 绿叶蝉 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 安全使用标准 LY/T 2011-2012 林业主要 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茶小绿叶蝉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又称叶跳虫、浮尘子等,
3、属同翅目叶蝉科 小绿叶蝉属 ,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见附录 A。 4 监测调查 4.1 踏查 沿茶园边缘、生产路等进行踏查,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现虫情危害应进行虫口密度 调查 。 4.2 虫口密度 调查 4.2.1 调查 地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地,面积为 667 m2, 作为茶小绿叶蝉 固定 调查 标准地,标准地数量见表 1, 标准地 因子 调查 见附录 B表 B.1。 表 1 标准地数量表 位置 山区 丘陵 平原 茶龄(年) 小于 10 大于 10 小于 10 大于 10 小于 10 大于 10 面积大小( 667m2) 小于 1000 大于 1000 小于 1000 大于 1000
4、小于 1000 大于 1000 标准地数量(个) 2 3 1 2 1 1 DB41/T 1304 2016 2 4.2.2 调查时间 4.2.2.1 越冬虫口调查 分别 在秋季( 10月中下旬 ) 和次年春茶叶芽萌发时( 3月 上中旬),各调查一次。 4.2.2.2 生长季节虫口 调查 春茶20 30天调查一次,夏茶秋茶 15 20天 调查一次 。 晴天宜在 露水未干 前 进行,阴天全天均可 调查, 雨天 调查 时间 顺延 。 4.2.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每个 标准地选择 20 个 样点,每个样点茶 叶面积不 小于 1 m2, 按照上中下 不同 部位 随机 检 查 20 个叶片,调查
5、 若虫、成虫等因子 ,虫口密度按公式( 1)计算, 虫口密度调查 见附录 B表 2。 a=b1 /b2 100( 1) 式中: a 虫口密度,单位为头 /百叶; b1 调查茶小绿叶蝉的总数,单位为头; b2 调查叶片总数,单位为个。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 , 保留整数 。 4.3 危害程度 调查 根据 茶叶受危害后,叶片表现出凋萎、失色、焦枯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级,受害 分级见表 2。 表 2 茶叶 受害分级 表 级别别 期间 识 别 特征 严重 程度 1 失水 期 叶芽在露水 未干 时,生长正常,气温升高随蒸腾作用的加强,叶芽逐渐凋萎 。 轻度 2 红脉 期 叶片输导组织受到破坏,养分输送受阻,嫩叶
6、背面的叶脉明显变红,叶片失去光泽。 中度 3 焦边 期 叶芽严重失水,叶尖或叶边缘开始焦枯,叶片停止生长,开始变形。 重度 4 枯 焦期 叶片停止生长,芽及叶片呈红褐色至褐色焦枯,严重时呈火烧状。 4.4 天敌种类 调查 茶园 天敌昆虫 主要有蜘蛛、草蛉、螳螂等。 天敌 种类调查地点、时间、方法与生长季节茶小绿叶蝉调查结合进行。 5 综合防治 5.1 防治原则 农药使用符合 GB 4285的规定。 DB41/T 13042016 3 5.2 防治时间 根据虫害发展 趋势 ,夏茶期间百叶虫口密度 5 8头, 秋 茶期间百叶虫口密度 10 12头, 或 叶 片表现出 凋萎、 失色、焦枯等 不同 表
7、现,适时开展防治 。 5.3 分区防治 对常发区和多发区,以化学防治为主,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对于偶发区,虫口密度不高时,密切监测 虫情发生动态,以管理措施为主,其它防治方法为辅助。 5.4 茶园管理 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增强树势,秋冬季节清除茶园杂灌杂草,剪除干枯枝条,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虫源。 5.5 生物防治 保护螳螂、蜘蛛、草蛉等天敌昆虫,利用天敌取食茶叶上的害虫。 5.6 物理防治 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在茶小绿叶蝉发生期,每公顷挂灯l 盏,杀虫灯的 悬挂 高度以高出茶 叶 顶梢30 cm40 cm为宜。 用诱虫板诱杀 : 将诱虫板上涂上 粘虫 胶,当茶小绿叶蝉 跳跃撞 到诱虫板时, 粘虫
8、 胶 可 将其粘住 , 每667 m2茶园用 诱虫 板 30 40片 (250 cm150 cm) ,悬挂高度高于茶叶 顶梢 20 cm为宜。 5.7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化学药剂可选择 25%阿维 灭幼脲悬浮剂稀释 2000 4000倍喷 雾 ; 3%高 渗苯氧威乳油稀释 3000 5000倍喷雾 。防治间隔期为 7天 , 农药要混用 。 不 能 与碱性或偏碱性物质混合 。 6 防治效果 检查 6.1 检查时间 根据不同防治方法,在最后一次防治后48 h内进行。 6.2 检查内容 按每公顷 15个样点, 检查虫口减退率见 公式( 2) 。 虫口减退率 %=( 防治前百叶活虫数 -
9、防治后百叶活虫数)/ 防 治前百叶活虫数 100( 2) 对于化学防治 7 天 后虫口减退率 90%的,应进行补防。 DB41/T 1304 2016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茶小绿叶蝉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A.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 3.5 mm,翅展约 3.8 mm,黄绿色,具有趋色性。前翅黄绿色半透明,腹部鲜绿色,停栖时两翅呈屋脊状 。 1龄若虫体乳白色,头大体纤细,体疏覆细毛 , 2龄后变灰白色; 2龄若虫体淡黄色,体节分明; 3龄若虫体长 1.5 mm 1.8 mm,体淡绿色,腹部变大,翅芽开始显露;4龄若虫体长 1.9 mm2 mm,体淡绿色,翅芽明显; 5龄若虫体
10、长 2 mm 2.2 mm,体草绿色,喜在嫩梢芽叶上活动。 卵香蕉形,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色。 蛹圆锥形,浅咖啡色。 A.2 生活习性 以成虫在茶丛下部老叶或杂草上越冬,河南茶区一年发生 10代。越冬成虫 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茶叶发芽后陆续在嫩梢内产卵, 4月上旬出现第 1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重叠。 全年有 两 个虫口高峰期,第 1个高峰期在 5 6月, 以 6月份虫量最为集中,主要危害夏茶,危害较重。 第 2个高峰期在 9 10月 , 主要危害秋茶,持续时间比第一高峰期长。以成虫、若虫刺吸茶 叶 嫩梢 及 叶片,受害叶片变红,叶尖、叶缘变红褐枯焦 , 新梢节间缩短,芽叶萎缩 , 严重
11、时焦枯脱落。 成、若虫在雨天和早晨有露水时不活动,气温升高后逐渐向茶蓬内转移。成虫喜好黄绿色和浅绿色,多栖息于茶丛中,喜横行、善跳跃。 DB41/T 13042016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监测调查表 标准地因子调查表参见表 B.1。 表 B.1 标准地 因子 调查表 地点: 调查 人 员 : 调查日期: 乡(镇、场) 村(林班) 经度、纬度 坡度、坡向 土壤质地、土层厚度 cm、 植被 茶园面积、品种、经营管理措施、水平 冠幅 m 主要害虫 虫口密度调查表参见表 B.2。 表 B.2 虫口密度调查表 地点: 调查 人 员 : 调查日期: 茶园类型 样点 茶叶冠幅 m 叶片 数量 (个) 虫口密度(头) 虫 口密度 (头 /百叶) 合计 若虫 成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