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759.1-2012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4793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8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759.1-2012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41 T 759.1-2012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41 T 759.1-2012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41 T 759.1-2012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41 T 759.1-2012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41/T 759.12012视频联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第 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2012- 11-01 发布 2013- 01-01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 759.12012I目 次前言 .III引言 .IV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13.2.13.3.23.4.23.5.24 缩略语 .25 设计原则 .25.1 互通性 .25.2 实用性 .25.3 扩展性 .25.4 规范性 .25.5 易操作性 .25.6 安全性 .25.7 可靠性 .35.8 可维护性 .36 系统结构 .36.1 网络结构 .

2、36.2 联网单元 .36.3 联网方式 .36.4 通信协议结构 .46.4.1 概述 .46.4.2 会话初始协议 .46.4.3 会话描述协议 .56.4.4 控制描述协议 .56.4.5 媒体回放控制协议 .56.4.6 媒体传输和媒体编解码协议 .57 设备接入方式 .58 统一编解码方式 .69 联网系统功能及性能 .7DB41/T 759.12012II9.1 功能 .79.1.1 目录获取 .79.1.2 实时浏览 .79.1.3 音频监听对讲 .79.1.4 录像查询 .79.1.5 录像点播和回放控制 .79.1.6 录像下载、剪辑备份 .79.1.7 远程控制 .89.1

3、.8 视频截图 .89.1.9 用户管理 .89.1.10 报警事件管理 .89.1.11 设备状态监测 .89.1.12 时钟同步 .89.1.13 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89.1.14 视频安全接入 .99.1.15 其他功能要求 .99.2 性能 .99.2.1 网络带宽 .99.2.2 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 .99.2.3 系统图像质量 .99.2.4 视频安全接入 .910 联网系统安全 .910.1 物理安全 .910.2 运行安全 .1010.3 信息安全 .1010.4 通信和网络安全 .1010.5 联网系统电磁兼容性 .1010.6 联网系统电源 .1010.7 联网系统

4、环境与环境适应性 .1010.8 联网系统可靠性 .1010.9 网系统运行和维护 .10参考文献 .11DB41/T 759.12012III前 言DB41/T 759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第 1 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第 2 部分 联网平台技术要求;第 3 部分 视音频编解码。本部分为 DB41/T 759 的第 1 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中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河南省公安厅科技处负责起草,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丹枫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宇

5、视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天瑞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饶丽华、马正祥、余新康、赖齐、胡春锋、李福胜、史志杰。DB41/T 759.12012IV引 言近年来,河南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视频监控系统遍布全省各地,在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视频监控系统存在标准、协议不统一,不能实现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等问题,难以满足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安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根据河南省公安厅对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建设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在GA/T669-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

6、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河南省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建设现状和目标,制定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以规范全省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实现城市范围内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提升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能力,并为政府各部门开展应急指挥、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等工作提供支撑。DB41/T 759.120121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第 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备接入方式、统一编解码方式、联网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联网系统安全性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河南省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建设及互联互通,也适用于相关软硬

7、件产品的开发,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 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2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T 669.3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669.4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视音频显

8、示、存储、播放技术要求GA/T 669.5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管理平台技术要求RFC 3261 SIP:会话初始协议RFC 3550 RTP:一种实时应用的传输协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视频监控联网平台 video surveillance networking platform视频监控联网平台是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核心,对联网系统内的视频、音频、报警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及处理,对联网系统的设备、用户、网络、安全、业务等进行综合管理,完成基于视频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等主要业务,实现联网系统所规定的相关功能。需要时系统可支持音频、事件和数

9、据等扩展业务,并可实现集成联动。3.2视频信息共享平台 video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视频信息共享平台是将各类分散的视频资源通过建立一个或多个监控系统进行接入,并经信息网络组网,以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和信息集成的应用平台。DB41/T 759.1201223.3联网单元 networking unit为实现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网而组成的具有统一格式协议通信能力,实现设备注册与发现、监控图像获取与控制、联网设备状态查询、事件预定通告等功能的逻辑实体。3.4用户终端 user terminal经联网系统注册并授权的、对系统内的数据和/或设备有操作需求的客户端

10、设备。本规范将用户终端分为公安用户终端和社会用户终端。公安用户终端是指由公安图像中心注册并授权的用户终端,社会用户终端是指由社会图像中心注册并授权的用户终端。3.5监控资源 monitori ng resource为联网系统提供监控信息(包含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联网系统的前端设备和区域安防系统。4 缩略语GB/T 28181-2011 界定的以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JM:优秀的开源编解码器。VLC:优秀的开源播放器。5 设计原则5.1 互通性联网系统内各级图像中心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5.2 实用性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切合实际,能有效地提

11、高工作效率,满足公安业务工作需求。5.3 扩展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5.4 规范性控制协议、视频编解码、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应符合本系列标准中的规定。5.5 易操作性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5.6 安全性对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非法接入、非法访问、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防雷击、过载、断电和人为破坏等。DB41/T 759.1201235.7 可靠性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部分应有备份、冗余措施,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5.8

12、可维护性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修复。6 系统结构6.1 网络结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以联网单元为核心,通过IP传输网络,实现跨区域视频监控资源的共享。跨区域监控网络系统是指其中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监控中心等通过联网单元进行SIP协议转换,实现区域监控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网络结构见图1。联网单元联网单元 联网单元SIP SIPSIPRTP/RTCP RTP/RTCPRTP/RTCP图 1 网络结构6.2 联网单元联网单元是组成视频监控系统跨域联网共享的逻辑实体,可以独立的设备形式存在或内置在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内的监控服

13、务器中。联网单元负责实现联网过程中的会话控制命令、媒体流的传输和转换,在逻辑上按功能可划分为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其中信令网关在监控域之间进行协议/ 信令/ 地址转换,媒体网关在监控域之间进行协议/ 媒体数据格式转换,联网单元对外接口应符合GB/T 28181-2011 的规定,对联网单元的内部接口和区域监控系统内部联网所需的功能不做规定。6.3 联网方式根据本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下面两种联网方式:方式一:不关注平台内部实现,联网单元由各平台厂家实现,对外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该方案灵活、扩展性好,对接方便,便于测试和实施,适合新建系统和有能力改造升级的系统。联网方式见

14、图2。方式二:考虑到部分已建视频监控系统因各种原因无法改造升级,不支持GB/T28181-2011 ,通过上级或外层视频监控系统做兼容性接入,再通过该系统统一提供符合GB/T28181-2011 标准的服务。此类兼容性接入由各系统厂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施。联网方式见图3。DB41/T 759.120124图 2 联网方式示意图图 3 联网方式示意图6.4 通信协议结构6.4.1 概述视频监控系统跨域联网共享,在传输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时,各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应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结构见图4。图 4 通信协议结构联网单元之间在进行视音频传输、信令控制时应建立两种传

15、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流媒体协议 RTP/RTCP 传输。6.4.2 会话初始协议安全注册、实时视音频点播、历史视音频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 RFC 3261( SIP)规定的REGISTER、 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视音频回放控制采用 SIP扩展协议RFC 2976 规定的INFO方法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报警事件通知和分发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 SIP 扩展协议RFC 3428规定的MESSAGE 方法实现。DB41/T 759.120125SIP 消

16、息应支持基于UDP 和TCP 的传输。6.4.3 会话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设备之间会话建立过程的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应采用RFC 4566 (SDP )协议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会话描述、媒体信息描述、时间信息描述。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信息应采用 SIP消息的消息体携带传输。6.4.4 控制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前端设备控制、报警信息、设备目录信息等控制命令应采用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 )描述,参见 GB/T 28181-2011附录 A。联网系统控制命令应采用 SIP消息 MESSAGE的消息体携带传输。6.4.5 媒体回放控制协议历史视音频的回放控制命令应采用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实

17、时流协议( MANSRTSP)参见GB/T28181-2011附录B ,实现设备在端到端之间对视音频流的正常播放、快速、暂停、停止、随机拖动播放等远程控制。历史媒体的回放控制命令采用SIP消息INFO 的消息体携带传输。6.4.6 媒体传输和媒体编解码协议媒体流在联网系统IP 网络上传输时应支持 RTP传输, RTP的负载应采用如下两种格式之一:基于PS封装的视音频数据或视音频基本流数据,参见 GB/T 28181-2011附录 C。媒体流的传输应采用 RFC 3550规定的RTP 协议,提供实时数据传输中的时间戳信息及各数据流的同步;应采用 RFC 3550规定的RTCP协议,为按序传输数据

18、包提供可靠保证,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7 设备接入方式根据河南省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下面两种接入方式:方式一:对于新建设备,统一设备接入标准,采用GB/T28181-2011 为设备接入标准,GB/T28181-2011对域内解释不多,需细化和明确,具体细化内容请按照 DB41/T759.2 联网平台技术要求,接入方式见图5。图 5 接入方式示意图方式二:部分已建设备因各种原因无法改造升级,不支持GB/T28181-2011 ,可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做兼容性接入,各设备厂家提供设备SDK ,通过接入服务器接入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服务器是否转码根据现场情况来定,如不做码流

19、转换,亦可通过解码插件方式实现解码,应按照DB41/T759.3_ 视DB41/T 759.120126音频编解码的规定进行。接入方式见图6 。图 6 接入方式示意图8 统一编解码方式本标准引入开源软件隔离编码端和解码端,JM 验证编码规范,VLC 验证封装格式,码流能否正常播放。标准码流验证方式见图7 。图 7 码流验证方式示意图解码插件通过扩展GB/T28181-2011 里目录目录查询的XML 字段,在编码端给不同厂家摄像头打上标签,区分设备厂家,统一解码插件接口,集成各个厂家解码插件,通过标签匹配解码插件,中间经过环节透明传输,不管传输内容。具体见图8 。DB41/T 759.1201

20、27图 8 解码插件方式示意图9 联网系统功能及性能9.1 功能9.1.1 目录获取两个联网单元通过注册建立会话后,目的联网单元主动向源联网单元获取经授权的共享设备目录。当源联网单元共享设备目录增加、删除、修改更新后,应主动向目的单元推送更新部分的共享设备目录,当目录节点删除后,目的联网单元该节点下的所有目录和和设备信息全部自动删除。9.1.2 实时浏览实时流应采用联网单元的逐级转发;应能够选择设备提供的不同视频码流。9.1.3 音频监听对讲应支持音频监听功能;应支持语音对讲功能;9.1.4 录像查询目的联网单元应能按指定摄像机和时间段向源联网单元查询所管辖的历史图像索引。应支持按照时间、监控

21、点查询保存在前端设备硬盘、集中存储和本地计算机硬盘中的录像文件目录列表。应支持多个监控点录像的同时查询并分别列出其文件目录。9.1.5 录像点播和回放控制目的联网单元应能通过查询得到的历史图像索引点播源联网单元的历史图像,对历史图像的回放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开始、停止、暂停、快速和慢速播放、时间点定位和进度条拖动等控制功能。实时监控图像浏览和历史录像点播应可同时进行。9.1.6 录像下载、剪辑备份DB41/T 759.120128目的联网单元应能通过查询得到的历史图像索引下载所需要的源联网单元的历史图像。应支持历史录像文件片段剪辑备份存储功能,能够将某个历史录像文件或历史录像文件中的某一段下载到

22、本地计算机硬盘中保存,也能上传到指定的集中存储磁盘阵列中备份保存。9.1.7 远程控制源联网单元应能对目的联网单元的设备进行云台、镜头、护罩等控制,云台控制应支持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预置位等功能,镜头控制应支持镜头变倍、聚焦和光圈调整功能,护罩控制应支持除湿、加热、雨刷、灯光等控制功能,云台镜头控制应支持速度调整功能。应支持直接在实时监控图像窗口上用鼠标对云台镜头进行控制功能。9.1.8 视频截图平台应支持在实时监控图像浏览和历史录像回放时的视频截图功能,能够设定截图文件的存放路径。9.1.9 用户管理平台应支持用户注册、注销和权限管理功能。应按角色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角色可

23、分为系统管理员、子系统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用户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权限组用户。应支持按机构、分组和通道的监控资源访问权限设定,访问权限应包括实时浏览、云台镜头控制、录像点播回放、录像下载等,控制权限应支持分等级。不同控制权限等级的用户应拥有不同的控制优先权。9.1.10 报警事件管理应支持本系统视频丢失、视频遮挡、设备离线、移动侦测、硬盘故障、开关量输入等报警事件的联动和转发规则的设定,当发生报警时,监控中心应记录报警的详细信息,如报警源地址、报警源所属组织、报警级别、报警类型、报警时间。应支持报警等事件预订功能。应支持报警等事件的处理功能,应记录处警的详细信息,如处警时间、处警结果等

24、,当进行处警时,若报警位置存在监控设备,当报警发生时系统应能通过预设方式自动触发图像复核和/或声音复核设备进行报警复核,并同时触发录像录音设备进行记录或存储。系统宜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报警联动和转发规则的设定。9.1.11 设备状态监测应支持对前端设备和服务器工作状态的检测和显示功能。支持对有无视频、设备在线离线、硬盘状态、录像状态、服务器硬件资源情况、程序进程等的检测。在客户端目录树中实时更新前端设备的在线状态和视频状态。9.1.12 时钟同步联网单元应支持NTP网络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功能。9.1.13 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联网系统可提供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联接口,宜能与“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

25、、应急指挥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卡口监控管理、交通监控管理等各警务技术系统互联,实现更大规模的系统集成。DB41/T 759.1201299.1.14 视频安全接入社会视频图像信息接入公安信息网,应按照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安全规范(试行)视频接入部分(公科信20115 号)等技术规范要求。9.1.15 其他功能要求应支持设备配置功能;应支持计划录像配置功能,设备应支持至少 4 个录像计划/ 天。9.2 性能9.2.1 网络带宽联网系统网络带宽设计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网络带宽的估算方法如下: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

26、带宽应不小于允许并发接入的视频路数 单路视频码率。监控中心互联所需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并发联接的视频路数 单路视频码率。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并发显示的视频路数 单路视频码率。预留的网络带宽应根据联网系统的应用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其它业务数据传输带宽、业务扩展所需带宽和网络正常运行需要的冗余带宽。CIF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按 512kbps发估算( 25帧/s ), 4CIF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按 1536kbps估算(25 帧/s ),高清 720P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按 2560kbps估算(30 帧/s ),高清 1080P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按4096kbps

27、 估算(30 帧/s )。9.2.2 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报警触发后,在本监控中心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 。9.2.3 系统图像质量应保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等方面均应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价)。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主观评价)应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三级。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见GB 50198-1994中的4.3 。应保证对目标监视的有效性。重要监控点图像存储、回放的图像分辨率宜满足GA/T 367-2001 中4.4.7系统分级规定的一级

28、(甲级)要求。系统分级参见GA/T 367-2001的附录B 。9.2.4 视频安全接入边界接入平台内部传输宽带和信息传输延迟要满足该级节点视频信息传输需求,一般应采用实际宽带不小于 500Mb/s、信令信息传输延迟不大于 500ms、媒体信息传输延迟不大于 50ms的边界接入平台。各级视频平台在经过边界接入平台前完成标准协议转换工作,以减少边界接入平台的复杂性和时延。10 联网系统安全10.1 物理安全应符合GA/T 669-2008中9.1 的规定。DB41/T 759.120121010.2 运行安全应符合GA/T 669-2008 中9.2 的规定。10.3 信息安全应符合GA/T 6

29、69-2008 中9.3 的规定。10.4 通信和网络安全应符合GA/T 669-2008 中9.4 的规定。10.5 联网系统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A/T 669-2008 中第10 章的规定。10.6 联网系统电源应符合GA/T 669-2008 中第11 章的规定。10.7 联网系统环境与环境适应性应符合GA/T 669-2008 中第12 章的规定。10.8 联网系统可靠性应符合GA/T 669-2008 中第13 章的规定。10.9 网系统运行和维护应符合GA/T 669-2008 中第14 章的规定。DB41/T 759.1201211参 考 文 献1 GB 4943-2001 信息技

30、术设备的安全2 GB 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3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4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5 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6 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7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8 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9 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10 GA/T 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11 GA/T 390-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12 GA/T 391-2002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13 GA 607-2006 公安信息网络 IP 地址编码规范14 ITU-T E.651 IP 接入网流量工程参考连接15 ITU-T Y.1231 IP 方面体系结构、接入、网络容量和资源管理,IP 接入网结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