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4905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下学期 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小分子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A.血浆中含有 91%92% 的水分, 7%的血浆蛋白, 1%-2%为其它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和无机盐等; 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性的二糖,必需消化成葡萄糖才能吸收;错误。 C.消化酶属于大分子蛋白质,存在于消化系

2、统中,属于外环境;错误。 D.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 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 ac过程和图乙中 ac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 b点到 c点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 cd和图乙中的 de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题意及图示可判断,甲表示核 DNA数目的变化,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

3、变化;正确。 B图甲中 ac和图乙中 ad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错误。 C图乙中 b点到 c点是有丝分裂后期,特点是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正确。 D图甲中的 cd和图乙中的 de表示的是末期;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 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各时期的 1000 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 681个处于前期, 139个处于中期, 23个处于后期, 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 ) A前期 B中期

4、C后期 D末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同一个视野中,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细胞的数目应该和该时期的长短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后期;故选 C。 考点:细胞周期。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任何生物的正常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衰老、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表达,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 ) A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 D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

5、的细胞质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如果年轻的细胞质与衰老的细胞核得出年轻 的细胞,年老的细胞质与年轻的细胞核得出年老的细胞,则是细胞质发挥作用;反之就是细胞核发挥作用,若得出的介于年轻年老之间则为双方都发挥作用;故选 D。 考点:细胞衰老。 点评: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方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人体细胞内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在肿瘤细胞中出现 B加入化学致癌物的细胞才会出现 C正常人细胞中也存在 D感染了致癌病毒的细胞才会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

6、上,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故选 C。 考点:原癌基因的存在。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细胞分化与细胞增殖的主要不同是( ) A细胞数量增多 B细胞形态、结构相同 C细胞的生理功能上相似 D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 细胞增殖使得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 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选 D。 考点:细胞分化。 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

7、念的识记。 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右图为该植物处于 25 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 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 25 提高到 30 时, a、 d点均上移 D c点时植物的 O2产生量为 N1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呼吸作用,除了受温度的影响还有氧气等因素的影响;错误 B、 b点是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错误。 C、若将温度从 25 提高到 30 时,因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

8、0 ,所以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上升,因此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增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减少,所以 a、 d点均上移 ;正确。 D、 C点时该植物的 O2产生量是指真光合作用量,所以应为净光合作用量 +呼吸消耗量,即 V1+V2;错误。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点评: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是重点和难点,平时应该加强学生辨别比较和推理能力。 下图 1表示夏天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 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 2表示该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 1中时间 a、 b、 c、d依次发生了图 2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图

9、 1表示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 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由图可知, a、b、 c、 d四点的情况依次是 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点表示既有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大; c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点表示既有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强度比较大。所以可以判断出图 1中时间 a、 b、 c、 d依次发生了图 2所示的 ;故选 B.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

10、(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色素的分离实验相关知识。 扩散最快,最 上端:胡萝卜素(橙黄色),含量最少; 其次:叶黄素(黄色),含量第三,与胡萝卜素相距最远; 次之:叶绿素 A(蓝绿色) ,含量最多; 最慢,最下端:叶绿素 B(黄绿色 ),含量第二。答案:选 A。 考点: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情况。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过程产生的 ATP最多, 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 ATP中 B进行 过程的 CO2只来自大气, 产生的 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 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

11、生少量 ATP D给植物浇 H218O,叶肉细胞会产生 C18O2, 过程不会产生 H218O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光反应, 暗反应,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A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 ATP最多,光反应过程中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 ATP中;正确。 B进行 过程的 CO2来自大气和 过程产生,产生的 C6H12O6可存在于液泡中;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C6H12O62 丙酮酸 4 H能量)不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 ATP;错误。 D给植物浇 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 C18O2;参与光反应产生 18O2,接着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

12、H218O;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分析,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的化合物是( ) A乳酸 B二氧化碳 C酒精 D丙酮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共同点: 1、实质相同: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第一阶段相同: C6H12O62 丙酮酸 4 H能量,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故选 D。 考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对细胞呼吸的考查,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给含氨 (NH3)较多的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 ( ) A改善土壤通气,根

13、细胞呼吸加强 B可增加土壤中 N2的含量 C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增加 D可促进氨的扩散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加快硝化细菌繁殖,使氨变为硝酸盐;硝酸盐离子吸收是主动运输,条件需要载体和能量,通过中耕松土,促进细胞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故选 C。 考点:中耕松土。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 ) A 3:4 B 4:3 C 1:2 D 2:1 答案: A 试题分析:假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消耗 1mol的葡萄

14、糖,反应式如下: C6H12O6 6H2O 6O2 6CO2 12H2O能量 1 6 6 1 mol 6 mol 6 mol C6H12O62 酒精 2CO2能量 1 2 1 mol 2 mol 由此可见,消耗的 O2为 6mol,放出的 CO2之和为 8mol,比例为 3: 4。故选 A. 考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计算。 点评:本题相对较难,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 B两者除能量转变有别外,其它都是可逆的 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单独进行的,二者不可能同时进行 D对不同生物而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进

15、行可以互相提供原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二者在条件、酶及能量转变等方面均不相同,不是可逆反应,故 A、 B 错;对于任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而言,呼吸作用也将同时进行,C 错;对不同生物而言,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的进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D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点评: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下图中, 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 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16、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点裂数增向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两现两失)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表示如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细胞来说, a、 c时长必相等, b、 d时长必相等 B b到 c为一个细胞周期 C b和 d段有染色体的出现 D a、 c阶段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和 DNA的数目都

17、加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知, a、 c时间长,为间期, b、 d时间短,为分裂期。 A b c的时长尽管与 a b相等,但同一种生物细胞周期的长短受到多种因素(如温度)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错误。 B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则 a b或 c d分别是一个细胞周期;错误。 C分裂期的前期出现染色体;正确。 D间期完成后,细胞中 DNA的数目都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每条染色体带哟哟 2条染色单体;错误。 考点:细胞周期。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

18、含量变化是( )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进食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可促进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元储存起来,以及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血糖平衡;故选 B。 考点:血糖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19、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 为养料和氧气 D 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其中 、 、 依次需要 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完成,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到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错误。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错误。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 为养料和氧气, 为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正确。 D 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错误。 考点: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综合

20、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 ) A血液 组织液 肌细胞 B淋巴 血液 组织液 肌细胞 C血液 淋巴 组织液 肌细胞 D淋巴 组织液 肌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 氨基酸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被吸收进入血液,接着运输到组织液,然后再进入体细胞;故选 A。 考点: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途经。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

21、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 轻微创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致使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水分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使得组织液增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故选 A。 考点:组织水肿的成因。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 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 )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 CO2和 H2O,并排出 CO2 B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O2 C 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 pH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答案: C

22、试题分析: 人体内环境中存在 着缓冲对,如 NaHCO3/ H2CO3 起着维持 pH 相对恒定的功能。当内环境中乳酸过量时,由缓冲对中的碱性物质 NaHCO3与其发生中和反应,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故选 C. 考点: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温度、 pH、渗透压等。适宜的温度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发烧时温度过高,使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食欲

23、变差;故选 C。 考点:温度影响酶活性。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某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则突触的膜电位变化为 (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要特别注意题目中信息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因此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后应是静息状态:外正内负;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应是兴奋状态,膜电位状况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方 向是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故选 C。 考点: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

24、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 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

25、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故选 D。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 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 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 c的局部放大图 C图乙中 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 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 D图乙中的 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乙中刺激 a不会有感觉,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 b受损的情况下,兴奋传导受阻,肌肉也不能

26、收缩;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内经胞吐作用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让后膜产 生相应的电位变化,完成兴奋的传递过程;故选 C。 考点:突触,反射弧。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一实例属于(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分级调节 D反馈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稳态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刺激胰岛 B细

27、胞分泌胰岛素,同时作用于胰岛 A 细胞,使之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当胰岛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和肌肉等器官或组织时,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可促进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元储存起来,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形成较多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可见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就是反馈调节;故选 D。 考点:反馈调节。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下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 其中说法 错误的是 ( )。 A激素 只作用于垂体 B激素 只作

28、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情况下,激素 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 与激素 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 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 与激素 分泌量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具有特异性;正确。 B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提高细胞代谢水平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浓度高时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错误。 C寒冷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正确。 D摄入碘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导致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功能减弱,则相应激素分泌量增加;正确。 考点: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

29、以训练。 2011年高铁事故中,小女孩伊伊被埋两日后生还。被救之前她体内的激素含量变化是 ( ) A抗利尿激素减少 B胰岛素增加 C肾上腺素增加 D生长素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被埋两日,不能饮水,则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维持渗透压平衡;错误。 B在较长时 间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体内葡萄糖的减少,要靠肝糖原的分解来补充血糖,此时体内的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错误。 C肾上腺素增加 ,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正确。 D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错误。 考点: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2010年 12月

30、 5日晚,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邮政局长谷青阳酒后驾车,撞死5 名青少年,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 ) A大脑 脑干 小脑 B脑干小脑大脑 C大脑 下丘脑 小脑 D大脑 小脑 脑干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故选A。 考点:神经中枢。 点评:试

31、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案: B 试题分析: 神经递质只能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麻醉剂使部分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中断,但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说明该麻醉剂阻断了该种神经递质,而对其他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没有效果;故选 B。 考点:神经递质的作用。 点评:

32、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兴奋的传递,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综合题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 (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中 a、 b、 c、 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是 _, b是 _, c是 _, d是 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 (a)中 _的调控。 (3)图 (a)中神经元 和 之间形成的突触 (放大后的突触如图 (b)所示 )中 ,突触小体是神经元 的 _(填 “轴突 ”、 “树突 ”或 “细胞体 ”)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

33、膜位于神经元 的 _(填 “轴突 ”、 “树突 ”或 “细胞体 ”)。 答案: (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试题分析: ( 1)从图( a)中已有感受器且 b有神经节,所以 b为传入神经, a是神经中枢,c、 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2)从图( 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 ,故中枢为图( 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 3)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 考点:反

34、射弧和突触的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 1)图中 过程是 ,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 2)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 ,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 g/l。 ( 3)能够促进 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能够抑制 过程的激素是 。 (4) 代表 。体检时,测量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其生理学原理 。 答案:( 1)消化吸收 细胞 肝糖元和肌糖元 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主动运输 0.8-1.2 (3)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 胰岛素 (4) 高血糖 试题分析:

35、( 1)图中 过程是血糖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进行的场所是细胞,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合成糖原,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是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类物质。 ( 2)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正常范围的血糖浓度是 0.8-1.2g/l。 ( 3)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两者是拮抗关系。 (4) 血糖浓度高于 160 mg/dl,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体检时,应在空腹时进行测量血糖,原因是排除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的干扰。 考点:血糖的调节。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

36、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 1)图 1中的 A图表示的是 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 _期。此期细胞中有 DNA分子 _个。 ( 2)图 1中的 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 2中曲线的哪一段?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_条。 ( 3)图 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 _。 答案: ( 1)动物 中 12 ( 2) 1 2 6 ( 3) 0 3 试题分析: ( 1) A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理由是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此期细胞中有 DNA分子 12个。 ( 2) B图表示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特点是着丝点分

37、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相当于图 2中曲线的 1 2段; 该细胞染色体 12条,则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6条。 ( 3)图 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 0 3。 考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必需明确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记住教材中各个时期特点,善于把图中的信息转换。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 (每套均有数个 )实验装置如图 (a 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 (

38、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 装置中 c瓶的作用是 _,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_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 所示装置 (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 (假设该装置编号为 )如何设计? _。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a、 b、 c、 d为移动方向 ) 若酵母菌消耗的 O2为 3 mol/L,而释放的 CO2为 9 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_倍。 答案: (1) cab( 或 cbab) db

39、吸收空气中的 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 装置 除用等量清水代替 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 相同 a.向左移 b向右移 c向左移 d向右移 6 试题分析: (1)有氧条件需要通入空气,但应先除去 CO2以排除空气中的 CO2对实验造成的干扰;无氧条件应密封。 装置中 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检验 CO2,现象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2)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可以将 10%的 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其他设计同装置 。 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时,可以根据液滴是

40、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细胞呼吸类型。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 CO2被 NaOH 溶液吸收,导致装置 内气压下降,液滴左移;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 CO2被 NaOH溶液吸收,不会引起 装置 内气压变化,液滴不动。 根据题目信息,消耗 3 mol氧气,释放 9 mol CO2,可知有氧呼吸产生 CO2为3 mol,无氧呼吸产生 CO2为 6 mol。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 1/2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 3 mol。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6倍。 考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呼吸类型的判断以及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