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4907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按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 1 壤土 2 黏土 3 壤土 4 黏土 5 壤土 注:选取相同的花盆、同样的植物;号的多少代表各种处理的相对量。通过对该实验中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 用 1号、 2号盆中的植物,研究选用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用 2号、 4号盆中的植物,研究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用 1号、 5号盆中的植物,研究光照时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用 3号、 5号盆中的植物,研究浇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

2、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设计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号和 2号形成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土壤不同,目的是研究选用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 正确; 2号和 4号没有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故 错; 1号和 5号形成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光照时间不同,目的是研究光照时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 正确; 3号和 5号形成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浇水量不同,目的是研究浇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原则。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

3、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如右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J”型 B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 C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 D点的水平 D 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图中曲线: 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在增大,说明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B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说明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BD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在减小,说明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种

4、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 D 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种群数量不 再增长,达到最大值,即 K 值。由此可见,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S”型;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 B点的水平;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点评:本题结合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曲线图,考查群数量增长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 ,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

5、织被破坏,仅残 留外皮 ,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 ”可知,这种关系对真菌(寄生生物)有利,对幼虫(宿主)不利,属于寄生关系。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 点评:本题以冬虫夏草为素材,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6、 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苔藓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 中缺少 “所有 ”一词,故 错;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如阴湿山洼草丛中的所 以生物,故 错;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如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故 正确;苔藓是生产者,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故 正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读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 ) A

7、火灾过后的草原 B过量砍伐的森林 C弃耕的农田 D火山岩 答案: D 试题分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弃耕的农田都属于次生演替,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实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查只需掌握几个常考的初生演替的实例即可。初生演替的实例有:火山岩、光裸的岩石、沙丘和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下图表示某种兔子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60只,标志的 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是( ) A 150只

8、B 200只 C 300只 D 400只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曲线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 N)标记总数 =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N: 50=( 60+20): 20, N=200只,即 K/2=200只,所以K 值为 400只。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率和标志重捕法。 点评:本题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率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率和标志重捕法,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一定难度。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9、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中两种群呈现出 “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 )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 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 计算种群密度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A B C D 答案:

10、 C 试题分析: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其过程为: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 去各个样方的平均值,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计算种群密度。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样方法。 点评:样方法的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地段 确定样方 设计计数记录表 计数统计 计算 种群密度。 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狼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狼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故选 B 考

11、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 (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 )答案: A 试题分析: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所以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故 B错;最终主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主要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所以最终浓度应该高于虚线处浓度,故 D错;在发生向地生长之前,生长素的浓度应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故C错。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意在

12、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假如鹰的食物 2/5来自兔子, 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鹰要增加 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 ( ) A 4600g B 900g C 800g D 5600g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鹰的食物可来源于三条食物链,直接来源于三种不同的生物:兔、鼠、蛇,如要使其增重 20g,则这三种食物食用后必须使其分别增加8g、 8g、 4g。可得下图: 考虑到是最多消耗,计算时要按最低能量流动效率( 10%)计算,这样这三条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 800g、 800g、 4000g,共消耗植物 5600克。故选 D 考点:本题

13、考查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计算能 力,有一定难度。 图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 C因食物链延长,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效的延长,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效益。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14、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的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遗传多样 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遗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

15、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的濒危和灭绝不是人类对其资源正确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而是人类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的结果。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被破环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在 “棉花 棉蚜 食蚜蝇 瓢虫 麻雀 鹰 ”这条食物链中,如果一只食蚜蝇要有 5m2 生活范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范围

16、至少是( ) A 5103m2 B 5104m2 C 53m2 D 54m2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获取能量的多少与生活范围成正比,即生活范围越大,获取的能量就越多。一只鹰的生活范围至少需要多少,就按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值( 20%)来计要。按题中提供的食物链来看,食蚜蝇处在第三营养级,鹰处在第六营养级,它们相差 3个营养级,所以一只鹰的生活范围至少是 5m22020 20 =54m2.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 系

17、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 丙 乙 丁 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该食物网一共包含 8条食物链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和戊是生产者;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少,图中含有辛的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甲 丙 乙 丁 辛,所以此食物链中辛获得的能量最少;该食物网一共包含 8条食物链;图中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除了丁和辛外,还要乙和丁、乙和丙。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点评:本题结合食物网,考查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

18、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处在一个营养级上,在不同长度的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动物,但属于分解者;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和厌氧型三类。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

19、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如图为物质循环简图, A为生产者, 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 B 过程可以 有分解者参与 C 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 A为生产者, B为消费者, 过程是光合作用, 过程表示呼吸作用,也可以由分解者参与, 过程代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可见,该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属于次

20、级消费者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甲虫能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说明这种甲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没有营养级,不在能量金字塔中。分解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分解者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 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

21、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使 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 Ca2+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 Ca2+对该过程的影响。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和 D选项都体现了生物多

22、样性的价值,而 C选项中石油不属于生物,没有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儿感染手足口病毒后,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该病毒 B切除胸腺的小鼠体液免疫全部丧失 C注射甲型 H1N1疫苗刺激 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对甲型 H1Nl病毒有终生免疫作用 D注射狂犬疫苗后,若遇到狂犬咬伤而感染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就能直接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答案: A 试题分析:胸腺是 T细胞成熟的地方,若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将丧失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

23、力;注射甲型 H1N1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不能终生免疫;注射狂犬疫苗后,若遇到狂犬咬伤而感染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快速消灭病毒。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免疫预防的相关知识。 点评:特异性免疫过程: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选项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选

24、项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选项是体液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 点评:人体的三道 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

25、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 点评: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 ( 2)体内水过多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加

26、。 右图为神经 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 2次 B刺激 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D刺激 N 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 1次偏转 答案: C 试题分析: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 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M点,可以引起肌肉收缩,但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不属于反射现象;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 电信号;刺激 N 点产生兴奋,兴奋能向左传导到电流表的一侧,但不能传递到电流表的另一侧,这样电流表指针只能发生 1次偏转。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

27、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神经 肌肉连接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农田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田还是果园,理由是( ) A果园 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 ,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玉米田 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玉米田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答案: D 试

28、题分析: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庄稼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还能促进单子叶庄稼的生长。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 的作用特点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 2、细胞 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 3传递到细胞 4的速度比从细胞 1传递到细胞 2快 C若细胞 1为垂体中的分泌细胞

29、,细胞 2可以是胰岛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图中的信息依赖体液进行传递,属于体液调节;乙图是神经细胞与靶细胞的联系,属于神经调节。细胞 2、细胞 4是相应信息的靶细胞,它们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识别信息并与信息结合;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体液调节快;若细胞 1为垂体中的分泌细胞,则细胞 2不可能是胰岛细胞,因为胰岛细胞直接受下丘脑的调控;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结果。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图,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

30、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 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各序号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级 次级消费者 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 腐生生物 消费者 自养生物 草食动物 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 第一营养级 自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级, 正确;次级消费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错;分解者是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腐生的动物, 正确;消费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错;草食动物属于异养型生物, 正确;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 正确, 错。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

31、中等难度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激素、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只有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机体才能达到稳态。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 点评:

32、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表示了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B进食后的 2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C 2h 3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 泌有所增加 D 3 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开始分解所致 答案: D 试题分析: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后的2h内血糖浓度较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和糖原的合成等,使血糖浓度降低; 2h 3h之间,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肌糖原不分解,所以 3 5

33、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肝糖原开始分解所致。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 (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来就有、不学就会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经学习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34、一个人的手触到裸露的电线,而反射性地紧握电线,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以后 再看见电线把手缩回则是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考点:本题考查条件反射中枢和非条件反射中枢。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 H区损伤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是由脊髓控制的反射; B选项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C选项中的语言中枢属于人脑高级功能; D选项中的排尿是由低级中枢参与,但受大

35、脑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温室里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喷洒 N 肥 B提高 CO2浓度 C喷洒 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茄果类蔬菜收获的是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而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提供生长素。若花粉发育不良,则会影响传粉受精,不能正常形成种子,这样子房就会缺乏生长素难以发育成正 常的果实。如果要保证产量此时可以人工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36、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关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处生长素浓度较 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A处生长受抑制, 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 D处生长素浓度较 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D处生长受抑制, 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 C处生长素浓度较 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 B处生长素浓度较 A处低,茎弯曲向上生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横放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即 B处生长素浓度较 A处高, D处生长

37、素浓度较 C处高。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 D 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而 C 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所以根弯曲向下生长;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A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生长慢,而 B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生长快,所以茎弯曲向上生长。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点评:本题以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 地性为素材,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效应 B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 B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效应

38、 T细胞 C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灭毒的蛇毒是抗原,蛇毒抗毒素是抗体,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体液免疫过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如图茎 a侧生长生长素在曲线 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 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 OA段范围内 B在 BC 段范围内 C在 BD段范围内 D在 BA段范围内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茎 b侧生长速度比 a侧快,说明 a侧的生长素浓度比 b侧低。如果茎 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B

39、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那 b侧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 b侧生长速度大于 a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 ”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 ) A大脑、脊髓、脑干 B大脑、脑干、小脑 C小脑、脑干、大脑 D大脑、小脑、脑干 答案: A 试题分析:语无伦次是大脑受影响所致,因为语言是大脑的高级功能;走路不稳是小脑受影响所致,因为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呼吸急促是脑干

40、受影响所致,因为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点评: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 1)大脑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2)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 3)下丘脑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 4)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41、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分解者少,分解过程缓慢,所以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 于容易题。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 b、 c、 d四组。将 a、 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 c、 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 a、 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 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d

42、组尖端不能 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胚芽鞘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所以 A、 B两项错误。生长素的运输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 C项错误。据题干可知, a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下端连接茎,所以生长素可以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茎,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无弯曲生长。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

43、部位和运输方向。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全面理解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以及生长素 的运输特点。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寒冷时人体细胞代谢增强 B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答案: D 试题分析: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草莓果实发育成熟离不开乙烯的催熟作用;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顶端优势现象,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其形成与激素无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

44、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综合题 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若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 (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 称为 _, 称为 _,是 _。 ( 2)图甲中刺激 d 点,则除 d 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 (用字母表示)。 ( 3)图乙中 _为 生命活动提供 _。 (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 _中释放的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答案: (1)效应器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2

45、)c、 e(3) 线粒体 能量 (ATP) (4)突触小泡 递质 试题分析:根据图甲中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 代表感受器, 代表传入神经, 为神经中枢, 代表传出神经, 是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因为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元之间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 d 点后,兴奋会传到 c和 e。图乙中 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 突触小泡中释放的神经递质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

46、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 1)细胞 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 2)靶细胞裂解后,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 免疫相结合。 ( 3)右图细胞为 ,它直接是由 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该细胞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合成场所为 。 答案:( 1)效应 T细胞 细胞免疫 ( 2)体液 ( 3)浆(效应 B)细胞 (缺一不得分) 体液免疫 蛋白质(球蛋白) 3核糖体 试题分析: ( 1)细胞 为效应 T细胞,能

47、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 2)靶细胞裂解后,并没有将抗原清除,只是将抗原暴露到 体液中,所以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体液免疫相结合。 ( 3)右图细胞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球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浆细胞是由 B细胞和记忆细胞直接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 200尾, 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 160尾,其中标记鲫鱼有 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此方法为 ,适用于 的动物。 (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 (单位:株 /m2)连续进行 5 年的调查 ,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