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4910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A)(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A)(带解析) 选择题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本题主要考察这三者之间的循环关系。 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外,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细胞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 正确,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 正确。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管外一侧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血浆,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淋巴,所以选 C。 考点:内环境主要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本题主要考察这三者之间的循环关系。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组织细胞的内环境,属于应用层次。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 管外一侧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淋巴。 某人突发脑血栓,致使大脑皮层的运动语言中枢( S区)细胞坏死,此人将不会( ) A听懂别人所说的话 B看懂文字表达的意思 C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D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答案: C 试题分析:其中的 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表达

3、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选 C。 考点:考察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 点评:大脑皮层语言区有 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S区(此区发生障碍,则不能讲话) H区(此区发生障碍则不能听懂话) 7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的( ) 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甲状腺激素分沁量发生变化 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运动平衡功能障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下丘脑能分泌促 -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功能;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 利尿激素调节水

4、分平衡;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变化;而维持身体平衡功能是有小脑控制的,因此 正确。选择 A 考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点评:下丘脑可分泌很多激素,也有感受、调节、分泌和传到的功能,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A球蛋白 B糖蛋白 C脂蛋白 D多糖 答案: A 试题分析: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化学本质是球蛋白,选 A。 考点:抗体的概念及本质 点评:考察学生对抗体的理解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 -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5、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的一种,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 -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因此要治疗该病需要抑制抗体的产生,注射激素降低人体免疫效能,所以就不会产生那么多抗体!神经传导会恢复正常,就不会肌无力了, 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免疫失调和现实应用的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题目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减少对神经 -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的攻击。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6、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起作用最早,功能最强大 D第三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起阻止异物进入的作用,吞噬细胞在第一道防线中不能发挥作用, A错误,第二道防线包括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是最复杂,功 能最强大的, C正确;感染是由于致病的微生物侵入人体生长繁殖,使机体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并不一定突破两道防线,比如说人的呼吸道感染, B错误。能分泌杀菌物质的细胞一般是指 B 淋巴细胞,它属于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是抗体,有特异性, T淋巴细胞也能分泌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和干扰

7、素 ),它也属于第三道防线, D错误。 考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点评: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这部分知识在讲解时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 一般情况下将抗原病毒注入机体,血清中抗抗原浓度会随病程发生相应变化。如果二次免疫 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原浓度变化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抗原刺激机体,机体能产生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故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会增加,同时抗体还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然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则体内所存的相应的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

8、量的效应 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二次产生的抗体要比第一次多,达到最大量所需要的时间比第一次更短, A正确。 考点:二次免 疫的有关知识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内容,一是经过免疫以后的机体能够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再遇到相同的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更多,二是第二次产生的抗体时间上更短。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效应 B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 B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效应 T细胞 C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 答案:

9、C 试题分析:灭毒的蛇毒进入家兔体内后吞噬细胞先吞噬了部分抗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B细胞和 T细胞, T细胞接受抗原后也会进而刺激 B细胞, B细胞开始不断分裂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进入血液中,这时就可以提取分离抗蛇毒血清了,选 C。 考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点评:体液免疫过程参与细胞多,理解起来比较复杂,学生应重点掌握。 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 T细胞 B 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 C 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D 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 RNA病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 HIV主要攻

10、击 T细胞, A正确; HIV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子以及阴道体液中,也存在于人体组织以及大脑和脊椎的脑脊椎液中, B正确;传播途径母婴、血液、性乱交,它既不通过呼吸道随飞末呼出,也不会从粪便中排出, C错误; HIV是逆转录 RNA病毒,可以潜伏较长时间, D正确,选 C。 考点:此题考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点评: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应多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了解。 与植物 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 生产无籽番茄 叶子变黄 果实脱落 CO2的固定 棉花摘心 矿质元素吸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籽

11、番茄是在在未传粉之前,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以促进子房的发育即可得到无子番茄, 正确;叶子变黄与叶绿素减少有关, 错误;乙烯促使果实成熟后脱落, 正确; CO2的固定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 错误;棉花摘心是摘除 “顶端优势 ”,降低生长素水平,与生长素两重性有关, 正确;矿质元素吸收与载体和能量有关, 错误; 考点:植物激素的应用 点评:掌握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并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

12、长素产生是在胚芽鞘的尖端,然后运输到尖端下面的部分发挥作用,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面部分弯曲,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还是在尖端,单侧光可使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 B正确。 考点:生长素的有关知识 点评: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通过 书上实验的对比,重在理解。 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 A NAA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数 D IAA 答案: A 试题分析: 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激素类似物 ,其他的都为植物激素,在植物体产生,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 A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及作用的部位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区

13、别 根据下图所示分析 a、 b、 c、 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 abd B cbd C bac D a=b=c 答案: B 试题分析:尖端合成生长素的量是一定的,两图中的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假定是 x,则 a、 b琼脂块上的生长素为 0.5x,对于上图,在单侧光的影响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所以扩散到琼脂块上的生长素 c0.5x,dbd,选 B。 考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点评:生长素可横向运输也可极性运输,在不同条件下结果不同,所以对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要灵活应用。 如图,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 1:

14、2,则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 浓度范围是( ) A小于 2f B大于 1f,小于 f C大于 2f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任意的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生长,又向光弯曲说明向光侧比背光侧促进作用小。因而假定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X,则向光侧为 X/2。当 X小于 M时, X浓度下的促进作用大于 X/2,故选 A。 考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点评: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重在理解。 分别刺激右图 、 、 、 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 a中发生电信号 化学

15、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中内容物释放至 中需要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C 中内容物使 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D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 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突触小体,在 a中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 中内容物释放至 中是胞吞胞吐,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能被突触后膜识别的物质就是指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与组织液中,也就是突出间隙的组 织液中,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故 ABD正确;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 C错。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兴奋传导的理解能力。 脊髓从胸段折断

16、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 A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 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 D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 答案: B 试题分析:脊髓胸段的完全性损伤,使得下段低位中枢的神经传导不能上传到大脑。即排尿反射失去了大脑皮质的自主控制,所以会出现尿失禁。但此时脊髓的功能并没有全部失去,一些简单、低级的功能还是存在的, B正确。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点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 BC 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 NaH2PO4反应生成 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 O2

17、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D乳酸与 NaHCO3反应生 成 CO2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 PH降低,血浆中的缓冲对 H2CO3和 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 A错误 ,乳酸不与血液中的 O2发生氧化反应, B错误;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H2CO3不稳定,分解成 CO2和水 C错误;所以乳酸浓度是现增加后降低。所以选 D。 考点:考察人体 PH稳定的调节机制。 点评:人体能维持 PH稳定的机制,是因为血浆里含有酸碱缓冲对,如: H2CO3和 NaHCO3 人体代谢终产物中,水的

18、排出途径是( ) 皮肤 直肠 肺 肾脏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 pH调节中枢等 D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答案: C 试题分析: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AD正确,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也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

19、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 ,渗透压调节中枢,不是 pH调节中枢,人体 PH平衡,是因为血浆里含有酸碱缓冲对,如: H2CO3和NaHCO3等, C错误。 考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解中的作用 点评:下丘脑可分泌很多激素,也有感受、调节、分泌和传到的功能,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功能和作用 多,记忆困难,容易混淆。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 “内环境 ”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对于细胞来说指的是细胞外液,如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C正确;而对于人体来说指的是人体的内环境,人的肺泡腔、消

20、化道、呼吸道、尿液、泪液、胆汁等既不属于细胞外液也不属于细胞内液,是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 ABD错误。 考点:人体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点评: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不属于体液 下列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健康的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盐后,其尿中的 Na+不会明显增多 B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弱 C向严重糖尿病人发病期间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搅拌均匀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机体能迅速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摄入食盐过多时,会使体内的抗利尿素分泌增加,是肾小管对水

21、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刺激渴觉神经使你产生喝水的想法, A正确;葡萄糖能使班氏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C正确;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机体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正确;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也加强, B错误。 考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 点评: Na+的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严重糖尿病人发病期间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可以加入斐林试剂检测。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

22、水平过高 D细胞 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胰岛素能够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通过促使血糖进入细胞,并将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而降低血糖,所以当组织的细胞膜缺乏该受体时,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CD错误,同时血糖不能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B 错误;所以选 A。 考点:胰岛素怎样调节血糖平衡 点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血浆中的钾

23、离子过低时,下丘脑的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说明机体比较缺水,这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吸收,排尿减少, A正确;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通过大脑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 -体液调节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B错误;醛固酮主要生理作用为保 Na+排 K+,血浆 K+浓度降低,使其醛固酮分泌量降低,但醛固酮 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C错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D错误。 考点: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器官及激素的功能。 点评:抗利尿激素、醛固酮激素是调

24、节人体水盐平衡的,而胰岛素能通过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 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 B细胞兴奋的是( ) 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有关神经兴奋 C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使胰岛 B细胞兴奋的调节有三个方面:血糖浓度过高(这是主要因素)直接促进胰岛 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 A错误;胰高血糖素直接作用于胰岛 B细胞,促进胰岛 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 D错误;下丘脑的相关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 B细胞兴奋, B错误。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但都与调节血糖无关, C正确。 考点:血糖平衡调

25、节 点评: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素、促甲头腺等。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但与血糖无关!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 兴奋在突触中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有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A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B错误。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发生,反射弧要完整, C正确。兴奋在神经

26、元之间的传递需依靠神经递质,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神经调节的过 程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需要深刻理解。 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 ,则靶细胞只是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肾上腺细胞 ,则靶细胞可以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 ,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分泌物通过血浆运输属于体液调节,速度慢,作用广, A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肾上腺细胞 ,可分泌醛固酮,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27、,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重吸收, C正确,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可分泌甲状腺激素,反过来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D正确;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 ,则靶细胞是肝细胞或肌细胞, B错误。 考点:体液调节的特点及各腺体分泌激素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各腺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及相互的作用部位。 某动物园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

28、 D胰岛素和葡萄糖 答案: D 试题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浓度,使猩猩脑组织缺少能量的供应,因而出现暂时休克;注射葡萄糖,可以较快提供能量使之迅速苏醒 因为要使之迅速苏醒,而胰高血糖素要升高血糖是很缓慢的过程, ABC 错误,所以应选 D。 考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血糖平衡调节 点评: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葡萄糖含量过低时,脑组织就会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上述现象。 如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狗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激素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 A、 B两种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 B的变化对 A的分泌有影

29、响 D B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切除睾丸后雄性激素分泌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 B曲线代表雄性激 素, A曲线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有反馈调节作用,故 A、 C、 D正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成分为脂质,故 B项所述错误。 考点:激素的相互调节作用及化学本质 点评:性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这叫负反馈调节。 某同学感冒发热 39 ,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吸、心跳加快,心

30、肌细胞中 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浓度降低 C甲 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造成发热的原因是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C正确,另一方面汗液分泌减少(同时尿量增多),散热困难, 由于腹泻引起的失水多于失盐(主要是钠离子),会使血浆中盐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血浆 Na+浓度升高, B错误。产热的增加以有机物的分解为基础,因此糖元、脂肪和蛋白质等贮能大分子的分解应该加强,蛋白质脱氨后尿素的合成会随之增多, D错误。人体细胞内有机物分 解

31、加强意味着要加快呼吸和心跳,以增加氧气和有机物的运输供应,但由于ATP和 ADP 的迅速相互转化,(心肌)细胞中 ATP会保持含量稳定,不会大量积累, A错误。 考点:本题考察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涉及体温调节和细胞呼吸等知识。 点评:生物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 综合题 ( 7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 1)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值明显下降? _ _原因是图中标号 _内存在着 _ _物质。 ( 2)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_。 ( 3) 与相比, 中不含有的成

32、分主要 _。 ( 4) 中 O2分子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穿过 层磷脂双分子层。 ( 5)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答案:( 1)不会 缓冲( 2) ( 3)大分子蛋白质 ( 4) 5 ( 5) 试题分析:( 1)正常血浆的 pH通常在 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对,如 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等,因此即使一个人喝入大量的食醋,也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值明显下降。( 2)烫伤后组织水肿细胞破裂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了就成水泡( 3)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蛋白质不

33、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而其他物质则可以。故组织液与血浆相比,其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大分子的蛋白质。( 4)血浆中 O2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过的途径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组织细胞 线粒体,其中要穿过的膜结构有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两层、组织细胞膜一层和其中的线粒体膜两层,共 5层膜。( 5)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外,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细胞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管外一侧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血浆,毛细淋巴管

34、壁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淋巴。 考点:对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理解 点评:此类试题可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概念和其稳态的认识程度 ( 10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某高等 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写器官名称 )。 ( 2)若激素 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 _。物质b是 _ _。若切除垂体,则物质 a含量 _(增加、不变、减少 )。由此可知,机体通过 _调节以维持激素 的相对稳定。 ( 3)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其化学成

35、分都是 _。 ( 4)若结构乙表示胰岛 A细胞,当血糖 _时,激素 的分泌增加。激素 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 _,其接受激素 后所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 _(2分 )。 答案:( 1)下丘脑 ( 2)自由扩散 促性腺激素 增加 负反馈 ( 3)蛋白质 ( 4)低 肝细胞 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加快 试题分析: (1)下丘脑既传导兴奋,又分泌激素,激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 2)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通过细胞 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是雄性激素,则丙是睾丸,那么 b是促性腺激素,物质 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若切除垂体,经反馈调节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势必增加

36、。( 3)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本质都是蛋白质。( 4)若结构乙表示胰岛 A细胞,激素 就是胰高血糖素,当血糖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能加快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 考点: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 点评:本次考察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及激素的调节作用,不同题型应灵活应用。 ( 7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 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 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_形式进行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细胞膜上 _结合,使神经元 b兴奋。神经元 b的兴

37、奋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 2)图中 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外侧的电位为 _电位,其形成原因是 _。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上 _(有、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_。 答案:()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负 Na+内流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试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刺激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使其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 2) M点在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

38、为内正外负。兴奋时 Na+内流 ,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变现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下有感受器, a神经元为传入神经, b为神经中枢, c为传出神经,而兴奋在反射弧中各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只能在 c神经元内传导,不能引起 b神经元的兴奋。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察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 ( 8分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 _免疫和 _免疫,该免疫属于 _免疫,图中 b表示 _细胞, c表示 _细胞。 ( 2)图中 B淋巴

39、细胞( )是在 _中发育而成,抗原可与 _( 、 、 、 )发生特异性结合。 (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其特点是 _。 答案:( 1)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效应 B细胞 记忆 B细胞 ( 2)骨髓 II ( 3)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试题分析:( 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由图中的 B细胞参与 ,知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图中 a、 b、 c、 d分别为 B细胞、效应 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2)B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抗原与 B细胞的结合需有一个识别过程,图示抗原与受体形态相吻合的为 。 (3)记忆细胞能较长时间地保留对抗原的记忆,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记忆

40、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效应 B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 点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过程不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 ( 8分)下图是有关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 1)由 实验现象可以推测出 _;由 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 ( 2)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_,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_。 ( 3)某同学为了探究 “生长素( I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 IAA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 号 1 2 3 4 5 6 IAA溶液浓度( mol/L) 0(蒸馏水)

41、10-12 10-10 10-8 10-6 10-4 幼叶鞘增长相对长度 2.6 3.2 3.9 5.1 3.1 1.8 用坐标图表示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 答案:( 1)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胚芽鞘生长 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 2)单侧光的有无 胚芽鞘尖端有无 ( 3)( 3)见下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该植物的幼叶鞘来说,最适的生长素浓度为 10-8( mol/L) 幼叶鞘增长相对长度 IAA溶液浓度( mol/L) 1 2 3 4 5 6 试题分析 :( 1)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胚芽鞘生,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的快,因而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 2) 的自变量是尖端的有无, 的自变量是是否照单侧光, 的自变量是尖端的有无, 的自变量是单侧光的有无,比较的结果是尖端有无及单侧光有无是不同的,据此 现象推测即可。 (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该植物的幼叶鞘来说,生长素浓度为 10-8( mol/L)时,幼叶鞘增长相对长度最长,所以最适的生长素浓度为 10-8( mol/L)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自变量的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