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1042-201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pdf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61400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41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 T 1042-201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DB43 T 1042-201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DB43 T 1042-201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DB43 T 1042-201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DB43 T 1042-201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DB43/T 10422015 ICS 01.040.73D 04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5-09-20 实施Compiling Regul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Program of Mining geo- environment2015-07-20 发布DB43/T 10422015 I 目 次 前言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工作程序 3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3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48 矿山地

2、质环境综合防治目标任务 59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 510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措施 511 经费估算 612 工程部署 613 适宜性评价 714 保障措施 715 方案成果 7附录A(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写提纲 8附录B(规范性附录) 方案及图件要求10附录C(资料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图常用图例14附录D(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16附录E(规范性附录) 人居因素分级17附录F(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18附录G(规范性附录)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20附录H(规范性附录) 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22附录I(规范

3、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23附录J(规范性附录) 矿山土地复垦评价因子与等级标准24附录K(规范性附录) 矿山建设适宜性分级标准25附录 L(资料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附表26参考文献34DB43/T 1042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长华、梅金华、李贵仁、刘五一、陶霁、兰建梅、刘慧林、郭学松、何卫平、黄凤寸、肖千、周光辉、陈玲、赵帅军、孙运鹏、肖荣、黄靖、潘柏荣、李剑、龙馨洁。 DB43/T 10422015 1 矿山地

4、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影响评估、综合防治目标任务、防治分区、防治措施、经费估算、工程部署、适宜性评价、保障措施及方案成果。 本规范适用于省级发证的新建、生产、闭坑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的编制,市、县级发证矿山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 12328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 l2719

5、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538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 013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 0157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218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1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 022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

6、复方案编制规范 DZ/T 0245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SL/T 183 地下水监测规范 TD/T 10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 103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DB43/T 10422015 23.1 矿山地质环境 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受矿业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改变或破坏的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地下水系统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环境污染等。 3.3 矿山地质灾害

7、矿业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废)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 3.4 矿山占用破坏土地 因矿业活动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3.5 矿山环境污染 矿业活动对水环境、土石环境等造成的污染。 3.6 地下水资源枯竭 矿业活动过量抽排地下水,地下水位超常降低,使含水层的储存量及补给量被消耗,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恢复的现象。 3.7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矿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自然景观破坏的现象。 3.8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描述或说明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3.9 矿山地质环

8、境监测 对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环境问题布设监测网点,观测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活动。 3.10 矿山土地复垦 对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 总则 4.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是矿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及恢复治理验收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与专项设计。 4.2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 DB43/T 10422015 3 4.3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9、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4.4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适用年限为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明确的矿山服务年限加闭坑后防治工程实施期限。 5 工作程序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制按以下程序进行。 图1 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6.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范围包括矿业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及影响矿业活动的地质环境问题分布范围。 6.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当资料不足时,可安排适量槽探、井探等轻型山地工程。 6.3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 全面收集资料、现场踏勘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10、、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确定评估范围,划分评估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部署 编写、提交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DB43/T 10422015 4b) 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床地质、不良地质现象等。 c) 人居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6.4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见附录L,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矿业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废)石流、地面变形(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害对象、损失、危险

11、性、危害程度等。 b) 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 c) 水资源的破坏,包括矿业活动引起的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水位下降范围及幅度、泉流量减少及干枯、水质污染程度及范围、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 d) 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包括压占、毁损、污染的土地类型及面积等。 e) 矿业活动对主要交通干线、水利工程、居民居住区、工矿企业及其它各类建(构)筑物等的影响。 6.5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和效果调查。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7.1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 7.1.1 评估范围为矿业活动影响区及影响矿业活动的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区。 7.1.2 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人居因素、

12、矿山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级标准见附录D。 7.1.3 评估区人居因素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重要工程设施和各类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土地类型与面积等情况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分级标准见附录E。 7.1.4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别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归类,根据评估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开采情况等因素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分类标准见附录F。 7.1.5 矿山建设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分类标准见附录G。 7.2 评估内容 7.2.1 矿业活动引发的含水层破坏、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水质污染等水资源

13、、水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 7.2.2 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崩塌、滑坡、泥(废)石流、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影响程度。 7.2.3 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 7.2.4 矿业活动对各类建(构)筑物、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等的影响。 7.2.5 矿山工程设施遭受和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影响程度。 7.2.6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 7.2.7 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与防治难度分级标准见附录H。 7.3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宜采用工程类比、层次分析、加权比较、定量计算与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 7.4 评估要求 一级评估采用定量分析,二级评估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三级评估采用

14、半定量分析,并做出矿山DB43/T 10422015 5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现状和预测评估。 8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目标任务 8.1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土地复垦的目标。 8.2 明确矿山生产、闭坑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土地复垦的具体任务。 9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 9.1 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 9.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划分为重要防治区、较重要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分区级别见附录I。应根据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

15、,进一步细分为亚区。 9.3 按照重要防治区、较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顺序,分别阐明防治区的面积、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其危害等。 10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措施 10.1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10.1.1 崩塌、滑坡治理:已经发生过的崩塌或滑坡灾害,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和截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措施。 10.1.2 泥(废)石流治理:已经发生过的泥(废)石流灾害,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修筑拦挡等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废)石流物源;潜在的泥(废)

16、石流隐患可采用切断或固化泥(废)石流物源,修建排导槽,可在废石堆放前缘修筑挡墙,废石堆后缘修建截排水沟等措施。 10.1.3 地面变形治理:根据地面变形的类型、规模、发展变化趋势、危害大小等特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a) 地面塌陷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可采取留设保安矿柱、改进采矿方法、搬迁避让和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稳定状态的,可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被重建等措施。 b) 岩溶塌陷区可采取探溶、留设防水矿柱、注浆、回填等措施控制岩溶塌陷的发生发展,减少危害。 c) 地裂缝根据其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可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

17、、防渗治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 10.1.4 地下水资源枯竭与地表水漏失:可采用防渗与修建引水工程等措施。 10.1.5 废水治理:根据废水中有毒有害成份特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措施。 10.1.6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挂网客土喷播等措施;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措施。 10.1.7 废弃井口封堵参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10.1.8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采坑(塌陷坑)采用安全防护栏或警示标志。 10.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DB43/T 1042

18、2015 610.2.1 监测内容:矿业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废)石流、地面变形、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占用、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主要环境要素。 10.2.2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a)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参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及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3-2004)执行。 b) 地面变形监测分简易监测与专业监测。影响严重区可采用全站仪、水准仪、高精度 GPS、钻孔深部变形仪等专业仪器监测,影响较重区可采用测绳、皮尺、钢尺等简易测量工具监测。监测网应覆盖整个地面变形区,监测点数量根据变形特征与危

19、害对象确定,地面变形明显地段、地面建筑物变形破坏严重地段均应设立监测点。简易监测每月不低于1次,急剧变形期加密监测频率。 c) 土地占用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法进行监测。每年监测不低于1次,影响严重区域加密1-2倍监测。 d) 水资源枯竭监测参照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执行。 e) 矿山环境污染监测:采用采样测试、地表及地下自动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监测网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途径、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确定,在污染源下游及矿山排污口应设立监测点。污染较轻区每年监测不低于1次,污染较重区每季度监测不低于1次,污染严重区每天监测,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

20、监测设备。 10.3 矿山土地复垦 10.3.1 土地复垦方向:征求土地权益人意见,根据自然条件、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确定拟复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划分土地复垦单元。土地复垦主要评价因子及等级标准见附录J。 10.3.2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执行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1036)。 10.3.3 土地复垦措施 a) 工程措施:采用拆除、充填、土壤剥覆、平整、削坡、清理、灌排、疏排水、道路等措施。 b) 生物措施:采用植被种类筛选、苗木(种子)规格、配置模式、种植密度及土壤生物等措施。 c) 化学措施:采用土壤改良、土地污染修复等措施。 d) 管护措施:明确管护对象、

21、管护年限、管护次数及采用的培肥、除虫害、浇水、补栽等措施。 11 经费估算 11.1 工程量估算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土地复垦工程方案的部署内容,分别估算各类工程量并列表汇总。 11.2 经费估算 11.2.1 经费估算:经费估算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土地复垦等工程的施工费、设备费、不可预见费、其它费用等。 11.2.2 说明经费估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计算方法,并附当地最新材料价格。 12 工程部署 DB43/T 10422015 7 根据方案的服务年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部署,分阶段细化保护、治理、监测、土地复垦工程任务及工程量。 13 适宜性评价 根据矿

22、山地质环境影响对象、程度及防治难度等因素评价矿山建设的适宜性,矿山建设适宜性分级见附录K。 14 保障措施 14.1 提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技术、监测、资金等措施。 14.2 明确公众参与方案编制过程。 15 方案成果 15.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由文字、附表、附件和附图四部分组成。 15.2 文字报告编制按附录A执行。 15.3 附图编制按附录B执行。 DB43/T 10422015 8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写提纲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方案摘要表 前言 一、工作概况 二、方案编制依据 三、方案适用年限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

23、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社会经济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床(体)特征 (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四、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一、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土壤 (四)植被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及级别 二、现状评估 三、预测评估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 一、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目标任务 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分区评述 三、矿

24、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 DB43/T 10422015 9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三)矿山土地复垦工程 第五章 经费估算 第六章 工程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 第七章 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2、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部署图 主要附表: 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2、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及效果一览表 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公众意见征求表 主要附件: 1、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2、个人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 3、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25、 4、编制单位承诺书 5、矿山企业承诺书 6、矿山国有土地使用证 7、矿山的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承诺书 8、矿山土地所有权人对方案的意见 9、矿山土地使用权人对方案的意见 10、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备案书及评审意见 1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书及评审意见 12、野外调查照片 (注:新建矿山现状评估可简化,生产和闭坑矿山严格按提纲编制。) DB43/T 10422015 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方案及图件要求 B.1 方案编写要求 方案封面应反映方案全称(原则上与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名称一致)、提交单位全称、提交时间。封面名称文字规格为小二号宋体。扉页应反映方案全称,依次注明单位行政负责人、总

26、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签名)、编写人(签名)、审核人(签名)、提交单位(加盖公章)以及提交时间。目录到二级标题。 封二附资质证书(复印件),封底附照片、附表、附图、附件。 正文、附表、附图、插图、插表的规格为标准纸A4,超过A4的折叠成A4规格。主体文字为小四号宋体。 另提交电子光盘一份,格式和内容见表B.1。 序号 内容 页码 1 方案 2 方案扉页(专家签字、单位盖章的责任页) 3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评审意见 4 评审专家签名表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证书 6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7 报告编制人员相关资格证书 8 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 9 矿山的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承诺

27、书 10 矿山土地所有权人对方案的意见 11 矿山土地使用权人对方案的意见 12 矿山矿产储量报告备案书及评审意见 13 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书及评审意见 14 采矿许可证 15 野外调查照片 16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方案摘要表 17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18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及效果一览表 19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公众意见征求表 20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21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2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部署图 项目名称 23 其他 DB43/T 10422015 11 B.2 附图 B.2.1 图件的一般要求 B.2.1.1 工作底图要采用最新的地理底

28、图。如果收集到的工作底图较陈旧,地形地物变化较大,则应简单实测、修编;如果地形地质图是由小比例尺放大而得,也应进行修编。 B.2.1.2 成果图件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最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要求报告编制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取得最新的调查资料。 B.2.1.3 成果图件要求数字化成图,图形数据文件命名清晰,并与工程文件一起存储。 B.2.1.4 成果图件要符合有关要求,表示方法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清晰直观,图式、图例、注记齐全,读图方便。 B.2.1.5 成果图件比例尺原则上不小于矿山地质报告比例尺;当矿区范围较大为1:10000,重要地段的成图比例尺(包括平面图和剖

29、面图)原则上不得小于1:2000。 B.2.2 地理底图具体要求 B.2.2.1 比例尺12000-110000,根据矿山评估区范围而定(评估区过大可在图幅右下角附小比例尺图表示)。 B.2.2.2 以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采用最新地形图)。 B.2.2.3 坐标:边界坐标线注记坐标全值,在图下方标注坐标系统。 B.2.2.4 地形:地形线、计曲线、山顶、低地应有高程数值。 B.2.2.5 地物:地表水系、山塘、水库(面积、容量)、湖泊及名称,村庄名称(房屋栋数、人口);工厂及城镇名称;铁路、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线及名称;矿山公路、水渠及名称;桥梁、输电线路(110千伏以上应说明)、输水及输油、输

30、气管路、重要通讯线路及名称;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B.2.2.6 地质:地层界线、地层单元及代号、矿层露头线、岩层产状;向(背)斜轴线、断层线、编号及性质;岩浆岩及代号;溶洞、落水洞、暗河、溶斗、井泉(流量、标高、层位、水位及观测日期)及编号。 B.2.2.7 图例的规定参见附录C,其他图例参照GB958。 B.2.3 各图内容要求 B.2.3.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在地理底图的基础上,图面主要反映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内容包括: (1)矿区范围与评估区界线:露采境界、矿山边界及相邻矿山边界线与名称、评估区界

31、线。 (2)矿山开拓工程:老窑(老窿)及编号、井筒方位,井口坐标、高程、性质及主要开拓巷道、采空区范围、露采范围(面积、采深)。 (3)矿山地面建筑:房屋、工业场地、沉淀池、积水池(面积容量)、选矿厂。 (4)已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水资源与水环境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问题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废石堆(面积、堆量、堆高)、尾矿库(面积、容量(已堆积量)、坝高;已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范围等。 (5)现状评估:按单要素分级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分区。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

32、图。 B.2.3.2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DB43/T 10422015 12 在地理底图的基础上,图面主要反映矿业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地质环境影响。内容包括: (1)预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原开拓工程、地面建筑及地质环境问题上,矿山新增地面设施、废石堆(面积、堆量)、沉淀池、积水池(面积、容量)、尾矿库(面积、容量);矿山设计巷道、设计采空区、未来开采范围;可能引发、加剧、遭受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 (2)预测评估:分区界线、分区代号。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分区界线虚线表示。 镶图:对重点区域(由采矿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可以在图面上插入镶图进一步说明,

33、如完整的泥(废)石流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疏干范围等。镶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 镶表:可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加以说明,如潜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防治难度等。 B.2.3.3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部署图 在现状与预测评估图的基础上,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工程措施及工作部署等。内容包括: (1)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2)工程部署:主要保护、治理、监测、土地复垦工程的布置、工程措施与手段等。 镶图:可根据需要对防治区内的主要工程部署、工程措施与手段等插入放大比

34、例尺的专门性镶图。 镶表: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分区加以说明,包括分区名称、编号、分布、面积;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防治措施、工程量、手段、进度安排。 B.3 插图 B.3.1 交通位置图 要求:图名、比例尺、地理坐标;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及名称;省界、县以上城市及名称;突出矿山位置,简要图例。 B.3.2 矿山设计开采方案(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平面图(引用原编制单位责任表及盖章的图件)。 B.3.3 开拓方式剖面图或开拓系统纵投影图(引用原编制单位责任表及盖章的图件)。 B.3.4 区域地质图 要求:地理坐标、比例尺、地层、岩浆岩、构造、不良水文和工程地质现象、评

35、估区位置、保护区、大型城市、大的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图例等。 B.3.5 矿山地质环境剖面图 B.3.5.1 至少一张反映矿山开发利用情况、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剖面图,如一条剖面不能满足要求时,需增加剖面图,剖面图原则上垂直地层及构造线走向,长度应达到评估区边界;地质背景条件、地物要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掘工程、采空区等需全面注记在图上。 B.3.5.2 图件要素应包括:比例尺、坐标线、方位、地形线、地层岩性、产状、剖面线上或附近的地物投影(河流、村庄、水渠、泉井、水库等);废石堆、尾矿库、沉淀池、地质灾害等投影;岩溶、断层线、褶曲线及编号位置;矿层露头线、矿体、岩体、

36、穿过的井筒及巷道、矿层厚度、山地工程点;钻孔标高、深度、见矿点深度、厚度;风化带、采空区范围、矿山准采范围、地层界线及接触关系、图例。 B.3.5.3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含)以上的矿床应附水文地质剖面图。 DB43/T 10422015 13 B.3.6 矿山综合地质柱状图 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内容。 B.3.7 根据方案编制需要,局部可补充小插图,如:边坡计算、滑坡计算、所附小剖面等。露天采矿时应附露采区设计方案图,内容与矿山开采设计方案平面图基本相同(露采平台面,露采边坡坡度,采坑深度范围,排水沟标高等)。 B.3.8 矿业活动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分布图 图面主要反映矿山

37、占用破坏的土地利用状况,图件要素包括:图名、比例尺,地理坐标;各地类类型、图斑号、权属;矿山界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占用破坏范围;图例。 要求:引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镶表:用镶表表示矿山占用破坏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权属。 B.3.9 工程图 B.3.9.1 治理工程 要求:尺寸、材料、计算公式、地面开挖线、工程量。治理工程逐项附图。 B.3.9.2 复垦工程 要求:复垦方向、复垦坡度、剖面线、覆土厚度、覆土量。复垦单元逐个附图。 复垦为耕地时,图上应标注农田灌溉设施及水源。复垦面积大时,还应附机耕道设计图。 B.4 照片 B.4.1 照片要反映拍摄对象全貌,彩色,清晰美

38、观,位置在图上标记。 B.4.2 拍摄对象: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人居因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建设工程等。 B.4.3 照片说明内容:(1)位置、地质环境问题;(2)测量数据:裂缝长度、宽度、塌陷直径、滑坡面积、滑体厚度等,废石堆放地地形及坡度,废石堆面积、堆存量等。 B.5 附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方案摘要表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工程及效果一览表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公众意见征求表 DB43/T 10422015 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编图常用图例 DB43/T 10422015 15 DB43/T 10422015

39、 16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表D.1给出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标准。 表D.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复杂程度 人居因素 矿山建设规模 复杂 中等 简单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重要区 小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大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较重要区 小型 二级 二级 三级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二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DB43/T 10422015 17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人居因素分级 表E.1 给出了人居因素的分级标准。 表E.1 人居因素分级表 重要区 较重要区 一般区

40、 1、评估区内分布有集镇或大于 500人以上的居民相对集中居住区。 1、评估区内分布有 200-500 人的居民相对集中居住区。 1、评估区内居民相对集中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2、分布有国道、高速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重特大桥梁、军事用地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2、分布有省道、高等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大中型桥梁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 2、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3、矿区紧邻(300m以内)国家级及以上各类保护区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3、紧邻(300m以内)省级、县级各类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 3、远离各级各类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 4、评估区有重要水源地。

41、 4、评估区有较重要水源地。 4、评估区仅有一般水源地。 5、耕地面积占矿山面积50%以上。 5、 耕地面积占矿山面积 30%以上,50%以下。 5、 耕地面积占矿山面积30%以下。 注:人居因素分级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满足一条即为该类。 DB43/T 10422015 18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表F.1给出了地下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标准。 表F.2给出了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标准。 表 F.1 地下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1、地形复杂,地貌单元类型多,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

42、基本一致。 1、地形较复杂,地貌单元类型较少,地形坡度一般 20-35,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 1、地形简单,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形坡度一般20,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向。 2、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强烈,断裂带切割矿层(体)严重,导水性强。 2、地质构造中等,断裂构造较发育,断裂带对矿坑充水和采矿有影响。 2、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带对矿坑充水和采矿基本无影响。 3、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可溶岩类发育,地表残坡积层10m;矿层(体)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差。 3、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可溶岩类较少,地表残坡积层 5-10m;矿层(

43、体)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3、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好,可溶岩类不发育,地表残坡积层5m;矿层(体)顶底板条件好。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岩溶充水矿床;最大涌水量800m3/h,地下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大;矿坑进水边界复杂,充水来源多,充水岩层岩溶发育强烈,老窿(窑)水威胁大;地表水体多,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对矿坑充水影响大。 4、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为弱岩溶裂隙充水或含水丰富的裂隙充水矿床,最大涌水量200-800 m3/h,地下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中等;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及充水岩层岩溶发育中等,老窿(窑)水威胁中等;地表水体较多,地表水与地下水有一定联系

44、,对矿坑充水有影响。 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弱裂隙充水矿床,最大涌水量200 m3/h,地下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岩层岩溶不发育,老窿(窑)水威胁小;地表水体较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对矿坑充水影响小。 5、废石、矿渣或矿坑水有害组分多,含量高,易分解;堆渣条件不好,矿渣堆不稳定,极易污染水、土环境。 5、废石、矿渣或矿坑水有害组分较多,含量中等;堆渣条件中等,矿渣堆较不稳定,较易污染水、土环境。 5、废石、矿渣或矿坑水有害组分少,含量低,堆渣条件好,矿渣堆稳定,不易污染水、土环境。 6、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 6、采空区面积和空间

45、中等,重复开采较少。 6、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 7、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多,危害大。 7、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中等,危害中等。 7、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少,危害小。 注:4、5、6、7条只要有一条为复杂,或者其他条同时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应定为复杂类型。 DB43/T 10422015 19 表 F.2 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1、地形复杂,起伏变化大,地形坡度一般35;地貌单元类型多,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 1、地形条件中等,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坡度 20-35;地貌类型较多,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

46、。 1、地形条件较简单,起伏变化不大,地形坡度20;地貌类型较简单,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 2、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及破碎带对采场充水及矿床开采影响大。 2、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构造及破碎带对采场充水及对矿床开采影响中等。 2、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及破碎带对采场充水及对矿床开采影响较轻或无影响。 3、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残坡积层、岩石风化破碎带厚度10m;采场边坡岩石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易产生边坡失稳。 3、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残坡积层、岩石风化破碎带厚度 5-10m;采场边坡岩石风化破碎中等,仅局部边坡不稳定。 3、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残坡积层、岩石风化破碎带厚度5m;采场边坡岩

47、石风化弱,土层薄,边坡较稳定。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不能自然排水,采场最大涌水量800m3/h;采场汇水面积大,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大。 4、水文地质条件中等,采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采场涌水量200-800m3/h;采场汇水面积中等,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中等。 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采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能自然排水,采场涌水量200m3/h,采场汇水面积小,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小。 5、矿渣淋滤水、采坑水、洗选水有毒有害组份含量高,对水土污染影响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大。 5、矿渣淋滤水、采坑水、洗选水含有毒有害组份,对水土污染影响中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5、矿渣淋滤水、采坑水、洗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