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1287-2017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61560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3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 T 1287-2017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DB43 T 1287-2017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DB43 T 1287-2017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DB43 T 1287-2017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DB43 T 1287-2017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43/T 12872017 ICS 93.080.10P 6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Sand Concre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Manufactured 2017-05-17实施2017-03-17发布DB43/T 12872017 I 目 次 前言引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机制砂的生产 36 机制砂的质量 47 机制砂的检验 68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9 机制

2、砂混凝土施工 910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10条文说明12DB43/T 1287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武汉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志勇、李北星、姚志立、涂征宇、董城、卿笃干、周用安、蒋武军、郑祖恩、唐鹏程、岳志平、周明凯、李晟、吴欣、郑国荣、刘文劼、张瑞蕾、刘战鳌。 DB43/T 12872017 III 引 言 为了解决混凝土用天然砂资源日益减少、供不应求的问题,适应公路工程建设

3、对机制砂不断增长的需要,保证湖南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遵循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投资的原则,结合湖南省公路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经验,以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为依据,进行了必要的试验,并参照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规定;5. 机制砂的生产;6. 机制砂的质量;7. 机制砂的检验;8.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9. 机制砂混凝土施工;10.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

4、希望各单位结合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本标准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并负责解释(地址:长沙市湘府西路199号)。 DB43/T 12872017 1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建设中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生产、质量与检验要求,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公路工程机制砂的生产与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5、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733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JTG E 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7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6、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 B0701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T/T 819 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19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 DB43/T 12872017 2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公

7、称粒径小于4.75 mm的岩石或卵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和风化的颗粒。 3.2 石粉含量 crushed dust 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 3.3 亚甲蓝(MB) 值 methylene blue 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3.4 压碎指标 crushing value index 用于检验机制砂抵抗压碎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3.5 坚固性 soundness 机制砂在气候、环境变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3.6 机制砂混凝土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 以机制砂为全部细

8、集料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 3.7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 high strength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 以机制砂为全部细集料配制而成的强度等级C50及以上的水泥混凝土。 3.8 粉体材料 powder materials 机制砂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与由机制砂中带入的石粉的总称。 4 基本规定 4.1 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天然中粗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其力学性能设计参数可分别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取值。 4.2 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应符合设计

9、要求。 4.3 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和耐磨性等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TG/T B070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 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等的相关规定。 4.4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尚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

10、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的规定。 4.5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3之间。 4.6 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用于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时,混凝土应进行耐久性试验论证,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4.7 机制砂混凝土用于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时,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DB43/T 12872017 3 要求,配合比应通过试验优化确定。 4.8 机制砂适用的工程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4.8.1 机制砂混凝土可直接用于涵洞、通道桥涵、简支梁桥、跨径50m 的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等各部位; 4.8.2 特殊结构桥梁(跨径50米的连续箱梁桥或连续刚构桥、斜拉桥、悬索桥

11、、钢管拱桥)除基础、承台、锚碇、墩柱、系梁及其他附属结构的混凝土外,其他部位混凝土使用机制砂时,应经过专门的试验进行论证。 4.8.3 复合式路面和桥面的水泥混凝土下面层,可直接使用机制砂;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可直接使用机制砂;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机制砂时,应经过专门的试验进行论证。 5 机制砂的生产 5.1 母岩 5.1.1 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应质地坚硬、干净、无软弱颗粒且未风化,不应具有潜在碱集料反应活性。 5.1.2 母岩岩石的饱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宜优先选用石灰岩、花岗岩、白云岩、石英岩、辉绿岩、凝灰岩、玄武岩等岩石生产机制砂。 表1

12、 机制砂母岩岩石的抗压强度 项目 级 级 级 抗压强度(MPa) 80 60 5.1.3 母岩卵石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机制砂母岩卵石的压碎指标 项目 级 级 级 压碎指标(%) 12 16 5.1.4 路面和桥面面层水泥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还应检验相同母岩粗集料的磨光值,其值不宜小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生产机制砂。 5.2 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 5.2.1 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宜采用砂、石联产工艺,并应根据实际供水、污染排放、石粉含量控制等情况选择干法、湿法生产工艺。 5.2.2 机制砂采用干法制砂工艺时,其工艺应包括粗碎、中碎、细碎(制砂)、筛

13、分分级和干法选粉系统;当采用湿法工艺时,其工艺应包括粗碎、中碎、细碎(制砂)、筛分分级、洗砂和细砂回收系统。 5.2.3 机制砂生产设备选型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母岩种类、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2.4 机制砂生产工艺中各个工序所选用设备的能力应匹配、均衡,其单线生产能力不宜低于60t/h。 5.2.5 生产机制砂的破碎设备,粗碎宜选用颚式破碎机,中碎宜选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细碎宜选用冲击式破碎机;砂石料筛分分级宜选用圆振动筛;对于干法制砂工艺,选粉宜选用制砂分级机、风选机、收尘器等;对于湿法制砂工艺,宜选用轮式洗砂机和细砂回收装置,不应选用螺旋式洗砂机

14、。 5.3 生产控制 DB43/T 12872017 45.3.1 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参数应根据设备的特性进行优化,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及时更换易磨损部件,稳定机制砂的质量。 5.3.2 颚式破碎机宜采用带有条形筛的振动给料机喂料,筛除块石的表皮土、夹层土及其它杂质。振动给料机条形筛筛条间距应根据块石泥土含量进行调整。 5.3.3 制砂机的喂料粒径不得超过40mm,宜为1926.5mm;制砂机的喂料量应根据设备与母岩性质,通过试生产确定。 5.3.4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通过调试振动筛的筛面倾角和筛孔尺寸进行控制。机制砂筛分的筛孔形状应采用正方形,筛面最大倾角不宜超过25,筛孔尺寸不应超

15、过4.0mm,宜为3.03.5mm。 5.3.5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干法工艺应通过干法选粉设备,湿法工艺应通过轮式洗砂机和细砂回收装置进行控制。洗砂用水应采用洁净的淡水,不得采用海水。 5.3.6 机制砂运输皮带的长度应遵循尽量短的原则,皮带倾角宜控制在30以内,下料高度应控制机制砂不发生离析。干法制砂工艺中,运输皮带上方宜加设微型喷水装置喷洒适量水。 5.3.7 机制砂试生产或工艺调整时,应连续10次(每小时抽样1次)抽样检验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每次抽样的细度模数与10次抽样的细度模数平均值相差应不大于0.2。 5.3.8 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每生产班次应抽样检验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 5

16、.4 储存与运输 5.4.1 机制砂应按规格、级别分别堆放,并宜设置隔离墙进行分隔,防止窜料、混料;堆放场地应硬化、清洁,设置斜坡和排水沟;机制砂堆积自然高度不宜超过5m。 5.4.2 机制砂运输前,对装运的车、船应在装运前认真清扫杂物,防止运输过程混入杂质;运输、装卸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撒漏、粉尘飞扬;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人为碾压、颗粒离析和混入杂物。 6 机制砂的质量 6.1 分级与规格 6.1.1 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级、级、级三个等级,级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55的混凝土,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5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级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25的混凝土

17、。 6.1.2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二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1) 粗砂:3.73.1; 2) 中砂:3.02.3。 6.2 技术要求 6.2.1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范围宜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范围(累计筛余百分数,%) 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mm) 级配区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细度模数 I区 010 550 3570 7185 8095 85100 90100 2.763.89 II区 010 030 1550 4070 6595 75100 85100 1.953.28 DB43/T 12872017 5

18、 当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3的规定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再使用。 6.2.2 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指标 项目 级 级 级 MB值1.0 7.0% 10.0% 15.0% 1.0MB值1.4 5.0% 7.0% 10.0% 桥涵、隧道结构物 MB值1.4 2.0% 3.0% 5.0% MB值1.4 3.0% 5.0% 7.0% 路面、桥面 MB值1.4 1.0% 3.0% 5.0% 6.2.3 用于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岩石饱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母岩卵石压碎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6.2.4 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

19、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机制砂中如含有泥块、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其限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限量 指标 项目 级 级 级 泥块含量 (%) 0.5 1.0 2.0 云母含量 (%) 1.0 2.0 2.0 轻物质含量 (%)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 0.01 0.02 0.06 桥涵、隧道 结构物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合格 泥块含量(%) 0 1.0 2.0 云母含量 (%) 1.0 2.0 2.0 轻物质含量 (%)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 (按S

20、O3质量计, %) 0.5 氯化物 (以氯离子质量计, %) 0.01 0.02 0.06 路面、桥面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合格 6.2.5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 项目 级 级 级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6.2.6 机制砂的坚固性应满足表7的规定。 DB43/T 12872017 6表7 机制砂的坚固性指标 项 目 级 级 级 桥涵、隧道结构物 8.0 10.0 路面、桥面 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5次后的质量损失率(%) 6.0 8.0 10.0 6.2.7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 kg/m3、松散堆积密度宜大于1400 k

21、g/m3、松堆空隙率宜小于44%。 6.2.8 机制砂的饱和面干吸水率宜满足表8的规定。 表8 机制砂的吸水率指标 项目 级 级 级 饱和面干吸水率(%) 2.0 2.5 6.2.9 机制砂的碱集料反应活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进行碱集料反应试验前,宜先用岩相法鉴定岩石种类及所含的碱活性矿物种类。岩相法检验结果为不含活性矿物的集料,可不再进行检验。 b) 岩相法检验结果为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时,应采用快速砂浆棒法进一步进行检验,在规定试验龄期内其砂浆棒膨胀率宜小于0.10%;当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10%、小于等于0.20%时,应采取抑制碱-硅酸反应的技术措施;当砂浆棒膨胀率大于0.

22、20%时,则不应使用。 c) 岩相法检验结果为含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矿物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一步进行检验,在规定试验龄期内其试件膨胀率不应大于0.10%,否则不应使用。 d) 在盐渍土、海水和受除冰盐作用等含碱环境中,不得采用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10%的潜在碱活性机制砂。 6.2.10 路面和桥面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同母岩粗集料的磨光值不宜小于35。 7 机制砂的检验 7.1 检验分类 7.1.1 机制砂产品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产品通过型式检验后,才能批量生产。 7.2 型式检验 7.2.1 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宜为6.2节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磨光值根据需要进行。 7.2.2 机

23、制砂型式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和老产品转产时。 b) 原材料产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检验。 7.2.3 型式检验按下列规则判定: a) 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6.2节的技术要求时,则需重新加倍抽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然不合格,则判该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b) 经检验(含复检)后,各项指标符合本标准6.2节的技术要求时,则判型式检验合格。 DB43/T 12872017 7 7.3 出厂检验 7.3.1 机制砂产品需经生产单位质量部门检

24、验合格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的规定。 7.3.2 机制砂产品检验批量宜根据厂家生产规模而定。日产量1000t或600m3以上的,应以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统一级别的1000t或600m3为一检验批;日产量1000t或600m3以下的,应以600t或400m3为一检验批。不足上述量者亦作为一批。 7.3.3 机制砂的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的规定。 7.3.4 出厂检验按下列规则判定: a) 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6.2节的技术要求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检;若复检样品仍有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b) 经

25、检(含复检)后,各项指标符合本标准6.2节相应级别规定时,该批产品判为合格。 表9 机制砂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颗粒级配(细度模数) 2 石粉含量(含MB值试验) 3 岩石抗压强度 4 泥块含量 5 云母含量 6 轻物质含量 7 有机物含量 8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9 氯离子含量 * 10 压碎指标 11 坚固性 12 表观密度 13 松散堆积密度 14 空隙率 15 吸水率 16 碱集料反应 * 17 磨光值 * 注:为检验项目,为不检验项目,*为根据需要而定检验项目。 7.4 检验方法 7.4.1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含MB值试验)、泥块含

26、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压碎指标、坚固性、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吸水率、磨光值等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的规定执行。 7.4.2 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氯离子含量、碱集料反应活性等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DB43/T 12872017 8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的规定执行。 8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等要求,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遵循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收

27、缩性能的原则,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的规定,用假定表观密度法或绝对体积法进行计算。 8.1.2 用于桥涵、隧道和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 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的技术要求。 8.1.3 对于有抗冻、抗渗、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和抗硫酸盐腐蚀等耐久性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TG/T B0701

28、)等的相关规定。 8.1.4 对有抗裂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应通过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试验和收缩性能试验优选配合比。 8.1.5 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凝结时间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并应进行拌合物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泵送施工混凝土的经时坍落度损失不应大于30mm/h。 8.1.6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a) 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或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b) 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时。 c) 施工环境温度有较大变化时。 d) 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 8.2 原材料选用与技术要求 8.2.1 机制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规定,选用机制砂时还应遵循以下规定

29、: a) 干硬性、塑性和流动性中、低强度混凝土所用机制砂细度模数宜为 2.33.0;泵送、大流动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所用机制砂细度模数宜为 2.63.3。C55 及以上高强混凝土亦可使用细度模数不超过3.6的机制粗砂。 b) 当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有较高要求或对硬化混凝土耐久性有设计要求时,宜采用MB值小于1.0的机制砂。 c) 复合式路面和桥面下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应不低于级;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级机制砂;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不应低于级。 d) C40及以下中、低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抗渗

30、性混凝土所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不应低于7%。当机制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粒形越尖锐时,或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拌合物流动性越高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可取表4中的高限值。 e)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不宜高于 7%,以降低石粉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收缩徐变的影响。 f) 不应通过松散堆积密度或空隙率的大小来判断机制砂级配的好坏。 8.2.2 机制砂混凝土的其他原材料,当用于公路桥涵、隧道结构物时,其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DB43/T 12872017 9 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 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的要求;用于路面、桥面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3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相关规定。 8.3 配合比设计 8.3.1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有关规定进行。 8.3.2 在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水胶比、单位用水量、胶凝材料总量宜与天然砂混凝土的相同。 8.3.3 机制砂混凝土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配制,减水剂的掺量应在天然砂混凝土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并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高低酌情增减。 8.3.4 抗冻等级不小于F100的中、低强度抗冻性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宜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高效减水剂,其含气量应达到 4%5.5%

32、的要求,并根据抗冻等级的要求经试验确定;抗冻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可不掺引气剂。 8.3.5 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砂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并按所选水胶比、碎石的最大粒径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当采用相同细度模数的砂配制混凝土时,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宜在天然砂混凝土砂率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一般提高 2%4%;当机制砂为粗砂、级配不良或其石粉含量低时,宜采用较高砂率。 8.3.6 在采用假定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机制砂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可控制比同强度等级的天然河砂混凝土高约2060 kg/m3。 9 机制砂混凝土施工 9.1 机制砂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

33、搅拌时间应在天然砂混凝土搅拌时间的基础上适当延长,一般延长2030s。 9.2 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比相应的天然砂混凝土受用水量、减水剂用量的波动及砂的细度模数、级配、石粉含量的波动更为敏感,应按下列要求加强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稳定性的控制: a) 严格控制计量精度。 b) 加大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的检测频率,当同一来源的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超过0.2或石粉含量变化范围超过2.0%时,应分别堆放,并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c) 机制砂、粗集料堆料、取料时,采取措施防止离析。 d) 严格测定机制砂、粗集料的含水率,并按含水量变化及时调整机制砂、粗

34、集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一致性。 e) 机制砂混凝土搅拌时,一旦发生机制砂石粉含量、MB 值变化较大等情况,应适时调整砂率及减水剂用量,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与设计相符,工作性良好。 f) 密切观察出机拌合物质量,加大坍落度的检测频率,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机检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9.3 机制砂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机制砂混凝土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宜根据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 20s30s,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平坦泛浆,基本无气泡溢出为度。机制砂混凝土比同坍落度的天然砂混凝土易于液化,尤要避免过振。 9.4 机制砂混凝土振捣完毕后

35、,应及时进行第一次收浆初平,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在混凝土泌浆结束、初凝前,宜再进行第二次精平抹面,压光混凝土表面或拉毛处理。当发现混凝土沉降及塑性收DB43/T 12872017 10 缩裂缝时,应及时抹压消除。 9.5 机制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尽快进行保湿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一般延长23d。 9.6 机制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日平均气温(T)20时,保湿养护时间7d;10T20时,保湿养护时间10d;5T10时,保湿养护时间14d;气温更低时,保湿养护时间还应适当延长。湿养期间,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润湿状态而不得形成干湿交替。 b) 掺有缓

36、凝剂或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以及掺有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14d。 c)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d。 d) 竖向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宜适当延长。 10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10.1 原材料质量检验与验收 10.1.1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 10.1.2 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且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宜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检。 10.1.3 机制砂进场检验及混凝土生产中抽检的项目和检验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机制砂应对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压碎指标、泥块含量、石粉含量(MB值试

37、验)进行检验;对于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还应检验其吸水率、坚固性;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碱活性试验。 b) 机制砂为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时,应以600t或400m3为一个检验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300t或200m3为一个检验批;不足一个检验批时,应按一检验批计。 10.1.4 其他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按现行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10.1.5 当工程设计或施工有其他要求时,原材料还应增加相应检验项目。 10.1.6 机制砂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其他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10.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10.2.1

38、在生产和施工中,应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验,每工作班应至少检验两次。 10.2.2 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080)或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 30)的规定。 10.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10.3.1 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081)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的规定;力学性能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

39、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的规定。 10.3.2 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机制砂混凝土的DB43/T 12872017 11 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TG/T B070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 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的规

40、定;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082)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 30)的规定;耐久性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193)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 50)的规定。 10.4 混凝土工程验收 10.4.1 机制砂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 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的规定。 DB

41、43/T 12872017 12 条 文 说 明 1 范围 近年来,随着天然砂资源的日益匮乏,机制砂在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尚无专门的关于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等相关的应用技术国家或行业标准。鉴于机制砂的技术性能与天然砂有较大差异,若沿用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来指导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则欠准确。本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促进湖南省公路工程领域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应用,提高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公路工程建设中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生产、质量技术要求与检验,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这也是机制砂生产和应用中进行质

42、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本标准可供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参考使用。 本标准难以对所有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情况做出规定,在实际应用中,本标准做出规定的,按本标准执行,未做出规定的,按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3 术语和定义 3.13.5 本条列出的术语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 GB/T 14684)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2)是一致的。 3.6 本条中的机制砂混凝土是指以机制砂为全部细集料所配制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包括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大体积混

43、凝土等。 3.7 本条中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特制强度等级 C50 及以上的机制砂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1)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 50)规定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为高强混凝土,对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尚无具体规定。事实上,当前全国包括湖南省在公路桥涵工程上部结构中采用的大量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是C50C55,而C60及以上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少见。因此,本标准定义将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定位为C50及以上的混凝土,尤其是特指当前和今后将大量采用并具有发展潜力的C50C60强度等级范围的机制砂混凝土。 3.7 本条中的粉体材料是每立方

44、米机制砂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用量与机制砂中含有石粉质量之和。由于石粉是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状颗粒,与水泥属于同一粒度范畴,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及硬化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体积稳定性等的影响与水泥、矿物掺合料有类似之处,在性能分析时经常需将其看作胶凝材料,因此定义了粉体材料的术语。 4 基本规定 4.1 通过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与天然砂混凝土相近,现行公路桥涵、路面和隧道等设计规范关于普通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的规定

45、,适用于本规程的机制砂混凝土,这已为工程接受多年。 DB43/T 12872017 13 4.2 用于预应力结构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徐变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表6.2.7的要求。试验研究表明,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的、综合性能较好的C50C60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干缩率和徐变系数终极值,完全可以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表6.2.7的要求。 机制砂与天然砂相比,除了二者的弹性模量有差别外,机制砂独特的表面粗糙特性以及石粉含量较大的特点,也对二种细集料配制的混凝土干燥收缩与徐

46、变性能产生很大影响。Celik、王稷良均发现混凝土干缩随石粉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elik提出混凝土在石粉含量10%时强度最高,因此干缩在10%时最大;王稷良认为C30和C60混凝土干缩分别在10%和7%时最大,石粉一方面因增加浆体体积而增大收缩,另一方面因填充空隙、细化孔径而抑制收缩,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石粉含量对干缩的影响。李兴贵的研究表明,石粉含量低于12%时,机制砂混凝土干缩增加缓慢,超过12%后迅速增加,大致石粉含量每增加1%干缩收缩增加1%。至于徐变,研究较为少见。Malhotra的数据显示,当石粉含量由0%增加到5%,混凝土徐变值与空白组较为接近,当石粉含量超过5%

47、后随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尤其是在石粉含量达到10%时迅速增大。李北星、王稷良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石粉含量7%的机制砂配制的C60机制砂混凝土7d龄期加载的徐变小于C60天然砂混凝土,但28d加荷龄期的机制砂混凝土徐变大于天然砂混凝土,并认为,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是含石粉的浆体体积增大、机制砂砂率增加的负面影响与机制砂混凝土强度高、界面粘结强、机制砂变形约束大等的正面影响的综合结果。 4.3 本条规定了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设计依据。 4.4 本条规定了预防机制砂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依据。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破坏一旦发生,往往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治理,直接危害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解决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4.5 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33.3之间,其混凝土工作性及综合性能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