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1310-2015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6309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40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1310-2015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DB11 1310-2015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DB11 1310-2015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DB11 1310-2015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DB11 1310-2015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 1310-2015 备案号: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Frame and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2015-12-30发布 2016-07-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装配式框架及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Frame and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DB/T

2、YY-2015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 2016年 07月 01日 2015 北京 1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 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质 监标发201436 号),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总结工程经验, 吸收了近年来国内 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经专家深入论证,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中包括的 章节为 :1.总则; 2.术 语和符 号;3.材料;4. 基本规 定;

3、5.装 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6.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 本规程中第 4.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 具体解释,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在实施过程中如 发 现需要 修 改和 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和有关 资料寄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2号,联 系电话: 010-88043399)。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电话 : 010-68058071, 邮箱: 。 本规程主编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 北京

4、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远洋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大学 正方利民工业化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 要起草人 员: 苗启松 李文峰 李晨光 徐建伟 李卓东 程 蓓 彭 雄 段世昌 閤东东 孙岩波 杨 洁 臧堪松 高俊峰 张宇亮 任开飞 刘 红 本规程主 要审查 人员: 任 庆英 刘彦生 钱稼茹 田春雨 薛彦涛 朱炳寅 赵作周 2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术 语 2 2.2符 号 3 3 材料 4 3.1混凝土、钢筋和 钢材 4 3.2连接材料 4 4 基本规定 5 4.1一般规定 5 4.2 作 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 7 4.3 结构分析 . 7 4.4 预 制

5、 构 件 设计 . 7 4.5 连接设计 . 8 4.6楼盖设计 11 5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 . 14 5.1一般规定 14 5.2承载力计算 14 5.3 构 造 设计 . 16 6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 26 6.1 一般规定 . 26 6.2连接设计 26 本规范用词说明 28 引用标准名录 29 3 Contents 1 General .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Materials . 4 3.1 Concrete,Reinforcing Bar and Steel . 4 3.2 Conn

6、ection Materials . 4 4 Basic Requirements . 5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4.2 Actions and Action Combinations 7 4.3 Structural Analysis . 7 4.4 Component Design . 7 4.5 Connection Design . 8 4.6 Slab Design 11 5 Precast Integral Concrete Frame Structural Design 14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4 5.2 Capa

7、city Calculation 14 5.3 Detailing . 16 6 Precast Integral Concrete Frame Structural-Shear Design . 2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26 6.2 Connection Design . 2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 28 Lists of Quoted Standards 29 1 1 总则 1.0.1 为了在 装配式 混凝土 框架及 框架 -剪力墙结构 的设计 中贯彻执行 国家和 北京市的技术 经济政策

8、 ,做到安 全适 用、 经济 合理、 技术先进 、保 证质量,促 进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 北京市行政 区 域 内 的 抗震 设 防类别 为 标准设防类 及 重点 设 防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0.15g ) 及 8度 (0.20g )的 装配式混凝土 框架及框 架-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本规程 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1.0.3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及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北京市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m

9、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由 预 制 框架梁柱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 水泥基灌浆料 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简称装配式框架结构。 2.1.2 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with shearwall 由 预 制 框架梁柱通过采用各种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剪 力墙可靠连接并形成整体的框架- 剪力墙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 2.1.3 接缝 seam between precast component

10、 and concrete or grout cast-in-situ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之间的交接界面。 2.1.4 拼缝 gap between precast components 预制构件现场拼接时形成的预制构件之间的空隙。 3 2.2符号 2.2.1 材料性能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t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y y f f、 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d V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dE V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jd V 静力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j

11、dE V 地震作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m V 被 连接构件的相应承载力设计值,即被连接构件实配钢筋面 积 计 算 的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N 轴向力设计值; M 弯矩设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u D 结构层间相对位移; 2.2.3 几何参数 h 楼层层高;梁高; b 梁柱截面宽度,叠合面的宽度; 0 h 梁柱截面的有效高度,叠合面的有效高度; d 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 ;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RE g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j h 接缝强连接系数; j g 接缝内力增大系数; 4 3 材料 3.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 3.1.1 装配式结构中, 混凝土的各项

12、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 50010 的规 定。 3.1.2 装配式结构中 普 通受力钢筋 的 选用及 其各项性能指标 均应 符合国家现 行 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的规定; 钢 材 的 各 项 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规定。 3.2连接材料 3.2.1 钢筋套筒灌浆 连接接头采 用的套筒 应符 合 现 行行业标准 钢筋连接用 灌浆套 筒 JG/T 398的规定;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钢 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规定。 3.2.2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 应符合国家

13、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规定。 3.2.3 预制构件连接件的钢材以及焊接材料或螺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钢 结构 设计规范GB 50017、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 钢筋 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规定。 3.2.4 上 下层 预制柱 之 间的接缝 材料立 方体 抗压强度 应高于 预制 柱混凝土 立方体抗 压强度 10MPa或以上,且不应低于 40MPa, 并 应 满足安装施工要求。 5 4 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 表 4.1.1的规定。 表 4.1.1各种 结

14、构 房屋 的最大 适 用高 度( m) 结构类 型 抗震设 防烈度 7度 (0.15g ) 8度( 0.20g)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50 40 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 120 100 注 : 房屋 高度指 室外 地面 到主要 屋面 板板顶 的高 度( 不 考虑 局部 突出屋顶 部分 )。 4.1.2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4.1.2的规定。 表 4.1.2装配整体式结构 适 用的最 大高 宽比 结构类 型 7度( 0.15g) 8度( 0.20g)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4 3 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 6 5 4.1.3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

15、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结 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 4.1.3规定。 表 4.1.3 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7( 0.15g) 8(0.20g) 装配整体式 框架结构 高度(m) 24 24 24 24 框架 三 二 二 一 大跨度框架 二 一 装配整体式 框架- 剪力墙结构 高度(m) 24 24 且 60 60 24 24 且 60 60 框架 四 三 二 三 二 一 剪力墙 三 二 二 二 一 一 6 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 小于 18m的框架。 4.1.4 乙 类 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按 本地区

16、抗震 设防烈度 提高一 度的 要求加强其抗震措 施 ; 当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应采取比一级更高的抗震 措施;当建筑场地为 I类时,仍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1.5结构平面布置宜规则、 对称,质量 、 刚 度分布宜均匀; 竖向布 置应规则、连 续 、 均 匀 , 并 应 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 力竖向突变,承重构件 宜在竖向上下 对 齐 。 4.1.6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4.1.7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及施工阶段验算,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

17、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等 有关规定。 4.1.8预制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和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 定;接缝受剪验算时,承载力抗震 调整系数取 0.85。 4.1.9装配式结构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和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应采用合理的结构方 案 和 可靠的连接构造措 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和冗余度。必要时,应 进行防连续倒 塌 设计。 4.1.10 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预制构件应符合模数协调原则,优化预制构件的尺寸,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

18、 2预制构件应满足施工吊装要求,且应便于施工安装和进行质量控制。 3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部位、 采用的材料、 加工制作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公差。 在必要的精度范围内,宜选用较大的基本公差。 4.1.11装配式结构设计 应综合考虑预制构件制作和安装阶段误差的影响,采取有效 措施减小误差影响,防止误差累积。预制构件之间的拼缝宽度不宜小于 10mm。 4.1.12装配式结构设计应进行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两阶段设计, 并应满足下列 要求: 1施工图阶段, 应完成装配式结构的计算分析、 结构构件的截面和配筋设计、 节 点连接构造设计、结构构件拼装设计等; 2预制构件制作详图阶段, 应根据建筑、 结构

19、 和机电设备各专业以及设计、 制作 和施工各环节的综合要 求进行深化设计,协调 各专业和各阶段所用预 埋部件,确定 7 合 理 的制作和安装公差等,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的要求。 4.2 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4.2.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 50009、 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高 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和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确定。 4.2.2进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盖的施工活荷载取值应考虑实 际施工情况,且不宜小于 1.5 kN/m 2 。 4.3 结构

20、分析 4.3.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 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4.3.2 装配整体式框架 和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 承载 能力 极限 状态及 正常使用 极 限 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 4.3.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 层高之比 / uh D 宜符合表 4.3.3的规定。 表 4.3.3楼层层间最 大位 移与层高 之比 的限 值 结构体系 h u / D 限值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1/550 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结构 1/800 4.3.4当进行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采用装配

21、整体式叠合楼盖的楼面中,应考虑叠 合板对梁刚度的增大作用,可根据翼缘情况取 1.32.0 的增大系数。 4.4 预制构件设计 4.4.1预制构件应合理选择吊具和吊点的数量和位置,使其在脱模、翻转、运输及安 装 阶 段 满足设计要求。 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 装 等 短暂设计状况下 的预制构件验 算 , 应 符 合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 4.4.2预制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要求;混凝土 保 护 层 厚 度 大 于 50mm时,宜对保护 8 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4.4.3

22、预制楼梯梯板上部应配置通长的构造钢筋, 配筋率不宜小于 0.15%; 下部钢筋 应按计算确定;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间 距 不 宜 大 于 250mm。 4.4.4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混凝土表面不宜小于 10mm。 4.4.5预制构件外露金属件应进行封锚或防腐处理,其耐久性应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 限的要求。有防火要求时尚应采取防火措施。 4.5 连接设计 4.5.1装配式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施工方便、质量可控,满 足 结构的承载力、延性 和耐久性要求。预制构 件的拼接部位宜设置在 构件受力较小 的部位。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应保证节点的破坏不先于连接的构件。 4.5

23、.2装配整体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 剪力墙设计时, 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连 接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 1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jd d j V V g g 0(4.5.2-1) 2 地震设计状况 在梁柱箍筋加密区: RE jdE dE j V V g g / (4.5.2-2) 且 jdE m j V V h(4.5.2-3) 在其他区域: RE jdE dE j V V g g / (4.5.2-4) 式中: 0 g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取用; d V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

24、力设计值; dE V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jd V 静力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jdE V 地震作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m V 被连接构件的 相 应承载力设计值,即被 连接构件实配钢筋面积 计算 9 的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j h 接缝强 连接 系数 ,抗震 等级为 一、 二级取 1.2, 抗震等级 为三、 四 级 取 1.1; j g 接缝内力增大系数,取 1.1; RE g 接缝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4.5.3装配整体式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受力特点选用机械连 接、套筒灌浆连接、法兰 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

25、当 采 用 机 械 连接时, 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中 级接头的应用 要 求 ; 当 采 用 套筒灌浆 连接时,应满足现行行业 标准钢筋套筒灌浆 连接应用技术 规程JGJ355 的要求。 4.5.4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座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 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预制梁端面 应设置 键槽 (图 4.5.4) 且宜设 置粗糙面。 键槽的尺寸 和数量应按本规程第 5.2.2条的规定计 算确定; 键槽的深度 t不宜小于 30mm, 宽

26、度 w不宜小于深度的 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 的 10倍;键槽可贯通 截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 50mm; 键槽间 距宜等于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 30。 3 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 键槽应均匀布置, 键槽深度不宜 小于 30mm, 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 30;柱顶应设置粗糙面。 4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面积的 80%, 预 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 于 4 mm, 预 制 梁 端 、预制柱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 6mm。 10 1 1 2 2 1-1 2-2 1 1 2 2 30 3t w 10t t30 30 3t w 10t t 30

27、50(a ) 键槽 贯通 截面 ( b) 键槽 不贯通 截面 图 4.5.4梁端键槽 构造 示意 1 键槽 ; 2 梁端 面 4.5.5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可在节点区直线锚固,当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弯 折、 锚固板、 锚头等机械锚固措施,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的规定;当 采用钢筋锚固板,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 术规程JGJ 256 的规 定。 4.5.6采用预埋件、焊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时,应按施工过程和使用阶段中的各 种不利荷载的组合进行连接件承载力的计算, 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

28、GB50017和 钢 结构焊 接规范 GB50661 等的要求。 4.5.7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 1预制楼梯两端宜分别作为固定铰支座和滑动支座,并应留出足够的位移空间。 2预制楼梯端部应有防止位移过大时楼梯从支承构件上滑落的构造措施, 且在支 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满足表 4.5.7的要求。 表 4.5.7预制楼梯端部最小搁置长度 设防烈度 7度 8度 最 小 搁置 长度 (mm) 75 100 11 4.6楼盖设计 4.6.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预制叠合楼盖;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 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4.

29、6.2叠合楼板与梁或墙之间的连接应满足传递水平力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 证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 4.6.3用于装配整体式楼盖的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叠合板的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 60mm; 2当 叠 合 板 的 预 制 板 搁 置 在 梁 上 或 剪力墙上时,搁置长度不宜小于 15mm; 3当 叠 合 板 中 预 制 板 采 用 空心单孔板时,板端堵头宜留出不小于 60mm的 空 腔 , 空 腔端部应采用不低于 M5.0砂浆块或 C10混凝土进行封堵 (图 4.6.3), 并将多余的 砂浆或混凝土清理干净。板端空腔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的混凝土浇灌密实。 60 50 板孔堵块 图

30、 4.6.3 板 端堵孔 做法示 意 4.6.4对叠合面不配抗剪钢筋的叠合板, 其叠合面的受剪强度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0 0.4 V bh (N/mm 2 ) (4.6.4) V水平接合面剪力设计值(N ); b叠合面的宽度(mm) ; h 0 叠合面的有效高 度(mm)。 4.6.5当未设置桁架钢筋时,在下列情况下,叠合板的叠合面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 1跨度超过 4.0m的板,周边 1/4跨 范 围 内; 2相邻悬挑板的上部钢筋伸入叠合板现浇层时,上部钢筋的锚固范围内; 3悬挑叠合板。 预埋在预制板内的抗剪构造钢筋, 宜采用马镫形状, 直径不应小于 6mm, 中 心 间 距 不 应 小

31、于 400mm, 马镫筋宜伸到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埋在预制板内 的总长度不应小于 15d,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 50mm。 4.6.6叠合楼板可采用单向(图 4.6.6a)或双向预制叠合板(图 4.6.6b、图 4.6.6c)的 12 形 式 。 1 2 4 3 5 1 2 4 6 4 5 4 1 2 4 4 4( a)单 向预 制叠 合板 ( b) 带 拼缝 的双 向预 制叠合 板 ( c) 整 块 双 向 预 制 叠 合 板 1 预 制 叠 合 板 ; 2 梁 或 墙;3 板侧 分离 式拼缝 ; 4板 端支座 ; 5 板侧 支座 ; 6 板侧 整体式 拼缝 ; 图 4.6.6预制 叠

32、合 板形 式示意 4.6.7叠合板端支座处, 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梁或墙的现浇 混凝土层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5d及 100mm的 较 大 值 , 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图 4.6.7a)。单 向 预 制 板 的 板侧支座处, 钢筋可不伸出, 支座处宜贴预制板顶面在现浇 混凝土中设置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同向钢筋面积,在 现 浇 混 凝土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0.8l a ,在 支座内锚固长度 l不应小于 5d及 100mm的 较 大 值 , 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 4.6.7b)。 15 l max 5d,100) 1 2 1 2 3 3 4 0.8l

33、a h1 h2 h h1 h2 h l max 5d,100)( a) 板 端支座 ( b)单 向板板侧支座 1 预 制 板 ; 2 现 浇层;3 预 制板内钢筋;4 附加钢筋 图 4.6.7预制 叠合 板板 端及板侧构 造示 意 4.6.8 单 向 预 制 叠 合 板板侧的分离式拼缝宜 配 置附加钢筋,并应符 合 下列规定(图 4.6.8): 13 1在 拼缝处贴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拼缝附加钢筋,拼缝附加钢筋与 预制板钢筋的搭接长度在板跨中位置不应小于 1.2l a ; 2拼缝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该方向预制板中分布钢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0.20%;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间

34、距 不 宜 大 于 200mm。 2 4 5 1 3 1.2la 1.2la h1 h2 h1 预 制 板 ; 2 现 浇层;3 预 制板内钢筋;4 现浇层钢筋;5 拼缝附加钢筋 图 4.6.8板侧 分离 式拼缝 构 造示意 4.6.9双向预制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拼缝可采用后浇带的形式(图 4.6.9), 并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 1 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2接 缝 处 板 厚 不 应 小 于 10d,d 为接缝处两侧预制板中伸出受力钢筋的直径; 3在接缝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自板侧伸出, 并锚入现浇层内, 锚固长度不 应小于 l a ; 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搭接长度不

35、应小于 10d, 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 30度,弯折处受力钢筋不应少于 2根。 4板侧应设置键槽或处理为粗糙面; 5板缝内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6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弯矩最大处; 10d 10d 1 2 4 5 3 30 la h1 h2 h 图 4.6.9双 向 板板侧整体式拼缝 构造 1预制板;2 现浇层;3 预 制板甩筋;4 现浇层钢筋; 5拼缝通长板底受力钢筋示 意 4.6.10板的负弯矩可进行调幅,设 置 在 现 浇层内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按叠合受弯构 件的计算确定,其构造要求与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相同。 4.6.11阳台板宜采用预

36、 制构件或预制叠合构件。 当采用预制叠合构件时, 悬臂叠合构 件负弯矩钢筋应在现浇层中锚固并应置于现浇层主要受力钢筋下侧。 14 5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 除 本规程 另 有规 定外 ,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可 按现浇 混凝土 框架结构进 行 设 计。 5.1.2 装配整体式框架中的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房屋高度不大于 12m或层数不超过 3层时,预制柱的纵向钢筋可采用套筒 灌浆、钢筋焊接等连接方式; 2当房屋高度大于 12m或层数超过 3层时,预制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 连接。 5.1.3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

37、力。 5.2承载力计算 5.2.1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 承载力验算;对四级抗震 等级可不进行抗震验 算。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 验 算 和 构 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和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 50011 中 的有关规定。 5.2.2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竖向接合面的受剪承载力应满足本规 程第 4.5.2条的要求,结合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y c sd k c c c jd f f A A f A f V 65 . 1 10 . 0 07 . 0

38、 1 + + = (5.2.2-1) 2 地震设计状况 y c sd k c c c jdE f f A A f A f V 65 . 1 06 . 0 04 . 0 1 + + = (5.2.2-2) 式中: A c1 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 c f 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5 y f 垂 直 穿 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k A 各 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 (图 5.2.2) 之和, 按拼缝左边和右边剪力键根部 抗剪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 sd A 销 栓 钢筋面积,取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纵筋。 2 3 1 4 5 4 5 1 1 1

39、-1 c1图 5.2.2叠合 梁端 部抗 剪承载 力 计算 参数 示意 1 后浇 节点 区; 2后浇 混凝土 叠合 层; 3 预制 梁 ; 4预 制键槽 根部 截面 ; 5 后浇 键槽 根部 截面 5.2.3 在地震设计 状况下 , 预 制 柱底 水 平接缝 的 受 剪 承载 力 设计值 应 按 下 列公 式 计 算 : 当 预 制 柱受压时: y c sd jdE f f A N V 65 . 1 8 . 0 + =(5.2.3-1) 当 预 制 柱受拉时: ) ( 1 65 . 1 2 y sd y c sd f A N f f A V jdE - =(5.2.3-2) 式中: jdE V

40、 地 震 作 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c f 预 制 构 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y f 垂 直 穿 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 与 剪力设计值 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取绝对值进行计 算; sd A 销 栓 钢筋面积,取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纵筋。 16 5.2.4 混凝土叠合梁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中的有关规定。 5.3 构造设计 5.3.1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的叠合梁预制部分可采用矩形或凹口截面形式(图 5.3.1), 框架梁的现浇层 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次 梁 的

41、现 浇层混凝土厚度不宜 小于 120mm; 当 采 用 凹口截面预制梁时,凹口深度不宜小于 50mm, 凹口边厚度不 宜小于 60mm。 150 60 50 150 1 1 3 3 2 2(a )预制部 分为 凹口 截面 (b )预 制部 分为 矩形截面 图 5.3.1 叠 合框架 梁截面 构造示 意 1现 浇层 ;2 叠合 板或 现浇板 ;3 预 制框架 梁; 5.3.2 叠合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叠合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在拼接处连接或锚固; 2 抗震等级为一、 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 梁 上部纵向钢筋预穿在箍筋内(图 5.3.2a); 3 箍筋也

42、可采 用开口箍现 场 封 闭的 形 式( 图 5.3.2b), 开 口箍筋 与预 制梁在工厂 一同制作, 开口箍上方采用 135度弯钩且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现 场采用箍筋帽封 闭开口箍, 箍筋帽两侧均采用 135度弯钩且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 梁上部纵筋现场 安装; 4 抗震等级为一、 二级 的框架叠合梁不宜采用开口箍筋, 明显受扭的叠合梁不宜 采用开口箍。 17 3 1 2 3 1 2( a) 预 制部 分叠 合梁 3 4 1 2 1 2( b)预 制部 分叠 合梁 1 预制 梁; 2预 制箍 筋; 3上部 纵筋 ;4 箍筋 帽 图 5.3.2叠合 梁钢筋 构造 示 意 5.3.3

43、 主梁与次梁的连接可采用次梁端部现浇 (图 5.3.3)的方式, 并应满足下述要求: 1 主梁侧边连接钢筋伸入现浇区域的长度 l不应小于钢筋搭接长度的 1.2倍,并 不应小于 500mm; 主 梁 侧 边 连接钢筋应与伸至支座的次梁下部纵筋总面积相同;主 梁侧边连接钢筋与伸至支座的次梁下部纵筋的中心距不应大于钢筋直径平均值的 5 倍。 2 次梁上部纵筋在主梁内的锚固宜采用机械锚固; 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0.6l ab ; 当 钢筋应力不大于钢筋强度设计值的 50%时,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 0.35 l ab 。 l l a 1 2 3 4 1 2 5 4 6 5 A A-A A 7 6 a图

44、5.3.3-1中 间 节 点 次 梁 端 部 现 浇 节 点 构 造 示 意 18 1 主 梁 ; 2 次 梁 ; 3 次 梁 上部 纵筋 ;4 钢筋连接套筒; 5主 梁侧 边连接钢筋 ; 6 主 梁内 连接钢筋 ;7 伸至 支座 的次 梁下 部纵 筋; l 0.6lab(0.35lab) 12d a 2 3 1 4 5 6 8 A A B B 7 1 4 2 1 2 6 5 3 8 9 6 A-A B-B图 5.3.3-2端 部 节 点 次 梁 端 部 现 浇 节 点 构 造 示 意 1 主 梁 ; 2 次 梁 ; 3 次 梁 上部 纵筋 ;4 钢筋连接套筒; 5 主梁 侧边 连接钢筋 ;

45、6 主梁 内锚固 钢筋 ;7 伸至支座 的次 梁下 部纵 筋; 8次 梁箍 筋; 9主 梁箍 筋 5.3.4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预制柱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20mm; 2 矩形柱截面宽度或圆柱直径不宜小于 400mm, 且 不 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 1.5 倍; 3 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 500mm之 和 ; 4 套筒上端第一个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 50mm( 图 5.3.4)。 连接 套筒区 域 50 最 小 箍 筋 加 密 区 域 500 3 1 2 图 5.3.4柱箍 筋加 密区 域构造 示 意 1 预制

46、柱; 2连接 套筒 ;3 箍筋 5.3.5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间层中节点,可采用图 5.3.5所示方 19 式 , 并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 1 梁柱节点区采用现浇时( 图 5.3.5-1),节 点 两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可锚固在 节点区现浇混凝土内,也可在节点区内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直接连接;上部 钢筋在节点区现浇层内应连续; 3 2 4 1 3 5 4 1 (a ) 梁下 部纵 向钢筋 套筒连接或 者焊 接( b) 梁下 部 纵向钢筋 锚固 图 5.3.5-1 中间层 中节 点 1构造示 意 1现 浇节 点;2 下 部纵 筋连接 ;3 预 制梁 ;4 现浇柱 ;

47、5 下 部纵 筋锚固 2 梁柱节点区采用现浇时( 图 5.3.5-2),梁下部钢筋也可采用灌浆套筒与钢筋 螺纹套筒组合连接,钢筋螺纹套筒应处于柱截面中间位置;上部钢筋在节点区现浇 层内应连续; l/2 l/2 3 5 6 2 4 1 图 5.3.5-2 中间层 中节 点 2构造示 意 1梁 上部 钢筋 ;2 预制 柱;3 预 制梁 ;4 竖向灌浆套筒 ; 5 水平 灌浆套筒 ; 6 钢筋连接 套筒 3 节点区预制时,梁上部钢筋可采用半灌浆套筒连接,梁下部纵向钢筋可采用 法兰连接。梁上部连接钢筋直径应比梁上部钢筋放大一级(图 5.3.6),机械连接接 头应符合钢筋一级接头的性能要求。法兰连接应满

48、足本规程 5.3.6条的要求。 5.3.6 当梁下部钢筋采用法兰连接时(图 5.3.6), 应 满足下列要求: 1 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500mm, 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350; 梁截面 高度或宽度不 满足时,宜在梁端竖向或水平加腋; 20 2 法兰连接区域应设置附加箍筋, 附加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箍筋, 附加箍筋直径 不应小于梁箍筋; 3 法兰连接板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 1.5倍; 被连接钢筋在 法兰连接板上采用双面焊接, 焊接长度不宜小 于 7d(被连接钢 筋直径),不应小于 5d;螺栓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承载力 标准值的 1.5倍; 螺栓截面积不宜小于被连接钢筋截面积, 并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截 面积的 80%; 4 法兰端板厚度 t 1 不应 小于 20mm, 并 不 应 小 于 法兰连接板净距 d 2 的 0.2倍; 法 兰连接板厚度 t 2 不应小 于 16mm, 并 不 应 小 于 钢筋直径的 0.6倍; 法兰连接板截面高 度 h 2 不应小于 60mm; 法兰约束板厚度 t 3 不应 小于 16mm, 并 不 应 小 于 法兰端板厚 度的 0.8倍;法兰约束板长度 l 3 不应小于 60mm, 并 不 应 小 于 法兰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