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6753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5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 - XX 医院 医联体 信息平台 建 设 方 案 云南洛萨科技有限公司 2018 年 4 月 - 1 - 第 1章 概述 3 第 2章 建设目标 4 2.1. 总体目标 4 2.2. 具体目标 4 2.3. 遵循标准 5 第 3章 建设内容 6 3.1. 建设主要内容 6 3.2. 健康档案共享服务 . 7 3.3. 医疗协同服务 7 3.3.1. 预约诊疗 . 7 3.3.1.1. 预约资源管理 8 3.3.1.2. 身份注册管理 8 3.3.1.3. 预约挂号管理 8 3.3.1.4. 预约综合管理 8 3.3.1.5. 数据交换 . 8 3.3.2. 分级诊疗 . 10 3.3.

2、3. 智能提醒 . 11 3.3.3.1. 平台业务提醒 . 11 3.3.3.2. 手机客户端应用 11 3.3.4.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 . 12 3.3.5. 区域心电中心 13 3.3.6. 区域临床检验中心 . 13 3.3.7. 跨院转诊检 . 14 3.3.8. 远程会诊 . 14 3.3.9. 多点执业管理 16 3.4. 公共卫生协同服务 . 16 3.4.1. 慢性病综合防治 16 3.4.1.1. 系统功能 18 3.4.1.2. 应用部署 18 3.4.1.3. 系统接口 18 3.4.2. 卫生与计生协同 19 3.5. 跨地区协同服务 20 3.5.1. 流动人口健康

3、服务 . 20 3.5.2. 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 21 3.6. 卫生综合数据分析 . 21 3.6.1. 卫生数据统计 21 3.6.2. 卫生政策综合分析 . 22 3.6.2.1. 监管类 . 23 3.6.2.2. 统计分析类 . 25 3.6.2.3. 综合管理数据 . 25 - 2 - 3.7. 公众健康服务 26 3.7.1. 健康档案查询 26 3.7.1.1. 健康档案配置 . 26 3.7.1.2. 健康档案查询 . 27 3.7.1.3. 后台管理 27 3.7.1.4. 安全设计 27 3.7.2. 公众健康门户 28 3.7.2.1. 信息公开 28 3.7.2.2

4、. 信息浏览 29 3.7.2.3. 健康互动 29 - 3 - 第 1章 概述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指导我国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范、科学、有效推进。本方案在遵循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档案标准(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健康档案相关卫生服务数据集标准),总结和分析部分 省 开展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的基础模型,从业务体系、信息架构、系统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模式等方面阐述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思路,为实施分级诊疗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医改决策作基础参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5、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 70 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 2016 15 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互联网 +”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实施云南省“互联网 +医疗”行动计划,发展基于信息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统筹建设省、州市、县三级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全省医疗卫生大数据中心,深入发掘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的应用,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 据库 ,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依托信息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率和监管水平,提高患者

6、就医感受。整合规范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 ,到 2017 年,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州市级、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 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左右,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整体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建设完善省、州市、县三级远程医疗网络系统,逐 步实现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有序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的远程医疗市场化运营。到 2020 年 ,远程医

7、疗覆盖全省 7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此,加快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快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加快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管理及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最终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 4 - 第 2章 建设目标 2.1. 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初步形成纵向贯穿 社区医院、医联体中心医院、省级医院 横向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 HIS、电子病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基本架构,实现试点范围内跨机构、跨区域 医疗卫生信息 互联互通和信息 资源 共享, 推动 XX 医联体内 实施 实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监

8、管。 通过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 促进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 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 构建实时动态监测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模式,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2.2. 具体 目标 在秉承国家卫计委相关标准和指南的要求下完成: 建设一个覆盖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逐步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联系统和医保系统,夯实 基层社区卫生 信息系统。 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业务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省、 地市、区(

9、县 ) 三级数据中心和平台进行汇聚,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互联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检验检查;实现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重点的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模式。“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依托信息化平台,合理利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搭建覆盖省、州市、县、乡镇、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中心。结合 APP 应用,健康教育、就医导诊、健康评估、就医预约等,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介引导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就 医效率和就医体验。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依托 XX

10、医联体信息平台 加强药物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 5 - 务联动,发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辐射作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3. 遵循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988-200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HJ 2507-2011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网络服务器 WS 363(所有部分) 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 WS 364(所有部分) 卫生信息数据元

11、值域代码 WS 365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 WS/T 447-2013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WS/T 448-2014 基于健康档案的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技术规范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基于健康档案的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指南(试行) 2009 基于健康档案的 XX 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 2009 - 6 - 第 3章 建设内容 3.1. 建设主要内容 依据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的定位,并结合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健康档案基础架构与数据标准等相关

12、标准规范,确定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中基础信息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交换、信息资源中心、平台基础服务、 信息 平台接入四部分。这四部分是满足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要求的最小核心部件。 (一)数据采集和交换 数据采集和交换层是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面向所有 POS应用、公众健康服务、外部用户访问的数据访问总线,为各级各类授权应用服务访 问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服务和数据提供统一的信息网关。 数据类型包括数据库表、平面文件、 CDA文档、非结构化文件等,支持批量和实时的数据交换,并通过开放 WEB服务接口实现基于文档的实时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 (二)信息资源中心 信息资源中心以

13、全员人口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为核心,提供以人为核心,全口径、全个案、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个人健康信息视图。同时,为满足分级诊疗、三医联动、防治结合、医养结合等业务协同的需要,扩展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卫生领域,以 及公安、民政、人社、食药监等委外部门的业务信息共享。基于海量个案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手段,支撑决策分析的深入应用。利用实时文档交换方式,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快速动态更新,为构建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的时效性业务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三)平台基础服务 随着数据规模、数据质量、业务需求的发展, XX医联体

14、信息平台 提供的基础服务也需要进行适应“新常态”的调整。信息资源服务从单纯的健康档案服务向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转变;信息资源的存储向大数据、分布式、文档化、非关系型转变;从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向利用信息 资源促进业务协同、业务创新转变;进一步加强平台基础服务对平台应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全面开放卫生信息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四)平台接入 - 7 -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卫生信息专网等方式,实现与地市平台、直管县平台的互联互通。 具体应用系统包括: 3.2. 健康档案共享服务 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

15、台 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服务,是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最基础的应用,能整合分散的健康信息,为各类健康服务提供者提供统一、合适的健康信息、病历记录, 实现居民健康状况的全景信息视图。 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使用健康档案浏览器可实现对平台整合后业务数据的访问,由于这种方式相对安全(一般只能查阅,不能修改),因此从管理层角度来看,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信息共享模式。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可能需要为一个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不同医疗卫生域的服务,需要支持不同类型数据的显示方式,比如说 HTML页面,图片或扫描文档。 EHR浏览器的功能应应包含如下内容: ( 1)整合分散的健康信息,为各类健康服务提供者提供统一、合适的健

16、康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状况的全景信息视图。 ( 2)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视图。 ( 3)提供检验报告、检查报告的共享调阅,支持检验影像浏览展示。 ( 4)提供健康档案中任何可用信息的跨域集成视图,包括通过索引服务追踪到所有事件的相关数据。 ( 5)通过网页浏览器直接调阅,支持 IE、 Firefox等;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窗口可以被嵌入 Windows平台的应用程序。 3.3. 医疗协同服务 3.3.1. 预约诊疗 网上预约挂号是面向居民提供的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包括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社区预约等,其中的预约挂号暂不涉及挂号费用,居民通过系统预约后需要按照系统指定的时间到医院挂

17、号交费。通过预约挂号,患者可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 8 - 总体来说,网上预约挂号分为预约资源管理、身份注册管理、预约挂号管理以及预约综合管理四大功能模块以及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建设。 3.3.1.1. 预约资源管理 预约资源的管理是网上预约挂号的基础,主要实现对联网医疗机构医生及挂号信息的管 理。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形式面向群众提供各医院的包括专家,教授,副教授等所有级别在内的所有医生的预约挂号。 3.3.1.2. 身份注册管理 预约挂号采用实名制,预约前需要先身份注册,一个手机号和身份证件只能申请一个注

18、册号(用于在网上预约挂号系统中标识个人的编号,是接受服务的虚拟凭证),持注册号可预约一周内出诊专家号。这里所提的身份证件包括其他国内通行的用于身份惟一性标识的证件(如军官证、护照等)。 实名认证的关键是居民注册号(含初始密码)的生成,一旦生成注册号后其安全性、保密性则由居民个人保证,该注册号所关联的所有预约挂 号行为视同居民本人的行为。 3.3.1.3. 预约挂号管理 预约挂号管理是面向居民的主要功能界面,居民在登录后,通过本模块实现对特定医院、特定号源的预约。 3.3.1.4. 预约综合管理 预约综合管理是对预约挂号的辅助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爽约黑名单管理及相关的统计分析工作。 3.3.1.

19、5. 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主要为了实现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在不同网络或与其他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数据交换平台可借助卫生信息中心平台的数据交换来实现。 (一)系统接口 主要双向交换的数据接口包括: - 9 - 预约资源信息:医疗机构将本院可用网上资源通过平台对接后进行发布;可用 的资源包括可网上预约资源以及远程会诊终端资源。其他医疗机构可以查询这些资源。 患者注册信息:患者在需要使用网上预约功能之前,首先要提供自己的真实信息进行注册,在通过中心平台的认证后才能使用预约系统。 预约申请及审核信息:患者预约后,由平台将审核结果推动到 医联体运营中心 分拣后反馈给患者和医疗机构。 (二)预约

20、挂号服务后台 即号源池,集中管理各医院号源信息。号源池通过 VPN和存放在医院并与医院内网互联的前置机建立保密通道。前置机和医院 HIS直接通信进行数据交互并获取号源。 (三)与运营商平台的互联 与 电信运营商的互联主要是借助其既有规模的呼叫中心实现面向居民的电话预约。可将本系统中的身份注册管理和预约挂号管理模块嵌入电信运营商的工作平台中,由话务人员完成预约操作。医院的预约资源信息以及预约订单信息将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传送至卫生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四)与医院的互联 与医院的互联主要目的有两个: 实现医院资源的实施采集,主要针对实时预约模式; 实现预约订单的回传,在实时预约模式下需要完成预约订

21、单在医院的落地,以便于医院管理。而针对有限资源预约,则需要将预约订单模块嵌入医院的 HIS系统中,患者前来挂号缴费时可以即时显示其预约信息并将患者挂号信息落地回医院。 (五)内外网信息交换 网上预约挂号的主体功能部署在外网,以便于居民进行操作。但其中资源的信息、居民基本信息产生在内网中,需要定时与外网进行数据交换以保持信息的同步;同时以完成挂号的订单信息需要通过内网平台传递回医院,而且内网中需要为社区医院提供相应的预约挂号功能,因此有关挂号信息需要在内外网间保持同步。 - 10 - 3.3.2. 分级诊疗 实现双向转诊可以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在“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22、基础上,积极发挥省级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把一些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省级大型医院。 双向转诊需要综合解决双向转诊业 务管理、双向转诊临床信息共享、医生间和医患间信息交流及双向转诊相关医疗资源管理的问题。 双向转诊业务管理涉及医疗业务流程及相关费用,同时也保证了临床信息被合理的和有限的共享,有效地保护了病人的隐私。 临床信息共享是双向转诊的核心,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关键。转入医院的医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调阅到该病人在转出医院就诊时的病史资料、检验报告信息;并且可以查阅该病人以前的病史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化验。 医生间和医患间的信息交流能更有效和快捷的了解病人的情况,为患者

23、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双向转诊相关医疗资源管 理,可以让转出医生更好了解转入医院的相关医生、检验、床位等信息,不做无谓的双向转诊,确保高效有序。 双向转诊主要包含资源上报与更新、医院资源查询、转出、转入、病人资料共享、统计查询、字典维护等功能,如下。 院内资源上报与更新: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定时将本院可供其他医院使用的资源信息发布至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供其他医院医生转出病人时选择医疗资源信息。需要上传的信息包括:床位、医生(专家)、医疗仪器信息等。在本院剩余资源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新省 XX医联体信 息平台 信息。 医院资源查询:

24、XX医联体信息平台 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在病人需要转院时,首先需要查询其它医院的资源情况,根据查询结果,选择合适的转出医院。 转出管理:省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社区或者医院首先选择转出医院,并填写相应的转出信息,通过接口提交至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 转入管理: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医院收到转入请求时首先确定是否可以接纳病人;病人到本院做转入登记时,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获取转入信息,将之导入至本院 HIS系统,作为本院病人处理。 - 11 - 病人资料共

25、享: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转出医院医生可以通过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接口,调阅本院转出的病人在他院的就诊信息。 统计查询和字典维护:对双向转诊情况进行统计,包含跨市转诊的人次、均次费用等;并提供系统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3.3.3. 智能提醒 3.3.3.1. 平台业务提醒 智能提醒的使用单位和用户主要以临床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为主。响应医生工作站的多种相关操作;从医生工作站实时收集各种相关数据; 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结合简单规则或复杂的知识库,进行业务逻辑处理;根据业务逻辑处理结果作出反馈。智能应用的通用业务模式包括提醒类业务、展示摘

26、要信息类业务、展示详细信息类业务、质控类业务、中心广播类业务。同时,针对智能前端工具,采用市、区两级实施部署方式,在 20家医院实施。 智能提醒的通用业务模式。响应医生工作站的多种相关操作;从医生工作站实时收集各种相关数据;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结合简单规则或复杂的知识库,进行业务逻辑处理;根据业务逻辑处理结果作出反馈,可能是:需填报的页面、提醒医生的内容、控制 CIS内部流 程的标记。 智能提醒的常见业务模式大概有五种。提醒类业务:由处方、诊断、检验检查申请等动作触发,结合专业知识,作出提醒。展示摘要信息类业务:由接诊等动作触发,结合专业知识,展示摘要性信息。展示详细信息类业务:由公卫报表填报

27、等动作触发,展示需填报的相关页面,或由医生查看病历的要求触发,展示详细的诊疗文档。质控类业务:由公卫或诊疗过程的质控要求触发,反馈控制 CIS内部流程的标识。中心广播类业务:中心广播信息,由客户端展示。 3.3.3.2. 手机客户端应用 基于手机主流操作系统(安卓系统 、 IOS系统),开发手机客户端应用,重点实现功能如下。 个人诊疗记录查询: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整合形成的个人健康档案,提供手机客户端的查阅功能,经过登录和验证之后,能够实现查询个人以往诊疗记录;同时,对于信息有误的,提供反馈和纠错功能。 - 12 - 实现个人检验检查结果短信通知: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患者在医院就

28、诊中发生检验检查医疗事件后,所产生的报告等信息采集至区域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中,通过短信及时提醒患者,以便患者做出下一步的决定。 实现检验检查结果的手机查阅:基于短信提醒或通知,患者既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及时查阅结果,也可以到医院领取报告等。 实现健康咨询及健康干预相关信息订阅: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的公众健康知识库,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个人健康问题咨询;同时,个人还可以选择是否同意订阅相关健康信息,对于知情同意的患者,根据患者个人健康档案相关记录,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干预信息。 实现孕检信息订制推送: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的卫生与计生业务协同应用,通过手机客户端,提供孕产

29、妇相关孕检信息的定制和推送,提高孕妇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妇幼保健知识水平。 实现计划免疫信息智能推送: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提供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应用,通过手机客户端,向儿童的监护人提供其计划免疫信息的定制和智能推送,及时掌握计免进度和疫苗针次计划等。 建设慢病知识库:进一步扩充区域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后台知识库,通过慢病知识库,开展慢病个性化管理及干预,使用者可以订阅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干预知识,提高慢病管理水平。 实现个人健康门户网站上提供的其他适合手机端展示和应用的功能: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已经建设了公众健康门户网站,并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和应用。手机客户端作为和门户网站同样重

30、要的新型服务手段,网站所提供的应用和服务可以通过 手机客户端来实现和提供,比如,预约挂号,建议及投诉等。 3.3.4.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面向区域卫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实现影像业务的委托检查、影像报告的委托读片及会诊等业务。基于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促进区域范围内医学影像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医学影像业务的协同。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是依托于区域范围内拥有较全面影像检查设备及专业影像医师的医院成立诊断中心,在与区域影像诊断中心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数字化影像设备。当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就诊时,可以通过基层的设备获取影像检查的数字化文件,通过网络传输至 承担起区域影像中心的医

31、院。区域影像中心按照事先约定的业务规范,对基层提交的影- 13 - 像文件进行委托读片,通过专业的诊断形成电子的影像诊断报告,并回传至委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 3.3.5. 区域心电中心 区域心电中心通过医技集成平台支持与各级医院的直接连接,支持与各区域医技系统的连接,支持在平台上设立多个心电诊断(会诊)中心、心电质控中心和教学中心,全面开展与数字心电相关的应用服务(如心电大数据分析服务)。在心电平台上可以设立各级心电诊断服务中心(省级、市级、区县级、第三方);区县级心电诊断服务中心为 本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如果区县没有条件设立心电诊断服务中心的,可以由市级医

32、院、省级医院、或者第三方心电专家团队开设的诊断服务中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服务;通常市级心电诊断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心电诊断和会诊、心电教学等服务,市级心电诊断中心还可以履行市质控中心的职能开展全市心电的质控工作;省级心电诊断中心主要提供心电会诊、心电教学等服务,省心电诊断中心也可以代行省质控中心的职能制订省心电在线质控标准并对各市县开展的心电质控进行监督和审核。同时,心电云平台还支持病人通过互联网对自身心电资料进 行访问。 心电大数据处理和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是当前正在蓬勃兴起的研究领域。基于云南省心电云平台的心电检查和报告数据积累,可以为开展全面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工作,为心电智能

33、诊断、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和全程慢病管理服务。 3.3.6. 区域临床检验中心 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的成立是可以解决区域内医疗资源分散,局部地区检验检查设备和人才不足的困难。通过整合区域内临床检验设备、检验人员等优良资源,提高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实验室设备日常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级医疗人才、设备资源优势,解决社区医院人才和设备缺乏问题,有效实现先进临检资源的区域化共享 ,集中为区域内的居民就近享受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 通过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将各级医疗机构中一些复杂的或者小样本的检验需求集中委托给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完成。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按照事先约定的业务规范,对委托医疗机构提交的样本

34、进行检验,通过专业的诊断形成电子的检验结果和报告,检验结果可- 14 - 以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到委托医院的医生工作站上,实现提醒、调阅、打印等功能,方便医生进行准确有效的诊断。 3.3.7. 跨院转诊检 为了改变三级综合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管理的要求 是有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积极发挥三级综合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型医院,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跨院转诊(检)可以通过帮助基层

35、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对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资源、住院床位资源、大型检验检查设备的预约转诊,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支撑分级诊疗管理的要求,跨院转诊转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跨院转诊转检需要综合解决跨院转诊转检业 务管理、跨院转诊转检临床信息共享、医生间和医患间信息交流及跨院转诊转检相关医疗资源管理的问题。 跨院转诊转检业务管理涉及医疗业务流程及相关费用,同时也保证了临床信息被合理的和有限的共享,有效地保护了病人的隐私。 临床信息共享是跨院转诊转检的核心,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关键。转入医院的医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调阅到该病人在转出医院就诊时的病史资料、检验报告信息;并且可以查阅该病人以

36、前的病史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化验。 医生间和医患间的信息交流能更有效和快捷的了解病人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 务。 跨院转诊转检相关医疗资源管理,可以让转出医生更好了解转入医院的相关医生、检验、床位等信息,不做无谓的跨院转诊转检,确保高效有序。 3.3.8. 远程会诊 患者都希望能到三甲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纷纷流入三甲医院,加重了三甲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结果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在业务模式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共同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三级医院对郊区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咨询,达到医疗卫生资源的纵向整合;在技术手段

37、上,- 15 - 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在医学专家和普通医 生及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异地专家的会诊及在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病人的支出。 通过网络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将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处方、医嘱、检验检查报告单、住院病案、出院小结等各种非影像的信息和以及包括 X光片、 CT、 MRI、心电图、超声、病理等影像信息进行远距离共享交流,同时专家与异地的患者以及医生通过视频设备进行面对面的会诊,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共享。 远程会诊

38、可以通过专家和患者一对一交互式会诊、专家组和患者远程咨询会诊,远程医疗培训、远程观摩、行业会议等多种方式实现。远程会诊系统拓展了医疗的地域范围和组织形式,使先进的科技技术和传统的医疗技术相结合产生新的生产力。远程会诊系统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应用,例如:专家会诊、远程培训、医院探视、行业会议、行政管理会议(疫情应急指挥、疫情汇报及通报)、远程诊断以及交互式公众教育等等。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专家会诊服务,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任何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得到各地多位名医的集体会诊。远程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 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异地专家的会诊及在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从而

39、节约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病人的支出;远程会诊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教学,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需要接受医学的继续教育,才能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远程教学为学术的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低成本的理想平台。 远程会诊系统包括数据交换平台、会议系统、会诊管理等子系统。其中,数据交换平台依托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用于采集或发送各种诊疗信息,数据交换是双向的,实现医院和远程医疗中心之间互相传递影像或非影像信息;会 议系统用于求诊、专家双方实时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会诊管理子系统用于控制会诊过程,处理其它相应事宜等。 远程会诊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可实现“面对面”实时就诊:通过视频、语音,实

40、现专家和患者之间的实时交流、检查和诊断。可实现大规模的域内或跨域的资料传输:参与会诊的专家之间能够互传和共享病历、检验报告、影像图片等信息。可实现多种交流方式:语音、视频、文字,信息共享。可实现过程记录即审计:可选择记录门诊的整个过程,包括通话记录、视频录像和检测检查过程。 - 16 - 3.3.9. 多点执业管理 全国部分省市 相继发布了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医生的多点执业也正式被规划化、合理化。随着全国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进, 医联体内 医生的多点执业趋势不可避免。 多点执业管理就是以国家和地方性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的要求为指导,可以通过XX医联体信息平台 获取省级卫生监督的医生执业资

41、质的数据,实现对于参与多点执业医生的执业资质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获取多点执业医生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手术等执业活动的数据,以此对多点执业医生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管、评估。 3.4. 公共卫生协同服务 3.4.1. 慢性病综合防治 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结核病、肿瘤实现慢性病患 者的全程管理,实现各级医院的慢性病患者就医信息及时传递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实现慢性病患者的主要监测指标全程跟踪,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 在慢性病防治全过程中,医院机构主要是对慢性病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对慢性病管理、随访等公卫业务,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疾病

42、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对慢性病管理、随访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如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成慢性病防治链,各机构的慢性病防治相关信息形成慢性病全程防治的数据链,支撑各健 康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开展。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 社区是慢性病管理的 基层社区卫生 机构,主要承担两方面工作: 第一,发现信息患者,进行报病。通常社区医生通过各种途径(健康档案、家庭访视、社区门诊、走访调查等)发现慢性病患者。如果该患者没有建立过报告卡,社区医生就对患者建立慢性病报告卡,并将该报告卡上报社区所在区 CDC。 第二,社区对慢性病患者的属地化管理。所

43、谓的属地化管理就是患者属于哪个街道的(通常按照户籍地址,或者签约),该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要对该患者进行管理。 1、如果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报告了属于本街道的慢性病患者,报告卡通过区县 CDC转发到该患者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时,患者的报告卡信息可能不全,或者有出入,社- 17 - 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就要对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病信息进行上门核实。之后,就根据患者病情,定期进行随访。 2、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或者上级医院的诊断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改变不良行为等。 3、社区医生还对慢性病患者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促进社区人群掌握慢性病防

44、治知识、转变态度和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慢性 病的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慢性病的管理主要是三个方面: 1、组织报告工作,提供培训指导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本区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对区县内社区医生提供慢性病报告指导培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组织全市慢性病报告工作,并为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慢性病报告指导和技术培训。 2、审核、质控慢性病报告管理信息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审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慢性病报告卡和随访记录;定期 /不定期对辖区内慢性病报告信息进行抽查质控,保证数据报告准确;并组织漏报调查对漏报的慢性病 患者进行

45、补充报告。 3、信息汇总、分析总结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慢性病报告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总结,考核社区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慢性病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制定进一步的慢性病干预防治策略。 (三)综合性医院 二三级综合性医院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卫生机构,慢性病多是在二三级医院确诊。二三级医院确诊患者有慢性病后,即对其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患者回家后,自己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二三级医院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管理。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缺少交互,社区无法获取患者在二、三级医院的就诊信息,造成慢性病患者漏报或随访信息的不全;患

46、者在社区的随访管理信息,二三级医院不能利用,协助诊断、治疗。 - 18 - 3.4.1.1. 系统功能 (一)调阅功能 调阅慢性病随访信息: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中心平台,调阅社区医生对患者的随访信息,协助诊断、治疗。 调阅慢性病诊疗、检验检查信息:社区医生可以通过中心平台,调阅患者在二三级医院的诊疗、检验检查等信息,补充完善随访信息。 (二)提示、提醒功能 慢性病患病提示: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因非 慢性病就诊时,提示医生该患者患有慢性病,在诊断治疗时,采用合适的方案。 慢性病上门随访提醒: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就诊后,平台将信息发送给患者所属的社区医生,提醒社区医生对该患者上门随访,指导患者治疗,并

47、建立报告卡或者添加随访信息。 3.4.1.2. 应用部署 慢性病防治全程管理主要是将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进行接续管理,系统将部署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上,各类用户可以通过接口获取或上传慢性病诊疗、随访信息。 慢性病防治全程管理使用的主要单位是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可调阅患者在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的慢性病随访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获取患者在二三级医院的诊疗、检验检查信息,完善随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等。 3.4.1.3. 系统接口 1、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接口:医院端下载中心端注册存储的慢性病患者诊疗、随访信息;医院端向中

48、心端上传慢性病患者的诊疗信息。 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载中心端存储的慢性病患者诊疗、随访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中心端上传慢性病患者的随访信息。 3、与邮件服务器的接口:将患者在医院的诊疗信息、检验检查信息发送给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 检索患者预留的邮箱,将在医院的诊疗信息、检验检查信息发送到患者的邮箱。 - 19 - 4、与短信平台的接口:将二三级医院发现的慢性病患者就诊的信息,发送给患者所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示社区医生去上门访视(建卡或者添加随访信息)。 3.4.2. 卫生与计生协同 基于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建设,实现卫生与计生业务融合后的协同应用支持,提高

49、计生工作效率,降低重复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从底层数据方面,计生需要卫生提供的数据集中在:出生信息、计划免疫、 B超和孕检、接种疫苗信息以及流动人口等。从系统层面,涉及到的卫生领域系统包括:妇幼出生医学证明系 统和妇幼保健系统、免疫接种系统,计生手术录入系统及医院业务系统等。从解决问题层面,包括:统一卫生和计生统计口径、缓解计生工作对医务人员二次录入的工作量、借助居民健康卡及深度数据共享提高卫生领域反馈给计生领域的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消除数据共享的延时等。 准生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及出生证信息协同应用 通过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实现准生证及出生证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育龄妇女手术信息协同应用 通过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实现育龄妇女手术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B超和孕检信息 协同应用 通过 XX医联体信息平台 ,实现孕检信息(婚育保健、怀孕信息及妇检信息、 B超信息等)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接种疫苗信息协同应用 通过 XX医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方案计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