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70131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13 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13 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13 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13 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200 A 9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0552014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 2014 - 07 - 07发布 2014 - 07 - 3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055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久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运久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占杰、葛立芳、田峰、王军、刘尚辉、刘庆洲、白海平、陈建伟、赵连云、贺丹丹、刘佳子、郝娜、马涛。 DB13/T 20552014 II 引 言 学

2、校人员密集度高、流动性相对较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普遍较弱,面对来自多方的安全威胁,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也是家长和社会特别关注学校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校安全是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学校安全是学生的生命线。通过安全管理规范的制定,能够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系统操作性强的科学依据,也可以使有关部门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对保障学校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提供安全无忧、环境文明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B13/T 20552014 1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安全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要求、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安全条件、教

3、学过程安全控制、校舍及周边环境、应急准备与救援、绩效测评和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已经注册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各类各级学校及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控制和考核,但不适用于校办工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4、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9670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GB 1493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 21746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总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AQ/T 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

5、源 hazard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3.2 DB13/T 20552014 2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风险 risk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职业病的严重性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估由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3.5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6 不合格 non-co

6、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7 资源 resources 实施教学安全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3.8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目标,在控制和消除安全风险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4 总要求 4.1 总则 学校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保障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健康,实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4.2 通则 学校应

7、满足以下要求: a) 确定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 b) 确保所需的文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 c) 确保所需的准则、方法和安全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运行和控制; d) 确保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教育教学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DB13/T 20552014 3 e) 确保通过危险源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性、可靠性; f) 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4.3 测评和评审 4.3.1 学校应按本标

8、准的要求实施安全管理,按照自主测评、外部评审两种方式测评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和度量设备设施安全性、可靠性。 4.3.2 学校应根据本标准开展安全管理测评工作,自主测评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4.3.3 安全管理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4.4 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 基础管理 5.1 安全管理方针 5.1.1 安全管理应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结合学校的实际,制订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方向。 5.1.2 安全管理方针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包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

9、“积极预防”内容,体现“安全第一”,持之以恒地做好学校安全管理绩效的要求; b) 包括应遵守相关规定的要求,充分体现“依法管理”; c) 包括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相关方力量,承担其应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职责,体现“综合治理”的要求; d) 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发,并提供必需的资源; e) 传达到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及相关方,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f) 与学校目标管理内容相一致; g) 定期进行评审。 5.2 目标 5.2.1 安全目标 5.2.1.1 安全工作应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进行考核。 5.2.1.2 学校应设立形成文件的年度安全目标,安全目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与安全管理方针和学

10、校目标管理内容相一致; b) 体现学校存在的风险特点和不同职能、层次的具体情况; c) 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和财务状况,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d) 可行时,目标应可测量。 5.2.2 安全目标分解 DB13/T 20552014 4 安全目标应逐级分解,落实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基层教育教学单位和工作岗位。 5.3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5.3.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5.3.2 控制措施 5.3.2.1 应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3.2.2 危险源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a) 消除; b) 替代;

11、 c) 工程控制措施; d)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e) 个体防护。 5.3.3 评审和更新 应定期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和确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按规定对危险源登记建案。 5.3.4 告知 应将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告知学生和教职员工及相关人员(包括受其影响的相关方)。 5.4 安全责任制 5.4.1 责任体系 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相应职能层次上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 5.4.2 主要负责人职责 学校安全工作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其主要职责为: a) 按规定设

12、立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责任制; b)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 确保本单位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d)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e)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f) 及时、如实报告各类安全事故,组织协调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与处置工作。 5.4.3 工会安全职责 应确保工会依法履行安全监督职能,收集、解决及反馈学生和教职员工关注的安全事项,并协助、督促学校改进和完善安全条件。 5.4.4 职责考核 DB13/T 20552014 5 应确保主要负责人及所有教职员工熟悉并认真履行本部门、本岗位安全职责。安

13、全职责应定期考核。 5.4.5 安全职责评审和更新 安全职责应定期评审,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予以更新。 5.5 安全规章制度 5.5.1 获取、传达和更新 学校应建立有效途径,及时获取适用于其教育教学和周边环境的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和传达到相关岗位教职员工。 5.5.2 制度体系 应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学校安全工作的会议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目标管理与奖惩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制度、与有关部门的学校安全工作协调制度、学校集

14、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治安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和饮食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含特种设备、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等。 5.5.3 批准 安全规章制度发布前应由主要负责人批准,做出适当标识,列为受控文件管理,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5.5.4 发放和执行 对现行有效版本的安全规章制度应发放到相关部门和岗位,并严格执行。 5.5.5 评审和更新 应定期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新,并保存评审记录。 5.6 安全操作规程 5.6.1 制定 5.6.

15、1.1 学校应依据有关要求,以及识别的危险源,制定岗位、设备设施、活动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5.6.1.2 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应包括:适用范围、主要危险源、职责、安全作业程序和方法(包括控制要点)、以及紧急情况的现场处置方案等内容。 5.6.2 执行 学校的教职员工应得到有效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熟悉其内容,并严格执行。 5.6.3 批准、评审与修订 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应由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定期进行评审或修订。 5.7 机构、人员与职责 DB13/T 20552014 6 5.7.1 机构与职责 5.7.1.1 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与职责 学校应建立学校安全管理网络。

16、决策层、管理层应定期分析安全现状、研究并制订阶段性安全对策。 5.7.1.2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 学校应按照有关规定明确安全管理机构,确定并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5.7.1.3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设立与职责 学校工会应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小组),依法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 5.7.2 人员 5.7.2.1 人员配备 应按照有关规定适度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5.7.2.2 人员资格 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5.7.2.3 安全负责人 各职能部门、各教研室(组)、各岗位均应明确安全负责人。 5.8 能力、

17、教育培训 5.8.1 能力 学校应确保所有具有重大安全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 5.8.2 培训 5.8.2.1 计划 学校应识别、分析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编制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应充分考虑: a)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要求; b) 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的结果; c) 技术发展和设备变更的需要; d) 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e) 相关方的要求。 5.8.2.2 实施 5.8.2.2.1 学校应按培训计划实施有效的培训。安全培训至少应包括:新教职员工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或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复训、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职能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18、、转岗和复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全员安全知识培训、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的教育。 DB13/T 20552014 7 5.8.2.2.2 学校应组织编写学生安全手册或安全须知,实施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自救技能。 5.8.2.3 效果 安全培训应满足实际需求,评估培训效果,保存培训记录,并建立培训档案。 5.9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5.9.1 制度 5.9.1.1 学校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并确保安全检查覆盖其所有的教育教学场所、设备设施、人员和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5.9.1.2 安全检查应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和综合检

19、查。 5.9.1.3 安全检查应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检查内容和方法。 5.9.1.4 安全检查均应保持记录。 5.9.2 措施 学校应确保对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治理方案。学校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5.10 班组和班级安全管理 5.10.1 学校应制定安全标准化班组(班级)标准和考核办法。 5.10.2 安全标准化班组(班级)的基本条件: a) 建立健全班组(班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并严格执行; b) 班组(班级)人员应熟悉相关规定及安全规章

20、制度; c)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并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上报; d) 熟悉掌握相关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e) 每学期至少开展四次安全活动。 5.10.3 学校应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班组(班级)进行验收和考核,并保存验收和考核记录。 5.11 事故管理 5.11.1 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并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处理。 5.11.2 学校应对事故相关文件资料整理归档。 6 设备设施安全条件 6.1 总则 DB13/T 20552014 8 学校应确定、提供并维护符合安全

21、要求所需的设备、设施。适用时,设备、设施包括:建(构)筑物、工作场所、教学活动场所和相关的设备、设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等)。 6.2 建设项目 6.2.1 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应按规定申报、审批或备案。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价、监测或检验、验收。 6.2.2 项目设备设施要求 建设项目的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3 设备、设施安全 6.3.1 设备设施管理与安全运行 应制定设备、设施

22、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变电室、燃气站、锅炉房等要害部位应值班。 6.3.2 安全设备设施设置 应根据教学过程存在的风险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设备、设施。 6.3.3 特种设备管理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特种设备检测合格证后方可投入运行。 6.3.4 建筑物等级确定 应对建筑物进行等级鉴定。对已鉴定为危房的校舍,应立即停止使用。 6.3.5 雷电防护 应有完善的雷电防护系统,建(构)筑物等应安装防雷设施,符合GB 50057规定,确保完好有效。 6.3.6 设备设施监视和测量、维护和保

23、养 应针对设备、设施使用特点,建立设备、设施台帐(特种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制定监视和测量程序,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测、维护、保养,保存记录。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地实际,制定学校校舍的维修标准、检查制度等文件,作为消除和杜绝危房工作的行政、技术依据。 7 教学过程安全控制 7.1 总则 DB13/T 20552014 9 学校应策划和确定教学活动实现所需的过程,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教学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获得表述教学活动的信息;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使用适宜的设备;实施监视和测量。 7.2 行为控制 应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人员在使用、操作设备设施实现目的所涉及的教学行

24、为风险,采取必要的计划、方案、规程、记录等,防止风险转化为危险结果。 7.3 教学活动安全 7.3.1 学校容量控制 学校应设定学生容量规定,各班应设定学生容量限值,并不应超过限值。 7.3.2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 教学仪器设备应证件齐全有效、技术状态良好,符合GB21746的规定。 7.3.3 危险区(域)防范措施 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在学校内阳台、楼台等危险区域,应设置牢固有效的防护栏杆。 b) 教学楼、教室内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电气安装要求。 c) 教学楼消防器材设置符合防火要求,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7.4 实验安全 7.4.1 实验制度 学校应建立实验安全管理制度,设定实验场所学生容

25、量规定。 7.4.2 实验指导人员资格 实验指导人员应受过有关部门要求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7.4.3 实验设备、仪器管理 实验设备、仪器等应符合7.3.2的要求。 7.4.4 实验室环境 实验场所通道畅通,温度适宜。有尘毒和烟尘的实验场所应通风良好。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实验场所应按GB 50140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实验场所应有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7.5 体育活动安全 7.5.1 体育工作制度 应建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应有体育活动计划或方案。 7.5.2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应经过有关部门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DB13/T 205520

26、14 10 7.5.3 体育设施管理 体育设施、器械应符合7.3.2的要求。 7.5.4 体育活动场所 应专设体育活动场所,其规模应与体育活动规模相适应。体育活动场所场地面应符合体育活动的专业要求,有专人管理。 7.5.5 体育活动保护条件 应根据体育活动的特性设置保护条件,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7.6 交通安全 7.6.1 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和教职员工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7.6.2 运输工具 交通运输工具证件齐全有效、技术状态良好。 7.6.3 司乘人员 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驾驶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专业培训,考试

27、合格后持证上岗。 7.6.4 运行管理 车辆应按规定时间、路线、速度,安全平稳行驶,不应超载、超速、超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发生交通阻塞时,应及时做好分流、疏导,维护交通秩序。非学校及学校人员的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或穿行学校。 7.6.5 停车场 应专设停车场,其规模应与停车规模相适应。停车场地面平整、坚实、清洁、有专人管理,疏导车辆停靠整齐,其设置应符合GB 5768.1的规定。 7.6.6 道路 学校内机动车道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道路交通条件,标志、标线设置应符合GB 5768.2、GB 5768.3的规定。学校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协调有关部门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7.

28、7 消防安全 7.7.1 消防设施配备 学校内有关场所应当按GB 50016、 GB 50140的规定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 13495的规定。 7.7.2 消防设施管理 DB13/T 20552014 11 学校内的消防器材应当登记造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并保持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7.7.3 检查和演练 应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整改隐患,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建立义务消防队伍,并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 7.8 集体活动安全 7.8.1 活动策划与实施 集体活动的举(承)办单位应对活动安全

29、承担第一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大型集体活动前,应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在活动期间,按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安保人员。 7.8.2 安全通道 安全出、入口和安全通道应满足人员疏散需要并增设明显的标志标识,保证畅通,必要时在场所入口处设立安全疏导缓冲区。 7.8.3 应急设备设施 安全技术防范设备、设施,应急设备设施,应与举办活动的规模要求相适应,并确保完好有效。 7.8.4 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管理 7.8.4.1 组织学生开展校外集体活动的学校,应加强对校外集体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制定严格的责任制。 7.8.4.2 校外集体活动前应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教育。 7.8.4.

30、3 学校领导必须与承运单位签订交通安全责任协议,切实落实交通安全措施。 7.8.4.4 学校应对承运校外集体学生的车辆加强管理,对司机提出安全要求,对车辆的技术性能进行严格检测,合格的才允许承运,不应超员运行。 7.8.5 夜间集体活动管理 举办夜间集体活动,应制定夜间集体活动计划,让学生熟知活动计划内容和要求。活动场所须配备应急广播,具备有效的照明设备。活动中应多次巡检,在结束时应及时做好人数清点核对工作。 7.9 餐饮安全 7.9.1 进货检验 应建立健全食品进货索证、索票、检查、验收制度,外购食品应有完整的质量标识(或证明)。 7.9.2 食品售前检验、器皿消毒 学校出售的食品应符合相关

31、规定,餐具、饮具、酒具等器皿消毒应符合GB 14934的规定。 7.9.3 生活饮用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DB13/T 20552014 12 7.9.4 卫生环境 7.9.4.1 食堂(餐饮店)卫生应符合GB 16153的规定。 7.9.4.2 文化活动场所卫生应符合GB 9664的规定。 7.9.4.3 商店(小卖部)的卫生应符合GB 9670的规定。 7.9.5 从业资格 学校餐饮服务应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场所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7.9.6 紧急救护 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7.10 住宿安全 应建立宿舍管

32、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宿舍管理。落实夜间值班、巡查责任。宿舍应坚固、适用,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维修。应加强对宿舍用电和防火防盗设施的安全管理和检查。 7.11 标志与安全标志 7.1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应符合GB/T 10001.1 的规定。 7.11.2 易发生风险或事故的部位和场所应按GB 2894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告知牌或设置警戒区域线,进行风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措施等。 7.12 相关方管理 7.12.1 相关方控制 应建立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相关方名录和档案,根据评价风险结果,采取行之

33、有效的措施将相关方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7.12.2 安全协议 应确定具有资质的相关方,在其相关活动中签订并保存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要求。 7.12.3 监督管理 供应商和承包商在学校现场从事各种活动时,应遵守学校的安全要求,制订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学校应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7.12.4 发包、出租管理 学校将教学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进行发包或出租时,应严格审查承包(承租)方的资质和安全技术条件,作业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签订并保存安全管理协议。 7.12.5 短期、临时教职员工管理 学校对在其区域内活动的短期、临时教职员工应进行安全培训,规定其安全操作规程,

34、告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方法,并进行监督管理。 DB13/T 20552014 13 7.12.6 外来人员管理 学校应建立现场实习、参观及其他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规定,告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方法,并进行监督管理。 7.12.7 实习人员管理 学校对现场实习的在校学生应与其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和管理要点。 8 校舍及周边环境安全 8.1 校舍环境安全 8.1.1 布局 学校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建(构)筑物与各类管线、道路、铁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8.1.2 道路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应急疏散通道应满足应急响应的需要。 8.1.3 消防 消防水池、消防砂

35、池、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配备应符合GB 13495的规定。消防重点部位应按照规定设置自动报警灭火装置,装置应灵敏、可靠。 8.1.4 噪声 环境噪声应符合GB 3096的类标准的规定。 8.2 周边环境安全 应建立联络协作制度,依据有关规定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络协作,共同做好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工作,包括物质环境安全和精神环境安全。配合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在学校门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交通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学校周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的生产和销售单位。 9 应急准备与救援 9.1 应急准备 9.1.1 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和

36、有关规定,确定潜在紧急情况和应急响应目标。 9.1.2 应针对确定的潜在紧急情况和应急响应目标,建立特种设备事故、防火、防盗、防爆、防拥挤、防踩踏及防食品中毒、防传染病的危机处理机制的应急响应体系,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写应符合AQ/T 9002的规定,并经过评审或论证后进行备案。 9.1.3 应急预案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教职员工,相关岗位的教职员工应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B13/T 20552014 14 9.1.4 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包括: a) 通信设备; b) 急救用品及急救时的防护用品; c) 紧急备用电源、设备及应急处

37、理物资和消防器材; d) 应急人员的识别标识。 9.1.5 应确保应急物资及装备的完好、有效,配备应急装备时,应考虑外部可以支援的应急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入紧急救援网络。 9.1.6 应按教学的特性和规定要求设有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必要的医护室和配备有急救药品、常用药、外伤包扎所需药品、药具。 9.2 应急救援 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确保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防止和减少相关的不良后果。 9.3 应急演练 9.3.1 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习,可行时相关方适当参与。 9.3.2 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特别是在定期演习和紧急情况发生后。 9.3.3 应 至少对以下预案实施演

38、练: a)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b)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c) 大型集体活动应急预案; d)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10 绩效测评和改进 10.1 绩效测评 10.1.1 应建立并完善安全绩效评审制度,每年进行完整的自主测评至少一次: a) 验证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b) 得到了有效实施与保持; c) 满足学校的目标。 10.1.2 自主测评工作应形成文件,将自主测评有关结果通报给学校最高管理层和所属单位。 10.2 改进 10.2.1 应利用安全目标、测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绩效评审,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0.2.2 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10.2.3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要求: a) 评审不合格或确定潜在不合格; DB13/T 20552014 15 b)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需求或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预防措施的需求; d)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