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2018年管理类联考MBAMPAcc考研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70214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至2018年管理类联考MBAMPAcc考研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09年至2018年管理类联考MBAMPAcc考研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09年至2018年管理类联考MBAMPAcc考研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09年至2018年管理类联考MBAMPAcc考研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09年至2018年管理类联考MBAMPAcc考研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09 年 -2018 年 全国 硕士研究生 入学 统一 考试 管理类专业 硕士学位 联考 中文写作 真题 +答案详解 适用对象: MBA、 MPAcc、 MPA、 MEM、 MTA、 EMBA 更新时间: 2018 年 7 月 20 日 目录: 【中文写作篇】 2 2017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2 2016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6 2015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8 2014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11 2014 年 1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13 2013 年 1

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14 2012 年 1 月管理 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16 2011 年 1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18 2010 年 1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20 2009 年 1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21 2 【 中文写作 篇】 2017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第 56-57 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

3、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 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 Benjamin I.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

4、注意点转移到 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 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 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 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一、难度评估 本题目延续了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贯命题思路,难度适中。通观这段材料,题目的中心主要集中于“物质 生活丰富是否能够冲击人类精神世界”这一问题。材料中从批判哈佛大学教

5、授本杰明史华慈的观点入手,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二、真题解析 3 1、文中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断定“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准确的。这里的因果关系是不能成立的,物质决定精神(意识)固然正确,但是无法推断物质丰富的人精神生活也丰富; 2、物质主义潮流 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这显然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3、文章援引后物质主义理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

6、移到非物质方面”认为“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这里在处理概念上,明显有不准确的地方,非物质就一定是精神生活吗?追求精神生活一定要追求社会公平吗?这显然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与考量的。 4、文中仅以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就得出了:有 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 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没有什么关系,只有 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这样的结论,很显然,这里的样本过小,而且不公正,其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准确的。 5、最后,文中认为物质决定精神,所以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

7、这里的因果关系也是牵强的,难以必然成立。 6、其他错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三、 华章 参考例文 如此论证,岂能服人? 材料从理论推演和实践分析两个角度,对于 本杰明史华慈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这一论证看似抽丝剥茧,条 分缕析,实则是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现将其主要的逻辑疏漏之处分析如下: 首先,作者援引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原理,认为“ 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这一论证明显是违背基本的哲学常识的,没有准确的理解这一基本世界观的内涵。物质决定精神,说的是人类与世界认识论角度的关系,二者并不存

8、在着正比例似的相关关系。 其次,论证中还存在着如下的观点: 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这明显是夏虫语冰,陆人谈海的想当然式结论,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现实生4 活 中,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富二代”比比皆是,足以证明材料中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再次,为了证明上述观点,作者还进一步征引后物质主义理论,证明物质生活的富裕会推动人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该说法也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考量,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必然成立,只能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更遑论,这个理论只是一家之言,是否具有公正性?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最后,该论证仅以在某一大学的调查结果为样本

9、,就推断出大众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此处的抽样调查如此草率,岂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一孔之见,管窥蠡测,必然会影响得出 结论的客观性,更何况,选择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本身也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样本即小而且不公正,其结论也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综上所述,要想正确讨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更加准确、严密的分析,文中的“翻案文章”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57论说文: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 有人说,机器人应该帮助人类完成一些繁琐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人类。技术的发展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会创造出更高端更舒适的工作岗位。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让挑夫消

10、失,但同时创造了千百万铁路 工人的岗位。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同样会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有人却不以为然。 一、难度评估 今年的论说文难度,属于中等偏上难度,以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这一话题作为切入点,考查我们的思考,表达能力。话题范围比较宽泛,审题难度持中,比较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表达。 二、真题解析 今年的论说文,可供参考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文着重于探讨“人工智能”这一新兴热点对于社会的作用,我们可以由此切入,探讨人工智能的意义,价值,发展方向等。 2、全文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一种人为人工智能有好处,另外一种却不 以为然,那么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切入 究竟怎样看待人工智能?换言之

11、,我们可以写“理性看待人工智能”、 3、材料中有这样的论述“技术的发展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会创造出更高端更舒适的工作岗位。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让挑夫消失,但同时创造了千百万铁路工人的岗位”,5 我们以这句话为突破口,可以写“利与弊”这个角度切入,探讨如何趋利避害,理性权衡。 4、文中反复强调“人工智能”是一场“技术变革”,是一场“科技革命”,也就是科技创新,我们也可以有这一点出发,探讨创新的意义。 5、其余立意,只要在话题范 围内,均可作为写作中心。 三、 华章 参考范文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 2017 年 3 月 15 日,备受世界瞩目的人机大战在韩国的首尔落下帷幕,最终以总分 4

12、:1 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这一场人类史上最巅峰的人机对决最终以人类失败告终。这一结果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呢?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推理,规划,机器学习,知识获取,组合调度问题,感知问题,模式识别,逻辑 程序设计软计算,不精确和不确定的管理,人工生命,神经网络,复杂系统,遗传算法等领域,促进了科技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我国,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以科大讯飞为例,其推出的 “ 从手控到声控 ” 的智能

13、家居变革,通过发出语音指令实现开灯、调光,开关电视、空调等智能家电的动作 。 推动我们生活走向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消息。 毋庸讳言,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我们都知道,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如汽车的发明颠覆了传统的马车行业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也 将颠覆许多行业。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对于机器人的崛起,专家们曾发出警告,“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力可能致使人口冗余”,他们担心“这种超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驾驭能力,”如今,一些人表示担忧,如果人工智能继续进化,我们会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丧失存在感,甚至会被“终结者”们赶尽杀绝。物理学家霍金就曾发出警

14、告,人类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能够独立思考,并适应环境变化,它们未来或将成为导致人类灭亡的终结者。 综上所述,从正反两个反面来看,人工智能对于我们人类社会,即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 未有的挑战,如何才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科学的利用人工智能,还需要我们立足于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6 2016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第 56-57 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题目:古代官僚治理国家的事例,说明趋利避害,给别人钱,奖励他,他就能治理好国家。 如果我们

15、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 避惩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员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

16、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 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处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答案:题目解析 (华章提供 )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惩罚。(路标词:所以,因果关系不当,前后不构成直接的引起与被引起。) 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路标词:只要就,忽略他因,治理臣民不能单单依靠赏罚,简单化思考问题。) 既然 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

17、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路标词:根本不存在,绝对化论 证,不留余地,包公,海瑞,任长霞,杨善洲等可以反驳。) 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路标词:只在于,忽略他因,廉政的关键不是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员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7 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关键词,所以,强加因果,监察官也是人不能退出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员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路标词:就是,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员以权谋私不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

18、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 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促使臣民去监督。(关键词:可以利用,忽略他因,除了臣民监督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处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关键词: 就会,夸大了这一特点的可能性,另外强加因果也可以。) 其余错误,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有人主张投资扩大生产,因为根据市场调查,原产品还可以畅销三到

19、五年,由此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有人主张投资研发新产品,因为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 答案:写作参考角度(华章提供) 综合考量,协调发展; 抓住机遇,应 对挑战 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稳步前进,积极向上 衡量风险,科学面对 其他话题,只要符合题意范围均可。 8 2015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第 56-57 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

20、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 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 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 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 2011年减少了 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 “ 用工荒 ” 现象, 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 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

21、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 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或 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华章参考解析: 该论证的结论是 “ 大学生就业并不是问题,不必顾虑重重 ” (也即:大学生就业并不难),所用的推理论证的依据是:大学生供不应求( 2012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长三角地区用 工荒; 2015年二季度运动力市场求大

22、于供。)、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易就业(一个人教育程度高整体素质就高,适应能力强,容易就业。)、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不适应,鼓励他们调整专业、创业就能解决就业。 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有: 1、 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 2011年减少 345万,说明不了劳动力市场供应变成短缺,也许是行业不景气,用工单位为降低成本而减员造成,那么大学生未必就能找到工作,就业仍然难以解决。 2、 2012的劳动力市场用于今天缺少时效性,此一时彼一时。还有, 2012年劳动人口减少未必是劳动力短缺,因为 2012年以前的劳动人口可能是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 3、近年长三角等区域 “ 用工荒 ” 只是个

23、例,此报道有无权威性也有待考证。因为长三角的情况说明不了其他更多区域未必也是 “ 用工荒 ” ,而且,长三角区域以制造加工业居多,他们的用工对学历要求并不太高,因此即便大学生就业也不一定能被长三角的用工单位招录,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没有得以解决。 4、 2015年二季度岗位空缺与大学生能够就业没有必然联系。因为空缺岗位中可能有一些并不9 是大学生能够应聘录用的,比如单位的中高 层管理者。还有, 2015年第二季度的现象也无法推出目前我国的劳动用工情况。故而乐观认为大学生就业不难也是主观臆断。 5、大学生即使受教育程度高,整体素质也不一定都高,未必适应能力就越强、就越容易就业。因为,大学受过

24、高等教育,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相对来说工作实践、操作经验比较缺少,用工单位不一定会因为有大学生学历就能认定其能力而录用。因此,并非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 6、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也难以解决就业问题。因为即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容易就业的专业,能否被录用还不确 定,就算被录用,大学生都朝热门就业专业一哄而上,则可能又会出现该热门行业供大于求的现象。另外,从现在开始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调整专业,但等到毕业就业时市场也许会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好专业未必是未来的热门就业专业。还有,论证中列出 “ 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 ” ,与结论明显相悖。 7、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未必是解决就业的好办法。因为创业

25、有风险,而且并非所有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动力、能力、资源、经验等,如果创业失败岂不是又成了失业大学生,仍然无法解决就业。 论证中的其他逻辑缺陷和漏洞,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亚里士多德说: “ 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城邦,他们的内部都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不然的话,它们是不可能组建起来的。但这种一致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人们只能通过教育便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 ” 华章参考解析: 根据原材料重点落在 “

26、多样性 ” 与 “ 一致性 ” 两组关键词上,一致性是基础,因为没有一致性就无法组建成家庭或城 邦,但光有一致性,也很难使家庭或城邦得到进步和发展。那么如何使人们具备 “ 一致性和多样性 ” 思维呢?材料中提到只能通过教育使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因此可立意为: 教育既求同更存异 教育使人具备一致性和多样性 教育既要统一性更要多样性 求同存异,和谐统一 一致性不可少,多样性更重要 辩证看待一致性与差异性 事物的一致性和多面性 10 准则一致,多样共存 有效结合一致性与多样性 只要包含了原材料中能引伸的意思,其他立意均可。 11 2014 年 12 月管理类硕士学位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第 56-5

27、7 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论证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论证。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识,论证的依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有一段时期,我 国 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程过 剩 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 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拟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

28、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原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 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

29、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的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华章参考解析: 首先,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未必能扩大 销售,也即很难使生产过剩的产品得以有效处理。人们的需求和购买力不一定会随着生产企业的销售扩大而改变。因此,由生产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也未必能解决生产过剩的难题,还需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即使出现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就会自动调节吗?如果市场能自动调节的话,那么,“通货膨胀、垄

30、断”等现场就不会出现了。所以,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也是有限的,还需要政府加以指导会更易解决问题。 再次,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不假,但也推不出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规律。由一种“经济常识现象”就概括为“经济运行规 律”有偷换误导之嫌。既然不是客观规律,政府为何不能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呢?! 12 还有,政府干预“生产过剩”未必就变成“生产不足”,犯有“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另外,生产过剩也不必然造成浪费;生产不足也不必然造成供不应求。论者在此犯有绝对化推理的论证嫌疑。 最后,政府管好民生问题既然是大事,但对于经济市场中的问题,也不能听由市场自行调节,尤其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市场的发

31、展尚不成熟,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反而应该出台措施加以调控,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的良性发展。 57、论说文: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孟子曾经用阳虎的话: “ 为 富 ,不仁矣 ; 为仁,不富矣。 ”( 孟子 .滕文公上 )这段话表明了古 代 当时社会上为富为 仁 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华章参考解析: 1、富者未必不仁(富也可兼济天下) 2、仁者未必不能富(以仁亦可取利) 为富为仁,二者兼顾 3、辩证看待“富”与“仁”(辩证看待“义”与“利”) 13 2014 年 1 月 管理类硕士学位 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第 56-57 题,共 65

32、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 可以 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

33、企业管 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 的各个环节处 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 ,即能保证其实施者的有效性 .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 再者 ,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利平衡 ,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 ,因此权利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转保持平衡。 另外 ,从本质上来说 ,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 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 ,如

34、果权利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 , 就可以使企业运营避免失误 ,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日常运营平衡了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这样的企业一定能成功。 参考答案: 论证存在的主要错漏: 1. 归因不全。影响企业成功的因素众多,单凭权力制衡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 2. 缺乏必然联系。制衡是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并不必然带来“使任何人 不能滥用权力”的结果;即使企 业运营的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也并不必然能确保企业经营就不出现失误;即使平等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也不必然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14 3. 论据不确凿(或夸大了监督的作用)。监督不可能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处于

35、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如,与企业运营有关的外部环境及突发状况等。 4. 违反同一律(或概念内涵不一致)。“监督”先被解释为“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后被阐释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 5. “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 的制约”依据不足。 6. 混淆概念。混淆了“权利”与“权力”,“平衡”与“平等”。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生物学家发现雌孔雀往往选择尾巴大而艳丽的雄孔雀作为配偶,因为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

36、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孔雀尾巴越艳丽越容易被天敌发现和猎获,生存反而受到威胁。 参考答案: 1. 从选择主体(雌孔雀)角度看: ( 1) 任何选择或择决都存在权衡利弊的问题,怎样权衡或以什么为标准(目的)进行权衡将成为论述的重点; ( 2) 对利弊权衡得当与否能产生 不同的结果或效果,哪种是较佳的; 2. 从选择客体(雄孔雀)角度看: ( 1)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怎样全面、客观看待事物就可以成为论述中心; ( 2) 事物所具有的两面性带给人们态度、心理、作为等方面的不同影响。 2013 年 1 月 管理类硕士学位 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写作:第 56-57 小题,共 65 分,其中

37、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15 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6.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 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备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15 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

38、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 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

39、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 ,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论证有效性分析参考答案 : 1. 归因不当。软实力能否增强取决于多种因素,文化只是其中之一,仅靠搞好文化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论证却认为“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2. 以偏概全。论证在验证普同性和特异性时,仅仅通过“如东方文化和西 方文化都

40、肯定善行,否定恶行”和“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的简单枚举就得出了普遍性的结论。 3. 推断过于绝对。即使文化具有普同性和特异性,也不必然带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的结果”。因为“接受”和“关注”更多的是取决于主体的需要,而不是客体的特征。 4. 不当类比。文艺作品虽然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但不表明“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就能充分体现文化的本质属性。论证强行将文化的普同性、特异性与体裁不同的具体作品相套比的做法,实属不当。 16 5. 论据不确凿。可以质疑小说、歌剧、电影真的“往往 肯定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一种价值观念”吗? 五、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

41、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35 分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 1977 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此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论说文参考答案: 1. 合作的优势 2. 外在压力可以暂缓内部矛盾 3. 赢得竞争 需要出新 4. 没有永远的定局 5. 合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012 年 1 月 管理类硕士学位 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写作:第

42、56-57 小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地球是气候变化已经成 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 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

43、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17 假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许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地震、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 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假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个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

44、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五针松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 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刻部分第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 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于干涉。 论证有效性分析参考答案 : 1. 某一领域的研究方法未必适合另一个领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思想和方法是否适合地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有待商榷。 2. “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并不能推出“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显然混淆了概念。 3. 用“相对”的方法考虑问题,并不意味没有标准的去分析问题,因此,文

45、章对于“灾害”的理解的欠妥当的。 4. 人类的祖先的特点并不能推出人类的特点。劳动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影响自然的根本性区别。劳动是人 的特殊的谋生活动方式,即“有意识的”、“自觉自由的”去适应和改变自然。 5. 即便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得不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 6. 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如果属于自然必然要解决,然而最后得出人类不必干预,很显然与题干前面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矛盾。 57.论说文 :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 (卷一 )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

46、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 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各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之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则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18 参考答案 : 立意方向: 1) 独立精神; 2) 追求自我; 3) 和而不同; 4) 追求创新。 论证强调:独立精神有助于社会创新机制的形成;独立精神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形成。 2011 年 1 月 管理类硕士学位 写作真题 +答案解析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选择若干要点 ,写一篇 600 字左

47、右的文章 ,对该论证的 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 :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 ,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 ,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 .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 .)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的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实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 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

48、重股票的今后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 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

49、率;否则,你就会赔钱。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术。任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19 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 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们的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写作答 案 : 56 题辩证有效性分析【参考答案】 1. “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显然欠妥当,股票价格的高低由多种要素影响构成,论证者显然忽略其他影响要素。 2.“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必然推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 现”,因为,投资者完全可以二者兼顾。 3.“ 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不必然推出“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的结论。论述者“忽略发展”,历史的表现未必能够代表该股票未来的走 势。所谓的客观事实是过去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客观事实”。 4. “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与论证者原有的论证自相矛盾。 5. “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是股票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