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71922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13 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13 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13 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13 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Standard for field inspection of varieties of timber forest species 2015 -12 -25发布 2016 -2 -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284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海永、王印肖、杨敏生、徐秀芹、王进

2、茂、刘兴菊、王志彬、李金龙、李莹、杨红涛、姚伟明、崔华蕾。 DB13/T 22842015 1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材林树种品种审定现场检测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主要用材林树种品种(优良家系、无性系及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审定过程中现场检测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073-1993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GB/T 14071-1993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

3、16620-1996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用材林 Timber production forest 以培育和提供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是林业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普遍,材质好,用途广的主要林种之一。 3.2 家系 pedigree 两个遗传型间交配产生的一批后代称为家系,双亲相同的后代群体叫全同胞家系(full-sub family),双亲中只有一方相同的后代群体叫半同胞家系(half-sub family)。 3.3 无性系 clone 由一株树木经无性繁殖所获得的一群个体,称为一个无性系。 3.4 种子园 seed orchard

4、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3.5 DB13/T 22842015 2 母树林 seed production stand 优良天然林或种源清楚的优良人工林,通过留优去劣疏伐,或用优良种苗以造林方法营建的,用以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4 检测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4.1 检测时间 4.1.1 选择最能反映品种(品系)特征的年份和时间。一般一年中选择能够反映树体形态特征比较全面的时间,如夏季78月。 4.1.2 检测时间以公历为准,精确到日,年用4位数表示,月和日用2位数表示,如2015年01月23日。 4.2

5、检测地点 4.2.1 无性系品种选择能充分反映品种(品系)特性的对比试验林,如抗寒品种宜选择在容易发生寒害的区域,抗盐碱品种宜选在盐碱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等。 4.2.2 优良家系选择能充分反映该家系特性的母树、子代测定林分。 4.2.3 优良母树林所在位置。 4.2.4 无性系品种检测地点应同时有对照品种,并与被检测品种的立地条件、管理水平、树龄、砧木等一致。同时,对照品种最好是当地主栽品种。应采用科学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试验林至少3个重复(区组)。试验林面积1hm2以上。 4.2.5 详细记录检测地点的名称及其所在市、县(区)、村或具体单位的具体地点。 5 主要检测

6、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5.1 主要检测项目 5.1.1 被检测品种名称 准确记录被检测品种(品系)的中文名称及学名、来源及其所属林木树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 5.1.2 对照品种名称 准确记录对照品种及当地主栽品种的中文名称及其学名。 5.1.3 定植方式 客观记录被检测品种(品系)的定植形式,定植形式分为零星栽植、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三角形栽植、带状栽植、畦式栽植、等高栽植、变化性栽植等。 5.1.4 栽植行向 客观记录被检测品种(品系)的定植行向,行向分南北行向和东西行向等。 5.1.5 栽植密度 DB13/T 22842015 3 用株距行距表示,单位用m,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5.1

7、.6 管理水平 依据全省相应树种的栽培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分为良好、中等、较差三种。 5.1.7 种子来源 种子来源于优良家系或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 5.1.8 品种来源 品种的来源根据亲本不同,为杂交、自交、实生选育、无性系选育。 5.1.9 树龄 依据原始记录或知情人告知的被检测树木的准确播种(指实生繁殖)或定植年份,计算树龄,精确到年。对于高接树,准确注明砧木和高接品种生长年限。对无法知道确切树龄的老树,必要时可根据树干的年轮数等进行估测。 5.1.10 树高 用卷尺、量杆或测高仪测定被检测树木地面以上的最大高度,单位用m或cm,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5.1.11 冠幅(冠径) 用卷

8、尺分别测定被检测树垂直于行向和平行于行向的冠幅,零星栽植树测定其最大和最小冠幅;单位用m,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5.1.12 胸径 用卡尺或胸径尺直接测定树干胸高(具地面1.3m高)直径。 5.1.13 树形(株形) 客观描述被检测品种(品系)的代表性树形(株形)。树型分为:倒卵形、圆头型、纺锤型、柱型等。 5.1.14 树势 根据样株的新枝生长量及树体高度、冠径、干粗等,客观综合判断被检测品种(品系)的树势,分为极强、强、中、较弱、弱五个等级。 5.1.15 形态特征 品种特有的树干、枝、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特征。 5.1.16 繁殖方法 准确记录被检测品种(品系)的样株所采用的繁殖方法

9、,分为实生繁殖、嫁接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组织培养繁殖等。 5.1.17 单株立木蓄积量 DB13/T 22842015 4 由现场检测专家对被检测品种(品系)和对照品种等进行详细测量,通过二元或一元立木材积表查定单株立木蓄积量。 5.1.18 单位面积蓄积量 现场实测样株蓄积量、单位面积株数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以m3/hm2表示。 5.1.19 抗逆性 由现场检测专家对被检测品种(品系)和对照品种等进行详细观察,根据当年和历年逆境发生情况,评价其抗逆性,分为极强、强、中、较弱、弱等五级。 5.1.20 样株采集数 每公顷随机选取样株510株。 5.1.21 计量方法 计量单位用

10、国际单位的英文缩写,具体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统一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5.1.22 种子园的种类 按照繁殖方法分:无性系种子园 、实生苗种子园;按照繁殖材料的改良程度分:初级种子园、 改良种子园;按照树种的亲缘关系分:杂交种子园 、产地种子园。 5.1.23 现场检测调查表 将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填入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调查表,见附录A。 5.2 无性系品种现场检测方法 5.2.1 检测试验地基本情况,包括树种、品种、栽植方式、栽植行向、栽植密度、管理水平。 5.2.2 调查被检测品种与对照品种树体基本情况,包括树龄、繁殖方式、平均树高、平均冠幅、树形、树势、平均胸径。 5.2.3 调

11、查树体的形态特征,枝条形态特征、粗细、叶片形态、叶片大小、叶片颜色、雌雄株等特征 5.2.4 观察该品种是否具有遗传稳定性、特异性、繁殖后是否具有一致性。 5.2.5 查询品种亲本来源,属杂交或自交、及实生选育后代等。 5.2.6 如有必要时需调查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抗逆性等其它经济指标。 5.3 优良家系现场检测方法 5.3.1 检测子代测定林基本情况,包括树种、家系来源、试验设计及栽植方式、栽植行向、栽植密度、管理水平。 5.3.2 调查被检测家系内510个体与对照个体基本情况,包括树龄、繁殖方式、平均树高、平均冠幅、树形、树势、平均胸径。 5.3.3 调查家系的组成及数量。 DB13

12、/T 22842015 5 5.3.4 如有条件测定子代对比试验的苗木生长,测定遗传增益。 5.4 种子园现场检测方法 5.4.1 检测种子园基本情况,包括树种、种子园种类、建园方式、栽植行向、栽植密度、管理水平。 5.4.2 抽样调查种子园不同无性系或家系内单株基本情况,包括树龄、繁殖方式、平均树高、平均冠幅、树形、树势、平均胸径。 5.4.3 调查种子园规模及产量、家系或无性系的数量、无性系或家系配置方式。 5.4.4 调查花粉管理与隔离措施。 5.4.5 种子园组成、区划及面积 5.4.6 病虫鼠害防治情况。 5.5 母树林生产的种子现场检测方法 5.5.1 检测母树林地基本情况,包括树

13、种、林分、栽植方式、栽植行向、栽植密度、管理水平。 5.5.2 抽样调查母树林树体基本情况,每公顷5株,包括树龄、繁殖方式、平均树高、平均冠幅、树形、树势、平均胸径、结实层高度、结实情况。 5.5.3 抽样调查种子质量、纯净度、饱满度、千粒重。 5.5.4 如有条件对混合后代苗木测定。 6 现场检测报告 6.1 报告名称 包括品种名称及其所属种名和“现场检测报告”等内容,如“风姿一号刺槐现场检测报告”。 6.2 概述 包括检测的具体日期,组织现场检测单位,现场检测地点,被检测品种(品系)的名称、来源及选育单位等。 6.3 检测现场基本情况 包括检测现场的土、肥、水条件和管理水平,被检测品种(品

14、系)的树龄、树形、树势、繁殖方法、栽植方式、栽植密度以及被检测品种(品系)的对照品种等相关品种的有关情况。 6.4 现场检测结果 以文字和表格形式分别说明被检测品种(品系)和对照品种的树高、胸径、冠幅、形态特征等树体指标,蓄积量等主要经济性状具体检测结果。 6.5 现场检测结论 DB13/T 22842015 6 对被检测品种的速生性、丰产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独特优点和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前景。 6.6 专家组签名 检测专家组组长和成员应分别签字。 6.7 签署日期 专家组在现场检测报告上填写签名的日期。 DB13/T 22842015 7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林木

15、品种(品系)现场检测调查表 A.1 林木品种(品系)现场检测调查表见表A.1A.4。 表A.1 (树木种类)品种(品系)现场检测调查表 品种选育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检测地点 市(县) 乡(镇) 村(单位) 对比试验林基本情况 被检测品种中文名称 被检测品种学名 对照品种 中文名称 对照品种 学名 栽植方式 栽植行向 栽植密度 (mm) 管理水平 树体基本情况 品 种 树龄(年) 繁殖方式 平均树高 (m) 平均冠幅 (m) 树形 (株形) 树势 平均胸径 (cm) 被检测品种 对照品种 树体形态特征 树干形态 枝条形态 当年生枝条粗度 叶片形状 叶片大小 (cm) 叶

16、片颜色 雌雄株 其它性状 被检测品种 对照品种 品种稳定性 品 种 品种是否具有特异性 繁殖后代是否有一致性 繁殖后代是否有稳定性 被检测品种 品种来源 亲本 其他经济性状 品种 单株平均材积(m3) 单位面积蓄积(m3/hm2) 抗逆性 备注 DB13/T 22842015 8 表A.2 (树木种类)家系现场检测调查表 家系 培育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检测地点 市(县) 乡(镇) 村(单位) 家系所在环境基本情况 被检测树种中文名称 被检测树种学名 地形 土壤状况 栽植方式 栽植行向 栽植密度 (mm) 管理水平 家系内树体基本情况 家系内不同单株 树龄(年) 平均树

17、高 (m) 平均冠幅 (m) 树形 (株形) 树势 平均胸径 (cm) 结实层 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家系的组成 家系内母株数量 家系的种类 按繁殖方法分 按照繁殖材料的改良程度分 按照树种的亲缘关系分 花粉管理与隔离措施 其它 备注 DB13/T 22842015 9 表A.3 (树木种类)种子园现场检测调查表 种子园培育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检测地点 市(县) 乡(镇) 村(单位) 种子园基本情况 被检测树种中文名称 被检测树种学名 地形 土壤状况 栽植方式 栽植行向 栽植密度 (mm) 管理水平 种子园内树体

18、基本情况 不同无性系或家系 树龄(年) 平均树高 (m) 平均冠幅 (m) 树形 (株形) 树势 平均胸径 (cm) 结实层 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种子园规模及产量 无性系或家系数量 无性系或家系的配置 种子园的种类 按繁殖方法分 按照繁殖材料的改良程度分 按照树种的亲缘关系分 花粉管理与隔离措施 种子园区划与面积 病虫鼠害情况 备注 DB13/T 22842015 10 表A.4 (树木种类)母树林生产的种子现场检测调查表 母树林培育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检测地点 市(县) 乡(镇) 村(单位) 母树林基本情况

19、被检测树种中文名称 被检测树种学名 地形 土壤状况 栽植方式 栽植行向 栽植密度 (mm) 管理水平 母树林树体基本情况 单株 树龄(年) 平均树高 (m) 平均冠幅 (m) 树形 (株形) 树势 平均胸径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种子千粒重 优良度 净度 种子活力 备注 DB13/T 22842015 11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林木品种审定现场测试表 B.1 林木品种审定现场测试表见表B.1。 表B.1 品种名称 测试地点 申请人 一、检测现场基本情况 二、检测方法和内容 三、现场检测结果 四、现场检测结论 测试组长: (签名) 测试成员: (签名) 年 月 日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