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对象的定性分析与量化关联) 第一节 会计对象 第二节 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等式,第一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定义 1、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是关于会计客体的抽象范畴。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3、各单位的具体会计对象因其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因此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当将各单位的具体会计对象进行抽象归纳,即是会计对象或会计的一般对象。 二、会计对象表现为特定会计主体的价值活动,三、会计对象存在层次划分(按空间结构) 1、宏观会计对象 (1)国际
2、会计对象:以账户体系反映国际间货币收支流量。 (2)国民经济会计对象:以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对象为准,以账户形式反映国民收入与支出、流量与存量。 (3)社会责任与社会福利会计对象:以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影响程度的货币表现以及社会生活设施的投资与运用为对象。 2、中观会计对象 (1)企业会计对象 (2)非企业会计对象 3、微观会计对象 企业内部单位如车间、班组,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定义 1、定义:见书29页。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组成部分。或:对经济活动的内容按其性质加以归纳与分类,形成会计上必不可少的要素。 2、引入目的: (1)为分类核算提供基础。 (2)为分类编
3、报提供框架。 最终是为了提供有用信息,解除受托责任以及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会计要素的划分 从管理角度及了解企业状况入手。 企业的状况:A、财务状况: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下的单位状况(横切面),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即为静态财务状况要素B、经营成果状况:反映企业某一时期下的单位状况(纵切面),反映经营成果要素的即为动态经营成果要素。,(一)财务状况要素 1、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1、特征: A、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可以独立的或与其他资源结合一起,通过有效使用,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否则不应当确认为资产,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 B、它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获得的。(即只有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计划或合同来确认一笔资产)。 C、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企业对其享有所有权。控制:虽无所有权,但掌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未来利益和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该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 12、实务中资产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13、取得时的计价:一般按实际成本计价。,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有负债,但可进行负债经营或在经济来往中产生负债) 21、
5、特征: A、负债是企业现存的义务,该义务是由过去的经济业务事项引起的。 B、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日加以清偿。 C、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2、实务中负债的分类: 按流动性或偿还期限长短分:短期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31、特征: A、由资产减负债的余额决定。 B、其增减变动受所有者增减资或留存收益的多少等决定。 32、实务中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按永久性程度分类:实收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二)经营成果要素 1、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
6、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1、该定义为狭义的收入,强调的是从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12、特征: A、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B、收入能使企业的资产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C、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1、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22、该定义为狭义的费用,与收入定义相对应,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23、特征: A、是
7、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B、其表现为企业资产的较少或负债的增加。 C、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广义收入扣除该时期相关的广义费用后的盈余。 31、特征: A、表示企业的最终成果。 B、由一定时期的收入和费用配比相抵确定,并与收入费用要素密切相关。,小结: 1、对会计要素的定义采用的是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定义的。采用此法更能揭示要素的经济本质。 2、对会计对象的层次结构划分问题实质是对会计对象质的分类揭示问题,旨在搞好会计对象的分类核算和分类编报。具体采用四层次划分法:第一层次:要素类别;第二层
8、次:项目别;第三层次:科目别;第四层次:细目或子目别。 3、在实物中,在进行账簿核算时,是按照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进行核算,因此会计科目是会计记录的基点。而会计要素是分类核算和分类编报的基础。,第三节 会计等式 一、资产与权益之间相互制衡 1、企业在获得资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来自于所有者和债权人的要求权。在会计上,将经济资源提供者对企业资产所拥有的权利,称为“权益”或“产权”,代表着一种求偿权,并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债权人优先于投资人拥有求偿权。 2、债权人权益属第一要求产权,又称初级权益,投资人权益属第二要求产权,又称终级权益。 3、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相互制衡。
9、 A、总额制衡:资产总额权益总额(债权人总额投资者总额) B、差额制衡:资产总额债权人总额投资者总额(反映了法定程序),二、会计等式及其表现形式 (一)会计等式的概念 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等式。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内在量化关系的恒等式,也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达式。 (二)常见的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静态财务状况表达式) 强调的是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恒等。 例1:A企业投资300,000元,成立一个B公司,资金已经到位并存入银行。资产(银行存款)300,000权益(所有者权益)300,000 例2:B公司因经营需要向银行贷款50,000元。款项已打入公司账户。资产35
10、0,000负债50,000所有者权益300,000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财务状况表达式) 强调所有者权益属于留剩权益性质,在大小上体现为净资产。,3、收入费用利润强调了利润是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该时期内的相关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属于动态经营成果表达式。 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强调两点:A、一定时期的收入与费用(即最终经营成果)会影响企业资产的大小,对所有者权益会产生影响。B、净利润或净亏损都由投资者分享或承担。 例3:B公司经过一个月的经营,共实现营业收入100,000元,发生相应的营业成本为75,000元。资产375,000负债50,000所有者权益300,000收入100,000费用75,000 5、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左边反映企业的资金占用,未使用的表现为资产,使用了的表现为费用。等式右边反映企业的资金来源,分别来自债权人、投资人、客户。 该公式反映了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体现一种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