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9 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 (全国 I 卷 ) 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共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 ,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 ,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 ,二分阴阳 ,三为天、地、人 ,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 ,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
2、、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 ,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 :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 ,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 ,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 ,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規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 ,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 ,但都有一个中心 ,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 ,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 ,五体变化 ,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西 ,结构章法 ,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 ,多姿多彩 ;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
3、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 ,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 ,近一百年来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 ,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 ,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 始 ,就有人过 度 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 ,一直倡 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 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 ?笔者认为 ,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 ,它主要是一种 “ 以形表意 ” 的文字 ,集形、音、义
4、三位一体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 ,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 ,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 ,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 ,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 谁取代谁的问题 ,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 ,相互学习、借鉴 ,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 中庸讲的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悖 ”, 论语 子路讲的 “ 君子和而不同 ” 。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 (3 分 )( )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 ,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 ,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 ,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 ,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 ,然后以 “ 汉字文化 ” 为例 ,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 ,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
6、的一些错误认识 ,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 ,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如果认清了本 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 ,就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 ,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 ,但都有一个中心 ,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 ,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共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6
7、 题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 ,铜锣清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 ,咣 ,咣 ,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 ,耍把戏的来了。羊凹岭的人把耍杂技唤作 耍 把戏。 2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宽大的棉袄随了胳膊的摆动 ,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 ,裤子却短 ,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 ,额上冒着汗 ,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 ,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 ,已经厩了棉袄棉裤 ,光着脊背 ,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 ,钻火圈 ,骑单车 ,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 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
8、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下 ,另一头的尖刀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霹雳啪擦 ,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 ,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 ,伸开着两臂 ,一步一步转着走得缓慢 ,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胀得紫红黑亮 ,眼睛瞪得溜圆 ,眼珠子快要蹦了出来般 ,凸出了眼眶 ,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 ,弯曲 终于 ,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 ,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 ,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们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 ,顺出一口气 ,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孩子 ,黑黑瘦瘦的 ,还
9、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 ,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 ,等姓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 ,他忽地瘪了下去 ,吓得娃娃手一弹 ,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 ,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 ,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羊凹岭人看要把戏 ,都是给一点粮食。 那孩子见了门 ,不进去 ,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 ,就会拿出两个馒头 ,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 ,或者是 ,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 ,反正是 ,家里有啥 ,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 ,就不敲了 ,鞠一下躬 ,翻过铜锣 ,接了粮食。出了门 ,他把钢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
10、子里。 走到二豁子门口时 ,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 ,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 ,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 ,凭着二豁子的性格 ,她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 ,还能有什么 ?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 ,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 ,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的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 ,站在当门口 ,脸上 就黑下一层 ,撅着嘴 ,不耐烦地摆着手 ,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 ,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 ,就有点可笑。你要给我当儿子 ,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11、。 那孩子不说话 ,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 ,都说留下吧 ,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 ,笑笑 ,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 ,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 ,也倔强 ,好像是 ,还有点忧郁。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 ,做地娃多好 ,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 ,咣地一声 ,响亮 ,突兀 ,也寒凉 ,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多嗦 ,还没回过神来 ,那孩子缓缓地说 ,我不是讨饭的。说着 ,一手提着铜锣 ,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 ,走
12、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 ,木槌撞在钢锣上的声音 ,当当当 ,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 ,细碎 ,纷乱。 这娃 ,脾气还挺大嗤 ,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 ,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 ,人们瞪着二豁子 ,不明白她好好的 ,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 ,抽出五角钱 ,用手绢包好 ,又塞到腰里 ,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 ,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 ,抬头看天 ,讪讪地 ,天要变了 ,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 ,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 ,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 ,那孩子提
13、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 ,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 ,又温暖。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 ,演完后则微笑地 向人们鞠躬致意 ,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 ,前后对比鲜明 ,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 “ 裤子却短 ,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 ”, 二豁子 “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 ” 等描写 ,用笔精省 ,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3 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 ,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 ,以免自讨没趣
14、等情节 ,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 ,人们与人为善。 D.“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 ,轻 ,而且柔 ” 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 :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 ,但 是否收养这个孩子 ,她内心还是犹豫。 5.小说多处描写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 敲铜锣 ” 的情景 ,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5 分 ) 6.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 ,却达到了独到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分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共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书店减少并非一时一地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 ,即便是全民阅读率高的国家
15、,人文学术类的实体书店数量减少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 以伦敦为例 ,查令十字街的旧书店已屈指可数 ” 。 就实体书店而言 ,近两年增长较快的是机场书店和超市书店。其中 ,机场书店以职场人士为主要阅读群体 ,类型小说、经管励志、旅游历史有很好的销量 ,而生活、育儿、家教类图书 ,则在超市书店有比较好的表现。与实体书店相比 ,网络书店具备的优势是折扣销售、海量库存以及依靠物流几乎可以抵达全国任何地方的营销网络 ,且几乎不需要租金成本。现实生活中 ,进行实体书籍陈列的书店几乎没有办法媲美其品类和销售网。但实体书店也有自己的优势 ,如专业化的选书眼光、让读者有 “ 遇见一本好书 ” 的体验感、 “
16、文化空间 ” 的概念和富有特色的沙龙活动等 ,“ 互联网的 诞生在给传统书业以致命打击的同时 ,也创造了最有力的改革启示。面对变化 ,最有力的回应就是拥抱变化 ” 。 (选自光明日报 2017 年 12 月 1 日 ,有删改 ) 材料二 (注:码洋是指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 4 材料三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共享书店的应运而生不失为一件好事。它使得全民阅读由买书到借书、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逐渐成为可能 ,书店正变成参与者的自家书房。这种运营模式有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阅读、亲近书香 ,有助于降低广大读者的读书成本 ,有助于读者因 “ 抱团 ”“ 共享 ” 而愈益提
17、升阅读的兴趣与成效。 书店尝试走 “ 共享 ” 发展道路令人欣喜 ,不过 ,需要提醒的是 ,这一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把 “ 双刃剑 ”, 经营得当可以锦上添花 ,稍有不慎也可能导致雪上加霜。共享书店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经营思路。选择走 “ 共享 ” 模式的书店经营者 ,需要 找准自身的盈利机会 ,并且最好能够因时、因地制宜 ,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瞄准线下、线上做文章 ,将纸质书、电子书共享结合起来 ,不寄望一鸣惊人 ,唯寻求着眼长远、步步为营 ,以平和的经营心态与实实在在的行动 ,助力共享书店在新经济时代走出一路风光。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 年 12 月 21 日
18、 ,有删改 ) 材料四 在众多实体书店收缩规模甚至关闭时 ,日本茑屋书店却于今年 4 月在寸土寸金的东京银座某商厦内开出了总面积达 2300 平方米的新店 ,短短几个月就实现日均到店顾客 2 万人次的佳绩 ,成为该商厦内集客力最高的商铺。茑 屋书店必备的星巴克 ,在这里也有了升级 ,是少有的可以品尝到手磨咖啡的地方。在配有高脚凳的长条桌上 ,放着杂志、画册和提示纸条 -“ 请在喝咖啡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 完全不同于通常书店禁止带入食品的规定。 “ 茑屋不光卖书 ,还要做生活方式的提案者。 ” 茑屋书店负人告诉记者 , 茑屋书店摒弃了传统书店按照书的形态进行分类的方式 ,按照书的内容、生活场景
19、进行分类 ,重构书店空间。同样是卖烹任书 ,茑屋会在周边布置相关的食材和厨具 ,让消费者一下进入 “ 理想厨房 ” 的情境。 (选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11 月 9 日 ,有删改 ) 7下列对材料 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从全球范围来看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书店减少并非个别现象 ,实体书店数量的减少在全民阅读率高的国家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B材料二显示 ,2012 年全年和 2013 年全年的实体书店零售渠道数据均为负增长 ,2014 年开始回正。 C共享书店使得全民阅读由买书到借书、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逐渐成为可能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阅读 ,亲近书香。
20、 D茑屋不光卖书 ,还做生活方式的提案者 ,如烹饪书周边布置相关的食材和厨具 ,让消费者进入 “ 理想厨房 ” 的情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 ,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近两年增长较快的实体书店是机场书店和超市书店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阅读爱好 ,各种书籍类型的销量也有不同。 B从各细分市场构成来看 ,教辅教材是实体书店渠道码洋比重最大的部分 ,其次是社科类 ,而网络销售则与此相反。 C相比网络书店 ,实体书店也有自己的特点 ,如专业化的选书眼光、让读者有 “ 遇见一本好书 ” 的体验感等。 D网络书店具备的优势是折扣销售、海量库存以及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 ,而且不像实体书店那
21、样还需要租金成本。 E茑屋书店能创下日均到店顾客 2 万人次的佳绩 ,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在喝 咖啡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而通常其他书店则禁止带入食品。 9根据上述材料 ,你认为共享书店在新经济时代怎样才能走出一路风光 ?请简要分析。 (4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 ,共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3 题 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楚材曰 :“ 陛下将南伐 ,军需宜有所资 ,若均定中原 ,地税、商税及盐、酒、铁冶、山泽之税 ,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
22、四十余万石 ,足以供给 ,何谓无补哉 ?” 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 ,凡长式悉用士人 ,如陈时可、赵防等 ,皆5 宽厚长者 ,参佐皆省部旧人为之。辛卯秋帝至云中 ,十路咸进廪籍、金帛。帝大喜 ,谓楚材曰 :“ 汝不去朕左右 ,而能使国用充足如此。 ” 即日拜中书令。旧制 ,凡攻城对敌 ,以矢石相加者 ,即为拒命。既克 ,皆屠之。汴梁将下 ,楚材驰入奏曰 :“ 将士暴露于外数十年 ,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得地无民 ,将焉用之 ?” 帝犹豫未决 ,楚材复 曰 :“ 奇巧之工 ,厚藏之家 ,皆萃于此 ,若尽杀之 ,将无所获。 ” 乃诏罪至究颜氏 ,余皆勿问 ,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求
23、孔子后 ,得五十一代孙元措 ,奏袭封衍圣公 ,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 ,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 ,使直释九经。置编修所于燕、经籍所于平阳 ,由是文治兴焉。帝议裂州县 ,赐亲王功臣。楚材曰 :“ 裂土分民 ,易生嫌隙 ,不如多以金帛与之。 ” 帝曰 :“ 已许之奈何 ?” 楚材曰 :“ 若朝廷置吏 ,收其贡赋 ,岁终颁之 ,使毋擅科征 ,可也。 ” 帝然其计 ,遂定天下赋税。朝议以为太轻 ,楚材曰 :“ 作法于凉 ,其弊犹贪 ,后将有以利进 者 ,则今已重矣。 ” 丁酉 ,楚材奏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武 ,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 ,儒人被俘为奴者 ,亦令就试 ,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
24、凡四千三十人 ,免为奴者四之一。 (节选自李贽藏书 ) 【注释】储偫 :储备、积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太祖之世岁有事 /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 /而官无储偫 /近臣别迭等 /因言汉人无补于国 /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B.太祖之世 /岁有事西域 /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 /而官无储偫近臣 /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 /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C.太祖之世 /岁 有事西域 /中原官吏 /多聚敛自私 /而官无储偫 /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 /于国可悉空其人 /以为牧地。 D.太祖之世 /岁有事西域 /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 /而官无储偫 /近臣别迭等因言
25、汉人无补于国 /可 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路 ,宋元日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 “ 路 ”, 相当于现代的 “ 省 ”; 元时的 “ 路 ”, 相当于现代的 “ 地区 ” 。与现在 “ 道路 ” 的 “ 路 ” 意义不同。 B.林庙 ,指孔林、孔庙。孔林 ,指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园。孔庙 ,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 “ 付以林庙地 ” 即给予他孔林、孔庙的用地。 C.文治 ,指以文教礼乐治民 ,常与 “ 武功 ” 连用 ,指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在统治国家时的表现。 D.“ 作法于凉 ,其弊犹贪
26、 ” 中 “ 作法 ” 即制定赋税 ,“ 凉 ” 即 “ 重 ” 。这句话指出 ,制定很重的赋税以后 ,还会出现贪污的弊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耶律楚材勤于政事。他白始至终侍奉在元太祖身边 ,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他曾建 议让忠厚的汉族读书人担任正副征收课税使 ,结果国用充足。 B.耶律楚材关爱百姓。当汴梁将被屠城时 ,楚材这样说服元世祖 :有地无民 ,要土地无任何用处 ;如果杀尽聚集于此的巧匠、富家 ,最终一无所获。 C.耶律楚材有治国才能。楚材请求寻找孔子后裔 ,并使之世袭衍圣公 ,尊崇儒术 ;反对太祖分割州县赏赐给亲王功臣的
27、做法 ,并亲自制定了赋税制度。 D.耶律楚材重视读书人。楚材奏命刘中到各郡主持考试 ,下令被俘为奴的读书人也可参加 ,主人不得藏匿、阻止 ,脱颖而出的读书人达四千三十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 1) 乃诏罪至完颜氏 ,余皆勿问 ,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 ( 2) 若朝廷置吏 ,收其贡赋 ,岁终颁之 ,使毋擅科征 ,可也。 6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共 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14、 15 题。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 ,缥纱飞楼百尺连。 三峽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 ,无事沧州起白烟
28、。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望海楼 :宋时在镇江城内。后文的 “ 铁瓮 ” 即指镇江城。画角 :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 ,声音哀厉高亢。沧州 :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A.首联从望海楼起笔 ,“ 近 ”“ 飞 ” 二字运用夸张手法 ,极写楼的高耸和凌空飞腾之势 ,富有动感。 B.颔联在 “ 江声 ” 前冠以 “ 三峡 ”,“ 帆影 ” 前冠以 “ 六朝 ”, 使诗歌意境得以扩展 ,可谓妙趣横生。 C.颈联两句对比鲜明 ,蕴含色彩、远近、事物趋向等方面的对比 ,组构成一幅完整而富有情趣的画面。 D.尾
29、联以 “ 忽忆 ” 领 起 ,由景及情 ,诗人由眼前春花秋月之美景 ,想到往日的赏心乐事 ,不禁茫然失落。 E.诗人立足 “ 望海楼 ”, 从仰视、俯瞰、远望等角度着笔 ,绘成多幅美好图画 ,也投射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1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 (6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 ,每空 1 分 ,共 5 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 杜甫登高中 ,“ , ” 两句通过落木、长江传达出作者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王勃的滕王阁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 “ 潦水尽而寒潭清, ” 两句写出了山水的色彩变化之美 ;“ 山原旷其盈
30、视 , ” 两句写出了山川的壮丽之美: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两句写出了上下浑成 ,江天相接的明丽之美。 第 二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1)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 ,关于金砖会议 “ 成色下降 ” 等言论 不绝如缕 。 (2)眼下的都市剧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但细细梳理不难看出 ,数量虽多 ,精品却 凤毛麟角 。 (3)马马卡拉茶加盟专注于打造特色饮品 ,从而开拓了客源 ,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成为了当前 炙手可热 的创业项目。 (4)近期 ,合肥庐江县罗河镇两名
31、女子因对夏天雷阵雨 不以为意 , 在树下避雨 ,被雷击中 ,不幸身亡。 (5)工厂各车间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杜绝粗心大意和经验主义 ,要做到警钟长鸣 ,未雨绸 缪 。 (6)人民文学主编在 “ 人民文学奖 ” 初评中发现了青年文学创作的诸多弊端 ,30 岁以下作家的长篇小说几乎不忍卒读 。 A. (2)(4)(5) B.(1) (3)(6) C. (2)(4)(6) D.(1)(3)(5) 18.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 A.我国将加强汽车产能监测预警 ,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合理投资 ,规范汽车产业监督 ,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B.本月 11 日 ,
32、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发生 “ 刺激性气体 ” 袭击事件 ,导致 6 人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7 C.英国政府近日宣布 ,将于 2040 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车 ,届时市场上只允许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环保车辆销售。 D.人脑并非像电脑一样进行线性或序列思维 ,它的思维是多面的、发散性的进行 “ 全脑 ” 协同工作。 19.下列各句中 ,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 ) A.谢谢您这次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和物质上的支持 ,今后如需我帮忙 ,您尽管说 ,我一定鼎力相助。 B.为进一步增强北京、保定两地旅游合作 ,保定市旅发委策划推出了 “ 保定市百万元景区门票惠赠北京市民 ”活动。 C
33、.中秋来临之际 ,李先生献上他的一首拙作中秋的月 ,来祝所有参会的人阖家团圆 ,幸福美满。 D.令爱今天生病了 ,我下午需要请假半天照顾她 ,剩余的工作就请您帮我完成 ,给您添麻烦了 ,谢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 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 ,这是因为口头的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交往和记事的需要 ,于是产生了一种信息符号 体系 文字 ,用以记录口头语言的内容。 因 此 , ,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累积为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 , 。从一般的规律看
34、 ,文字的发展变化总是从形象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 ,从复杂到简单。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 ,请参照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 ) 马拉松是 现在备受人们青睐的体育运动。从科学研究来看 ,经常进行马拉松长跑 ,能改 变 人体的心血管健康 ,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 ,消除人体堆积的多余脂肪 ,所以只有进行马拉松运动 ,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不肥胖。保持身体健康 ,就能增强人的意志力。意志力坚强的人 ,做什么 事 情都可以成功。 跑马拉松运动不一定就能保持身体健康 四、写作 (6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 据要求写作。 (60 分 ) 青年作家李娟一头扎进草原 ,与哈
35、萨克牧民共同生活 3 个月后 ,又用了 3 年多的时间回忆、酝酿,最终完成了 53万字的羊道三部曲。以下是她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的几则访谈录: 第一财经 :你为写作做了哪些准备 ? 李娟 :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从小喜欢读书 ,痴迷写作。 第一财经 :现实生活中是什么触发了你的表达意愿 ? 李娟 :既有生活的变化 ,也有个人的特殊经历和特殊的情感需求。井且远不止于此。 第一财经 :在与当地哈萨克族人生活的过程中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李娟 :我们这个世界和这个地球不能离开游牧这样的行为。我们大多数人之前对游牧行为的认识都太过偏狭、自私。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