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ppt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9015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中考 语文现代文阅读 复习,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的相关知识,1、记叙文的种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报告文学等。,2、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记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塑造人物赞美精神;写景状物,写出美感,表现景物内在的精神。3、记叙文往往有线索:线索在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内容上往往也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可以是:人,物,事(时间,空间),情感。散文的突出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抓住散文的主旨内涵就是就是抓住了线索和根本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文一般以记叙和描写为主。,顺序、插叙、倒叙,5、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 *对比突出或反衬;*烘托,渲染;*设悬念

2、;*伏笔 ;照应;铺垫; *生动的描写:环境描写(场面、细节),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身份地位;职业特征;气质性格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说话方式反映人物性格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行动特点;反映人物内心及性格 心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最直白的表现(神态:人物的心理、情绪等)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的穿插); *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象征手法 *以小见大;详略得当 *联想与想象,6、关于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记叙文的语言记叙文的语言风格很多:生动形象;优美有内涵; 自然朴实清新。,常见题型:

3、1、概括题 (1)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概括段落主要内容 概括行答题思路: (1)概括全文时一定抓住文章的主人公,以他为阐述对象。 (2)考虑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精简概括:人物+事件;地点+事件;时间+事件根据提示,概括文意1、看清题目要求(概括事件、心理或 情感变化),看清范围,找到相应的段落。2、如果有示例的,仔细分析例句概 括内容,语句形式,字数要求等。,2、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1)设置或推动故事情节 (2)烘托渲染气氛(欢快、悲伤、庄重、祥和 温馨等) (3)衬托人物的心情 (4)突出文章主题(比如孔乙己)

4、 答题思路与步骤: (1)描写了哪些内容?分析环境有什么特点? (2)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比如:抢钱 “ 1月20日,长春街头,北风刮得很猛,天很冷。”“长春街头,北风刮得还猛, 但分明不那么冷了。”,前面语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突出了风猛寒冷,为后文作者猫着腰前行撞了老人和钱飞散出去,引起行人的“抢钱” 等故事情节做铺垫。 后面语句交代了风猛但是不那么寒冷了,作者经历了这件事被路人热心助人的好品质感动了,感到了一种情感上精神上的温暖,更为突出主题。,3、赏析题 (1)人物分析* 了解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肖像描写:身份地位;职业特征;气质性格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说话

5、方式反映人物性格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行动特点;反映人物内 心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最直白的表现(神态:人物的心理、情绪等)* 一定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如:抢钱“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有些人还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 钱数一数。看得出来,老人很感激,又有点不安,但终于用微颤的手数了起来。”,老人感激人们为他抢回了丢失的钱,但同时又怕因为少 了钱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给大家添更多的麻烦“,【05】17、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06】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 【08】14、第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

6、一例进行分析。 【09】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2)语言品析题 中考题回顾:,(2)语句赏析,第一步:确定赏析角度:从字词角度: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从写法角度:对比;侧面描写;象征等从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第二步:结合语境明确描述对象及状况,同时点出表达效果第三步:追问原因,感悟情感(或主题思想),蔷薇几度花,例一:请分析第段中“听”“飞奔”“拿”“换” 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

7、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描述的对象,结合语境,明确对象的状况,换灶糖的急切心情,追问原因,感悟情感,为什么“急切”?,明确赏析的角度,这一系列的动词,蔷薇几度花,请分析第段中“听”“飞奔”“拿”“换” 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答案示例: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换灶糖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灶糖的喜爱,突出了灶糖在贫穷年代带给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追问原因,感悟情感,结合语境明确描述对象及状况,明确赏析的角度,表达

8、效果,用词的精当,蔷薇几度花,例二:品味第段划线句子“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的表达效果。,明确赏析的角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蔷薇几度花,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结合语境,明确对象及状况,蔷薇花刚开放时颜色的淡雅,写出了蔷薇花开放在绿叶间不起眼,写出了蔷薇花含苞欲放的状态,

9、蔷薇几度花,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追问原因,感悟情感,为什么写它“不起眼”?为什么强调它淡淡的颜色?为什么感觉它在笑?,突出了作者看到蔷薇花开放时的惊喜之情。,蔷薇几度花,例二:品味第段划线句子“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躲”写出了蔷薇花开放在绿叶间很不起眼,“素素妆”写出了蔷薇花刚开放时颜色的淡雅,“淡淡笑”写出了蔷薇花含苞欲

10、放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不张扬、素雅的特点,突出了作者看到蔷薇花开放时的惊喜之情。,结合语境明确描述对象及状况,明确赏析的角度,表达效果,追问原因感悟情感,修辞的妙用,约会荷花,例三:品味第段划线句“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效果。,辨析学生答案:“斜”和“笔直”放在一起,鲜明的对比,突出虽然霍金的身体存在缺陷,但是他品格高尚,心中具有一股正直之气。,写法的运用,约会荷花,例三:品味第段划线句“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

11、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斜”和“笔直”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斜”是说霍金的身子、脖子、微笑、看到的人和物都是斜的,写出了霍金全身瘫痪的事实,“笔直”是对霍金品格的概括,通过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表现出的坚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霍金的敬佩之情。,约会荷花第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霍金比喻成秋天的一片落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鲜花、掌声、赞叹和荣誉时如落叶般宁静和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与蕴藉),突出了作者对霍金的赞颂

12、之情。,实战演练,约会荷花第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学生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霍金比喻成秋天的一片落叶,一方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身体上的特点,他全身瘫痪,已进入垂暮之年,自然像即将离开世间的落叶。另一方面又突出表现了霍金与落叶性情品质上的相似之处:宁静和从容,不过分追名逐利,淡定。突出了作者对霍金的赞颂之情.,实战演练,一双脚上的修养,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昧,请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示例

13、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课堂检测,开放性试题,题目示例: 1、结合全文,品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猎人和狼由对手变成合作者,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3、“树底下还有一个仰视的我”,结合文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仰视的理解。,亮出观点(1分)结合文章分析原因(2-3分) 联系现实(1分)语言表达(1分),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两大类) 2、说明对象(介绍的是什么事物;揭示什么事理) 3、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特点) 4

14、、说明方法举例子(具体且有说服力)、列数字(具体准确)、打比方(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作比较(鲜明突出)、分类别(条理清晰)、画图表(清晰明确)、下定义(周全严密)、摹状貌 5、说明文的语言严谨、准确(生动) 6、说明文的结构一般说来说明文结构清晰,以总分结构为主(总分总, 总分,分总),7、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特定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常见说明文考题,一、概括题 概括说明内容:通读全篇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和其他相关内容等。,如果是说明中心:说明对象+主要特点 注意语言要简洁,准确。,二、说明方法及其作

15、用 举例子(具体且有说服力)、 列数字(严谨准确)、打比方(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作比较(鲜明突出)、分类别(条理清晰)、画图表(清晰明确)、下定义(周全严密),三、语言分析题 1、句中短语(词组)不能删去的两个原因?如果去掉,后文中重点内容(结合原文)没有涉及对象不能与 前文某句某词相照应,突出说明内容或特点。 2、句子中某限定词是否能去掉。解释:解释词语的含义,能起何作用。联系:联系原文内容说词语起到的作用。反说:如果去掉,效果变化 (与原文意思不符,表意不准确等),四、链接题,1、印证补充式材料内容仅印证或补充说明文中某个说明要点(事物的特点;现象原理;某角度某方面)注意:审题,看清对

16、应的段落;理清思路 2、解释说明式用文章中的原理解释说明材料中的现象或做法。注意:找到对应段落及相关内容;将文中内容与材料巧妙结合,表述要清晰完整(从原因到结果,从原理到现象),议论文阅读,议论文相关知识点,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阐发对事物的看法、主张,或批评别人的观点、意见的文章。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说“理”。这个“理”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理即阐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看法、主张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鲜明突出。 论据:即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证过程: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

17、程。论政过程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三、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具体确凿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经典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权威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是非曲直更明确,鲜明深刻) 比喻论证:运用打比方的方式将某一道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清楚。(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四、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有强烈的逻辑 色彩;议论文语言鲜明、爱憎分明(感性)。,题型分析 一、找中心论点 注意: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18、复杂的议论文为了论述的清楚,有条理,常常在中心论点下分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持作用。 四种方式: 1、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个明确的判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3、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 4、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总论点。5、少数文章需自己概括,方法: 首先:明确论题,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其次:由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确定论点; 最后:由论点的语言形式(表判断的完整语言)来判断论点。,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首先,概括说说相应文字的内容。(举了谁的什么事;引了什么名言;拿什么和什么做对比;用什么来比什么) 然后,结合表达效果看论证了怎样的观点: 举例

19、论证:具体确凿地论证了。 引用论证:确凿地论证了。 对比论证:鲜明地论证了。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三、论证过程 1、首先,读懂文段。 分清层次:(概括哪里提出观点;哪里是具体论证;哪里是总结) 明确论证的角度:分几个方面进行;从正面和反面进行 明确论证方法:文段中都用到哪些论证方法。 2、表述时注意逻辑层次,注意适当结合文章。首先其次紧接着(再次)然后最后。 注意:结合文章(事例要简要概括;对比论证说清如何对比等) 3、语言简洁明确。切忌长篇摘抄。,四、句子排序往往让填写排序的句子都是表述作者观点的句子,具有总结性。此题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能够通过相关论据判断合适的论点。方法:认真阅读相关语段,概括内容;寻找语段与所给出语句间的关联;作出判断排序。 五、根据上下文填写语句。往往考查的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衔接语句。 1、既要关注论据的相关人物事例内容; 2、又要关注本段所要论证的观点。 3、找到切合点,用明确的语句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也可观察上下段是否有可仿用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