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400999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 / GDW 212 2008ICS 29.240CEC96-2008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66.3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3 部分:电力电缆线路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preliminary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 GRIDPart3: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2011-01-04发布 2011-01-04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代替 Q/ GDW166.3 2007Q / GDW 166.3 2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总的部分 25 电缆线路路径 46 环境条件 47 污秽条件 48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4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510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 511 电缆支持与固定 512 通讯干扰 513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514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615 土建部分 616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717 电缆通道防火 718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719 在线监测 720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721 附件 822 专题报告 823 图纸部分 824 计算项目要求 925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926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3、 1027 概算部分 10编制说明 13Q / GDW 166.3 201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部分) ( Q/GDW166.3 2007)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 三通一标”

4、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 标准化水平。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公司各部门、 网省公司、 建设管理、 设计、 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 增加 500kV 电缆线路工程及充油电缆线路工程的相应内容,增加在线监测等智能电网线路环节设计技术要求,单独列出电缆土建部分内容,并增加直埋电缆、 电缆排管等相应内容 ,深化、 细化走廊清理设计等。 简化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内容,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本标准共分 27 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总的部分、

5、 电缆线路路径、 环境条件、 污秽条件、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 电缆支持与固定、 通讯干扰、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土建部分、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电缆通道防火、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在线监测、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附件、 专题报告、图纸部分、 计算项目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以及概算部分。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强 孙竹森 张强 李晋 李显

6、鑫 朱占巍 韩晓鹏 郭庆宇 欧阳晓梅陈凯 方浩 鲁斌 亢晓峰 王贤灿 郭咏华Q / GDW 166.3 2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3 部分:电力电缆线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35kV 500kV 电缆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 35kV 以下电缆新建工程以及改建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并可适当简化。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

7、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Q/GDW248 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3 总则3.1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3.1.1 国家各项技术方针、 政策、 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3.1.2 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1.3 “ 三通一标” 和“ 两型三新” 建设原则。3.1.4 城乡规划、 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 地质灾害、 压覆矿产、 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3.2 初步设计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a) 说明书;b) 图纸;c)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d)

8、 概算书;e) 勘测报告(工程地质、 水文、 地下管线等资料);f) 专题报告(必要时);g) 附件。3.3 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包括下列部分:a) 概述;b) 接入系统概况;c)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d) 环境及污秽条件;e)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f) 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g)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Q / GDW 166.3 20102h) 电缆的支持与固定;i) 通讯干扰;j)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k)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l) 土建部分;m)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n)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o)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p) 在线监测;q)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r) 其他说明

9、;s) 附件。3.7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a) 对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b) 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c) 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d)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e) 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 正确。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4 总的部分4.1 概述4.1.1 设计依据a)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核准的工程文件。b)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c)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d)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 规范。4.1.2 工程

10、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a) 电缆线路起迄点、 额定电压、 输送容量、 路径长度、 回路数、 电缆及主要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b) 电缆夹层、 电缆通道土建概况,电缆通道结构型式及长度、 工作井的型式与数量,以及变电站预留的出线通道情况。a) 电缆终端站或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和数量。b)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范围和内容、 外部协作项目、 设计的分工界限,以及编制工程概算情况。4.1.3 接入系统概况a) 说明工程建设必要性。b) 简述批复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含相关的系统二次方案)。c) 论述同路径其他电缆线路的规划。d) 论述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划。4.1.4 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a) 说明电缆线路

11、路径沿线地面、 地下建、 构筑物等建设环境情况。b) 说明拆、 改地下管线及地上三线(电力线、 通信线、 广播线)、 路灯等市政设施情况及数量。c) 说明需要拆迁的厂矿企业、 民房等建筑物的面积、 结构类型、 数量。Q / GDW 166.3 20103d) 说明需要砍伐树木的数量及园林、 绿地的恢复补偿数量。e) 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说明(资金、 协议内容)。4.1.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a) 主要技术指标1)电缆型号和长度,回路数。2)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3)电缆通道长度(含通道类型、 结构型式、 施工方式等)。4)电缆井的结构型式、 数量及其分布情况。5)电缆终端站(塔)的规模。b)

12、 主要造价表造 价 项 目可研(万元)初设(万元)初设 -可研(万元)初设单位造价(万元 /km)电缆电气部分投资电缆土建部分投资辅助设施部分投资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其它费用静态投资动态投资注:电缆电气部分指:电缆及附件的设备、 紧固件及其安装;电缆土建部分指:电缆通道构筑物土建本体、 预埋件、 构支架等;电缆辅助设施指:通风、 排水、 防火、 报警、 供电、 照明、 综合监控等;电缆场地征用及清理费明确为 4.1.4 款内容。4.1.6 造价分析a) 与通用造价指标定量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b)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 若初设概算超可研投资,应进行专项分析。4.1

13、.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电缆工程通用设计应用情况按下表要求填写,如未采用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及设计原则。电 压 等 级 110kV敷设回路数 2线路长度( km) 4.0电缆型号 YJLW03 64/110 1 800电气接地方式 2 组交叉互联工程概况土建 主要敷设方式2.0m 2.1m电力隧道 土建设施长度( km) 3.8 通用设计模块编号 D1 长度( km) 3.8 主要敷设方式其它Q / GDW 166.3 20104附注: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应用目录 进行选取。4.1.8 “ 两型三新” 应用情况参照国家电网公司“ 两型三新”

14、工程设计建设的原则,说明应用情况:a) 路径选择;b) 电缆电气部分;c) 电缆通道部分;d)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部分;e) 其他。5 电缆线路路径5.1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a)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市政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b)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 过热、 腐蚀等危害;c)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长度较短;d) 便于敷设和维护;e)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段。5.2 说明变电站、 电缆终端站的电缆进出线位置、 方向,新建电缆通道与已有、 拟建电缆通道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等。5.3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各路径方案

15、沿线地形、 地质、 水文、 主要河流、 铁路、 地铁、 二级以上公路、 园林、 城镇规划、环境特点、 特殊障碍物等。b) 电缆线路路径沿线协议情况。c) 电缆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d)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论证结果。e) 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6 环境条件6.1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规范要求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 基本风速、 日照及覆冰厚度、 土壤热阻系数等。6.2 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地震设防烈度。7 污秽条件7.1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7.2 污区划分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 附灰密度、 污湿特征

16、、 运行经验,并结合各地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来确定污秽等级。8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8.1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 环境特点、 负荷需求、 电缆类型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8.2 说明沿电缆线路路径的电缆敷设方式及采取该种敷设方式的理由。Q / GDW 166.3 201058.3 综合考虑电缆的输送容量、 通道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 已建电缆通道、 工作井、 电缆夹层、 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8.4 根据电缆通道空间、 工作井分布、 电缆分段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布置方案。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9.1 电缆选型a) 根据系统要求

17、的输送容量、 电压等级、 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要求、 敷设环境和以往工程运行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电缆截面和型号。b) 充油电缆选型还应考虑电缆最高、 最低工作油压及供油设计等因素。9.2 附件选型a) 电缆附件包括终端头(户外终端、 GIS 终端)、 中间接头、 交叉互联箱、 接地箱、 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 护层保护器等。b) 根据电压等级、 电缆绝缘类型、 安置环境、 污秽等级、 海拔高度、 作业条件、 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说明电缆附件的型号规格。c) 根据系统短路热稳定条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确定交叉互联电缆、 接地电缆(必要时含回流线)截面以及护层保护器特性。9.3 必要

18、时根据电压等级、 安置环境、 污秽等级、 工程特点等说明避雷器型号。10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10.1 论述电缆线路雷电、 操作过电压保护措施。10.2 根据系统短路容量、 电缆芯数、 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线芯电流,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10.3 提出沿电缆通道设置接地装置的布置方案。11 电缆支持与固定11.1 根据不同的通道及夹层环境、 通道坡度、 电缆敷设类型确定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方式。11.2 根据电缆的荷重、 运行中的电动力要求,确定电缆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11.3 根据电缆及其附件数量、 荷重、 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确定电缆支架的结构和强度。11.4 根据

19、通道空间容量、 电缆电压等级、 电缆回路数量确定电缆支架的层数、 支架层间垂直距离、 电缆支架间距,电缆支架的层架长度、 支架的防腐处理方式等。11.5 说明电缆支架的接地处理方式。12 通讯干扰12.1 设计原则和依据特殊情况下,考虑电缆线路对邻近通信电缆、 微电子设备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12.2 计算分析及推荐意见a) 对邻近通信电缆或微电子设备进行危险和干扰影响计算,并对有关参数如屏蔽系数、 互感系数等进行分析。b)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对邻近通信电缆或微电子设备采用的防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13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 ( 塔 )13.1 根据电网规划、 电缆线路进出线情况

20、确定电缆终端站的规模。Q / GDW 166.3 2010613.2 提出电缆终端站布置方案及电气设备选型。13.3 根据电网规划确定电缆登杆(塔)的规模、 布置方案及选型。14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14.1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注:按电缆线路的环境条件确定电缆稳态油压;注:按电缆负荷变化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确定电缆需油量、 暂态油压;注:按电缆需油量选定供油设备容量和油箱数量;注:根据电缆最大、 最小容量压力确定供油设备油压、 油吞吐量和供油长度。14.2 充油电缆油压报警设计。14.3 根据电缆线路路径情况和油箱数量确定压力箱房或工作井设置地点和占地面积。15 土建部分15.1 工程概况a) 说明沿

21、线的地形、 地质和水文情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况、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建筑场地类别、 地基液化判别;地基土冻胀性和融陷情况,着重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分别予以说明。b) 说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安全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防分类、 防水等级等主要原则。c) 说明新建、 改建电缆通道的起止点、 长度、 结构形式、 电缆井的结构形式及数量。d) 电缆终端站占地面积,站区地坪设计高程,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 数量及材料。e) 说明通道本体、 通道与通道的接口处、 通道与电缆井接口处的防水设计。15.2 横断面及纵断面设计a)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进行说明。

22、 新设计断面应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意义。b) 论述电缆通道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隧道、 沟道、 沟槽的净宽、 净高、 结构形式及壁厚,明确沟盖板承载能力等;保护管的直径、 数量、 排列方式及材质等,当保护管选用新型材料时,论述材质的选择理由。c) 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情况,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的要求,确定电缆通道的纵断面设计 ,明确通道的覆土厚度和坡度;重要交叉、 高落差等特殊地形处,应提供纵断面设计。15.3 通道施工方式a) 通道的施工方式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b) 应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要求及现场地质勘察情况,明确降水方案及需特殊处理地段的技术措施。

23、15.4 重要交叉穿越a) 论述穿越铁路、 地铁、 高速及城市快速路、 河流等的处理方案。b) 与其他重要市政管线有交叉穿越时,说明与市政管线的交叉穿越处理方案。15.5 电缆井根据电缆的电压等级、 转弯半径、 进出线规划、 通道分支情况,综合考虑经济性,确定电缆井的结构尺寸,对特殊井型应明确围护结构方式。15.6 电缆终端站a) 确定电缆终端站的站址位置及基础平面布置,基础形式及埋深(包括软弱或特殊地基时的处理方案)。Q / GDW 166.3 20107b) 确定电缆终端站接地设计。15.7 电缆登杆 ( 塔 )说明电缆登杆(塔)主要材料及用量,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 钢材、 保护管等。15

24、.8 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a) 应说明拟拆迁的房屋情况 ,包括建筑物的属性、 规模、 结构分类、 价格。b) 拆除或迁移“ 三线” (电力线、 通信线、 广播线)的情况说明。c) 拟拆除或迁移、 改造地下管线的所属单位、 类型、 等级、 数量、 费用。d) 树木砍伐数量,园林、 绿地等恢复补偿数量等。e) 当走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f) 其它。16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16.1 供电及照明16.1.1 说明工作 /备用电源的引接及用电接线方案。 根据负荷情况明确配电变压器选择结果。16.1.2 简要说明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设备选型。16.1.3 说明隧道

25、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16.2 排水a)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集水或机械排水方式。 应明确集水坑结构尺寸、 位置和数量等。b) 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时,明确接入市政排水方案及设备选型。16.3 通风a)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 应明确通风亭的结构尺寸、 位置和数量等。b) 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时,明确隧道通风设计布置方案及设备选型。17 电缆通道防火17.1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重要程度考虑防火设置方案;如采用电缆防火槽盒、 防火墙、 固定灭火装置等阻燃防护措施。17.2 电缆通道火灾报警系统 ( 必要时 )说明报警装置设置和应急通讯方案。18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

26、境段的处理18.1 说明电缆线路路径中特殊环境段(如高落差、 过桥和水下等)情况,及其可能对电力电缆造成的不良影响。18.2 说明解决特殊环境段对电缆不良影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19 在线监测19.1 结合本地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按照“ 分区域、 有重点” 的原则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9.2 对未列入规划的新建重要电缆线路,论述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类型及其必要性。19.3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监测装置的工作环境、 布点方式、 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实施费用等进行说明。20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20.1 环境保护Q / GDW 166.3 2010820.1.1 说明电磁环境影响和区域环境影响程度,有影

27、响时明确减小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措施。20.1.2 明确通风及排水设施的控制噪音措施,提出施工和运行的注意事项以及防治污染措施。20.1.3 根据环评报告的结论,说明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20.2 劳动安全20.2.1 说明电缆线路工程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等要求。20.2.2 说明电缆线路投运后感应电压情况,在运行和维修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21 附件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21.1 与本工程有关的上级部门文件和批文,工程设计委托文件。21.2 电缆线路建设所涉及到有关单位的协议和会议纪要,包括:规划、 国土、 矿产、 军事设施、 航空、航道、 河道、 通信、 公路、 铁路、 管道、 电

28、力、 水利、 供水、 林业等。21.3 其他重要文件。22 专题报告22.1 试验研究项目22.1.1 概述a) 目的和意义b) 工程应用及预期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22.1.2 研究内容及项目经费a) 实施方案b) 依据的理论及所采用的技术原理、 方法c) 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d) 项目的进度计划(通过表格、 甘特图等形式表示)e) 项目经费预算情况22.1.3 研究成果a) 成果内容及形式b) 研究成果在本工程的应用及效益22.1.4 相关文件a) 业主单位对项目的意见b) 主管单位对项目的审查意见22.2 其它专题对于其它专题项目,专题报告中应详细论证设计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达到概算深度

29、)。23 图纸部分23.1 必备的图纸a) 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图;b) 电缆线路路径平面图;c) 进出线平面布置图;d) 夹层电缆敷设平、 断面图;e) 电缆接地方式示意图;f) 电缆通道内敷设位置图(需标识本期与规划);g) 电缆通道断面图;Q / GDW 166.3 20109h) 电缆终端站平面布置图,终端塔型式一览图;i)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23.2 必要时需补充的图纸a) 电力系统接线图;b) 电缆通道平面图(包含电缆工作井的井位布置图);c) 重要交叉穿越地段纵断面图;d) 电缆蛇形敷设示意图(电缆通道内敷设时);e) 电缆接头间平、 断面布置图;f) 电缆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的断面

30、图;g) 电缆支架设计图;h) 线路 T 接点或 接点平断面图;i) 电缆 T 接箱电气接线图;j) 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曲线图;k) 充油电缆线路沿途最高与最低油压分布图;l) 塞止接头井布置图;m) 压力箱房或压力井布置图(其中包括压力箱房或压力井接地、 照明、 排水图纸);n) 供油系统信号原理图;o) 电缆通道供电(照明)系统图;p) 电缆终端站电缆进出线间隔断面图;q) 电缆终端站竖向布置与场地平整图;r) 电缆与电信线路接近位置平面图。24 计算项目要求初步设计阶段计算项目可参考下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增减。 计算书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计 算 项 目序号 计 算

31、 项 目 名 称 备 注1 载流量计算 多回同路径敷设时应考虑相互影响2 感应电压计算3 工频过电压计算4 雷电过电压计算 必要时5 护层保护器选择 必要时6 油压系统计算(包括压力箱数量、 暂态油压、 供油长度的计算) 必要时7 热稳定校核计算8 通讯影响计算 必要时9 电缆通道及附属设施、 支架等相关结构计算10 电缆隧道通风、 照明、 排水、 防火计算 必要时25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一般电缆工程不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土建、 电气施工方案应进行经济技Q / GDW 166.3 201010术比较,列出推荐方案,在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加以说明。26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26.1

32、主要设备材料表主要设备材料表应包括名称、 规格、 数量等栏目,并应说明是否计入设备材料损耗等。26.2 设备材料内容a) 电缆电气部分电缆及附件的设备、 紧固件及其安装材料等。b) 电缆土建部分电缆通道构筑物土建本体、 预埋件、 构支架等。c) 电缆通道辅助设施部分通风、 排水、 防火、 报警、 供电、 照明、 综合监控等。d) 备品备件、 专用仪器、 工具(必要时)。27 概算部分27.1 概述27.1.1 工程概况:应说明本工程建设的起点和终点、 路径和地理位置、 地下水位、 额定电压、 电缆相数、 长度、 电缆终端特征及接地方式、 电缆隧道情况、 电缆井型及数量、 征地、 拆迁、 赔偿内

33、容、 赔偿标准、 运距、 降水等情况。27.1.2 工程资金来源:应说明融资方式、 融资利率、 资本金比例。 (必要时)27.1.3 主要技术特征:a) 说明路径长度、 电缆型号、 电缆敷设方式、 电缆支(桥)架设置、 隧道施工方式、 隧道断面尺寸、 覆土厚度。b) 说明沿线交通运输情况、 运输地形、 运输方式、 运输距离。27.1.4 施工条件:应说明施工水源、 电源、 通讯、 道路、 材料仓库等情况。27.1.5 说明项目业主、 项目建设工期、 可行性研究核准或批复的总投资,本期设计概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份,电缆工程概算工程本体投资、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和单位公里造价。27.2 编制原则和依

34、据27.2.1 说明采用的工程量、 指标、 定额、 人工费调整及材机费调整、 装置性材料价格、 地方材料价格、材料运输、 编制年价差、 取费标准、 特殊项目等各种费用的取用原则和调整方法、 计算依据。a) 工程量:依据初设图纸或设计提资单。b) 概算定额、 预算定额:所采用的定额名称、 版本、 年份,采用补充定额、 定额换算及调整应有说明,定额人工费、 材机调整应说明所执行的文件。c) 人工工资:应说明建筑、 安装人工工资编制依据,人工工资调整系数及计算公式。d) 材料价格:应说明装置性材料价格采用的依据及价格水平年份、 电缆工程材料价格采用的依据,以及信息价格采用的时间和地区,国外进口材料价

35、格的计算依据。e) 材料运输:应说明材料运输的计算依据,超距离运输的计算方法。f) 编制年价差:应说明材料价差的调整和计算方法。g) 取费标准:应说明其它直接费、 间接费的编制依据。 其它费用应着重说明超出行业标准规定的费用编制依据。h) 特殊项目:应有技术方案、 相关文件、 合作协议书的支持,按概算要求编制。27.2.2 其它有关说明:主要说明概算中未曾统一、 待定工程和费用,设计未予确定的暂列费用等问题,提请设计审查时核定。Q / GDW 166.3 20101127.3 投资分析27.3.1 应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与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资进行简要的分析比较,阐述其增减原因。27.3.2 应与

36、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电缆分册 中类似建设规模的模块投资额进行对比。27.4 概算表及附表、 附件27.4.1 初步设计概算的表格形式及分类,按 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的规定执行。27.4.2 初步设计概算表包括:概算编制说明书、 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五丙)、 总概算表(表一乙)、 电缆本体工程费用汇总概算表(表二乙)、 电缆单位工程概算表(表三丙)、 送电电缆供电定员人数、 辅助设施工程概算表(表三乙)、 其它费用概算表(表四)。 送电电缆工程装置性材料统计表(附表二)、 工地运输重量计算表(附表四)、 工地运输工程量计算表(附表五)。27.4.3 初步设计概算附件包括:工程设计收费计算表、 工程监理收费计算表、 编制年价差计算表。Q / GDW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