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401024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53 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Code for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2018- 02 -13发布 2018- 02 - 13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653-2017 I 目 次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3 5 基本规定 . 4 6 标准贯入试验 . 9 7 圆锥动力触探

2、试验 13 8 静力触探试验 16 9 十字板剪切试验 19 10 平板载荷试验 . 22 11 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 25 12 低应变法 . 28 13 高应变法 . 30 14 声波透射法 . 35 15 钻芯法 . 41 16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 45 17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48 18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 49 19 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 5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记录表格 5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地基土试验数据统计计算方法 5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57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3、59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60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62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64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66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桩身内力测试 67 附 录 J (资料性附录) 静载试验记录表 70 编 制 说 明 . 71 Q/GDW 11653-2017 前 言 为规范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和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 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

4、西省电力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华清、 程永锋、 张强、赵江涛、 张甲雷、李峰、 王宝齐、王志勇、陈文翰 、赵维州、贾聪彬、李强、白玉生、张安志、曹海龙、单强、杨世江、刘佳龙、郑卫锋、冯自霞、徐熙语 、王会英 。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Q/GDW 11653-2017 1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 地基基础检测方法、检测要求和检测结果评价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地基基础检测与评价。 2

5、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L/T 5493 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T 3055 基桩动测仪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基 ground,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3.2 复

6、合地基 composite ground, 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 ,而 形成的由 地基土和 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 人工 地基。 3.3 基 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 3.4 基桩 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3.5 Q/GDW 11653-2017 2 基础锚杆 foundation anchor 将基础承受的向上竖向荷载,通过锚杆的拉结作用传递到基础底部稳定岩土层中去的锚杆。 3.6 挖孔 基础 digged foundation 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入掏挖成型 的孔洞

7、 内 而成的 基础 ,包括掏挖基础、岩石嵌固基础 和挖孔桩基础 。 3.7 平板 载荷 试验 plate loading test( PLT) 对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的表面逐级施加竖向压力,测量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变形模量 的试验方法。 3.8 标准贯入试验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用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 , 以 76cm 的落距 自由下落 ,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底部预打 15cm,测计 再打入 30cm 的锤击数 的 原位试验方法。 3.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DPT)

8、 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 深度 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 性质 的原位试验方法。 3.10 静力触探试验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以 静 压 力将 一定规格的 锥形探头压入土中,根据 其所受抗阻力大小评价土层力学性质,并间接估计土层各深度处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和进行土层划分的原位试验方法 。 3.11 多道瞬态面波 试验 multi-channel transient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 test 采用多个通道的仪器,同时记录震源锤击地面形成的完整面波(特指瑞利波)记录,

9、利用瑞利波在层状介质中的几何频散特性,通过反演分析频散曲线获取地基瑞利波速度来评价地基的波速、密实性、连续性等的原位试验方法 。 3.12 桩身完整性 pile integrity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3.13 桩身缺陷 pile defects 在一定程度上 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出现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 不良 现象的统称。 3.14 低应变法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ing 采用低能量瞬态 或稳态方式在 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 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

10、度时Q/GDW 11653-2017 3 程曲线的同时,实测桩顶部的力时程曲线。通过 波动理论的时域 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3.15 高应变法 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 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 桩顶附近或桩顶部的 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3.16 声波透射法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 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3.17 钻芯法 core

11、drilling method 用钻具钻取芯样,检测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缺陷以及芯样试件强度,判定或鉴别底部沉渣厚度及持力层岩土性状的检测方法。 3.18 静载试验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3.19 桩身加载法静载试验 self-balanced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身 适当位置安设荷载箱,沿垂直方向加载,可同时测得荷载箱上、下部各自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 4

1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m : 桩身波速的平均值; uc : 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E :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 0E : 地基变形模量; sE : 地基压缩模量; akf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f : 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 M :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10N :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63.5N :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 120N :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 N :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N :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 Q/GDW 11653-2017 4 kN :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 kN :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标准值; S

13、p : 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 Cq : 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 tS : 土的灵敏度; d : 动泊松比; sV : 剪切波速度; seV :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 桩身材料质量密度; : 桩身完整性系数。 5 基本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架空 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测。 5.1.2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分为地基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础检测。 具体如下: a) 地基检测。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可选择平板载荷试验、钻芯法、

14、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工试验、低应变法、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 b)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内容包括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选择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c) 基础检测。基础检测内容包括各类基础及承台的施工质量检测和基础变形观测。混凝土强度可选择钻芯法和回弹法。 5.1.3 地基基础检测

15、工作的程序,应按图 1进行。 5.1.4 调查、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a) 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 b) 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 c) 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5.1.5 检测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 检测内容及其依据 的标准、 地基条件、地基基础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数量 、 抽样方案 、 检测人员 、 检测进度 、 所需的机械和人工配合 、安全措施 等。 5.1.6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当单位工

16、程由若干个子单位工程组成时,抽检数量宜按子单位工程计算。同一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类型时,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同一单位工程中采用不同桩型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宜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 Q/GDW 11653-2017 5 图 1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5.1.7 当发现检测数 据异常或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 ,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应重新检测。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可在原试验孔附近重新选点进行试验,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可在原受检桩上重新进行检测。 5.1.8 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检测过程中应加

17、强仪器设备检查,必要时在检测前和检测过程中对仪器进行率定。 5.1.9 现场检测期间 ,除应执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5.1.10 检测 机构 应具备计量认证,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5.2 地基检测规定 5.2.1 地基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情况,选择深浅结合、点面结合、载荷试验和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多种试验方法综合检测。 5.2.2 复合 地基 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换填、压实、挤密、强夯、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载荷试验。 b) 水泥土搅拌桩、砂石

18、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 验。 c) 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应进行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 d) 强夯置换墩地基,应根据不同的加固情况,选择单墩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5.2.3 复合 地基岩土性状 、地基处理均匀性及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可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

19、检测,检测结果结合静载荷试验成 果进行评价。 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 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 接受委托 调查、资料收集 制定检测方案 前期准备 仪器设备校准、检定 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 必要时 Q/GDW 11653-2017 6 5.2.4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地区经验以及单位工程载荷试验比对结果进行。 5.2.5 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长、桩身强度和均匀性,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检测,可选择钻芯法 。 有粘结强度、截面规则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等桩身强度为8MPa 以

20、上的竖向增强体的完整性检测可选择低应变法。 5.2.6 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 压实 、夯实地基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进行 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T 50123 的规定。 5.2.7 复合 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龄期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达到休止稳定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 28d,对粉土地基不宜少于 14d,其他地基不应少于 7d。 b) 有粘结强度 增强 体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宜在施工结束 28d 后进行 。 5.2.8 验收检测时地基测试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同地基基础 类型 随机均匀分布 。 b)

21、 局部岩土 条件 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 。 c) 施工出现 异常 情况或对质量有异议的部位 。 d) 设计认为 重要 的部位 。 e) 当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前一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确定后一种方法的抽检位置 。 5.3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规定 5.3.1 基 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检测。 5.3.2 基 桩验收检测时,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时,宜在检测前后分别对受检桩 、 锚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5.3.3 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和高应变法,当一种方法不能全 面评价基

22、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静载试验 和 高应变法。 5.3.4 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应低于 15MPa。 b) 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应小于 28d 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 c)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 b)款的规定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 1 规定的时间。 表 1 休止时间 土的类别 休止时间( d) 砂土 7 粉土 10 黏性土 非饱和 15 饱和 25 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延长

23、休止时间。 5.3.5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 ,宜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 b) 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 c)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 。 Q/GDW 11653-2017 7 d)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 e)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 f) 除上述第 a) c)款指定的受检桩外,其余受检桩的检测数量宜均匀或随机分布。 5.3.6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根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 ,采 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 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 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5.

24、3.7 打入式预制桩有下列要求之一时 ,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的打桩过程监测,打桩过程监测的工程桩数可计入验收检测的总桩数。 具体要求如下: a) 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 。 b) 确定沉桩工艺参数 。 c) 选择沉桩设备 。 d) 选择桩端持力层。 5.3.8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建构筑物桩基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 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应少于 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 10根 ; 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 1根 。 b) 架空 输电线路 杆塔桩

25、基工程, 应 100%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c) 架空 输电线路 挖孔 基础完整性检测宜采用声波透射法 或钻芯法 。 采用钻芯法,检测比例不应少于基础总数的 10%;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比例不应少于基础总数的 20%,且每个塔基检测数量不 宜 少于 1根。 d)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 ,应 在本条第 a)、 b)款规定的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的 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e) 当符合本规范第 5.3.5条第 a)、 b)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5.3.9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

26、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根;当总桩数小于 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具体条件如下: a) 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 5.3.6 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 b) 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 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 。 c) 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 d)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 e) 施工过程中产生上 浮、沉降或偏位的群桩。 5.3.10 除按本规范第 5.3.9条规定外的工程桩 ,单桩竖向 抗压 承载力可按下列方式进行验收检测: a) 当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 5.3.9 条的规定 。 b)

27、当堆载法、锚桩法等常规的基桩静载试验无法实施或设计另有要求时,可采用桩身加载法静载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93 的规定 。 c) 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 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5%,且不得少于 5 根 ;当总桩数小于 20 根时,检测数量不得少于 2根 。 5.3.11 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 ,高应变法可作为本规范第 5.3.9条规定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 5.3.10条第 c)款的规定。 5.3.12 对于端承 型 大直径灌注桩 ,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

28、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选择下列方式,进行持力层核验: a) 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 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少于 10 根 。 b) 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应符合现行 国家 标准 GB 50007 和 行业标准 JGJ 94 的有关规定,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 Q/GDW 11653-2017 8 5.3.13 对设计有抗拔或水平力要求的桩基工程 ,单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采用单桩竖向抗拔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 5.3.9条的规定。 5.3.14 基础锚杆应进行抗拔试验 ,抽检

29、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 5,且不应少于 6根。 5.4 基础检测规定 5.4.1 扩展基础、柱下条 形基础、 筏形基础和桩基础承台 宜 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 ,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构件总数的 10%,且不应少于 3 个构件。检测方法可选择钻芯法、回弹法或超声回弹法;采用钻芯法检测时,每个构件钻取芯样孔数不应少于 3个,每孔截取 1个芯样试件,对于截面尺寸较小的基础构件不应少于 2个孔。 5.4.2 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桩基础承台宜进行保护层厚度检测,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基础构件总数的 10%。 5.5 验证与扩大检测 5.5.1 当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在原试验点附近重新选

30、点进行试验或在原受检桩上进行 验证检测,验证检测的抽检数量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验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评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 b)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证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c) 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 d) 桩身或接头存在缺陷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验证,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 e) 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并根据前、后钻芯结果对受检桩重新评价。 f) 对低应变检测中不能明确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桩或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

31、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等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g) 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发现有 、 类桩存在,且检测数量覆盖的范围不能为补强或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检测。 当原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时,可改用钻芯法。 5.5.2 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 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确认。 5.5.3 扩大抽检应采用原抽检用的 检测方法或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当因未埋设声测管而无法采用声波透射法扩大检测时,应采用钻芯法。扩大抽检的数量宜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数加倍扩大抽检: a) 当平板

32、载荷试验、锚杆、单桩承载力检测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数量加倍扩大抽检。 b) 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 20%时,应按原抽检比例扩大抽检,当两次抽检的、类桩之和仍大于抽检桩数的 20%时,该批桩应全数检测。当、类桩之和不大于抽检桩数的 20%时,应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扩大抽检 的方法和数量。 c) 当采用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 20%时,应按原抽检比例扩大抽检。当、类桩之和不大于抽检桩数的 20%时,应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扩大抽检的方法和数量。 d) 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

33、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抽检孔数超过 30%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孔数加倍扩大抽检,或适当增加平板载荷试验数量。 e) 当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桩基础承台的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数量加倍扩大抽检。检 测方法宜采用钻芯法。 Q/GDW 11653-2017 9 5.5.4 验证检测和首次扩大抽检后,应根据检测结果,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会同检测、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进一步抽检的方法和数量。 5.5.5 当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但又不具备重新检测和验证检测条件时,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会同检测、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

34、处理方案。 5.6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5.6.1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的检测结果和单位工程主要土层的评价结果。 5.6.2 平板 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点的承载力 检测 值 ,并评价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6.3 桩身完整性结果评价 ,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 2 的规定,并按本规范第 12 15 章分别规定的技术内容划分。 表 2 桩身完整性分类 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类原则 类桩 桩身完整 类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类桩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类桩

35、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注 1: 应进一步确定类桩桩身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 注 2: 类 桩应进行工程处理。 5.6.4 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6.5 受检桩检测后可能影响该桩的正常使用时,应在检测报告中予以说明。 5.6.6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b) 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c) 检测对象的编号、位置等参数和相关施工记录。 d)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e) 检测数

36、据,实测与计算分析图表和汇总结果。 f) 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描述(必要时)。 g) 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6 标准贯入试验 6.1 一般规定 6.1.1 标准贯入试验 适用于判定 砂土、粉土、 黏 性土等天然地基 及其采用换填垫层、压实、挤密、夯实、注浆加固等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评价加固效果以及砂土液化判别。也可用于砂桩和初凝状态的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桩等竖向增强体的施工质量评价。 6.1.2 采用 标准贯入试验 对处理地基土质量进行验收检测时,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 少于 10 点,当面积超过 3000m2应每 500m2增加 1点。检测同一土层的试验有效数据

37、不应少于 6个。 6.2 设备 6.2.1 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Q/GDW 11653-2017 10 表 3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 落锤 锤的质量( kg) 63.5 落距( cm) 76 贯入器 对开管 长度( mm) 500 外径( mm) 51 内径( mm) 35 管靴 长度( mm) 5076 刃口角度( ) 1820 刃口单刃厚度( mm) 1.6 钻杆 直径( mm) 42 相对弯曲 1/1000 注: 穿心锤导向杆应平直,保持润滑,相对弯曲 1/1000 6.2.2 标准贯入试验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 6.3 现场检测 6.3.1 标准贯入试验

38、孔 宜 采用回转钻进 ,在泥浆护壁不能保持孔壁稳定时,宜下套管护壁,试验深度须在套管底端 75cm 以下 。 试验孔 钻至试验标高以上 15cm 处, 应 清除孔底残土后 换用标准贯入器,并应量得深度尺寸再进行试验。 6.3.2 标准贯入试验落锤高度为 (762)cm,锤击速率 宜为 1530 击 /min。试验时,应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并应采取措 施 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 6.3.3 贯入器打入土中 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 l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 即 为标准贯入击数。当锤击数已达 50 击,而贯入深度未达 30cm

39、 时,应记录 50 击的 实际 贯入深度,按 式 ( 1)换算成相当于贯入 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 锤击数,并终止试验。 5030N S ( 1) 式中 : N 标准贯入击数; S 50击 时 的贯入度( cm)。 6.3.4 贯入器拔出后,应对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 、 描述 、记录 。 6.3.5 标准贯入试验点竖向间距应视工程特点、地层情况、加固目的确定,宜为 1.0m。 同一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点间距宜 相等 。 6.3.6 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可按附录 A 附表 A.1 的格式进行记录。 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6.4.1 天然 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应绘制标有工程地质柱状图的

40、单孔标准贯入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6.4.2 人工 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应提供每个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和修正锤击数。 6.4.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值可用于分析岩土性状,判定地基承载力,判别砂土和粉土的液化,评价成桩的可能性、桩身质量等。 6.4.4 当作杆长修正时 ,锤击数应按式( 2)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NN ( 2) 式中: Q/GDW 11653-2017 11 N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 N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触探杆长度修正系数,可按表 4确定。 表 4 标准贯入试验触探杆长度修正系数 触探杆长度( m) 3 6 9 12 15 18 21 25 30 1.0

41、0 0.92 0.86 0.81 0.77 0.73 0.70 0.68 0.65 6.4.5 各分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代表值应取每个检测孔不同深度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平均值。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 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取其平均值作为代表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工程实际判别,可增加试验点数量。 6.4.6 单位工程同一土层统计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与修正后的锤击数标准值时,可按本规范附录 B的计算方法确定。 6.4.7 砂土、粉土、 黏 性土等岩土性状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平均值或 标准值 和修正后锤击数标准值 按下列规定进行评

42、价: a) 砂土的密实度可按表 5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b) 粉土的密实度可按表 6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c) 黏性土的状态可按表 7分为软塑、软可塑、硬可 塑、硬塑、坚硬。 表 5 砂土的密实度分类 N (实测平均值 ) 密实度 10N 松散 10 15N 稍密 15 30N 中密 30N 密实 表 6 粉土的密实度分类 孔隙比 e kN (实测标准值 ) 密实度 5kN 松散 0.9e 5 10kN 稍密 0.75 0.9e 10 15kN 中密 0.75e 15kN 密实 Q/GDW 11653-2017 12 表 7 黏性土的状态分类 LI kN (修正后的标准值) 状

43、态 0.75 1LI 24kN 软 塑 0.5 0.75LI 48kN 软 可 塑 0.25 0.5LI 8 14kN 硬 可塑 0 0.25LI 14 25kN 硬塑 0LI 25kN 坚硬 6.4.8 砂土、粉土、黏性土等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参照表 8 表 10进行推定。 表 8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 akf (kPa) N 10 20 30 50 中砂、粗砂 180 250 340 500 粉砂、细沙 140 180 250 340 表 9 粉土承载 力特征值 akf (kPa) N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kf 105 1

44、25 145 165 185 205 225 245 265 285 305 325 345 表 10 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 akf (kPa) N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akf 90 110 150 180 220 260 310 360 410 450 6.4.9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成果判定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或压缩模量时,应与地基处理设计时所依据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确定方法一致。 6.4.10 地基处理效果 可依据比对试验结果、地区经验和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同一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变异系数等对下列地基做出相应的评价: a) 非碎石土换

45、土垫层(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和砂垫层 )的施工质量(密实度、均匀性)。 b) 压实、挤密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等的均匀性;有条件时,可结合处理前的相关数据评价地基处理有效深度。 c) 消除液化的地基处理效果,应按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1规定进行评价。 6.4.11 标准贯入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的检测结果和单位工程主要土层的评价结果 。 6.4.12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5.6.6条内容外, 尚 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标准贯入锤击数及土层分类与深度关系曲线。 Q/GDW 11653-2017 13 b) 每个检测孔同一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平均值。 c) 同一土层

46、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 d) 岩土性状分析或地基处理效果评价。 e)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施工质量或桩间土处理效果评价。 f) 对地基(土)检测时,可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对比试验结果提供土层的变形参数和强度指标建议值。 7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应根据地质条件,按下列原则合理选择试验类型: a)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及其人工地基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 b)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及其人工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

47、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检验砂石桩和初凝状态的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注浆加固地基的成桩质量、处理效果以及评价强夯置换效果以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c)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密实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土性状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评价强夯置换墩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7.1.2 采用圆锥 动力触探试验 对处理地基土质量进行验收检测时,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10 点,当 面积超过 3000m2应每 500m2增加 1 点。检测同一土层的试验有效数据不应少于 6 个 。 7.2 设备 7.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 11的规定。 表 11 圆锥动力触

48、探试验设备规格 类型 轻型 重型 超重型 落锤 锤的质量( kg) 10 63.5 120 落距( cm) 50 76 100 探头 直径( mm) 40 74 74 锥角( ) 60 60 60 探杆直径( mm) 25 42、 50 50 60 7.2.2 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7.2.3 触 探杆应顺直, 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 0.5%,丝扣完好无裂纹。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 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 5mm 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7.3 现场检测 7.3.1 经人工处理的地基,应根据处理土的类型和增强体桩体材料情况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其试验方法、

49、要求按天然地基试验方法和要求执行 。 7.3.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 ,锤击速率宜为 1530 击 /min。试验时, 地面上触探杆高度不宜超过 1.5m,并 应 防止 锤击偏心 、探杆倾斜 和侧向晃动。 7.3.3 每贯入 1m, 宜 将探杆转动一 圈半 ;当贯入深度超过 10m,每贯入 20cm 宜转动探杆一次。 7.3.4 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 30cm的锤击数;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 应 记录每贯入 10cm 的锤击数。 Q/GDW 11653-2017 14 7.3.5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 ,当 贯入 30cm锤击数大于 100或贯入 15cm的锤击数超过 50时,可终止试验。 7.3.6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 ,当连续 3 次锤击数大于 50 时, 可 停止 试验或改用 钻探、 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7.3.7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