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T 5680-2014 小型辊式磨粉机.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4206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B T 5680-2014 小型辊式磨粉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JB T 5680-2014 小型辊式磨粉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JB T 5680-2014 小型辊式磨粉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JB T 5680-2014 小型辊式磨粉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JB T 5680-2014 小型辊式磨粉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ICS 65.060.99 B 93 备案号: 47535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56802014代替 JB/T 5680 2000、 JB/T 5681 2000小型辊式磨粉机 Small-sized roller mill 2014-07-09 发布 2014-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械行业标准 小型辊式磨粉机 JB/T 5680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 22 号 邮政编码: 100037 * 210mm 297mm 0.75 印张 23 千字 2014 年 12 月第 1 版

2、第 1 次印刷 定价: 15.00 元 * 书号: 15111 12578 网址: http: / 编辑部电话:( 010) 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 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JB/T 56802014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型号及基本参数 . 1 3.1 型号 . 1 3.2 基本参数 . 1 4 安全要求 . 2 5 技术要求 . 2 5.1 一般要求 . 2 5.2 性能指标 . 2 5.3 可靠性 . 3 5.4 装配技术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3 6.1 性能试验 .

3、3 6.2 生产试验 . 4 7 检验规则 . 5 7.1 出厂检验 . 5 7.2 型式检验 . 6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 7 8.1 标志 . 7 8.2 包装与运输 . 7 8.3 贮存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标准粉净麦理论出粉率计算方法 . 8 A.1 计算公式 . 8 A.2 计算基数 . 8 表 1 性能指标 . 2 表 2 检验项目分类 . 6 表 3 检验结果判定 . 6 表 A.1 出粉率基数 . 8 JB/T 568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JB/T 5680 2000小型辊式磨粉机 技术

4、条件和 JB/T 5681 2000小型辊式磨粉机 试验方法 ,与 JB/T 5680 2000和 JB/T 5681 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扩大了磨粉机的基本参数(磨辊长度)范围(见 3.2) ; 增加了对安全防护装置可触及的安全距离的要求(见 4.2) ; 增加了“电动机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的要求(见 4.3) ; 增加了“使用说明书中应重现机器上的安全标志”的要求(见 4.5) ; 删除了磨粉机制造材料材质的有关要求; 删除了轴承温升指标及测量方法; 增加了可靠性指标及检验方法(见 5.3和 6.2.2.3) ; 删除了磨辊和试验用仪器仪表两个附录; 删除了试验中电动机的平均负

5、荷应在额定功率的 90% 110%范围内的要求及负载程度的计算公式; 删除了性能试验前、后的空载试验; 增加了型式检验及判定规则(见 7.2) ; 删除了纯工作小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 删除了试验记录表格。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2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南阳光辉机械厂、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国、张宇、刘昭桂、乔文德、郭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J341 1984、 NJ342 1984; JB/T 5680 1991、 JB/T 5681

6、1991; JB/T 5680 2000、 JB/T 5681 2000。 JB/T 56802014 1 小型辊式磨粉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型辊式磨粉机的型号及基本参数、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小型辊式磨粉机(包括自动上料磨粉机,以下简称磨粉机)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 GB/T 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 声功率级 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

7、简易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504 粮油检验 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 GB/T 5505 粮油检验 灰分测定法 GB/T 5506.2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 2 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GB/T 5507 粮油检验 粉类粗细度测定 GB/T 5509 粮油检验 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 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 GB/T 13306 标牌 GB 23821 2009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JB/T 5673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 通用技术条件 3 型号及基本参数 3.

8、1 型号 磨粉机型号表示方法: 6F 改进代号 磨辊长度,单位为厘米( cm) 磨辊公称直径,单位为厘米( cm) 辊式磨粉机 示例 :磨辊公称直径为 22 cm、磨辊长度为 35 cm、首次改进型的磨粉机,其型号标记为: 6F2235A。 3.2 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如下: a)磨辊公称直径应为: 18 cm、 22 cm、 25 cm。 JB/T 56802014 2 b)磨辊长度应为: 20 cm、 25 cm、 30 cm、 35 cm、 40 cm、 50 cm、 60 cm、 80 cm、 100 cm。 4 安全要求 4.1 机件与加工物料接触部位的制造材料,不得对所加工物料造成污

9、染。 4.2 外露旋转件和传动件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可触及的安全距离应符合 GB 23821 中表 1、表 3 和表4 的规定。 4.3 电动机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4.4 在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时,有危险的部位应固定符合 GB 10396 规定的安全标志。 4.5 使用说明书中应重现机器上的安全标志,并指出安全标志的固定位置;应有安全用电、安全操作方面的内容,并给出安全警告。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磨粉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 磨粉机应有两磨辊调平机构或有相应可靠的保证措施。 5.1.3 磨辊离合机构和喂料机构应符合先喂料后合闸、先离闸后断料

10、的程序。 5.1.4 磨粉机的离合机构应能在磨辊有效工作层磨损深度不大于 13 mm 时正常使用。 5.1.5 喂料机构应能保证在磨辊全部研磨长度上连续不断地均匀供料。 5.1.6 磨辊辊体白口层深 15 mm 25 mm;辊体经机械加工后工作表面硬度为 50 HRC 57 HRC,辊体有效工作层(在沿径向由圆周至中心距离为 13 mm 的范围内)硬度不低于 50 HRC。 5.1.7 钣金件不得有裂纹、折皱、凹瘪现象;扣缝要牢固,焊缝要严密。 5.1.8 加工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和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5.1.9 电镀件镀层应牢固、光亮、均匀,不得有剥落、斑点和起泡现象。 5.2 性能指标

11、在符合下列条件时,磨粉机在加工标准粉的工况下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指 标 1 磨辊厘米时产量 kg/( cm h) 7.0 硬麦 30.0( 34.0) 2 吨粉耗电 kW h/t 软麦 29.0( 33.0) 3 噪声 dB( A) 85( 88) 4 磨下物最高温度 56 5 一次拉丝每厘米磨辊生产面粉的能力 kg 460 面粉加工精度 应与标准样品相符合 面粉灰分(以干物质计) % 1.10 面粉粗细度 % 全部通过 CQ20号筛, 留存在 CB30号筛的不超过 20.0面粉面筋质(以湿重计) % 24.0 面粉磁性金属物含量 ( g/kg)

12、0.003 6 面粉 质量 面粉气味、口味 正常 注: 指标括号内的数值为单机自动上料磨粉机的指标要求。 JB/T 56802014 3 a)试验用小麦应符合 GB 1351 中三等或三等以上的规定; b)磨粉机应为出厂一年之内的产品,且磨辊应为新拉丝磨辊; c)出粉率应不低于理论出粉率的 99%。 5.3 可靠性 磨粉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应不小于 100 h,使用有效度应不小于 97%。 5.4 装配技术要求 5.4.1 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方可组装。 5.4.2 磨辊两端不得与壳体发生摩擦,物料不得穿漏。 5.4.3 两磨辊间隙均匀度应不低于 90%。 5.4.4 各转动部位、调节机构应灵活

13、、可靠;各联接件、紧固件不得松动。 5.4.5 磨辊轴承应有密封装置。 5.4.6 各部位不得有漏油、漏料现象。 5.4.7 外露加工件非涂漆表面应涂防锈油。 5.4.8 空运转试验时应运转平稳,不得有异常声响。 5.4.9 表面涂层质量应不低于 JB/T 5673 规定的普通耐候涂层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性能试验 6.1.1 试验条件和要求 6.1.1.1 试验样机安装应能满足性能试验各项指标测定的要求。 6.1.1.2 试验场地的选择应符合磨粉机的性能试验要求。试验电压为 380 V,偏差应在 5%范围内。 6.1.1.3 试验用小麦应符合 GB 1351 中三等或三等以上的规定

14、。 6.1.1.4 试验前应将小麦清理干净,并进行适当的水分调节处理,并应检验小麦的品质。 6.1.1.5 每次试验投入小麦量为样机额定生产率的 85%,每台样机按三次试验准备试验用小麦。 6.1.1.6 试验用仪器、仪表使用前应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6.1.1.7 样机的操作、性能指标的测定及面粉样品的检验均应配备固定的熟练人员。 6.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6.1.2.1 测定方法 性能试验应进行三次,第一次试验数据仅供样机操作者参考,第二次、第三次试验数据为样机性能测试数据。其中磨下物最高温度取两次试验的最大值,吨粉耗电、磨辊厘米时产量和噪声取两次试验的平均值。净麦理论出粉率按照附

15、录 A 的规定计算。 6.1.2.2 测定项目 6.1.2.2.1 噪声的测量 在每次试验过程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各测量一次,测量方法按 GB/T 3768 的规定进行。磨粉机周围不应放置障碍物且与墙壁的距离应大于 2 m。共设 4 个测点,分别离地面高度为 1.5 m,离磨粉机表面距离为 1 m。 JB/T 56802014 4 取每次测量各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次试验实测噪声。 6.1.2.2.2 磨下物最高温度的测量 用测温仪在磨膛内两磨辊下面测研磨后物料的温度。每加工一遍测一次,取其最高温度为该次试验磨下物最高温度。 6.1.2.2.3 面粉取样及检验 每次试验结束后,将所加工面粉搅拌均

16、匀,多点取样 1.5 kg。把两次试验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平分成两个样品。一个样品用作面粉质量检验,另一个样品作为平行样品封存备查。 面粉质量检验方法按 GB/T 5492、 GB/T 5504、 GB/T 5505、 GB/T 5506.2、 GB/T 5507 及 GB/T 5509的规定进行。 6.1.3 性能指标的计算 6.1.3.1 磨辊厘米时产量按公式( 1)计算。 lCgQETL= ( 1) 式中: El磨辊厘米时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厘米小时 kg/( cm h) ; Q加工面粉的量,单位为千克( kg) ; TC磨粉机纯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 h) ; Lg磨辊接触长度,单位为厘米

17、( cm) 。 6.1.3.2 吨粉耗电按公式( 2)计算。 nzn1000GGQ= ( 2) 式中: nG 吨粉耗电,单位为千瓦时每吨( kW h/t) ; nzG 试验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单位为千瓦时( kW h) 。 6.2 生产试验 6.2.1 试验条件和要求 6.2.1.1 试验条件应符合 6.1.1.1、 6.1.1.2、 6.1.1.3、 6.1.1.4、 6.1.1.6 的要求。 6.2.1.2 试验样机应为 2 台,分两个试验点进行,样机技术状况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6.2.1.3 每台样机试验纯工作时间不少于 150 h,总平均磨辊厘米时产量应不小于 5.0 kg/

18、( cm h) 。 6.2.1.4 生产试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应至少抽测三次进行主要性能测试,抽测项目和方法按 6.1 的规定进行。 6.2.1.5 生产能力查定应不少于三个班次,每班次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6 h,记录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间、故障次数和时间、耗电量、加工面粉量等。 6.2.1.6 试验期间观察或测定样机工作状况,同时记录运转平稳程度及漏粉、漏麸、漏油等情况。 6.2.1.7 对主要易损件,在试验前后应分别在同一部位进行测量。在试验过程中更换主要零 部件时,应做磨损测量,统计所更换件的使用时间及加工面粉量,并对变形或损坏件进行分析。 JB/T 56802014 5 6.2.2 测定

19、项目计算方法 6.2.2.1 班次磨辊厘米时产量按公式( 3)计算。 blbgQELT=( 3) 式中: lbE 班次磨辊厘米时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厘米小时 kg/( cm h) ; bQ试验样机班次累计面粉产量,单位为千克( kg) ; T试验样机班次累计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 h) 。 6.2.2.2 班次吨粉耗电按公式( 4)计算。 nbbb1000 GGQ=( 4) 式中: bG 班次吨粉耗电,单位为千瓦时每吨( kW h/t) ; nbG 试验样机班次累计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 kW h) 。 6.2.2.3 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按公式( 5)计算、使用有效度按公式( 6)计算。

20、 a)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itMTBFr( 5) 式中: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 h) ; it试验样机累计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 h) ; r试验样机发生的故障之和(轻度故障除外) ,单位为个。 凡在生产试验期间,试验样机发生致命故障(指危及或导致人身伤亡、引起主要总成报废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故障) ,则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不合格。 b)使用有效度: r100%iitAtt=+ ( 6) 式中: A使用有效度, %; rt试验样机故障排除和修复时间之和,单位为小时( h) 。 6.2.2.4 一次拉丝每厘米磨辊生产面粉的能力计算: 在磨辊平均厘米时产量不低于 5.0 kg/(

21、 cm h)的条件下,计算每厘米磨辊所加工面粉的量即为一次拉丝每厘米磨辊生产面粉的能力。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1.1 磨粉机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后方准出厂。 7.1.2 磨粉机出厂前应按表 2 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逐台进行检验,并进行不少于 15 min 的空运转试验。 JB/T 56802014 6 表 2 检验项目分类 检验项目类别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 安全要求 第 4 章 2 面粉加工精度 5.2 A 3 面粉磁性金属物含量 5.2 1 吨粉耗电 5.2 2 磨辊厘米时产量 5.2 3 噪声 5.2 4 磨下物最

22、高温度 5.2 5 辊体工作表面硬度 5.1.6 B 6 可靠性 5.3 1 面粉面筋质 5.2 2 面粉气味、口味 5.2 3 面粉灰分 5.2 4 面粉粗细度 5.2 5 两磨辊间隙均匀度 5.4.3 6 漆膜厚度 5.4.9 7 涂层附着力 5.4.9 8 外观质量 5.4.9 9 白口层深度 5.1.6 10 辊体有效工作层硬度 5.1.6 C 11 一次拉丝每厘米磨辊生产面粉的能力 5.2 7.2 型式检验 7.2.1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磨粉机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鉴定及老产品转厂生产;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工艺、材料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正常生产时,

23、一年进行一次;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 7.2.2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 2 的规定,按其重要程度分为 A 类检验项目、 B 类检验项目和 C 类检验项目。 7.2.3 型式检验样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企业近一年内生产的、未经使用的合格产品中抽出。在生产企业抽样时,抽样基数不少于 5 台,抽样数量为 2 台。在销售部门或用户抽样时,不受此限制。 7.2.4 检验结果判定按表 3 的规定。表中 AQL 为接收质量限, Ac 为接收数, Re 为拒收数,不合格项次数按计点法进行计算。样本中各类项目不合格数小于或等于接收数 Ac 时,则判该产品为合格

24、,否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 表 3 检验结果判定 检验项目类别 A B C 项目数 3 6 11 检验水平 S-1 样本量字码 A 样本量 2 AQL 6.5 40 65 合格品 Ac Re 0 1 2 3 3 4 JB/T 56802014 7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8.1 标志 磨粉机标牌应固定在磨门上方壳体上,标牌应符合 GB/T 13306 的规定,标牌内容应包括: a)制造厂名称、地址; b)产品名称; c)产品型号、规格; d)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包括生产率、配套动力、主轴转速、重量等) ; e)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f)制造日期及出厂编号。 8.2 包装与运输 8.2.1 磨粉机

25、在适合运输、装卸及保证完整不受损的情况下,经供需双方协商,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 8.2.2 随机文件应有: a)产品检验合格证; b)产品使用说明书; c)装箱单。 8.3 贮存 磨粉机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地面干燥的地方,应有防止风吹、雨淋和日晒的措施。 JB/T 56802014 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标准粉净麦理论出粉率计算方法 A.1 计算公式 净麦理论出粉率白麦出粉率基数白麦含量红麦出粉率基数红麦含量千粒重调整数小麦灰分调整数附加调整系数。 A.2 计算基数 a)出粉率基数按表 A.1 的规定执行; 表 A.1 出粉率基数 面粉灰分控制范围 白麦出粉率基数 红麦出粉率基数

26、0.91% 0.95% 81.0% 82.3% 78.5% 79.8% 0.96% 1.00% 82.3% 83.7% 79.8% 81.2% 1.01% 1.05% 83.7% 85.0% 81.2% 82.5% 1.06% 1.10% 85.0% 86.4% 82.5% 83.9% b)千粒重调整方法:标准为 33 g,每高于或低于标准 1 g,出粉率升降 0.08%; c)小麦灰分调整方法:标准为 1.75%,每高于或低于标准 0.01%,出粉率降升 0.05%; d)附加调整系数: 0.5%(根据小麦容重、破碎、霉变、发芽、虫蚀、皮色暗程度等因素确定) 。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书号: 15111 12578定价: 15.00 元JB/T5680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JB机械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