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4785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B 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JB 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JB 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JB 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JB 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B/T 9056-1999前言本标准是对ZB J73 008.1-89(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型式与基本参数、ZB J73008.2-89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技术条件,ZB J73 008.3-89(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试验方法进行的修订。本标准与ZB J73 008.1-008.3-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如下改变:修改了标准的名称;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取消了对型号的规定,另设提示的附录;修改了名义制冷量工况,并充实了新工质;一修改了绝缘电阻值;修改了对最高蒸发温度的规定;-一修改了对机组噪声的规定;取消了对清沽度的规定;修改了气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2、ZB J73 008.1-008-3-M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通用机械技术研究所,上海百年泰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建盛、王迟、董天禄、葛伟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9056-1999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代替ZB J73 008. 1008.3-89Positive displacement refrigerant compressor condensing unit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条件和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活塞式、回转式或涡旋式压

3、缩机的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以下简称机组)。本标准不适用于家用冰箱、房间空调器、汽车空调器、去湿机用的压缩冷凝机组。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624-19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GB/T 5773-1986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9237-1988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GB/T 13306-1991标牌

4、JB/T 4330-1999制冷与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3术语3.1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由一台或几台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电动机、冷凝器及必要的辅助设备所组成的适用于给定的制冷剂的特定的组合体。3.2机组的名义制冷量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机组吸人口制冷剂蒸气的比熔与排出口制冷剂液体的比焙之差的值。3.3机组的总输人功率为压缩机电动机输人功率加上机组中包括的其他辅助设备(如风机电动机等)所用输人功率之和。3.4机组的单位输人功率制冷量(EER)机组的名义制冷量与总输人功率之比值。4结构型式4.1按压缩机结构型式可分为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4.2按冷凝器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

5、。4.3机组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一07一12批准2000一01一01实施.iB/T 9056-19995基本参数5.1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工况按表1规定。表1级11蒸发温度2、吸气温度冷凝器进、出口温度R12,R134aR 22, R 404AR407C,R502R507R717风冷水冷环境温度空气进人干球温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G7181532303532Z一75/18“一13230351)一235一15323035注U见附录A2)对非共沸制冷剂为吸气露点温度。3)对于全封闭式压缩机吸气温度为SC;对于开启式或半封闭式压缩机吸气温度为18C ,5 2水冷式机组

6、中,冷凝器在名义工况下传热管水侧的污垢系数,钢管为0.172 (m2 “ C )/kW,铜管为0. 086(m.C)/kW,6技术要求6.1机组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6.2机组在下列最大负荷运行条件下,应能长期正常工作:a)最高环境温度:43C;b)水冷式冷凝器最高进水温度为33C;c)最高蒸发温度:由制造厂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6.9.26.9,3:.机组中制冷压缩机应符合各有关制冷压缩机产品标准的规定。机组中电动机、风机、冷凝器及必要的辅助设备等部件应符合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机组的电气和控制元件应符合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机组中有关安全保护装置应按GB

7、9237中的有关规定。机组的制冷系统应气密、清洁、干燥,运行中不应有泄漏。水冷式机组冷凝器中冷却水通路在名义工况下水压损失应小于。. 1 MPa,机组中电气部分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有可靠接地装置。带电部件对非带电部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SZ,带电部件对非带电部件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应无击穿及闪络。机组在最大负荷运行工况下,当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so%和110%时,应能正常启动和运行。机组在名义制冷量工况下实测的制冷量与铭牌上制冷量允差:小于35 kW的为一7%,大于或等6.36.4“6.66.76.8696.9.11011于35 kW的为一5%,名义工况下的总输人功率及冷却水消耗量与规定值的允

8、差为十5 %0机组外表应清洁、干净、无缺陷,并具有防腐性能。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机组的噪声应符合设计要求的限值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根据机组使用条件,可配置下列部件:n 月了,令J浦峙5门.门门.a巳已JB/T 9056-1999。)机组电气控制装置;b)压力表及压力控制器(包括高压、低压、油压);。)贮液器;d)各类阀门;e)制冷剂液体管路干燥过滤器;f)供水控制装置;9)液体管路湿度猎示器;h)气液分离器及吸气过滤器;1)其他。6.15在用户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所示各项规定的条件下,机组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18个月内并在工作不超过5 000 h时,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

9、常工作时,制造厂应免费为用户实行保修。了检验规则7.1机组中各部件和辅助设备应由制造厂的技术检验部门按本标准和相应的标准及技术文件进行检验。了.2出厂检验每台机组应做以下出厂检验,试验方法按本标准中的规定进行。7.2.1气密性试验。了.2.2绝缘电阻试验。7.2.3绝缘介电强度试验。7.2.4电气和控制动作试验(适用时)。了3型式检验了.I,机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在出厂检验合格后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7.3.2型式检验要求按8.4一8.8的规定进行。了.4抽查检验正常成批生产的每种型号的机组,

10、根据年产量按表2规定的台数进行抽查检验。如抽验有不合格时,应以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如仍不合格,应将该批产品逐台检验。抽检要求按8. 4,8. 5,8. 6,8. 8的规定进行。表2台交验数抽验数100 l OD-5005008试验项目8.1气密性试验机组在组装完毕以后,其制冷系统应注人干燥空气或氮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按表3的规定,并保证机组符合6. 7的规定。表3口勃一拍一 制R22,R404A,R407C,R502,R507,R717试验压1力MPa8R12,R134a1.2JB/T 9056-19998.2机组应进行下列试验8.2.1绝缘电阻试验:用500 V直流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中

11、带电部件对非带电部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a,B.2.2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在机组的带电部件与非带电部件之间进行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当带电体在300 V以下时,试验电流为50 Hz、正弦波交流电压为1 500 V;带电体在300 V以上时,试验电压为1 000 V+2倍工作电压,历时1 min或试验电压增加20%,历时1,应无击穿及闪络。8.3电器和控制元件动作试验对机组中带有的电器及控制元件进行动作试验,应灵敏、可靠。8.4名义制冷量工况试验在规定电压、频率下,按表1中规定的工况进行。确定其名义制冷量、总输人功率、单位输人功率制冷量、水量和水阻等值。8. 5部分负荷运行试验具有卸载级机组,应

12、在每卸载级进行部分负荷运行试验,测量其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及输人功率。8.6最大负荷运行试验8.6.1按6. 2的要求进行。8.6.2当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时,机组应能正常启动并至少各运行i h,8.7全性能试验机组通过试验应提供全性能曲线图表,即在不同的冷凝器进水(进风)温度(不少于3点)及不同的蒸发温度(不少于5点)下的制冷量、输人总功率等值,水冷式机组试验时水量和名义工况时的水量相同。88噪声试验机组在名义制冷量工况下,按JB/T 4330中的规定进行测量。9性能试脸要求9.1试验装置一般要求9.1.1试验装置应设置在环境温度可以控制的试验室中。9.1.2试验装置的制冷系统

13、应确保无制冷剂泄漏与逸出。9.1.3试验装置的液体管道与吸气管道应隔热。9.1.4当使用贮液器时,贮液器内的制冷剂在运行时应保持正常的液面。9.1.5试验装置应设有能抽取制冷剂一油混合物的接头。9.1.6试验装置的周围不应有异常的空气流动。92试验时调整要求9.2.1试验时各试验参数读数偏差按表4的规定。表4试验参数测量值与规定值间的最大允许偏差每一个测量值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吸气(绝对)压力,%土1.0或2 kPa)士05吸气温度,士3.0士1.0冷凝器进风温度,士10士05冷凝器进水温度,士0.5电压,%士2.0士10注:当1.0%的值小于ZkP日时适用ds/T 9056-199

14、99.2.2水冷式机组的环境温度应按相应的压缩机标准所规定的温度,其温度值是取自放在高度为机组高度一半的水平面上并距各个侧边为450 mm位置上的四个温度测量仪表的平均读数。9.2.3风冷式机组的冷凝器进风温度应取自放在能表明平均空气温度位置上的至少四个温度测量仪表的平均读数,也可采用抽样装置测得。9.2.4风冷式机组的冷凝器进风的每一个温度测量仪表应避免热辐射。9.2.5机组应在各试验工况及各测点温度稳定后再取其读数。9.3测量仪表和准确度要求试验用测量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附有近期有关部门标定的合格证明。9.3.1温度测量仪表和准确度9.3.1.1仪表: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

15、。9.3.1.2准确度:a)量热器中盐水或水,制冷剂的进、出口温度,准确度为士0.10C;b)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准确度为士。. 1C ;c)空气干、湿球温度,准确度为士0. 1 0C ;d)所有其他温度,准确度为士0. 3C.9.3.2压力测量仪表和准确度9.3-2.1仪表:水银柱大气压力计、U型压差计、波登管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等。9.3-2.2准确度a)所有压力测量仪表,其准确度应在士1%之内;b)不应使用读数小于250 mm液柱高度的压差计;c)压力表量程的选择应使指示的弓压力值处于1/32/3满量程之间;中应在机组吸人A前至少150 mm而且不小于4倍管径处的直管段上,测得制冷剂的蒸气

16、压力来确定进人的制冷剂吸气饱和温度。9.13电气测量仪表和准确度9.3.11仪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指示式或积算式)、频率表等。9.3-3.2准确度:a)指示式仪表,准确度为满刻度读数的士0. 5%之内;b)积算式仪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1环之内;c)频率表,准确度为士0.5%之内。9.3.49.3.4.1流量测量仪表和准确度仪表:液体流量计、液体定量计、流量节流装置。9.3.4.2准确度a)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2%之内;b)流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计算应按GB/T 2624的规定。9.3.5转速测量仪表和准确度9I5门仪表:转数表、转速表、闪光测频仪等。9.3-5.2要求:准确度

17、在测定转速的士1%之内。9.36时间测量采用秒表测量,准确度为测量经过时间的士。.1%09I7重量测量采用台秤、磅秤测量,准确度为测量重量的士0.2%,JB/T 9056-199910性能试验方法机组的性能试验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二次流体量热器法、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吸人制冷剂蒸气流量计法、水冷冷凝器法、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10,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图1)10.1.1装置的构造10门1.1第二制冷剂量热器由一组直接蒸发盘管作为主蒸发器,该蒸发器被悬挂在一个隔热压力容器的t部,容器的底部盛有挥发性的第二制冷剂(R11或R12)和向第二制冷剂液体加热的加热器装置。10-1.

18、 1.2第一制冷剂的流量由紧靠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控制,膨胀阀和量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应隔热。10-1. 1.3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大于机组的名义制冷量的5%.10.1-1.4量热器应具有第二制冷剂压力的测量装置。82 RI盆热器水Iogp冷凝鉴丁Iflf2 flh,2 h hrz hg,图110.1.1.5量热器应装有安全开关,超过额定的压力时能停止向第二制冷剂加热。10.1.2装置的校准10.1.2.1调节输人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5C左右,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2C以下任意温度,且其温度值波动应不超过士IIC.10.1.2.2向第二制冷剂输人的电加热

19、量保持不变,每隔1h测量一次压力,直至连续四次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波动不超过士。.5 C.10. 1.2.3漏热系数按式(1)计算:JB/T 9056-1999Qh人L=不不。.(1)10.1.2.4机组试验时的漏热量按式(2)计算:Q.=K, (t:一t)式中:KI厂量热器漏热系数,W/K;Qh量热器的输人热量,W;t,一第二制冷剂的饱和温度,C;t-一一量热器周围的平均环境温度,;Q:一一量热器的漏热量,W,.,(2)10门.3试验工况的调节方法和要求10.1.3.1制冷剂饱和温度所对应的机组吸人压力由膨胀阀来调节。10.1.3.2制冷剂蒸气的吸人温度由输人给第二制冷剂的加热量来调节。10门

20、. 3. 3在试验期间内,输人量热器热量的波动量应不超过机组制冷量的士10ao10-1. 3.4试验工况确定后应记录的数据:a)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压力、温度;b)膨胀阀进日处的液体制冷剂压力、温度;。)量热器的环境温度;d)第二制冷剂的压力;e)输人量热器的电加热量。10-1.4测量方法和要求每15 min测量一次,试验应持续进行,直至连续四次读数均在9.2.1规定的范围内。10-1.5制冷量按式(3)计算:O一hg,一执,hk。一h rz _、VX (Wh+61, ) x一(3 )V.1式中:0-机组的制冷量,W;在规定工况下进人机组的制冷剂蒸气的比熔,J/kg;量热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的

21、比熔,J/kg;离开机组的制冷剂液体的比焙,J/kg;膨胀阀进口处的制冷剂液体的比焙,J/kg;进人机组制冷剂蒸气实际比体积,m3 /kg;在规定工况下进入机组制冷剂蒸气比体积,m3/kg o一一一一一一气凡瓜hfv玖二次流体量热器法(图2)1装置的构造勺亡门22.1.1量热器由两个独立的彼此进行热交换的流体回路所组成。液体制冷剂走内层回路,使其蒸发10.1010.与过热。供热介质走外层回路,提供蒸发与过热所需的热量。a)当水蒸气、水或盐水作为供热介质时,量热器应制成同心管式;b)当水和盐水作为供热介质时,量热器应制成一个带有一组直接蒸发制冷剂盘管的液体冷却器,而盘管浸没在一个容器内的第二流体

22、中。2. 1.2制冷剂的流量由紧靠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控制。膨胀阀和量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应隔热。2.1-32.22.2.1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大于机组名义制冷量的5%.装置的校准量热器的漏热量是由供热介质在量热器外层回路循环流量来确定。.,.nUnUnUnUJ了.月.,月.Js/r 9056-1999供热装里图2a)当以水或盐水作为供热介质时,则水或盐水的进、出C7温差应不小于6C。这时,环境温度应在32以下的任意温度的士1C之内。水或盐水的进口温度应比环境温度高17C。试验应持续进行,并维持流量不变。每隔1h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测得的量热器的水或盐水进、出口温度的波动都不大于士1C。b)当以

23、水燕气作为供热介质时,则用从供热介质回路中收集的凝结水来确定量热器的漏热量,水蒸气压力应保持在任意值的士4 kPa之内。这时,环境温度应在32以下的任意温度的士1之内。保持进入量热器的水燕气过热度不小于51C,同时采用使凝结水过冷的办法,防止收集的凝结水由于蒸发而造成损失。同心管外表面的平均温度至少用10个等距分布的测温仪表来侧量,试验应持续进行,每隔1h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凝结水量读数之差不超过士10%.10.2-2.2漏热系数按式(4)、式(5)计算:a)当使用水或盐水时;K、二m,c(t;一ti)0. 5 X (t:一t2)一t,,。.(4)b)当使用水蒸气时K,二(h,一h,2) X

24、 m,(t。一t, ).,.(5)10.2-2.3机组试验时的漏热量按式(6)、式(7)计算:a)当使用水或盐水时:Q.=K,. X 0. 5 X (t,+t,)一t,b)当使用水蒸气时:Q=K, (t。一t.)式中:m,-一循环水或盐水的流量,kg/s;在20时水或盐水的比热容,J/(kg “ K);t, -量热器进口的水或盐水的温度,;t2-量热器出口的水或盐水的温度,;-一一同心管外表面平均温度,;从,进人量热器的水燕气的比熔Ii/kg“从,一一凝结水在出口温度时的比烩,J/kg,.。.(6).一,(7)JB/T 9056-1999、。凝结水的流量,kg/s,10-2.3试验工况的调节方

25、法和要求10.2-3.1制冷剂饱和温度所对应的机组吸入压力由膨胀阀来调节。10.2-3.2制冷剂蒸气的吸人温度由输入给二次流体电加热量来调节。102.3.3当使用水或盐水为供热介质时,量热器进、出水或盐水的温度波动值不大于士0.1C,通过量热器的循环水或盐水的流量波动量应不大于。.5yo010.2-3.4当使用水蒸气为供热介质时,进人量热器的蒸汽过热度应不小于5 0C,同时要防止凝结水因蒸发而造成损失。10.2-3.5试验工况确定后,应记录的数据:a)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压力、温度;b)膨胀阀进口处的液体制冷剂压力、温度;c)量热器的环境温度;d)当使用水或盐水时,量热器进、出水或盐水的温度

26、,循环水或盐水的流量;e)当使用水蒸气时,量热器进口水蒸气温度,量热器中的水蒸气压力,量热器出口凝结水温度、流量和蒸汽管的表面温度。每15 min测量一次,试验应持续进行,直至连续四次读数均在9.2.1规定的范围内。试验期间供热介质压力和温度的波动量不应大到足以使机组制冷量的变化超过士1000制冷量的计算当使用水或盐水时,制冷量按式(8)计算Q=X MLC X (t,一,+Q. X会二”(8)当使用水燕气时,制冷量按式(9)计算Q=h,一hh.2一h,sX m.“”一“s2)+Q. X会”.二(9)10.3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09 3 )图310.3.1装置的构造10.3.11量热器是由一组适

27、当长度和直径的管状密封压力容器组成,以满足试脸中机组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燕发。管状容器应该是电绝缘的,该管式容器内装有管式电加热器,容器外面四周绕有线状加热器。10.3.1.2制冷剂流量由紧靠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控制,膨胀阀和量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应隔热。JB/T 9056-199910.3.1310.3门.4的外表面10-3.210.3-2.110.3-2.2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大于机组名义制冷量的5%,管状压力容器外表面装有加热器时,加热器电绝缘外表面以及使用粘结材料时的粘结材料,都应至少配有10个等距分布的温度测量点来确定容器表面平均温度。装置的校准管状压力容器的加热器应提供足够热量,使蒸发器表

28、面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5C ,当管状压力容器内装有电加热器时,蒸发器内应充满冷冻机油来进行校准,之后,把油放掉并彻底清洗干净。10.3-2.3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2C以下任意温度的士1之内,每隔1h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平均之差不大于士0.SC。10.3-2.410.3-2.5漏热系数按式(10)计算,Q、八L今is - to,“二.,.姗二(10)机组试验时的漏热量按式(11)计算:Q。二KL X (t,一t )”“一(11)式中:t管子表面平均温度(当加热器装在外面时即为加热器的表面平均温度),。10-3.3试验工况的调节方法和要求10.3.3.1制冷剂饱和温度所对应的机组吸入压力由膨胀

29、阀来调节。10.3-3.2制冷剂燕气的吸人温度由电加热器的热量来调节。10.3-3.3在试验期间内,输人量热器热量的波动量应不大于机组制冷量的士100,10.3.34试验工况确定后,应记录的数据:a)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压力、温度;b)膨胀阀进口处的液体制冷剂压力、温度;C)量热器的环境温度;d)量热器的输人热量;e)管子表面平均温度(当加热器装在外面时即为加热器的表面平均温度)。10.3-3.5每15 min测量一次,试验应持续进行,直至连续四次读数均在9.2.1规定的范围内。10-3.4制冷量按式(12)计算:Q= _、V,X (61:十Q.) X i-,-.。.一.(12)ral10.

30、4吸人制冷剂蒸气流量计法(图4)10.4.1装置的构造10.4.1. 1吸人制冷剂蒸气流量计是由一个喷嘴或孔板式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所组成,用来测量流过的制冷剂蒸气的体积流量。fl)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蒸气温度、压力;b)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降。10.4. 1.2节流装置应安装在机组的吸气侧管路上,并且是在由压缩机、冷凝器等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中。10-4. 1.3当流过节流装置时,应保证制冷剂蒸气过热均匀,而且完全不带液滴。10-4. 1.4为减少或消除吸人制冷剂蒸气流量的脉动,在吸气侧管路上应装有脉动缓冲器。10.4.2试验工况的调节方法和要求10.4.2. 1制冷剂饱和温度所对应的机组吸人压力由膨

31、胀阀来调节。Ja/r 9056-1999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门厂1!.!节流装里压缩机冷砚器11|1.1|11111|111.|J,上作燕发姗图410.4.2.2机组吸人温度由改变蒸发器负荷来调节。10.4-2.3试验工况确定后,应记录的数据:a)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蒸气温度;b)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降。10.4. 2.4每15 mill测量一次,试验应持续进行,直至连续四次读数均在9.2.1规定的范围内。10-4.3制冷量按式(13)计算:V,Q=(/to:一气:)X m X -。.“二。,.(1.3)F.,式中:“e节流装置测得的制冷剂流量,kg/s.10.5水冷冷凝器法(

32、图5)10.5.1使用说明和要求10.5.1门水冷冷凝器法仅适用于水冷式机组。10.5.1.2冷凝器的漏热量应小于机组制冷量的2%.logefl f3hf, hfhr, h图510.5.13试验工况确定后,应记录的数据:a)进人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压力、温度b)离开冷凝器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Js/T 9056-1999c)冷凝器的进、出口水温与水量;d)冷凝器周围的环境温度;e)无隔热时冷凝器外表面平均温度。10.5-1.4每15 min测量一次,试验应持续进行,直至连续四次读数均在9.2.1规定的范围内。水温度值波动不超过士1C ,10. 5.2漏热量按式(14)计算:Q.=K, X (t。

33、一t, ),.(14)式中:K,漏热系数,它等于冷凝器外表面积A(m2)乘以冷凝器对空气的传热系数K,一般传热系数K=10 W/(mzK);t冷凝器外表面温度,。10.5.3制冷量按式(15)计算:Q=h“ - hit m r X (tzhg3 - h(9一,+Q. X V,V.“二“一(15)式中:he,冷凝器进口的制冷剂燕气的比焙,J/kg;h rs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液体的比焙IJ/kg;做冷凝器冷却水的流量,kg/s;t,冷凝器进水温度,;冷凝器出水温度,。10.6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图6)10.6.1装置的要求10-6.1-1流量计应安装在过冷器与膨胀阀之间的液体管道上。10.6-1.

34、2流量计前、后应装视镜,以确定液体制冷剂中无气泡。Iogp洲一hlfl芍声.。如。上hll图610-6. 1.3流量计前应装有过冷器,保证液体制冷剂充分过冷。10.6-1.4必须增添的附加测量仪表:dB/T 9056.1999a)在流量计进、出口端分别装上温度表、乐力表;b)流量计还应设一旁通管路,管路上的阀和管路阻力应与流量计的阻力大致相等。除测量流量时外,旁通管路应畅通。10-6.210.6.2.1点进行。10.6-2.210-6.310.6.3.110.6-3.210-6.4装置的校准流量计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时的流量为流量计刻度范围内的最小、中间、最大值等至少三校准用的试验液体的粘度为

35、使用制冷剂粘度的0.5-2倍。试验要求在试验工况确定后,流量计进口处应保证液体制冷剂过冷度不低于3C,每15 min测量一次,试验应持续进行,直至连续四次读数在9.2.1规定的范围内。制冷量按式(16)计算:n_Vp、,厂,v、,二,、,v、,、V,K一1 -. X X (1 - Vp)一八尹、刀,一几,“一“- A kc一a) A丐式中:V制冷剂一油混合物液体的容积流量,m/s;p制冷剂液体密度,kg/m ;X制冷剂一油混合物液体中的含油量,kg/kg;V油的比体积,m/kg;Ca油的比热容,J/(kg “ K);t,离开机组的饱和制冷剂温度,;1R进人机组的制冷剂温度,。11含油.测f方法

36、按GB/T 5773-1986的附录A进行。12标志、包装与贮存12.1标志12.1.1每台机组在底座或其他的明显部位应固定有铭牌,铭牌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并具有下列内容:a)制造厂名称;b)机组名称,c)机组型号;d)主要技术参数(制冷剂、名义制冷量、燕发温度范围、电压、电流、频率、相数);e)制造日期及编号。12-1.2机组上应有标明工作情况的标志,如风机旋转方向的箭头,水冷冷凝器进、出水口,指示仪表和控制按钮标记等。12.2包装12.2.1机组包装前机件的易锈部位应涂防锈剂,所带的附件应加以包装,并固定在箱内,以免在运输保管时发生机械损伤和锈蚀。12-2.2机

37、组出厂前,应在制冷系统中充人0.020.05 MPa的氮气或氟利昂气体或露点温度低于一40C的干燥空气。12-2.3包装箱中应随带下列技术文件:12.2-3.1产品合格UE,其内容包括:a)产品型号和名称;ds/T 9056-1999b)产品出厂编号;c)检验结论;d)检验员签章和公章;e)检验日期。12.2.32产品使用说明书,其内容包括:a)机组型号和名称、主要技术性能、使用范围的概述;b)机组全性能曲线图表及电气线路图;c)安装说明及要求;d)使用维护及安全技术说明。12.2-3.3装箱单。12.2.4机组包装应能防止在运输中受损伤,包装箱外壁的文字和标记应清楚、整齐、内容包括:a)制造

38、厂名称;b)机组型号和名称;c)净重、毛重;d)外形尺寸;e)在箱外适当位置上标注“向上”、“小心轻放”等包装储运标志,包装标志应符合GB 191,GB/T 6388的规定。12.3贮存包装后的机组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或有遮盖的场所。JB/r 9056-1999附录A(提示的附录)机组型号表示方法机组型号表示方法参照以下规定:工作温度:用G(高),Z(中),D低)表示主要性能:开启式机组用制冷量表示,kW;半封闭式与全封闭式机组用配用电动机功率表示,kW制冷剂:代号F表示R12,R134a,R22,R404/407,R502;A表示R717;半封闭式与全封闭式不表示冷却方式:代号F表示风冷,水冷不表示压缩机组:B表示半封闭式,Q表示全封闭式,开启式不表示压缩冷凝机组代号型号标记示例:a) NJBFF8G:表示风冷半封闭式压缩冷凝机组,机组电动机功率为8 kW,制冷剂为R12,其工作温度为G级;b) NJA20Z:表示水冷开启式压缩冷凝机组,机组制冷量为20 kW,制冷剂为R717,其工作温度为Z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JB机械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