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506740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 2及答案与解析 一、试题一( 15分) 0 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局域网的问题。 1 局域网需要 OSI参考模型的哪几层 ? 2 局域网的标准主要是由哪个委员会制定的 ? 3 列出局域网常用的访问控制方式。 3 简要回答下列有关 10Mb s以太网的问题。 4 简述 10BaseT以太网的组成。 5 简述 10BaseT以太网系统的特点。 6 在 10BaseT的收发器中,双绞线起什么作用 ? 7 试比较四种 10Base以太网的物理性能。 8 按传输媒体类型划分快速以太网类型。 9 交换型以太网的中心设备是什么 ?与共享

2、型以太网系统比较,交换型以太网系统有何特点 ? 10 10Mb s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以及千兆位以太网有何区别与联系 ? 11 对于工作在半双工模式的 24口交换机,若每个端口的速率为 10Mb s,则整个系统带宽可达多少 ? 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2 哪些以太网产品支持全双工操作 ? 13 简述全双工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与传统半双工以太网相比 )。 14 已知某局域网采用 CSMA CD媒 体访问控制技术,其共享媒体最大跨距为500m,物理层处理延迟时间为 10-5s,传输媒体的数据传输率为 10Mb s,试计算该网络的最小帧长度。 14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5 收发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 ? 16 对于 10M b s的以太网有哪几种收发器 ? 17 集线器在以太网系统中具有的主要功能。 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下午应用技术(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模拟试卷 2答案与解析 一、试题一( 15分)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 【正确答案】 局域网需要 OSI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分为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2 【正确答案】 IEEE 802委员会。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3 【正确答案】 局域网常用的访问控制方式有 3种,分别是载波帧听访问冲突检测 (CSMA

4、CD)、令牌环访问控制法 (Token Ring)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 (Token Bus)。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4 【正确答案】 10BaseT以太网的组成如下。 (1)10BaseT以太网系统由集线器、网卡和非屏蔽双绞线 (3类以上 )组成。 (2)网卡与集线器、集线器与集线器之间通过 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实现互联和通信。 (3)10BaseT以太网系统中,单段媒体最大长度为 100m,可以通过 4个集线器级联,连接 5个媒体使最大跨距达 500m。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5 【正确答案】 10Ba

5、seT以太网系统的特点如下。 (1)采用星型或树型拓扑结构,核心 为集线器。 (2)传输媒体采用 3类、 4类或 5类非屏蔽双绞线,发送与接收通道物理上分开,各占一根双绞线。 (3)网络站点通过网卡上的 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直接连接集线器。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6 【正确答案】 双绞线的作用如下。 (1)网卡上发送和接收分别使用一根双绞线,即一根双绞线发送信号,另一根作为信号接收使用。 (2)当网卡与集线器相连接时,网卡上作为发送的那根双绞线正作为集线器接收使用;反之,网卡上作为接收的那根双绞线正作为集线器发送使 用。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7 【

6、正确答案】 10Base以太网的物理性能如下。 (1)10Base5使用外置收发器,传输媒体为价格较贵、需要专业化安装的直径10mm、阻抗 50Q的粗同轴电缆,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单段媒体最大长度为500m,最多可使用 4个中继器连接 5段媒体使跨距最大达 2 5km,网卡通过 AUI接口与媒体连接。 (2)10Base2在网卡上内置收发器,传输媒体使用价格便宜、安装简单的直径5mm、阻抗 50Q的细同轴电缆,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单段媒体最 大长度为185m,最多可使用 4个中继器连接 5段媒体使跨距最大达 925m,网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8 【正确答案】 按传输媒体类

7、型划分,快速以太网可分为 100BaseTX、100BaseFX、 100BaseT4三种类型。 (1)100BaseTX采用 5类非屏蔽双绞线,使用两对线对。 (2)100BaseFX采用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 (3)100BaseT4采用 3类非屏蔽双绞线,使用全部 4对线对。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9 【正确答案】 交换型以太网的中心设备是以太网交换器。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与共享型以太网比较有如下优点。 (1)每个端口上可以连接站点,也可以连接一个网段。不论站点和网段均独占该端口的带宽。 (2)系统的最大带宽可以达到端口带宽的 n倍,其中 n为端口数。 n越大,系统的带宽越

8、高。 (3)交换器连接了多个网段,每一个网段都是独立的,被隔离的。但如果需要的话,独立网段之间通过其端口也可以建立暂时的数据通道。 (4)被交换器隔离的独立网段上数据流信息不会随意广播到其他端口上去,因此具有 一定的数据安全性。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0 【正确答案】 (1)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属于高速以太网,是在 10Mb s以太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传输率更高的以太网技术。 (2)快速以太网是在 10BaseT和 10BaseF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 100Mb s数据传输率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传输媒体和媒体布局向下兼容 10Mb s以太网,帧结构和媒体访问控

9、制方式则完全按照 IEEE 802 3基本标准。 (3)千兆位以太网是快速以太网的自然发展,只是数据传输率达 到 1000Mb s,二者的拓扑结构完全一致,传输媒体的媒体布局在快速以太网基础上有所发展,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1 【正确答案】 240Mb s(2410Mb s)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2 【正确答案】 (1)只有链路上提供独立的发送和接收媒体的以太网产品才能支持全双工操作。 (2)在 10Mb s以太网中只有 10BaseT和 10BaseF支持全双工操作。 (3)在 100Mb s以太网中

10、100BaseTX、 100BaseFX都支持全双工操作。 (4)在 1000Mb s以太网中 1000BaseLX、 1000BaseSX、 1000BaseCX、1000BaseTX都支持全双工操作。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3 【正确答案】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是用来说明以太网设备端口的传输技术,与传统半双工以太网技术区别在于:每个端口和交换机背板之问都存在两条逻辑通路。这样,每一个端口就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帧,不再受 CSMA CD的约束,在端口发送帧时不再会发生帧的碰 撞,已无碰撞域的存在。这样一来,端口之间媒体的长度仪仅受数字信号在媒体上传输衰变的影响,而不像传统以太

11、网半双工传输时还要受碰撞域的约束。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4 【正确答案】 根据最小帧长度的计算公式: Lmin=Slot timeR(2S0 7C+2tPHY)R =(2500 (0 73108)+210-5)10106 =248(位 ) 所以该网络最小帧长度为 248位。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 综合布线 15 【正确答案】 收发器的主要功能有:向媒体发送信号、自媒体接收信号、识别媒体是否存在信号。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6 【正确答案】 对于 10Mb s的以太网有 10Base5、 10Base2、 10BaseT、10BaseF几种收发器。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17 【正确答案】 集线器在以太网系统中具有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媒体上信号的再生和再定时,二是检测碰撞,三是端口的扩展功能,四是混合连接 10Base5与10Base2以太网系统。 【知识模块】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