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506790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及答案与解析 一、试题一 0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2011年 5月试题一 ) 说明 某企业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由运行维护部门来负责该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以及处理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 运行维护部门为保证发生故障后,系统能尽快恢复,针对系统恢复建立了备份与恢复机制,系统数据每日都进行联机备份,每周进行脱机备份。 1 信息系统维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2 按照维护的具体目标,软件维护可分 为哪 4类 ?为了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对软件进行修改属于哪一类 ? 3 备份最常见的技术是哪两种 ?脱机备份方式有哪些

2、优点 ? 二、试题二 3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2009年 11月试题二 ) 说明 某企业业务系统,使用一台应用服务器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支持数百台客户机同时工作。该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后,需交给运行维护部门来负责该业务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运行维护部门内部分为两大部门,网络维护部门负责所有业务系统的网络运行维护;应用系统维护部门负责应用系统服务器的运行维护,保证应用系统处在正 常的工作环境下,并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该问题。 4 针对该业务系统,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在运行维护中需要监控的主要性能数据有哪些 ? 5 业务系统中,终端用户响应时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获取系统和网络服务的用户

3、响应时间的常见方案有哪些 ? 6 针对应用系统服务器监控所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认真的分析来发现系统存在的性能问题。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针对的问题除了 “服务请求突增 ”外,还有哪些 ? 6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2011年 5月试题二 ) 说明 某集团公司 (行业大型 企业 )已成功构建了面向整个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多年。后来,针对集团公司业务发展又投资构建了新的信息系统。现在需要进行系统转换,即以新系统替换旧系统。 系统转换工作是在现有系统软件、硬件、操作系统、配置设备、网络环境等条件下,使用新系统,并进行系统转换测试和试运行。直接转换方式和逐步转换方式是两种比较重要的系统

4、转换方式。直接转换方式是指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系统;逐步转换方式 (分段转换方式 )是指分期分批地进行转换。 在实施系统转换过程中必须进行转换测试和试运行。转换测试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测试系统所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保证系统所有功能模块都能准确运行;转换到新系统后的试运行,目的是测试系统转换后的运行情况,并确认采用新系统后的效果。 请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回答以下问题。 7 针对该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转换你认为应该采取上述哪种转换方式 ?为什么 ? 8 系统转换 二作的主体是实施系统转换,但实施系统转换前应做哪项工作 ?实施系统转换后

5、应做哪项工作 ? 9 确定转换工具和转换过程、对新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测、建立系统使 用文档三项工作分别属于系统转换工作哪个方面 (计划、实施、评估 )的工作 ? 10 在系统实施转换后,概括地说,进行系统测试应注重哪两个方面的测试 ?试运行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工作 ? 三、试题四 10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2006年 5月试题四 ) 说明 在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系统维护阶段就开始了。在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业务规则、业务流程会频繁发生变化,增加与删除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系统针对其他类型的软件系统而言,其系统维护更为重要,工作量也更大。 11 信息系统维 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

6、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各个要素随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状态。请列举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5条 )。 12 请简要说明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的含义。 13 列举信息系统维护的 4种实施形式。 13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2008年 5月试题四 ) 说明 某企业出于发展业务、规范服务质量的考虑,建设了一套信息系统,系统中包括供电系统、计算机若干、打印机若干、应用软件等。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该企业还专门成 立了一个运行维护部门,负责该系统相关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根据规定,系统数据每日都进行联机 (热 )备份,每周进行脱机 (冷 )

7、备份,其他部件也需要根据各自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维护,每次维护都必须以文档形式进行记录。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曾多次发现了应用程序中的设计错误并已进行了修改。在试用半年后,应用软件中又增加了关于业务量的统计分析功能。 14 请问信息系统维护都包括哪些方面 ? 15 影响软件维护难易程度的因素包括软件的可靠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可理解性及程 序效率等。要衡量软件的可维护性,应着重从哪三方面考查 ? 16 按照维护的具体目标来划分,软件维护可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请问上述的 “增加统计分析功能 ”属于哪种维护 ?为什么 ? 16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

8、问题。 (2009年 11月试题四 ) 说明 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系统内外环境以及各种人为的、机器的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使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要进行系统的维护工作。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维护占整 个软件生命周期的 60 80。项目建成后,如果后期维护工作跟不上,信息化项目顺利运行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企业中必须要强化系统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17 系统维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换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请指出信息系统维护的 5个方

9、面的具体内容。 18 系统的维护对于延长系统的生命具有决定意义,请列出系统开发中能够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要求。 19 (1)根据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实施不同级别的 系统维护,一般来说系统维护的级别主要有哪 4种 ? (2)系统的维护不仅范围广,而且影响因素多。在设计系统维护计划之前,通常要考虑哪三方面的因素 ? 四、试题五 19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2008年 5月试题五 ) 说明 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研制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该生命周期要经历策划、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一般称该生命周期为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SDLC)。把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为若

10、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和管 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得便于控制和管理。 20 常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快速原型三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主要表述如下。 优点: A强调开发的阶段; B强调早起计划及需求调查; C强调产品测试; D开发中的经验教训能及时反馈; E信息反馈及时; F销售工作有可能提前进行; G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增加项目成功的几率; H直观、开发速度快。 缺点: A依赖于早期进行的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 ; B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C风险通常到开发后期才能显露,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D如果不加控制地让用户

11、接触开发中尚未测试稳定的功能,可能对开发人员及用户都产生负面的影响; E设计方面考虑不周全。 请在上面给定的优缺点中进行判断选择,并将所选择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2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快速原型各有其适合的项目,请用箭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归属关系。 瀑布模型 需要很快给客户演示产品的项目 不需要二次开发的项目 迭代模型 事先不能完整定义产品所有需求的项目 计划多期开发的项目 快速原型 需求简单清楚,在项目初期就可以明确所有需求的项目 2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维护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在维护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稳定的管理。请问,此表述是否正确 ?如果你认为

12、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表述。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答案与解析 一、试题一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 【正确答案】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 (代码维护、文档维护 )、数据维护、网络维护。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2 【正确答案】 (1)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3 【正确答案】 (1)数据转储、建立日志文件。 (2)在恢复过程中步骤少;比联机备份快并且出错机会少;定期的脱机备份结合日志可以将系统的数据恢复到任何一个时间点上。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中系统维护 的基本知

13、识。 某企业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就进入了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由运行维护部门来负责该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以及处理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系统维护包括软件维护 (应用程序维护、文档维护 )、硬件设备维护、数据维护和网络维护等。 按照维护活动的具体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 4种,在整个软件维护活动中,改错性维护约占 20,适应性维护约占 25,完善性维护约占 50以上,其他维护约占 4。 (1)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为了扩充或完善原有软件的功能或性能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3)改错性维护。改错性维护是为了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

14、中发现的隐藏的错误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4)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为未来的进一步改进打下基础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拥有备份使得系统能尽快恢复到某种正常状态。备份最常用的技术是数据转储和建立日志文件。备份一般分为联机备份 (热备份 )和脱机备份 (冷备份 )两种方式。脱机备份是指备份系统所有的物理文件和初始化文件。脱机备份的优点为:在恢复过程 中步骤少;它比联机备份快并且出错机会少;定期的脱机备份结合一组日志可以将系统的数据恢复到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联机备份只备份所需文件 (即部分备份 ),它是在系统运行时执行的。联机备份的优点为:可以实现完全的时间点恢复,可以减少

15、系统对物理资源的要求。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二、试题二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4 【正确答案】 针对应用系统,监控中最常见的性能数据包括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 I O和存储设备利用率、作业等待、队列长度、每秒处理作业数 (吞吐量 )响应时间、平均作业周转时间等。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5 【正确答案】 常见的方案有: (1)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内植入专门的监控代码。 (2)采用装有虚拟终端软件的模拟系统。 (3)使用分布式代理监控软件。 (4)通过监控设备来跟踪客户端样本。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6 【正确答案】 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针对的问题还包括: (1)资源

16、 (数据、文件、内存和处理器等 )争夺。 (2)资源负载不均衡。 (3)不合理的锁机制。 (4)低效的应用逻辑设计 。 (5)内存占用效率低。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中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 该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后,需交给运行维护部门来负责该业务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运行维护部门内部分为两大部门,网络维护部门负责所有业务系统的网络运行维护;应用系统维护部门负责应用系统服务器的运行维护,保证应用系统处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并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该问题。 针对该业务系统,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在运行维护中需要监控的主要性能数据包括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 I O和存储设备利用率

17、、 作业等待、队列长度、每秒处理作业数 (吞吐量 )响应时间、平均作业周转时间等。监控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的软件和硬件能够得到最佳利用,确保所有为业务服务的目标都能够实现,并且根据监控结果对组织业务量进行合理预测。 业务系统中,终端用户响应时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获取系统和网络服务的用户响应时间的常见方案如下。 (1)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内植入专门的监控代码。 (2)采用装有虚拟终端软件的模拟系统。 (3)使用分布式代理监控软件。 (4)通过监控设备来跟踪客户端样本。 针对应用系统服务器监控所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认真的分析来发现系统存在的性能问题。通过定期地将监控结果与基准线进行比较,

18、可以确定设备或系统的使用情况及运营的异常情况,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资源的使用量以及比照预期增长率来监控实际的业务增长率。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针对的问题除了 “服务请求突增 ”外,还包括以 F几方面。 (1)资源 (数据、文件、内存和处理器等 )争夺。 (2)资源负载不均衡。 (3)不合理的锁机制。 (4)低效的应用逻辑设计。 (5)内存占用效率低。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知识模块】 系统转换 7 【正确答案】 (1)逐步转换方式。逐步转换方式是一种混合方式,可靠性高,费用相对较低,它既避免了直接转换方式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并行转换方式费用高的问题,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系统。 (2)直接转换方式

19、。这种方式简单,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是风险大,一旦新系统运行不起来,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一般只在系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知识模块】 系统转换 8 【正确答案】 (1)制定转换计划或制定计划。 (2)转换评估或转换评价 。 【知识模块】 系统转换 9 【正确答案】 确定转换工具和转换过程、对新系统的性能进行监测、建立系统使用文档三项工作分别属于制定计划、转换评估、实施转换方面的工作。 【知识模块】 系统转换 10 【正确答案】 (1)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2)测试、评价;或运行测试。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中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的基本知识。 现在需要进行系统转换,即以新系统

20、替换旧系统。系统转换工作是在现有系统软件、硬件、操作系统、配置设备、网络环境等条件下,使用新系统 ,并进行系统转换测试和试运行。 系统转换的方法有 4种:直接转换、试点后直接转换、逐步转换、并行转换。 (1)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最简单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是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2)试点后直接转换。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多个销售点、多个仓库等。转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进行直接转换。这种方式风险 较小,试点

21、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 (3)逐步转换。逐步转换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转换。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时转换时费用大的问题。此方式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由于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当旧系统的某些部分转换给新系统去执行时,其余部分仍由旧系统来完成,于是在己转换部分和未转换部分就出现了如何衔接的问题。所以,需要很好地处理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在系统转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4)并行转换。这 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时期。并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

22、半年。直到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可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系统转换工作的主体是实施系统转换,但实施系统转换前应制定详细的系统转换计划,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实施系统转换后应对转换后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主要是指产生的效果检测。通过对新系统各方面性能进行监测,得到实际的数据, 分析这些数据,得到对系统的各方面的指标评价的结论。最后确定是否达到系统转换的要求,鉴别出有可能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以及优缺点,便于进行改进。 转换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制定计划、实施转换和转换评估三个方面。 制定计

23、划主要包括系统转换计划和运行计划,主要包括确定转换项目,可以是软件、文件、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磁盘设备等;起草作业运行规则,即根据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讨论结果起草一个临时规则;确定转换方法,即确定采用直接转换或逐步转换或并行转换还是试点后直接转换;确定转换工具 (选择基本软件、通用软件、专 用软件之一或同时使用 )和转换过程 (包括执行转换软件过程、设置运行环境过程、检查执行结果过程 );转换过程 (包括执行转换软件过程、设置运行环境过程、检查执行结果过程 );转换工作执行计划,即具体行动方面的计划,包括每项工作完成时间,每一步骤检查核对手段等;风险管理计划,包括系统环境转换、数据迁移、业务

24、操作转换、意外风险等方面的风险管理计划:系统转换人员计划,主要涉及转换负责人、运行管理负责人、参与转换工作的人员、开发人员等。 实施转换是执行系统转换,由于在制定转换阶段已确定了转换项目、作业运 行规则、转换方法、转换过程、转换工具、转换工作执行计划、转换人员计划,所以在实施系统转换时,只需按照转换计划进行工作。执行系统转换过程中,应监测系统运行、收集转换工作者反馈意见、召开汇报会交流,为审查、评估、改进提供依据。在进行系统转换的同时需要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说明系统各部分如何工作、维护和恢复。使用说明文档主要包括用户操作说明书 (用户使用说明书 )、操作规程、程序说明书等。 转换评估是指对转

25、换后新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或评价 ),主要包括工作速度、工作负载、运行环境、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通过对新 系统的各方面性能进行监测,得到实际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到对新系统的各方面指标评价的结论。最后确定是否达到了系统转换的要求,鉴别出有可能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以及其优点和缺点,以便进行改进。 实施系统转换工作是在系统软件、硬件、配置设备、网络环境等方面的现有条件下使用新系统。虽然新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已进行了各项测试 (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但是新系统在现有系统软件、硬件、网络等环境下运行,仍有可能出现事先预想不到的问题,还需要进行系统转换测试和运行测试。系统转换测试主要包

26、括功能测试、性能测 试两个方面。功能测试主要包括功能覆盖测试,即测试需求规格定义的功能是否都已经实现 (是否涵盖所有业务 );功能分解测试,即通过对系统进行黑盒测试,分解测试项;功能组合测试,即测试相关联的功能项的组合功能的实现情况;功能冲突测试,即测试功能间存在的功能冲突情况。性能测试包括并发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强度测试、破坏性测试以及可靠性 (如一定负荷的长期使用环境下系统的可靠性 )、安全性 (如不符合规格的数据能否访问系统,不符合规格的操作权限能否访问系统,对非法用户的抵抗能力 )测试等。 试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运行测试,其目的是测试系统转换后新系统运行情况,也是对采用新系

27、统后产生的效果的检测,可以是对新系统运行方式的测试、评价和对旧系统运行方式进行测试、评价,然后对新旧系统运行方式进行比对,再对新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建立各种不同的运行测试环境以进行全面的测试,并跟踪、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获取各方面指标评价数据,由此作出结论。 【知识模块】 系统转换 三、试题四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1 【正确答案】 系统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及设备维护、文档维护 【知识模 块】 系统维护 12 【正确答案】 完善性维护:根据用户需求,改善和加强系统功能和性能。 适应性维护: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 纠错性维护:纠正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

28、遗留错误。 预防性维护:错误发生前主动维护,防止故障发生。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3 【正确答案】 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中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 在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系统维护阶段就开始了。在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业务规则 、业务流程会频繁发生变化,增加与删除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系统针对其他类型的软件系统而言,其系统维护更为重要,工作量也更大。 信息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各个要素随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状态。其中,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为下列 5类。 (1)系统应用程

29、序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实现的,一旦程序发生问题或业务发生变化,就必然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因此系统维护的主要活动是对程序进行维护。 (2)数据维护。业务处理对 数据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除系统中主体业务数据的定期更新外,还有许多数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更新,或随环境、业务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数据内容的增加,数据结构的调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都是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 (3)代码维护。当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和应用环境变化时,系统中的各种代码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设置新的代码。 (4)硬件设备维护。主要是指对主机及外设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都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以保证

30、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 (5)文档维护。根据应用系统、数据、代码及其他维 护的变化,对相应文档进行修改,并对所进行的维护进行记载。 软件维护阶段覆盖了从软件交付使用到软件被淘汰为止的整个时期。软件维护占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 60 80,按照维护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 4种,在整个软件维护活动中,改错性维护约占 20,适应性维护约占 25,完善性维护约占 50以上,其他维护约占 4。 (1)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为了扩充或完善原有软件的功能或性能而修改软件的沽动。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3)改错性维护 。改错性维护是为了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

31、隐藏的错误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4)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为未来的进一步改进打下基础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软件维护涉及不同内容,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和数据的维护。其中数据维护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进行并发性控制,以及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长度等发生变化时,或者需要添加某个数据项、数据库时,要负责修改相关的数据库、数据字典等工作。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有 4种:每日 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种实施方式。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4 【正确答案】 信息系统维护

32、包括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文档维护等。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5 【正确答案】 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6 【正确答案】 因为 “增加统计分析功能 ”属于软件使用期间提出的新要求,不属于系统原始需求,所以这是完善性维护。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 中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 信息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各个要素随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状态。按照试题 1的分析,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为 5类,它们分别是: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文档维护等。 按照维

33、护活动的不同原因和具体目标,软件维护可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根据题意, “增加统计分析功能 ”属于完善性维护,它是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而对软件进行的扩充、增强和 改进。而适应性维护是针对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纠错性维护是纠正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预防性维护是在错误发生前的主动维护,防止故障发生。 系统可维护性是指系统失效后在规定时间内可被修复到规定运行水平的能力。可维护性用系统发生一次失败后,系统返回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度量,它包含诊断、失效定位、失效校正等时间。一般使用相邻两次故障间工作时间的数学期望 MTT

34、R(平均修复时间 )来表示。 系统的可维护性是对系统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的度量,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理解性:外来人员理解系统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2)可测试性:对系统进行诊断和测试的难易程度。 (3)可修改性: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7 【正确答案】 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 5类:应用程序维护、应用数据维护、系统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和文档维护。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8 【正确答案】 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要求包括以下 5个方面。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 (2)使用提

35、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 (3)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 (4)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 (5)系统的文档。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19 【正确答案】 (1)根据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实施一级维护、二级维护、三级维护和四级维护这 4种不同级别的维护。 一级维护提供最完美的支持,二级维护提供快速的响应,三级维护提供较快的响应,四级维护提供一般性的响应。 (2)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维护背景、维护工作的影响和资源要求。 维护背景。 系统的当前情况、维护的对象、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规模。 维护工作的影响。对新系统目标的影响、对当前工作进度的影响、对本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资源要求。

36、对维护提出的时间要求,维护所需费用、所需工作人员。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中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 信息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各个要素随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状态。其中,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为下列的 5类。 (1)系统应用程序维护。系统 的业务处理过程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实现的,一旦程序发生问题或业务发生变化,就必然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因此系统维护的主要活动是对程序进行维护。 (2)数据维护。业务处理对数据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除系统中主体业务数据的定期更新外,还有许多数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更新,或随环境、业务的变化而进行调

37、整,数据内容的增加、数据结构的调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都是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 (3)代码维护。当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和应用环境变化时,系统中的各种代码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设置新的代码。 (4)硬件设备维护。主要是指对主机及外设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都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以保证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 (5)文档维护。根据应用系统、数据、代码及其他维护的变化,对相应文档进行修改,并对所进行的维护进行记载。 系统的可维护性对于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从以下 5个方面入手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可

38、维护性的程序应该是可理解的、可靠的、可测试的、可更改的、可移植的、高效率的、可使用的。 (2)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模块化是系统开发过程中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质量保证审查是获得和维持系统各阶段的质量的重要措施。 (4)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是维护的对象,要做到程序代码本身正确无误,同时要充分重视代码和文档资料的易读性和易理解性。 (5)系统的文档是对程序总目标、程序总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程序设计策略、程序实现过程的历史数据等的说明和补偿。 根据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实施不同级别的系统维 护,一般来说系统维护的级别主要有 4种不

39、同级别的维护。 (1)一级维护:最完美支持,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接到请求时,能即时对服务请求进行响应,并针对系统运转的情况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2)二级维护:提供快速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后,能在 24小时内对请求进行响应。 (3)三级维护:提供较快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 72小时内对请求进行响应。 (4)四级维护:提供一般性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 10日内对请求进行响应。 系统的维护不仅范围广,而 且影响因素多。通常,在设计系统维护计划之前,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维护背景、维护工作的影响和资源要求。 (1)维护背景。包括系统的当前情况、维护的对象、维护工作

40、的复杂性与规模。 (2)维护工作的影响。包括对新系统目标的影响、对当前工作进度的影响、对本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3)资源要求。包括对维护提出的时间要求,维护所需费用、所需工作人员。 做系统维护的计划要考虑很多个方面,包括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系统、维护承诺、维护负责人、维护执行计划、更替等。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四、试题五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20 【正确答案】 (1)瀑布模型的优点是: A、 B、 C 缺点是: A、 B、 C (2)迭代模型的优点是: D、 E、 F、 G 缺点是: D (3)快速原型的优点是: H 缺点是: E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21

41、【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22 【正确答案】 此表述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维护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在维护生命周期 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变更的管理。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管理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三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其生命周期维护阶段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 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研制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该生命周期要经历策划、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一般称该生命周期为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SDLC)。把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得便

42、于控制和管理。 常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 型等模型说明如下。 (1)快速原型 软件原型是所提出的新产品的部分实现,建立原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需求不确定的问题,其目的是:明确并完善需求,探索设计选择方案,发展为最终的产品。原型方法是先根据已给出的和分析的需求,建立一个原始模型,这是一个可以修改的模型 (在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编写成文档后一般不再做大量修改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会把有关信息相互反馈,对模型进行修改,使模型渐趋完善。最终的结构将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快速原型开发模型的优点是:直观、开发速度快。快 速原型开发模型的缺点是:设计方面考虑不

43、周全。快速原型开发适用于项目需要快速给客户展示产品的软件生命周期。 (2)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给出了软件生成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即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等,上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强调开发的阶段;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强调产品测试。瀑布模型的缺点是:依赖于早期进行的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风险通常到开发后期才能显露,失去及早 纠正的机会。瀑布模型适用于项目需求简单清楚,在项目初期就可以明确所有需求,不需要二次开发的软件生命周期。 (3)迭代模型 迭代模型是 RUP推荐的周

44、期模型。迭代包括产生产品发布 (稳定、可执行的产品版本 )的全部开发活动和要使用该发布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在某种程度上,开发迭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测试工作流程。实质上,它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 RUP认为,所有的阶段都可以细分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迭代模型的优点是:开发中的经验教训能及时反馈;信息反馈及时;销售工作有可能提前进行;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增加项目成功的机率。迭代模型的缺点是:如果不加控制地让用户接触开发中尚未测试稳定的功能,可能对开发人员及用户都产生负面的影响。迭代模型适用于项目事先

45、不能完整定义产品所有的需求,计划多期开发的软件生命周期。 (4)演化模型 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调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演化成最终的软件产品。 (5)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将瀑布模型和烟花模型相结合,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增加了风险分析。它以原型为基础,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旋转,每旋转一周都要经过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价等活动,并开发原型的一个新版本。经过若干次螺旋上升的过程之后,最终得到软件。 (6)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对软件复用和生命周期中多项开发活动的集成提供了支持,主要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喷泉 ”体现迭代和无间隙特征。系统的某个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演进的系统。无间隙指的是在开发活动,即分析、设计和编码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维护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在维护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变更的管理。软件开发完成后,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改进型维护等方面。因此,题中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维护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在维护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变更的管理。 【知识模块】 系统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