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 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53663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T 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JT 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JT 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JT 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JT 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言本标准是为满足我国公路桥梁建设需要而制定的钢纹线用锚具、连接器的交通行业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开发研制、工业化生产和广泛的应用,YM锚具的系列产品已基本形成。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规格系列和尺寸,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生产的YM锚具系列产品进行了尺寸校核和系列的优化后编制的。本标准由交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管理司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交通部新津筑路机械厂、合肥四方交通工程设备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克、袁华、段玉凤、刘仁生、刘锡璋、蒋永茂。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7T

2、 329.2-1997Test method and inspect rules of prestressing strandanchorage and coupler for highway bridge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桥梁后张预应力钢纹线用锚具、连接器的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本标准用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产品的检验。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5224-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14370

3、-9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ASTM A416-90a预应力混凝土用无涂层七丝钢纹线技术条件BS 5896一1980预应力混凝土用高强钢丝和钢纹线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预应力prestress在结构和构件承受其他作用前,预先施加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应力。3.2后张预应力post tensioning prestress先浇注混凝土的构件,待达到规定强度后,再施加的预应力。3.3钢纹线strand由七根圆形断面钢丝捻成的做预应力混凝土配筋用的预应力筋。3.4钢纹线锚具组装件strand一anchorage assemble钢纹线和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3.5钢纹线连接器组装件s

4、trand-couple assemble钢纹线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3.6钢纹线计算极限拉力calculating ultimate tensile force of strand钢纹线实际的平均极限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7-09-29批准1997-12-31实施124JT 329. 2一19974符号F:钢绞线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纹线计算极限拉力之和,F_钢纹线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F,t单根钢绞线极限拉力的标准值;f由钢纹线中抽取的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f,t钢纹线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口由钢纹线中抽取的试件应力达到极限抗拉强度时,钢绞线试件的极限应变平均值;,

5、钢纹线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A,m由钢纹线中抽取的试件的实际截面面积的平均值;A,t钢纹线截面面积的标准值,I.钢纹线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钢绞线锚具组装件中钢绞线根数;E钢纹线的宏观弹性模量。5要求5.1使用要求5.1.1锚具、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充分发挥钢纹线的强度。5.1.2锚具、连接器适用于承受动载、静载的钢纹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5.2基本特性5.2.1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钢纹线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0l.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E-确定。锚具效率系数I.按下列公式计算:乳=F.,. /F;,.

6、(1)钢绞线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纹线计算极限拉力之和按下列公式计算:F;,.=nf,A_ (2)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从)0.95;E.,.)2%.5.2.2在钢纹线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_)时,锚具或连接器全部零件均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或破坏。5.2.3疲劳荷载性能钢绞线锚具组装件,除必须满足静载锚固性能外,尚需满足循环次数为2X10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试验应力上限取钢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4)的6566,应力幅度取80 MPa.试件经受2X106次循环荷载后,钢纹线因锚具影响发生疲劳破坏的面积不应大于原试件总面积的5%.52.月周期荷载性能用于抗展结构中的锚具,还应满足

7、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试验应力上限取钢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几)的s0%,下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凡)的40%.试件经50次周期荷载试验后,不应发生钢绞线破断、滑移和夹片松脱现象。5.2.5锚具内缩量应不大于6 mm.125JT 329.2-19975.2.6锚口摩阻损失不大于2.5%,5.2.了锚具宜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及放松钢绞线的要求。5.3连接器应具有与锚具相同的性能要求。6试验方法6.1一般规定6.1门试验用的钢绞线锚具组装件应由全部零件和钢绞线组装而成,组装时不应在锚固零件上添加影响锚固性能的物质,如金钢砂、石蜡、石墨等,束中各根钢绞线应等长、平行。6.1.2锚具、连接

8、器系列产品的型式试验所用的钢纹线应选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中最高强度级别的钢纹线,并符合GB/T 5224或ASTM A90a ,BS 5896的规定。6.1.3不同系列的锚具应各选取两种具有代表性尺寸的样品进行型式试验。6门.4钢纹线锚具组装件试验之前,必须进行单根钢纹线的力学性能试验,该试验的试件应同组装件试验的翎纹线是同一盘,并从中抽取。每次随机抽取6个试件。6.1.5试验用测力系统.其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测量总应变的量具,其标距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标距的o.2%;指示应变的仪器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标距的。.1%,试验设备及仪器每年至少标定一次。6.1.6每项试验均应有详细记录,并依此记录计

9、算锚具效率系数(V.).钢纹线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和锚口摩阻损失等内容。6.2钢统线力学性能试验6.2.1钢纹线力学性能试验应按GB/T 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纹线中有关规定进行,要求断口在母材上。应求出下列参数:L-由钢纹线中抽取的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由钢纹线中抽取的试件应力达到极限抗拉强度时,钢纹线试件的极限应变平均值;A-由钢纹线中抽取的试件的实际截面面积平均值(可用称重法测定);E-钢纹线的宏观弹性模量。6.2.2钢纹线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钢纹线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以表1表示。表1钢纹线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铆纹线规格生产厂家公称面积,mm,实测A,m,mm公称宜径

10、,mm实侧、凡,MPa抗拉强度标准值,MP.实测cm,伸长率,%实测E,MPa试验者:计算者:委托单位:备注:校对者:审核者:生产厂家:试验单位:试验日期:检测单位:6.3静载试验6.3.1试验设备、仪器穿心式千斤顶及配套油泵、压力传感器、试验台座、卡尺、钢卷尺。穿心式千斤顶及配套油泵,应是经过鉴定的定型产品,千斤顶额定张拉力应大于钢纹线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绞线计算极限拉力之和(F:W)e测力使用的穿心式压力传感器的额定压力,应大于钢纹线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绞线计算极限拉力1267T 329.2-1997之和(Fl- ),必须经过法定的计量检渊机构标定,并在标定的有效期内使用,其不确定度按本标准6

11、.1有关规定执行。试验台座的承载力应大于钢纹线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纹线计算极限拉力之和(F:,)的1. 5倍,长度应大于或等于3m,测量总应变的卡尺的不确定度不大于标距的0.200,6.3.2组装形式钢纹线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组装形式按图1,图1静载试验组装形式1-钢纹线,2,12一夹片;3,11-锚圈;4,6,8,10-垫板;5一试验台座;7一千斤顶;9一传感器6.3.3试验方法6.3.3.1将锚具、钢纹线、传感器、千斤顶、试验台座按图1方式组装好,应使每根钢纹线受力均匀,并敲紧夹片。6.3-3.2用张拉设备拉至钢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凡)的10%时,测量图1所示L。及千斤顶的活塞初始行程L,尺寸

12、并做记录;测量图2所示a,b尺寸并做记录。锚固前锚固后图2内缩量计算图127JT 329.2一19976. 3.3.3用试验设备按钢绞线抗拉强度杯准值(fuk)的20% ,40% ,60% ,80%分4级等速(约100MPa/min)张拉,张拉荷载达到80%后锚固,持荷lh,再逐步加大荷载,直至试件破坏。6.3.4试验过程中观察、记录项目包括:一钢绞线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的丈然童(见图2中a);一锚具或连接器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见图2中b);一一达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九、)的80%后,在持荷1h时间内的锚具或连接器的变形;一试件的实测极限拉力。F-);一达到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E.P)

13、 .6.3.5静载试验结果静载试验记录以表2表示锚具效率系数I.按本标准5.2.1条中公式(1)计算。总应变(E.,.)按式(3)计算:L2一L:一a E.P.=Lp式中:L,千斤顶活塞初始行程读数;L:一试件破坏时活塞终了行程读数。静载试验结果以表3表示X 100%(3)表2静载试验记录锚具型号钢纹线规格计算极限拉力之和,kN强度级别,MPa实测极限拉力,kN千斤顶型号传感器型号Lc , mm破断情况q号加载量夹片位移量,Lb,mm内缩量a,mm千斤顶活塞行程,mm破断时a, mmkN固定端张拉端固定端张拉端b,mm持荷时间:持荷后破断时参加人: 日期:表3静载试验结果表纹线计算极交拉力之和

14、,kN钢纹线锚具组装件实测极限拉力,kN锚具效率系数破坏情况忌1L哭%破断丝数颈缩丝数斜切口断丝致其他试验者:校对者:试验单位:128计算者:审核者:试验日期:委托单位:生产厂家:监检单位:备注:JT 329.2-19976.4疲劳试验6.4门试验设备、仪器疲劳试验机(一般采用脉冲千斤顶),脉冲频率不应超过500 min-,额定试验荷载应不大于钢纹线锚具组装件计算极限拉力之和(F:mw)的6500,试验台座长度应大于或等于3m,承载力应满足试验要求。6.4.2进行疲劳试验时,只要试验结果有代表性,在不改变试件中各根钢纹线受力的条件下,可将钢纹线根数适当减少,或用较小规格的试件,但不应低于钢纹线

15、根数的1/10,6.4.3试验方法以100 MPa/min的速度加载至试验应力上限值,再调节应力幅度达到下限值后,开始记录循环次数。6.4.4试验过程中观察、记录项目包括:试验后锚具和连接器部件及钢纹线疲劳损伤情况及变形情况;疲劳破坏的俐纹线的断裂位置、数量以及相应的疲劳次数。6.4.5疲劳试验结果疲劳试验结果以表4表示。表4疲劳试验结果试验编号锚具型号钢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MPa钢纹线截面面积,mm,试验荷教AN颇率,次/min应劳次数,10次试件情况上限下限试验者:计算者:委托单位:备注:校对者:审核者:生产厂家:试验单位:试验日期:监检单位:6.5周期荷载试验6.5.1试验设备、仪器按本

16、标准6.3.1条。6.5.2组装形式按本标准6.3.2条。6.5.3试验方法组装好试件后,以约100 MPa/min的速度加载至钢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爪)的80 %,为试验应力上限;再卸荷至(凡)的40环为试验应力下限,为第一周期;然后卸荷自下限经上限回复到下限为一个周期,重复50个周期。6.5.4周期荷载试验结果周期荷载试验结果以表5表示。表5周期荷载试验结果试件编号锚具型号钢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MPa钢纹线截面面积,mm试验应力,MPa试脸次数,次试件情况上限下限试验者:校对者:试验单位:计算者:审核者:试验日期:委托单位:生产厂家:监检单位:备注:129JT 329.2-19976.6辅

17、助性试验6.6.1钢纹线锚具组装的内缩量试验6.6.1.1试验设备、仪器按本标准6.3. 1条。6.6.1.2组装形式按本标准6. 3.2条。66.1.3试验方法内缩量可用测量锚固处的钢纹线相对位移的方法直接测出。组装好后测量图2中每根钢纹线的a;尺寸,并做记录。用试验设备张拉钢绞线锚具组装件至抗拉强度标准值(凡)的80%后锚固,测量每根钢纹线的a;尺寸用下式计算出每根钢纹线a;a;=a;一a; (4)组装件的内缩量用下式计算:一告.氛Aa;(5)6.6.1.4内缩量试验结果试验用试件应不少于三个,取平均值。内缩量试验结果以表6表示。表6内缩量试验结果试件编号锚具型号钥纹线抗拉强度标准值,MP

18、.钢纹线截面面积,mmZ内缩量(平均值)A4,-试验者:计算者:校对者:审核者:试验单位:试验日期:6.6.2锚口摩阻损失试验6.6.2.1试验设备、仪器按本标准6. 3.1条。6.6-2.2组装形式按图3委托单位:生产厂家:监检单位:备注:10 ; ;2图3锚口摩阻损失试验组装形式1,12一夹片;2,7,11-锚圈;3,5一垫板;4一试验台座;6,9一传感器;8一限位板;10-千斤顶;13-钢绞线6.6.2.3试验方法130JT 329.2-1997按本标准6. 6. 2. 2方式组装好试件,用试验设备张拉组装件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几、)的80%后锚固,测出锚具前后钢纹线拉力差值F,6.

19、6-2.4锚口摩阻损失“按下式计算,F一nFpk X 80%x 100%(6)式中:AF锚具前后钢纹线拉力差值;二钢纹线锚具组装中的钢纹线根数。试验用试件不应少于三个,取平均值。2.5锚口摩阻损失试验结果锚口摩阻损失试粗结果以表7表示。表7锚口摩阻损失测定值试件编号锚具型号钢绞线根数月钢纹线极限拉力标准值,kN锚固前后钢纹线拉力差值,kN、锚口摩阻损失,%锚口摩阻损失平均值,%试验者:计算者:委托单位:备注:校对者:审核者:生产厂家:试验单位:试验日期:监检单位:6.6.3张拉锚固工艺试验6.6.3.1试验设备、仪器按本标准6.3.1条。6.6-3.2组装形式按本标准6.3.2条。6.6-3.

20、3试验方法用试验设备按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几、)的20% ,40% ,60% ,80%分4级张拉组装件,每张拉1级锚固1次,张拉完毕后,放松组装件中各根钢纹线。6.6-3.4通过张拉、锚固工艺试验观察:多次张拉或因张拉设备倒换行程需要临时锚固的可能性;-经过多次张拉锚固后,组装件内各根钢绞线全部放松的可能性。6.6.3.5张拉锚固工艺试验报告应包括本标准6. 6. 3. 4中的各项内容。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锚具、连接器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7.1.1出厂检验为生产厂家在每批产品交货前必须进行的检验,由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并做出检验记录。7.1.2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

21、验,型式检验应由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a)新产品定型鉴定时;b)投人批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2-3年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131dT 329.2一1997了2检验项目7.2.1出厂检验应包括下列检验项目a)表面质量、粗糙度、几何尺寸、硬度;b)静载试验。7.2.2型式检验应包括下列项目a)表面质量、粗糙度、几何尺寸、硬度;b)静载试验;c)疲劳试验;d)周期荷载试验;e)辅助性试验。7.3产品组批、抽样方法每批产品的数量是指同一类产

22、品,同一批原材料,用同一种工艺投产的数量,每批不应超过10 000孔,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硬度检验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在第6章中提及的试验各抽取三组进行试验。7.4检验结果的判定外观检验如表面无裂缝,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判为合格;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缝或超过允许偏差,应取双倍数量重做检验,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用。夹片的硬度检验,每个零件测试三点,当硬度值符合设计要求的范围判为合格,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静载锚固能力检验、疲劳荷载检验、周期荷载检验,如符合第s章要求的判为

23、合格;如有一个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品。132附录A(提示的附录)荷载传递试验和锚具偏转角度试验A1符号fkf-施加全部预应力时混凝土的最小特征抗压强度;.。施加全部预应力时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F混凝土试件实测破坏荷载;f4混凝土28夭龄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A2要求A2.1荷载传递试验锚具应满足预应力能可靠地从锚具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分级加载至试验应力上限后,需进行至少10次的慢速循环加载,循环加载后,试件应逐步加载至破坏。试件应力上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爪)的80 Yo,下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几、)的12%,试件破坏时

24、应满足:。、。f-P Cpk了二二F)1. 1F每个试件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第一次达到上限荷载(0. 8凡k)时,试件裂缝宽度不大于0. 1 mm;最后一次达到下限荷载(0. 12F矽时,试件裂缝宽度不大于0. 1 mm;最后一次达到上限荷载(0. 8Fpk)时,试件裂缝宽度不大于0. 25 mm;循环加载过程中试件纵向和横向应变读数应达到稳定,如果最后两次循环的应变小于5%,即可认为应变已经稳定。循环加载过程中裂缝读数应达到稳定,如果在最后两次循环裂缝宽度增量不大于0. 02 mm,即可认为裂缝宽度已经稳定。A2.2锚具偏转角度性能当钢绞线锚具组装件的轴线与设计轴线存在角度偏差时,需按6. 3

25、节给定的方法进行锚具偏转角度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叭0. 95;cep.)2%0A3试验方法锚具辅助钢筋A3.1荷载传递试验A3.1. 1试件应包含隐埋于混凝土构件中的锚具部件,布置应当与实际使用情况相同。试件应为受轴向压力试验的混凝土棱柱体,其外边尺寸a图A1荷载传递试验试件133附录A(提示的附录)和b对应于结构中规定的钢绞线束最小轴中心距,承压面以下的试件高度为h26,其中ba,如图A1所示。包括锚具在内的试件部分应包括螺旋筋,它应当与规定的预应力体系和钢绞线相对应的螺旋筋具有同种尺寸和形式。为装配螺旋筋,可采用辅助钢筋,如满足下列条件,不需要辅助筋:纵向的钢筋总面积不大于2cm,

26、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均匀布置于整个试件高度上的箍筋含量不大于50枯。试件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密实度及其特征强度应与实际应用中所用的相同。试件浇注一天后拆模板,然后进行蒸汽养护直至试验测定抗压强度的圆柱或立方体试块应同样处理。A3. 1. 2试件应安装在已标定好的试验设备上,荷载按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爪)的20% ,40%、600 ,80%(如图A2)分级加载,当达到80%后,需进行至少10次的慢速循环加载,上限荷载和下限荷载分别为。.8九kApkn,循环加载后,逐步增加荷载直至试件破坏。测量荷载点_FF-:.:图A2荷载传递试验的过程循环加载时,在每次循环的上限和下限荷载时进行测量,决定试件的应变和裂缝宽度是否达到满意的稳定状态,达到满意的稳定状态后才停止循环加载。图A2绘出了加载和测量次序在最后的加载破坏时,试件的混凝土平均抗压强度应满足:L-(1. 1. 3%k.: fm o(。,85 kA3.1.3试验时应进行下列各项测量和观察并记录结果:各次循环加载时,对应上限和下限荷载,在最大劈裂应力影响区内试件表面纵向和横向应变;上述时刻试件表面的裂缝形式、宽度及扩展情况;用肉眼观察或测量与混凝土接触的锚具部件变形;破坏位置和形式;破坏荷载F.A3.2锚具偏转角度试验将锚具与试验台座的轴线偏转50,按6. 3进行试验,并提出试验报告。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JT交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