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摄影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photogrammetryJTJ 065-97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7年10月1日JTJ 065一97关于发布公路摄影测最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7)247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重庆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公路摄影测量规范)(编号JTJ 065-97),作为行业标准,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公路摄影测量规范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由人
2、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一九九七年五月四日JTJ 065一97前言按照交公路发(1994)1265号,(1995)1150号下达的19941995年度T作计划,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了公路摄影测量规范的编制工作,并成立了公路摄影测量规范编制小组编制小组在完成编制大纲的基础上。先后对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及相关其他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广泛收集了有关资料,并对编制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为确定技术指标,编制小组深入分析、整理了已有成果资料,并结合公路测设行业的特点进行了充分
3、的试验,技术指标取中等偏上的水平;对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本规范在满足公路测设需要的同时,尽可能与国家标准靠齐,注意与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相协调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本规范更加完善本规范共分七章、十二个附录和一个附加说明。这七章分别是:总则、术语、航空摄影、航测外业、航测内业、地面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本规定编人了GPS测量、数字测图、数字地面模型、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水准测量、遥感影像图等现代测绘新技术内容。为使本规范更好地适应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请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
4、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鹦鹉大道388号,邮编:430052),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陈楚江邓涛王守彬王文超胡爱华孙焕元JTJ 065一971总则1.0.1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公路1_程勘察设计提供多种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包括公路航空摄影、航测外业、航测内业、地面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五部分内容亡木规范是用摄影测量方法测绘公路工程1 : 500,1 : 1 000、工:2 000,1 : 5 000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或数字产品作业的依据。1.0.3在执行摄影侧量工作前,应了解
5、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评价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工作中应加强外业、内业的质量检核。工作结束后.做好资料整理并编写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1.0.4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收集上述系统的大地点、水准点有困难时,可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局部重点工程或小测区可采用独立系统;有条件时应与国家系统联测平面控制采用高斯一克昌格投影。按30分带或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计算平面直角坐标投影面可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投影面的选择应使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6、25 mm/km.:。干5地形图的分幅应沿公路路线走向自由分幅图幅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基本规格为500 rim Xmm或500 mm X 400 mm图幅编号一律沿公路路线自起点开始顺序编号,序号前应冠以L.程名称1.0.6地形类别的划分按表1.0.6规定执行表1.0.6地形类别划分地形类别平原版一一卜一2占一山岭户卫5扣岁邵一。一口 地面坡度)一地面高差(n)220注1.0.7表中数据系指测图范围中的大部分地而坡度或高差而言;地面坡度与高差有矛盾时.以地肉坡度为主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川图需要按表1. 0. 7选用表1. 0.7墓本等高距cn,)地形类别基本等高趾重tit匕例尺幼1.0_乏
7、入一2 auoono一一干 干:)一一卜-一i. o2.0注:表中括号内数据依用图需要选用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平原地区根据用图需要可不绘等高线,仅用高程注记点表示1. 0. 8符号及注记应符合现行的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一、1:几000:10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1.0.9高程注记点宜选在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点卜,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为图上0. 01 m内10一15个JTJ 065一971.0.10地形图精度地物点相对于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或平高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图上应小于表1. 0. 10-1的规定。表1.0. 1
8、0-1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乍一平原、微、(mm)地形类别重丘、山岭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注: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可放宽50等高线相对于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小于表1. 0.10-2的规定表1. 0. 10-2等高线高程中误差(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等高线高程中误差普H哥Il扣注:刀表示基本等高距(m)3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可放宽50%.高程注记点相对于最近高程控制点高程中误差按表1. 0. 10-2规定的。.7倍执行1.0.11摄影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1.0.12摄影及测绘仪器、设备、工具应定期检校,作业时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
9、.0.13测绘中采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应通过有关部门的认可2术语2.0.12.0.1.1摄影像幅picture format成像面积的大小,一般为像场的内接四边形2.0.1.2航空摄影比例尺aerial photo scale摄影仪焦距与摄影航高之比。2.0.1.3路线方案走廊route plan corridor用于路线方案技术性比选和设计的带状区域2.0.1.4航空摄影带宽aerial photographic width覆盖路线方案走廊的摄影宽度2.0.1.5摄影基线photographic baseline相邻两摄影中心的距离2.0门.6摄影航高photographic flying h
10、eight飞机相对于摄区平均基准面的高度2.0. 2航测外业2.0. 2.1立体像对,tereopair相邻摄影中心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2.0. 2.2明显地物点outstanding point地面上能准确定位且在像片上可准确判读的人工或自然点2.0.2. 3野外像片控制点field photo control point满足像片条件在实地测量的平面或高程控制点,是内业加密和测图的依据。已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平高控制点三种平面控制点仅测定其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其高程;平高控制点必须测定其平面坐标及高程7186JTJ 065一972.0-2.4像片调绘photogr
11、aph annotation持像片至现场或在室内参照野外典型调查所获得的样片和各种资料,与影像比较对照,将在地图上需要表不的地貌和地物要素描绘和注记在像片上2.0.3航测内业2.0-3.1定向点orientation point用于定向的标志点或明显的地物点2.0-3.2影像图image map航空摄影像片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经纠正后的产品。2.0-3.3解析空中二角测量analyticalaerotriangulation利用像点、摄站点、物点成像的几何关系解析计算像片方位元素、物点坐标的摄影侧量理论和方法2.0-3.4机助测图computer-aided mapping利用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
12、相应软件,进行地图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样理、显示、绘图和制版的技术与方法。2.0. 3. 5数字测图digital mapping实现数字地图的设计、生产、管理与应用的技术与方法。2.0.4数字地面模型2.0.4.1数字地面模 (DTM) digital terrestrial model地形表面形态等多种信息的数字表示4.2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将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4. 3内插interpolation根据一系列数据点L的某些信息来求出位于这些点范围内的其他点信息20203航空摄影3. 1一般规定3.1.1航摄仪3.1.1.1公路航空摄影应尽量选用
13、性能先进的航摄仪。结合摄区的地形情况和成图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镜头焦距,3.1.1.2航摄仪的基本性能要求(1)像幅;230 mm X230 turn.(2)焦距:特宽角A= (87. 5士3. 5)mm;宽角八=(152.0士3)mm;中角八=(210.0士5)mm;常角f,一(305.0士3)mmo(3)物镜镜头分解力:中心部分不低于50 Lp/mm(每毫米50线对);边缘不低于20工p/mm(每毫米20线对)(4)物镜径向畸变差在像片有效使用范围内大部分应小于。015 mm,局部最大可为。. 02 mm;特宽角物镜最大畸变差可为0. 03 mm.(5)各色滤色镜齐全;暗盒压平质量良好。3.
14、1.2摄影材料和复制摄影材料3.1.2.,航摄软片(1)公路航空摄影宜选用黑白全色软片;当有特殊要求时,可选用彩色或彩红外软片。cz航摄软片的基本性能要求:ITJ 065一97软片的乳剂分解力应不低于85 I,p/mm(每毫米85线对)软片的不均匀变形率应小于3/10。片基厚度不小于。. 1 aim涤纶)或。.13 mm(三醋酸,亡工外观平整光滑,无裂口,无毛刺I1. 2.2印像纸和复制摄影材料(I)航摄底片的反X-是选择复制摄影材料的依据,反差大的底片应选择软性或中性复制材料;反之应选择硬性复制材料(2)印像纸的不均匀变形率应小于3/1 000(3)其他复制摄影材料的不均匀变形率应小于1.
15、5门。0003.1.3航摄比例尺11.3. 1航摄比例尺的选择应以公路各测设阶段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及相应精度要求为依据,结合摄区的地形条件、成图方法及所用仪器的性能诸因素综合考虑3.1.3.2航摄比例尺分母与成图比例尺分母之比,以4-6为宜特大工程、病害路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根据摄区的地形条件合理选择航摄比例尺3.2航摄质量3.2.1飞行质量3.2.1.1像片重叠度(1)同一航带的航向重叠宜为60X-65%,个别最大可为75%,最小可为56厂_(2)相邻航带的旁向重叠宜为30%一35%。最小可为153.2.1.2像片倾角应小于20,个别最大可为43.21.3旋偏角(I)航摄比例尺小于或等
16、于1:8 000,旋偏角应小于60,最大可为80(2)航摄比例尺大于1:8000且小于I:4000,旋偏角应小于8.最大可为10,(3)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4。,旋偏角应小于10,最大可为12归同一摄影分区内.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连续超过三片3.2.1.4航高差(1)同一航带卜相邻像片的航高差应小于20 m(2)同一航带上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应小于30 m3.2.1.5航线的弯曲度应小于3%3.2门.6分区的摄影覆盖范围()沿路线走廊的纵向覆盖,航带两端应各超出分区范围一条基线以卜(2)路线走廊的横向预盖应尽可能满足a计要求,航迹线偏移应小于像幅的lo“3.2门.了关于漏洞补摄
17、的规定(1)漏洞的补摄宜采用与原摄影时同类k的航摄仪及时补摄(2)补摄应按原设计要求进行。(s)依补摄范围进行摄影覆盖,纵向覆盖超出漏洞外一条基线以上_3.2.2摄影质量3.2.2. 1对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要求宜根据路线所经地域的地理纬度、气候条件以及太阳高度角及其对地形、地物照射产生的阴影倍数选择最佳的航摄季节和时间,以保证摄影质量。平原微丘区,太阳高度角应大于2W阴影应小于3倍;重丘山岭区,太阳高度角应大于朽,阴影应小于1倍:地形高差特大或陡峭的山区,航摄时间应控制在地方时正午前后lh之内。3.2-2.2底片密度58RITJ 065一97(1)底片的灰雾密度应小于0. 2,(2)底片最大
18、密度应在1. 1-1.8之间,极个别的可为2.0;底片最小密度至少应比灰雾密度大。.2(3)底片的密度差宜为1.0左右;最大密度差应小于1.4.最小密度差应大于0.氏3.2.2,3式中:3.2. 3o-T-因飞机地速产生的最大像点位移在底片仁应小于0. 06 mm,其值按式(3. 2. 2 )计算S一T竺X10 (3.2.2)In一像点位移量mm;一曝光时!司.5:一飞机地速.mi.,;2一最高地形点的航摄比例尺分门3.2. 3. 13.2. 3. 2表观质量底片上的框标及其他各类注记标志应清晰、齐全、完整底片上不应有云、云影、划痕、斑痕、折伤、脱胶等缺陷;当发现有上述缺陷k1对成图有影响时应
19、予以补摄3.2. 3. 3航摄像片索引图、透明正片、像片等航摄复制品,应影像清晰,不得有划痕、斑痕、折裂、脱胶等缺陷3.3航带设计3.11公路航摄的特点公路航空摄影是以路线走向为导向,连续布设若干个首尾相接的航摄分区覆盖全部路线方案走廊的带状摄影各航摄分区的设置宜首选单航带摄影;当路线弯曲过大或遇到需要加大摄影宽度的地段(如大桥、特大桥、大型互通式立交、多方案密集分布等)时,可布设多航带摄影13.2航带设计用图及资料33.2, 1航带设计用图宜采1111:50 000地形图;当航摄比例尺大于1:6 000或小1w积块状摄影时宜采用1:25 000或1:土。Oo。地形图3.12.2航带设计应以公
20、路规划任务书、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公路勘测任务t3等技术文件为依据3.3.3航摄范围3. 3. I,依据有关技术资料在航带设计用图上标注出路线方案线(含各比较方案线)或方案走廊带范围及有特殊要求的航摄区域范围。II12公路路线的航摄范围以路线方案线(含各比较方案线)控制,两侧各超出方案线的距离应大十500 m;当给出路线方案走廊带范围时,两侧各超出走廊带范围线的距离应大于30u m3.33_3路线起、终点处、航摄范围应沿纵向各向外延伸2-3条摄影基线13.3.4大桥、特大桥的航摄范围(1)测绘桥址总平面图时,上游长度为洪水泛滥宽度的2倍,下游为1倍,顺桥轴方向为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2rn-b
21、n:或洪水泛滥线以外50M。对分汉河流、宽滩河流、冲积漫流和泥石流地区IT视突际情况决定(2)测绘桥址地形图时,上游长度为桥长的2倍,下游为7倍,顺桥轴方向为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2 m或洪水泛滥线以外50M。对分汉河流、宽滩河流冲积漫流和泥石流地区可视设计需要决定13.3.5大型互通式立交及服务区、管理区等,航摄范围应超出其区域范围每边501) r,以上3.3.3.6短于1000 m的隧道视同路线方案走廊处理:1 000 m以F.隧道的航摄范围以隧道方案线控制,两侧各超出方案线的距离应大于700 m.3,3-4航摄分区的划分与组合13.4门航摄分区的划分应以路线方案的平面线形变化和纵断面地形高差
22、变化为依据确定。589JTJ 065一973.3-4.23.3.4. 3在满足航摄范围要求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单航带形式布设航摄分区航摄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超过如下规定:(”当航摄比例尺小于1:8 000时,应小于1/4摄影航高。(2)当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8 000时,应小于1/6摄影航高。3. 14. 4航摄分区接头的部分不应产生绝对漏洞或相对漏洞,其重叠部分至少具有两条以上摄影基。在地形困难地区,分区的结合部宜设置在地形较好地段,以利于像片连测时作业3.4.53.3.4.6航摄分区的长度不应短于6. 0 km并宜布设为规则矩形不同航带数在设计用图上的总宽度采用式(3. 3. 4)计算线
23、东d一斋:+(,一,(,一、,X10(J=1.2,.)(3. 3. 4 )式中:d一一1条航带在设计用图上总的覆盖宽度,m;l-一像幅尺寸,mm;777一一航摄比例尺分母;M设计用图比例尺分母;1一航带数;11,一相对于平均基准面上的旁向重叠度,%3.3. 5航带设计成果资料的统计与计算3.3.5.1统计各航摄分区的图上宽度、图上长度以及航带数3. 15.2计算每个航摄分区的摄影面积及整个摄区的摄影总面积:(1)每个航摄分区的摄影面积按式(3. 3.3-1)计算A,=S,;S,.;M X 10-式中:A,一第I个分区的摄影面积,km-;3.3.s-1)凡第i个分区的图上长度,m;S一一第,个分
24、区的图上宽度.m当多航带分区中航带长不等时,应依不同航带数分段计算再取和。(2)计算整个摄区的摄影总面积。A一L, A,(33.万一2)式中:A一整个摄区的摄影总面积.kn,;。一摄影分区总数3.3. 5.3计算每个航摄分区的基本像片数及整个摄区的基本像片总数。(1)各分区的航摄基线长按式(3. 3. 5-3)计算。B,;=ml(1-g)X 10-式中:代,一第,个分区航摄基线长,M;R.一一第,个分区的航向重叠度,%。(2)各分X的基本像片数按式(3. 3.5-4)计算3.3,5一3)从,S, M=Z 1 -一十3! 护二112rl(3.3.石一4)式中:S1一一第,个分区航摄基本像片数;个
25、分区第J条航带的图上长度,m;个分区的航带数;JTJ 065一97+3一表示以航带为单位,向上取整(3)计算整个摄区的基本像片总数C=艺C;(3.355)式中C一整个摄区的基本像片总数。3.3.6航带设计应提交的成果资料3.3.6.1航带设计成果资料是编制航摄计划书、签订航摄合同和向有关单位报送航摄申请的必备文件3.3.6.2航带设计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公路路线方案地理位置图。图中以经纬度标注出航摄空域范围(2)航带设计略图。图中以适当比例尺绘制摄区1 : 50 000(或1 1 25 000,1 : 10 000)地形图图幅结合图,注明图号.在结合图中概略标出各航摄分区范围并标注分区
26、号(3)航带设计采用的航摄比例尺、设计用图比例尺、航摄仪像幅尺寸、航片的航向及旁向重叠度等基本参数。(4)航带设计的路线名称、路线总长、航摄分区数,各航摄分区的航带数及航带长、航摄面积和基本像片数,整个摄区的肮带总数及航带总长、航摄总面积和基本像片总数3.4航摄单位应提交的成果资料3.4.1航摄单位应按航摄合同中规定的种类、数量向用户单位提交航摄成果资料。成果中有质量指标的,应符合本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3.4.2航摄单位应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航摄实施情况报告书。2.航摄仪检定数据。3,航摄成果的移交清单及质量状况记录。4.航摄底片。5.航摄像片索引图6.航摄像片4航测外业4门一般规定
27、4.1.1像控点布设4.1.1.1像控点宜布设在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使布设的控制点能尽量公用分别布点时,控制范围在像片上所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0 mm;当条件受限制时不应大于20 mm4.1.1.2像控点距像片边缘应大于15 mm,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45 mm4.1.1.3位于自由边的像控点连线应能控制住测图范围4.1.2基础控制测量4.1.2.1平面控制测量四等以下各等级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应根据测图比例尺的大小来确定:1,500地形图不超过0. 05 M; 1,1 000,1:2 000,1:5 000地形图不超过0. 10 m,4.1.2.2高程控制侧量
28、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方法。四等高程控制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4 m4.1.2.3控制测量应根据仪器设备、测区情况和具体要求,布设5“级小三角点、导线点、GP5点和四等水准点、五等水准点作为像片控制测量的基础在满足公路带状航测成图要求的前提下,其密度尽量兼顾公路测设的需要JTJ 065一973像片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411/5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o4.1.4像片调绘4.1.4门调绘必须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正确。4. 1.
29、4 2调绘片宜采用放大片进行,放大倍数宜为航摄比例尺的2-3倍4.14.3地物、地貌的综合取舍以满足公路勘测设计的需要为前提,以既适应图面允许荷载量又保持实地特征为原则4. 1.4.4像片调绘可采取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室内清绘;也可采取先室内判读、清绘,后野外检核和调查,再室内修改和补充清绘的方法。对像片上各种明显的、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可只作性质、数量说明,其位置、形状以内业测图为准42像控点的布设4.2.1全野外布点4.2.1.1像片平面图的全野外布点每张隔号像片测绘范围内布设四个平高点,如图4. 2. 1-1所示4.2.1.2立体成图的全野外布点屯体成图时,每个立体像对测绘范围内应布设四个
30、平高点。当航摄比例尺小于4倍成图比例尺时,为内业测图的需要,应适当增加图幅定向点或在像主点附近增设一个平高控制点.如图1. 2.卜2所示当平面控制点由内业加密得出时,图4. 2. 1-2中的平高控制点改为高程控制点4.2.1.3点位要求点位在像片的位置除满足一般规定外,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点位偏离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的距离不大于10 mm;困难时个别点位可不大于15 rnm(2)对于控制线路方案的重点五程地段,如越岭隧道、娅口、高架桥、大中桥、互通式立交及重大不良地质地段等,可按专业需要增测像控点。OO口e口O口口自自o-平高点口像主点图4. 2. 1-2图4.2.1-1像片平
31、面图的全野外布点4.2.2单航带布点42.2.1单航带布点采用按航带每一分段六点法进行如图4. 2. 2所示求时.应加设野外平高控制点f.体成图的全野外布点当加密设备或程序有特殊要图4.2.2单航带六点法布点II.l 065 9742.2.2航带首末端点间的问隔基线数参照附录C执行两端的L下两点宜选在通过像主点ft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卜相互偏离不应超过112条基线;中央一对点宜选在两端控制点的中间,左右偏离不应超过一条基线,井避免上下两点同时往一侧偏离4.2.3航带区域网布点4.2.3门当航带数为两条以上时,宜采用航带区域网布点。不论平面网或平高网.其航带跨度应符合表4. 2. 3的规定。控制点
32、问基线数与单航带相同,并应保证区域四周至少有6-,个平高点4.2.3.2当受路线比较方案、互通位置等影响时,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凸出处应布设平高点;当凹角点与凸角点之间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在凹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如图:1.2.3所示先.2s舫带bi域网介许的最大舫带跨 V比例尺一,:5C航带数(条)一4一:1:I o00I-万I:2川自几61;马臼州)声一卜X-高程控制点一公路路线图4. 2. 3不规则区域网布点4.2r44.2A特殊情况的布点42.4.1航摄分区接合处像控点应布设在航带重叠接合处,尽量使其公用_如不能满足公用要求,则应分别布点4. 2.4. 2当遇到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但落
33、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视为正常航带布点;否则落水像对应进行全野外布点4.2.4. 3海湾、岛屿、湖泊地区宜按全野外法布点,控制点位以能最大限度控制测绘面积为原则4.3荃础控制测量4.3.1选点与埋石4.11.1各等级基础平高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根据路线方案走向和航摄像片连测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点位宜按路线起点至终点方向顺序编号4.3.1.2控制点位置的选定与理石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面控制点点位宜沿路线布设,距路线中心线距离宜在50 n,-300 m范围内(2)测站、测线应避开高压线等强磁场以及散热塔、散热池、烟囱等发热体的干扰-(3)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
34、障碍物应在1. 5 m以上(4)控制点应便于发展和寻找(5)点位标石应能较长期保存并埋设在土质坚实或稳固的建筑物上4.3.1.3各等级基础控制点标石的规格及埋设应遵照附录D的要求执行:撇路线中心线300 m以外的基础控制点可按附录D中的监时控制点测量标志的要求埋设4.3.2平面控制测量4.3.2.1 GPs M9量(1) 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d. 3. 2-1的规定593JTJ 065一97表4. 3. 2-1 GPS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卫星数边长(km)接收机标称精度卫星高度角尸)P二P一最弱点相对.点位中误差(rt。弱边相,寸中误差四等40.5810 mm+3 ppm15、一0
35、. 05一一一级)403610 -m+5 ppm158曰。.1/20 000一(2) GPS网应根据航测像控点测量和公路勘测的要求、测区中大地点的分布、作业时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的可靠性以及效率综合考虑,按照优化的原则组织实施和布设(3) GPS网可按静态定位和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观测,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以及菱状网、鱼状网、大地四边形等形式,观测时间应根据仪器精度、星历质量及基线边的长度等条件来综合考虑4. 3.等级四等(4) GPS网应与附近高等级控制点联测以便作约束平差,联测点的总数不得少于3个(5) GPS观测记录可参照附录F的要求执行。2.2光电测距导线测量(1)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36、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2的规定。表4. 3. 2-2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合导线长度(km)边长(km)测角中误差(勺每边测距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水平角测回数里二!些D1方位角闭合井(“)州一丫一一一一一 一 一1-2士2. 5士18l/35 000级10:升一干5. 0s. a+151/14 000斗兰1妇二级6十151/10 000注:,为测站数(2)光电测距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比不宜超过1=30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表4.3. 2-2的要求时可布设成结点网形,结合与结点间、结点与高级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超过表1.3.22规定长度的。.7倍4. 3.
37、2. 3水平角观测(1)水平角观测宜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方向数多于3个时需归零;多于7个时需分组。每组方向数应尽量相等,并采用同一起始方向。观测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2)水平角观测限差的要求应符合表4. 3.2-3的规定表4. 3. 2-3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经纬仪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一一测回内2。互差护)一一i同一方问值各测回互差(”)一D11695DJ38139D1_ 一一,18一一一一r一一24一注:当照准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士30时,该方向的2C互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3)观测中2C互差或测回差超限应采用同一零方向重测
38、超限方向;归零差起始方向2C互差超限或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当重测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4)因测点圆周角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基线条件和方位角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4.3-2.4边长测量及其改化JTJ 065一97(1)边长测量边长测量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完成。光电测距仪的精度按每公里测距中误差划分为三级,如表4. 3. 2-4所列。表4.3.2-4测距仪精度等级每公里测距中误差M,(-m)测距仪精度等级M。镇5I5.V,镇10010M二簇20正每次作业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仪器情况对其主要项目进行检验测距应在
39、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条件下完成,雨、雪、大风天气不宜作业;观测时不宜与太阳呈小角度观测.严禁将测距头对准太阳。测距边每测回读数4次,各次读数较差应小于10 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5 mm;归化同一起算面上边长往返观测较差不得大于M.测线气象观测时,温度读至。.5C,气压读至100 Pa(2)边长改化测距边经气象、加常数和乘常数等项改正后,测距仪与反光镜在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按式(4.3.2一1)计算D,=勺 S-h式中:D测距边在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投影长度,m;S经各项改正后的斜距,m;h一一仪器与反光镜之间的高差,m,利用垂直角和斜距计算水平距离D,=Scow式中:a一一经地球曲率和
40、大气折光改正后的垂直角。(3)边长归算改化水平距离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归算和投影改化沁归算至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长度(4. 3. 2-L)2一2)D-Do( 1-式中:D测距边在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长度,m;Hm一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m;(4.3(4.32-3)H,测区平均高程,m;R,测距边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归算至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D, =D, ( 1- Hm+人mRp f-hm十H,(4.3.24)式中:D,测距边归算至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m;hm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相对参考椭球面的高度,ma改化至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ymU,一上III1T二厂二下、乙八高(4. 32J式
41、中:y.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平均值,m;JTJ 065一97Rm参考椭球面在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o4. 3.3高程控制测量4.3.3.1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的精度及标志埋设的密度除能满足像片高程控制测量外,还应兼顾路线及其构筑物的高程控制。(2)各等级水准侧量的观测应符合表4.3.3-1的规定表4.3.3-1各等级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等级附合fc度(km)最大视一线长度rn)前后视距较差前后视累计差(m)视线高度(m)红黑面读数差(mm)红黑面高差较差(mm)四等30一100 3100. 33a五等平原、微丘重丘、山岭一:2I100(1一注;结点路线长度不得超过附合路线长度的。7倍
42、(3)各等级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 3. 3-2的规定表4.3. 3-2水准测量主要精度要求(mm)往返测较差一平原微丘闭合养重丘山岭闭合差从一M,绷一等一+20丫 1,+20丫L上25土10五等+30丫+3。护了+45尸一一一16-7卞1石注:儿一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计;M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一一每公里水准iA9全中误差(4)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高差的不符值计算M。当水准网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当.V。和M*不符合表4. 3. 3-2规定时,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V二和M按式(4.3.3-1),(4. 3.3-2)
43、计算M一士丫_I4nLl双se(一1.3.3-1)M一士丫缸臀一(4.3. :32)测段往返高差的小符值一测段长度,km:mm;乙Rn 71P.段数;W水准路线经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性等各项改正后的环线闭合差mmN一水准环数;F水准环线周长.km(5)水准测量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各测段侧站数应为偶数。3.2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1)在水准测量确有困难的山岳地带、沼泽、水网发达地区及植被覆盖异常茂密地区,四等水准和中3式车五等水准可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596JTJ065一97(2)高程导线视线长度宜小于700n飞,最长不超过1o00m;视线垂直角不宜超过15;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
44、的距离应大于1.sm3)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采用每点设站对向观测和隔点设站单程双观测。隔点设站单程双测时.前后视线长度之差不得超过1()0m(4)斜距和垂直角的往返观测应在成像清晰、信号稳定时进行。斜距观测两测回(每测回照准一次,读数四数),各次读数互差和测回中数之间的互差为10mm和15合本规范第4.3.2条的有关规定。】11】11n每站量取气温、气压值,读数应符(5)仪器高、规标高应在测前测后各量一次,读至毫米两次测量互差不得超过Zmm(6)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一3的规定表43.3一3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mrn)等级观测方法两测站对向观测高差不符值
45、 两照准点间两次 观测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的差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四等五等每点设站上45丫D一一一士2。丫了 厂一一一一上25丫大一一,二3:丫下隔点设站l士14丫万梅点设站 null一土null60丫万士30丫丁一上4弓丫L一一隔点设站士20、厉注:表中D为测站间或照准点间观测的水平距离;L为高程导线长度,均以km为单位(7)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一4的要求表4.3.3一4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类型中丝法测回数各测回垂直角较差(”)指标差h_差(“)四等J4士5主夕五等J2士7.5士7.3J4土15士工二4,3,3.3三角高程路线测
46、量(1)在山岭重丘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三角高程路线的起闭点应为不低于五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2)三角高程路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一5的规定。表生3.3一5三角高程路线测量技术要求平均边长(krn)1高程路线长度(km)路线全长高程闭合差(m)往返测高差较差(m)0污一10300.。:丫赓刃015DJDJDJ2415,注5为边长,以km计,小十Ikn,按Ikm计。礴,4像片控制测量4.4.1像片控制点的选刺4.4.1门像片平面控制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上,实地判点精度为图上。.lmm。在地物稀少地区,点位目标也可选在线状地物的端点或点状地物的中心;弧形及不固定的地物
47、不得作为刺点目标刺点误差和JTJD65一97刺孔直径不得大于0,lmm,且应刺透,不得有双孔。4.4.12像片高程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选刺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以线状地物交点和平山头为宜,不应选在狭沟、尖山头或高程变化急剧的斜坡上。当点位刺在高于地面的地物顶部时.应量注顶部与地面的比高4.4.1.3像片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4.4.2像片控制点的整饰4.42.1像控点选定后应统一编号,同一测区不得重号。4.4.2,2刺有像控点的刺点片在像片正面做直径为7mm的圆圈整饰,并注记点名4.4.23像片反面用铅笔在现场详细绘制点位略图,注上点名或点号,简要说明刺点
48、位置和比高、刺点者、检查者或对刺者及刺点日期。文字说明中指示方位时,宜用上下左右4.4.2.4控制像片仅整饰刺点片。航带间公用的点只在相邻航带的主片上转标.并注_L点号和说明刺在哪一片L。当借用相邻测区的像片控制点时,必须转刺并按前述规定格式整饰4.4.3像片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宜采用导线、交会法、GPS测量等方法。4.闷3.1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4.3一1的规定表4.4.3一1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导线类别导线全长 11(图忌上mm水平角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闭合差一(图土rnm)一l断离往返测较差:nm)DJZ一 1)j一附合导线平原
49、微丘3500lr一一12l士24石犷一O5一1一一一1重丘lj岭450012士24了丁0.7一一l支导线900l2!3八卡召口)注一转折角个数;乃-一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n、;方一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m生n/km;口一测距边的长度,km(2)钢尺量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4.3一2的规定。表4.4.3一2钢尺量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导线类别 导线全长1(图上runl)。水平角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闭合差两次量而较差DJ2DJ附合导线150012士3。丫不一0。5一1广200()l支导线一400l2厂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了2jOO一招)支导线不得超过三条导线边,水平角宜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边长须进行两次独立观测4.4.3.2交会法(1)交会法包括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和单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