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试卷]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60387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类试卷]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财经类试卷]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财经类试卷]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财经类试卷]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财经类试卷]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1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2 下列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权利没有义务(B)任何权利都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C)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

2、利义务可以互相替换(D)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3 下列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不包括( )。(A)公证(B)婴儿出生(C)罢工(D)战争4 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A)已订婚的某对恋人之间的关系(B)某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C)被告人聘请某律师进行辩护(D)某甲赌博输给某乙 1000 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 3 天内付清5 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给丙。这样,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的是( )。(A)主体、客体(B)内容(C)客体(D)主体6 甲、乙同居多年后决定结婚并在民政局进行

3、了登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由同居关系到夫妻关系后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B)引起同居关系和夫妻关系的都是法律事实(C)引起夫妻关系的法律事实是法律行为和事件(D)若甲、乙一方婚后死亡,死亡这一法律事实只会引起婚姻关系终结一种法律关系7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B)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8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意志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而建立,因此也就是根据国家意志

4、而建立(B)任何法律关系的建立都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C)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D)法律关系虽然具有意志性,但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9 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属于( ) 。(A)法律解释(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D)法律部门10 对于法律事实分类正确的是( )。(A)法律事件和法律后果(B)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D)法律行为和法律制裁11 李大牛与张二虎因

5、走路冲撞发生口角,李冲动之下将张打死。为此,张的家人继承张的财产。公安机关将李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时,李暴病而亡。公安机关遂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导致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是( )。(A)法律行为(B)违法行为(C)事实构成(D)自然事件12 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法律关系都是合法的社会关系(B)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国家意志(C)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D)法律关系具有意志性,但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13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演变,不正确的有( )。(A)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发生演变(B)没有法律事实就不会形成法律关系,

6、法律也就无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C)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法律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法律化,因此法律事实也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与人的意志无关(D)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后果都是确定的14 经济法的渊源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之中,其中行政法规的制定单位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15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

7、会计师条例(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16 下列各项中,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的是(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地方政府规章(D)司法解释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吉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B) 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C)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D)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18 某甲被人撞伤,其行使侵权行为之债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是自其知道侵害事实发生之日起( ) 时间。(A)1 年(B) 2 年(C)最长不超过 20 年(D)6 个月19 当事人约定“ 甲的儿子如果调出北京 ”,甲、乙间的房屋

8、租赁合同即生效。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是( ) 。(A)附肯定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B)附肯定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C)附否定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D)附否定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20 下列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A)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B)在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范围的民事行为(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D)无权处分行为指没有处分权而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21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其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在未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该合同的效力为( )。(A)有效(

9、B)无效(C)部分无效(D)效力待定22 上海某夫妻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夫妻俩将自己在上海的房屋出租给某人居住。双方约定,如果该夫妻的儿子毕业后分回上海,则租赁关系终止。该法律行为属于( )的法律行为。(A)附延缓条件(B)附解除条件(C)附生效期限(D)附解除期限23 甲超市业务员 A,持公司授权采购方便面的委托书,到乙公司采购方便面,授权委托书中明确约定采购 100 箱“骨浓牌” 方便面,总价格在 20 000 元以下,A 向乙公司出具了授权委托书,其在与乙公司协商时,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另一品牌方便面质量高、分量足、价格便宜,于是决定购买另一品牌的方便面,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甲超市知道后主张

10、 A 的该代理行为无效,拒绝支付货款。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超市应支付货款,因为 A 为表见代理(B)甲超市应支付货款,因为 A 的行为已经其追认(C)甲超市可以拒付货款,因为 A 的行为为无权代理(D)甲超市可以拒付货款,因为 A 的行为为滥用代理权的行为24 2015 年 1 月 1 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的声明。乙于2015 年 4 月 1 日得知,但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5 年 9 月 20 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 20 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2015 年

11、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1 日(B) 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10 日(C) 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20 日(D)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7 年 4 月 20 日25 2015 年 8 月 9 日晚,甲被人袭击打成轻伤。经访查,甲于 2015 年 10 月 30 日掌握确凿的证据证明是乙将其打伤的。甲如果要得到法律保护,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向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法定期间的最后日期为( )。(A)2015 年 8 月 9 日(B) 2015 年 10 月 30 日(C) 2016 年 8 月 9 日(D)2

12、016 年 10 月 30 日26 诉讼时效延长,只适用于具有特殊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 )的情形。(A)尚未届满的(B)已经届满的(C)中断的(D)中止的27 诉讼时效属于( ) 。(A)消灭程序意义上的诉权(B)消灭实体权利(C)消灭时效(D)起诉时效28 张某和李某欲订立借款合同,张某担心李某不还款,遂要求李某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李某不同意,张某就威胁说不抵押就不借给钱。李某担心借不到钱,十分无奈地与张某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办理了登记。张某和李某的抵押合同属于( )。(A)意思表示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B)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C)胁迫的民事行为(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29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

13、规定,下列关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已经撤销,自始无效(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亦成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C)自行为发生之日起 1 年内当事人未撤销的,撤销权消灭(D)法官审理案件时发现民事行为具有可撤销事由的,可依职权撤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0 甲向乙借款 1 万元,借款到期后甲分文未还,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发生的下列情形中,能够产生时效中断效果的有( )。(A)乙在大街上

14、碰到甲,甲主动向乙表示将在 3 日先支付约定的利息(B)乙以特快专递发送催款函件给甲甲签收后未拆封(C)甲遇到车祸,变成了植物人,且没有法定代理人(D)乙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31 以下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该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提出并实施,其他人不能主张其效力的消灭(B)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自行为开始时无效(C)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则该行为视同有效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D)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32 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B)行为人对行

15、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C)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3 下列法律规定中,不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有( )。(A)民法通则规定,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B)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2 年(C)合同法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当减少财产行为的期间为 1 年(D)民法通则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 4 年34 下列关于无效民事行为表述中错误的有( )。(A)无效民事行为应经过人民法院确认后才无效(B)无效民事行为只有被发现

16、后才确认为没有法律约束力(C)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D)民事行为部分无效的,必然导致其行为全部无效35 某律师对于客户 l 的下列代理请求,可以接受的有 ( )。(A)客户甲请求律师代理签订收养子女的协议(B)客户乙请求律师代理起诉债务人(C)客户丙请求律师代理出售房屋(D)客户丁请求律师代理婚姻登记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是根据

17、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因而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而不是相反,选项 A 错误。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一切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都是法律关系,如没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等就不是法律关系,选项 B 错误。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符合法律规范)关系,具有合法性,选项 C 正确。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所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庞大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即使那些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也不能完全视为法律关系。如民事关系(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也只有经过民法的调整(即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运行机

18、制)之后,具有了法律上的意义,才成为一类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选项 A 错误。权利可以成为特定法律关系的客体,选项 B 错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都可以互相替换,选项 C 错误。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权,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依是否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

19、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以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选项 B、C 、D 的发生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属于法律事件,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 项中不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 项中的关系不是由法律调整所形成的;D 项中的关系不合法,不属于法律关系。【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中,合同具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仅仅是合同相对方发生了变化,所以是合同的主体发生

20、了变更。【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乙(非法)同居关系由于不符合法律关系的法定性,因此不是法律关系,甲、乙由同居关系到夫妻关系只是形成了法律关系,而非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选项 A 错误。引起同居关系的事实多种多样,也没有统一的法律后果,因此只是一种客观事实;引起夫妻关系形成的事实有两个:双方自愿协议(法律行为)和登记(相对事件) ,由于这两个事实都具有法定性且具有明确的法律后果,因此是法律事实,故 B 选项错误而 C 选项正确。同一法律事实可以引起多种法律关系的变动,同一法律关系的变动往往需要多个法律事实。若甲、乙一方婚后死亡,死亡这一法律事实会引起婚姻关系

21、终结、继承法律关系的开始,还有可能导致保险合同关系、劳动关系终结等,因此 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而不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故本题答案选 D。【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22、析】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选项 A 正确。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的法律关系的建立只需要法律关系参加者一方的意志即可成立,如绝大部分行政法律关系;有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可以不通过人的意志,而是由于某种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而产生,如出生、死亡、自然灾害等,选项 B 错误。在法律关系产生或实现的过程中,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否则该法律关系得不到国家的确认和保护,法律关系不可能建立起来。在这种意义上,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

23、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只有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才能得到实现,否则法律规范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就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不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意义上,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选项 C 正确。承认法律关系的意志性,并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0 【正确答

24、案】 C【试题解析】 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依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同样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条件之一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事实,人的死亡属于法律事件中的自然事件,即不可避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法律行为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选项 A 错误。导致公安机关逮捕李大牛的事实是李大牛杀死张二虎,属于违法行为。而对于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来说

25、是由于李大牛死亡,这属于法律事件中的自然事件,选项 B 错误。事实构成,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同一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原因是李大牛死亡,属单一事实,非事实构成,选项 C 错误。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是由于李大牛死亡这个自然事件,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体现国家的意志。有些法律关系要通过当事人的意志一致才能产生,但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并不需要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如行政法律关系。故选项 C 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关

26、系变动的条件包括:抽象的条件,即法律规范的存在,这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前提和依据;具体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存在,它是法律规范中假定部分所规定的各种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法律规范中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有关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就发挥作用,从而使一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故选项 A、B 表述正确。所谓规范性事实,其实是说法律事实不过是众多客观事实上升为法律规定的那一部分,即用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事实,它与未上升为法律的事实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权利义务性、明确性、确定性和价值选择性。实质上是统治阶级按照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和自己的利益对现实事实所作的法律拟制,从而使其具有统一性

27、、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使其具有了明确的法律意义、法律后果,也就是说,这种拟制是把客观事实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事先作了规定,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南,也为人们的预期提供了依据。因此,选项 C 表述正确,选项 D 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本题中,选项 A 属于法律;选项 C 属于特别行政区的地方性法规;选项 D 属于规章。【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

28、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属于行政法规。【知识模块】 法律基本原理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36 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坏的。”【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

29、为的理解。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以条件成就的法律效力不同可以分为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生效条件又可分为肯定的生效条件和否定的生效条件。肯定的生效条件是某一事实成就,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需要进一步判断该合同是否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的,为无效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为可撤销合同,因此选项 A 错误。选项 B 和选项 D 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47 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

30、效。依据该条规定,民法理论上的解释是,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之前,该行为的效力不是无效,也不是有效,而是效力处在待定状态,其效力取决于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或拒绝。因此,应当选择 D 项。选项 A、B、C 都不符合题目要求。【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由于题目中是当条件成就时,租赁关系终止,所以属于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代理的有关规定。由于甲在出具给 A 的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了购买货物的范围,而且 A 在购买前出具了该授权委托书,因此不能认定乙

31、公司为善意第三人,乙公司应该是知情的第三人。该代理行为不属于表见代理,而是无权代理,没有经过甲超市追认的。该合同不生效。所以,选项 C 的说法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的期间和中止。(1)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适用于 1 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1 日);(2)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前(10 月 1 日前)发生不可抗力,至最后 6 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则应在最后 6 个月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因此乙2015 年 9 月 20 日出差遇险耽误的 2

32、0 天,只有进入 10 月 1 日后的 10 天才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所以本题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10 日。【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日和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根据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权利被侵害”应当包括知道“加害事实”和“加害人”两个方面,且最后的截止日没有超过20 年的最长期限;(2)根据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因此,选项 B 是正确的答案。【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6 【正确答案】

33、B【试题解析】 诉讼时效只有在已经届满,并且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才可能延长,如果没有届满,只能适用中断和中止。【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诉讼时效消灭_的不是诉权,而是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仍然可以起诉,但难以胜诉,所以选项 A、D 错误。尽管胜诉权被消灭,但权利人之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如果对方愿意将财产归还权利人,权利人无需支付任何对价,是当然的权利人,故选项 B 是错误的。诉讼时效消灭了权利人的胜诉权,所谓胜诉权是指法院可以依据实体法对其进行保护的权利。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则不能违反程序用实体法保护权利人的实体权利,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

34、律制度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中,张某担心李某不还钱,要求李某用房屋作抵押,否则不借给钱,属于合理要求,不存在胁迫、乘人之危,张某和李某签订抵押合同是意思表示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中断。根据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

35、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本题选项 C 不能构成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特征。本题的四个选项表述均符合规定。【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3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选项 B、D 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选项 A、C 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3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的规定。(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 2 年,选项B 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2)选项 C 是指权利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3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根据规定,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其特征包括: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所以选项 A、B 错误,选项 C 正确。民事行为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3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代理的适用范围。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行为具有人身性质,不适用代理。【知识模块】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