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5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61573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5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5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5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5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5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 55 及答案与解析一、案例分析题(客观题)1 安全生产法第 13 条规定:“国家实行( ) ,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 )的责任” 。(A)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生产安全人员(B)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C)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D)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人员2 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有甲苯、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距为 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辆运输。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一台,锅炉房邻

2、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 1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企业原有从业人员 11 人,今年初又招聘从业人员甲,现有从业人员 12 人。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储存装置每( )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A)半(B) 1(C) 2(D)3(E)43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DJ 161987),该企业燃煤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为 ( )类。(A)甲(B)乙(C)丙(D)丁(E)戊4 该企业新招聘从业人员甲应接受的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A)16 学时(B) 24 学时(C) 32 学时(D)48

3、学时(E)72 学时5 该企业库房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A)甲苯火灾(B)甲苯爆炸(C)甲苯中毒(D)甲苯窒息(E)二甲苯中毒6 根据该企业安全生产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从业人员人数小于 300 人,所以可不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C)该企业已满足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D)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性(E)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7 如果该企业的甲苯储罐发生火灾,可用于灭火的灭火器包括( )。(A)水灭火器(B)泡沫灭火罪(C)干粉灭火器(D)二氧化碳灭火器(E)卤代烷灭火器二、案

4、例分析题(主观题)7 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溶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 13001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溶液。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 玻璃熔化炉 1 座,炉高 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 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 3m 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 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 5m。厂房内有员工 20 人

5、正在工作。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 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 年 6 月 11 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8 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9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T1386l 一 2009)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0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 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11 事故经过:某乡办

6、煤矿,设计年产量 3 万吨,实际年产量 6 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某年某月某日早 8 时 30 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14时班共下井 72 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15 时 30 分左右开水泵,南翼

7、停电,当时主扇和局扇风机都没有开启。17 时 30 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两米处挂在背板上的 11 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此次事故共死亡 26 人,伤 10 人,直接经济损失 38 万元。【问题】1. 分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2分析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3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4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12 1995 年 5 月 18 日下午 3 点左右,江阴市云亭镇松桥村所属的“江阴市松桥化工厂”在生产对硝基苯甲酸过程中发生爆燃火灾事故,当场烧死 2 人,重伤 5

8、 人,至19 日上午又有 2 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经过江阴市松桥化工厂前身为江阴市云亭拉绒厂。1992 年 10 月 10 日经江阴市市委批准更名为江阴市松桥化工厂,主营甲硫醇钠,兼营织布、拉绒,并于同年 11 月 21日向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申请变更登记注册。1994 年 2 月,该厂甲硫醇钠停产,同年 5 月份开始改造,转产对硝基苯甲酸,并于 1994 年 11 月至 1995 年 1 月期间生产对硝基苯甲酸。1995 年 2 月 21 日,该厂与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合同,明确自 1995 年 3 月 1 日起至 2000 年 2 月 28 日由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

9、租赁经营江阴市松桥化工厂。1995 年 3 月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派出总经理颜冬全面负责松桥化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对生产工艺作了部分更改,重新招用操作工人,1995 年 4 月下旬开始投产。5 月 15 日起正式投产。事故发生前,全厂职工 32 名,其中生产车间操作工人均为 1995 年 4 月后新进厂的外来劳动力。5 月 18 日下午 2 点,当班生产副厂长王全兴组织 8 名工人接班工作,接班后氧化釜继续通氧氧化,当时釜内工作压力 0.75MPa,温度 160。不久工人发现氧化釜搅拌器转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当班班长钟文在观察泄漏情况时,泄漏出的物料溅到了眼睛,钟文就离开现场去冲洗

10、眼睛。之后工人对元拾、星长虎在王全兴的指派下,用扳手直接去紧搅拌轴密封填料的压盖螺栓来处理泄漏问题,当对元拾、星长虎对螺母上紧了几圈后,物料继续泄漏,且螺栓已跟着转动,无法旋紧,经王全兴同意,对元拾将手中的 2 只扳手交给在现场的工人陈有闹,自己去修理间取管钳,当对元拾离开操作平台约 45 秒钟左右,即走到修理间前时,操作平台上发生爆燃,接着整个生产车间起火。当班工人除钟文、对元拾离开生产车间之外,其余7 人全部陷入火中,副厂长王全兴、工人李保荣当场烧死,陈有闹、星长虎在医院抢救过程中死亡,3 人重伤。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经过调查取证、技术分析和专家论定,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氧化釜搅拌器转

11、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生产副厂长王全兴指挥工人处理不当,导致泄漏更加严重,釜内物料(其成分主要是醋酸)从泄漏处大量喷出,在釜体上部空间迅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即发生爆燃,并形成大火。因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氧化釜发生物料泄漏,泄漏后的处理方法不当,生产副厂长王全兴违章指挥,工人无知作业。(2)间接原因管理混乱,生产无章可循。松桥化工厂自生产对硝基苯甲酸以来,没有制订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的任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艺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今年 3 月 1 日租赁该厂后,对工艺设备作了改造,操作工人全部更换,没有依法建立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

12、工艺操作规程,整个企业生产无章可循,尤其是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没有明确如何处理,也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工人未经培训,仓促上岗。松桥化工厂自租赁以后,生产操作工人全部重新招用外来劳动力,进厂最早的在 1995 年 4 月中旬,最迟的一批人 5 月 15 日下午刚刚从青海赶到工厂,仅当晚开会说说注意事项,第二天就上岗操作。因此工人没有起码的工业生产的常识,没有任何安全知识,不懂得安全操作规程,也不知道本企业生产的操作要求,根本不认识化工生产的危险特点,尤其对如何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更是不懂。整个生产过程全由租赁方总经理颜冬和生产副厂长王全兴具体指挥每个工人如何做,工人自己不知道怎样做

13、。生产没有依法办理任何报批手续,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松桥化工厂自 1994 年 5 月起生产对硝基苯甲酸,却未按规定向有关职能部门申报办理手续,生产车间的搬迁改造也未经过消防等部门批准,更没有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的“三同时”审查验收。尤其是作为工艺过程中最危险的要害设备氧化釜是 1994 年 5 月非法订购的无证制造厂家生产的压力容器,而且连设备资料都没有就违法使用。生产车间现场混乱,生产原材料与成品混放。因此,整个企业不具备从事化工生产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这起事故的生产责任。(2)提出这起事故的处理建议。(3)提出这起事故的整改意见。注册安全工程师(

1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 55 答案与解析一、案例分析题(客观题)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安全生产事原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 17 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是丁类。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煤矿、非煤矿

15、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5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甲苯为一级易燃物,其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发生爆炸起火时,冒出黑烟,火焰沿地面扩散。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甲苯属低毒类。人吸入 0.20.38/m38h,中毒症状出现;吸入38/m318h ,可导致急性中毒;吸入 71.48/m3,可短时致死。二甲苯属低毒类,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期内吸人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

16、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二甲苯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6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通过题干我们可以看出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主要原料甲苯、二甲苯都是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所以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其生产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根据安全生产法第 19 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析】 甲苯储罐的灭火方

17、法是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适用灭火剂有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用水灭火无效。二、案例分析题(主观题)【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现场检查权、当场处理权和紧急处置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即有现场检查权: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即有当场处理权;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

18、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即有紧急处置权。【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T 138162009)的规定,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有缺陷、电磁辐射危害、明火危害、高温物质危害等。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等。可能存在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

19、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1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1)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局部积聚;(2)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3)井下管理混乱,以致在电雷管存放不当的情况下,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发生。2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1)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2)该矿安全管理不足,主要表现在:1)安全管理制度没有

20、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2)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3)井下物料放置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4)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3初步处理意见:(1)根据安全生产法 ,依据事实、情节,追究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2)根据安全生产法 ,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3)根据安全生产法 ,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4)根据安全生产法 对该矿进行处理。4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及建议:(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

21、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3)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12 【正确答案】 (1)责任分析生产副厂长王全兴在氧化釜泄漏时,处理不当,违章指挥工人带压紧固螺栓,因此,王全兴对这起事故的发生应负有直接责任。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总经理颜冬,自从租赁松桥化工厂以来,没有制订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工艺操作规程就组织化工生产;在

22、压力容器等设备资料不齐全的条件下就盲目开工,在刚进厂的工人未经安全、业务培训就让其仓促上岗。违反国家关于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生产原材料与成品混放。因此作为松桥化工厂现在的生产经营指挥者颜冬对这起事故的发生应负有全面责任。松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松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王满才,在松桥化工厂租赁之前,在更换新品、生产车间的改造时没向有关部门申报,没有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也没有制订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设备管理混乱,尤其 1995 年 1 月初在向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 1994 年度年检时,仍然隐瞒本企业正在从事的对硝基苯甲酸的经营范围。在租赁后,未按租赁合同协议向租赁方提供其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一切齐全

23、的合法手续及移交设备管理资料等。特别是在 3 月 4 日江阴磺塘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后,江阴市政府再次布置对全市乡镇小化工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要求。作为松桥村领导兼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对政府布置的要求没有贯彻执行,使松桥化工厂未能吸取教训,在改造时未按国家有关规定上报和办理合法手续,使上级有关部门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该厂情况,延误了检查和整治的时机,导致了严重后果。因此,王满才对这起事故的发生应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2)处理建议作为事故直接责任者王全兴因在事故中死亡,不予追究。作为全面负责松桥化工厂生产经营的颜冬,因企业管理混乱,对事故发生负有全面责任,而且这起事故后果特别严重,建议司法部门依法追究

24、颜冬的刑事责任。建议江阴市和云亭镇有关部门对这起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者王满才撤销党内外职务的处分。(3)整改意见这起事故的发生,造成了重大伤亡,经济损失惨重,影响极坏。为此,应该松桥化工厂如需恢复生产或从事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一切必要的手续,认真做好“三同时” 审查验收,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抓好全体职工的技术业务和安全培训,并对现有设备严格进行检测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尤其是氧化釜不得再作受压容器使用。松桥村应该牢记“5.18”事故血的教训,强化对全村所属各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村级、厂级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教育和管理。(4)云亭镇政府应在松桥化工厂这起事故中认真吸取教训,对全镇所有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必须先停产后整顿。同时要抓好全镇各类性质企业特别是采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教育各级领导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狠抓措施的落实到位,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盲区。(5)无锡市政府和江阴市政府应该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化工企业所发生的各类重大事故的教训,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遏制各类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顿治理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ISO IEC 24707-200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mmon Logic (CL) - A framework for a family of logic-based languages《信息技术 普通逻辑(CL) 基于逻辑的语言族的构架》.pdf BS ISO IEC 24707-200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mmon Logic (CL) - A framework for a family of logic-based languages《信息技术 普通逻辑(CL) 基于逻辑的语言族的构架》.pdf
  • BS ISO IEC 24709-2-200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the biometri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ioAPI) - Test assertions for biometric service p.pdf BS ISO IEC 24709-2-200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the biometri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ioAPI) - Test assertions for biometric service p.pdf
  • BS ISO IEC 24709-3-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the biometri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ioAPI) Test assertions for BioAPI frameworks《信息技术.pdf BS ISO IEC 24709-3-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the biometri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ioAPI) Test assertions for BioAPI frameworks《信息技术.pdf
  • BS ISO IEC 24711-2015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k cartridge yield for colour inkjet printers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s that contain printer components《含有打印机部件的彩色喷.pdf BS ISO IEC 24711-2015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k cartridge yield for colour inkjet printers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s that contain printer components《含有打印机部件的彩色喷.pdf
  • BS ISO IEC 24712-2007 Colour test pages for measurement of office equipment consumable yield《测试办公室设备可消耗量用彩色测试页》.pdf BS ISO IEC 24712-2007 Colour test pages for measurement of office equipment consumable yield《测试办公室设备可消耗量用彩色测试页》.pdf
  • BS ISO IEC 24713-1-200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profiles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data interchange - Overview of biometric systems and biometric profiles《信息技术 互.pdf BS ISO IEC 24713-1-200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profiles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data interchange - Overview of biometric systems and biometric profiles《信息技术 互.pdf
  • BS ISO IEC 24713-2-200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metric profiles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data interchange Physical access control for employees at airports《信息技术 互操作性和数据交.pdf BS ISO IEC 24713-2-200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metric profiles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data interchange Physical access control for employees at airports《信息技术 互操作性和数据交.pdf
  • BS ISO IEC 24713-3-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profiles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data interchange - Biometrics-based ve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afare.pdf BS ISO IEC 24713-3-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profiles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data interchange - Biometrics-based ve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afare.pdf
  • BS ISO IEC 24723-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GS1 composite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信息技术 自动标识和数据收集技术 GS1复合条形码符.pdf BS ISO IEC 24723-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GS1 composite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信息技术 自动标识和数据收集技术 GS1复合条形码符.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