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61600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第一题0 地形图测绘 1)工程概况 省 县总面积 1985km2,辖街道办事处 1 个,乡(镇)11 个,散落的村庄 118 个,以前的村镇规划所用的地形图都是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精度差,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新一轮的村镇规划就是要按照上级的部署,要高起点、高要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测区位于省中部偏北。测区内大部分为村镇密集居民区。测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 185,年均降水量在1700mm 左右。测区内有铁路、国道和省道,交通尚属方便。 2)测量项目目标 (1)利用 C 级 GPS 控制网点 0014、0036、077P、

2、078P,在所测量的村镇建立 D 级GPS 控制网。 (2)按先乡(镇),后村庄,急用先测的原则完成地形测量。 (3)采用全站仪测图方法,地形图比例尺为 1:500。 (4)争取“十二五” 前期完成各乡、镇所在地及部分村庄地形图。 (5)力争“ 十二五“ 后期全面完成新农村地形测量工作,做到“一县一图,一乡一图,村村有图” 。 3)已有资料的利用 (1)总参测绘局测制的 1:5万地形图; (2)省测绘局测制的 1:1 万地形图; (3)测绘院测绘的 1:1000 地形图(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方法); (4)C 级 GPS 控制网点 0014、0036、077P 、078P平面坐标成果(成果属 1

3、980 西安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 117); (5)C 级 GPS 控制网点 0037、077P 高程成果(成果属 1985 国家高程基准)。4)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 12007); (4)1:5001:1000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 2005)。 5)问题1 简述地形图的基本内容。2 简述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业流程。3 全站仪

4、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要求。二、第二题3 施工控制网建立 1)工程概述核电二期工程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 2600MW,包括核岛、常规岛及 BOP三部分,工程总占地面积 365km2,总建筑面积 175603m2。其厂址位于省县城西南约 10km 的镇。在施工控制网建立前夕,现场土石方开挖及场地平整已完成,通视条件较好。厂区周边地带可供使用的测量控制点共有 4 个,为前期勘察时建立,点号分别为一 15,一 17,一 19 和一 20。现有的控制点虽基本上覆盖了施工厂区,但相互间距离太远,精度较低,数量也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因此,为保证工程建设需要

5、,厂区应及时建立二期施工测量控制网。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要求二期施工控制网采用三等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建成后的二期施工控制网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控制点的点位布置合理,其精度及数量应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2)控制点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每一控制点应有两个以上控制点与之相互通视。(3)控制点应稳定可靠,施工期内不发生自身的位移、沉降变形。(4)为方便施工,施工控制网一般采用独立坐标系和自由边角网,以保证控制网的相对定位精度。3)平面控制网观测方案选择(1)平面控制网网形为便于工程建筑的安装施工,二期施工控制网采用独立工程坐标系。为保证控制网的相对精度,控制网采用自由

6、边角网,其网形如图 32 所示。其中,起算点 C1 由原首级网的一 17、一 19、一 20 三 点(成果为 1980 西安坐标系),通过三角形插点的方法确定,同时以 C1 为测站点,与首级网联测 C1 一C10 的方位角,作为控制网的起算方位角。(2)平面控制网观测仪器的选用从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确定可以看到,由于控制网的测角及测边精度要求都很高,观测难度较大,同时考虑到在工程建设中,还要依据施工控制网建立精度更高的安装基准点及进行局部高精度的施工放样工作,因此本工程选用了精度相对较高的 TCA2003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 05“,测距标称精度为 1mm+1ppmD。(3) 控制网观测测回数的确

7、定二期工程施工控制网角度观测测回数是根据实际采用的仪器精度、现场控制点布设特点,以及角度和边长测量应达到的精度,并参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二、三等三角测量测角中误差及测回数确定原则确定的。本施工控制网角度及边长观测测回数均定为 6 测回,其中边长观测要进行往返观测。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确定与平面控制点相比,高程控制点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期工程高程控制网以远离施工区的原首级控制点27 号点为起算点(成果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布设一条二等闭合水准路线,以保证安装施工及厂区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采用 WIL,DIN3+线条式因瓦合金水准尺。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

8、0262007)中二等水准测量规定实施,进行分段往返观测。5)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测及平差结果二期施工控制网共计观测了 77 个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一551“ ,最小 002“ ,平均闭合差 178“,按菲列罗公式计算的三角形测角中误差 m=13“。测距边共计 32 条,测距中误差 md=073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 1/134000。在控制网各外业观测完毕,且观测值满足各项观测限差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平差结果:测角中误差 ma=109“ ,测距中误差ms=096mm ,最大点位中误差 mp=15mm,最小点位中误差 mp=05mm,平均点位中误差 mp=08mm。 6)高程控制网外

9、业观测及平差结果与平面控制网相比,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及数据处理较为简单。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共分 9 段,往返测最大较差一 101mm,最小较差为 0ram,往返测平均较差为 031mm。线路 C1一 C8 一 C5 一 C4 一 C3 一 C2 一 C1 闭合差为 038mm(线路长 12km) ,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m=046mm。7)问题4 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有哪几种形式?简述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 简述工程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6 二期施工控制网采用三等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请列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等三角形网测量限差要求和

10、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并判断该工程控制测量成果是否合格。三、第三题6 施工测量 1)工程概况 新城 3 号地块 1 号楼,包括地下 2 层、主体 32 层,建筑总高度 10160m,地下 2 层面积 3012m2,地上 32 层面积 46080m2,总建筑面积约 49092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 000 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标高 265m。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 2)检测工作内容 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施工放样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内控制) 、建筑物主体

11、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 3)问题7 简述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规定。8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哪些资料?9 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形式主要是内控制,请简述内控制实施步骤。10 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有哪些方法?四、第四题10 隧道施工变形监测1)工程概况地铁一期工程南北线( 玄武门站至许府巷站) 区间圆形隧道 (左、右线)与 公路隧道在新模范马路与中央路的丁字路口立体交叉,公路隧道从地铁区间隧道的上方穿越,并先于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公路隧道在城墙西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 SMW 工法,主体结构在与地铁隧道相交段为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主体结构底板为 850mm 厚钢

12、筋混凝土,垫层为 200mm 厚素混凝土,并沿公路隧道纵向设抗拔桩。地铁第一台盾构机第一次从许府巷站南端头左线出发向玄武湖站方向掘进,并于同年 10 月中旬反向从地铁右线再次穿过公路隧道。在立体交叉段,地铁盾构与公路隧道的净间距约为 12m。由北向南,地铁隧道左线与 公路隧道净间距为10531760m,右线与公路隧道净间距仅为 10041711m。在公路隧道和地铁盾构隧道交叉段,两者之间的最小净距仅为 1004m ,最大净距也不过 1-760m。当该段 公路隧道建好后,地铁盾构从公路隧道下面穿过,将会扰动周围土体,公路隧道底板的地基反力会有变化,从而影响公路隧道主体结构受力,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后

13、果。根据公路隧道建设指挥部要求,需在地铁盾构穿过公路隧道时,实时监测地铁盾构施工对公路隧道的影响,从而指导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2)监测项目(1)地表沉降监测;(2)公路隧道底板沉降。3)监测方法(1)地表沉降监测监测目的。掌握盾构推进时地表沉降规律,盾构推进对地表和地面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指导施工和确保施工安全。测点布设。距公路隧道结构边线 30m 范围(重点监控地段) 、金川河地段沿盾构隧道轴线纵向每隔 10m 布设一个地表测点,其余地段每隔 20m 布设一个监测点(有房屋地段在空地处布设)。同时,在盾构隧道两侧(约 17m)范围内布设地表横向沉陷槽测点,沿公路隧道中线和金川河

14、边各布设一组。测点埋设主要为工作基点与测点的埋设。工作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至少埋设 2个工作基点,以便于工作基点互相检核,并且工作基点应与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2)公路隧道底板监测监测目的。通过实时监测,掌握盾构推进公路隧道底板的沉降和隆起情况,以指导施工和保证施工安全。监测要求为:当地铁盾构掘进距公路隧道结构线 50m 范围内时,实时监测公路隧道底板下地基反力和土体位移、底板面位移及底板应力变化情况。控制的标准为:隆起值为 10mm,允许沉降值为 30mm。以控制标准的 70作为预警值。监测点布设。工作基点布设:工作基点是沉降和隆起测

15、试的基础,本次测试共埋设 3 个工作基点,距离地铁盾构左线中线 50m 以外。其中,BM0 为隧道施工的水准点,与BMl、BM2 一起构成首级控制网并提供原始高程。工作基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均采用在隧道底板钻孔,然后埋人直径 1618mm、长 100200mm 的膨胀螺栓或半圆头钢筋制成。本次沉降和隆起观测的观测点重点布设在公路隧道底板上。在隧道的南、北线上分别布设三个断面,断面号从北到南分别为 N 、N 、N和S、S、S,每个断面上从西到东的观测点分别用 113 表示。各个断面上的点布设在以地铁盾构为中心的两侧。观测点布设总数为 136=78 个点。4)问题11 简述变形监测工作的特点。12 简

16、述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布设要求。13 变形观测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简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五、第五题13 竣工测量 1)工程概述 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市规划小区拟建 4 栋 6 层住宅楼,楼号为 9 号、10 号、11 号、12 号。拟建工程位于以东,以北,两者交叉口东北。公司承担了住宅楼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最高地面高程 3824m,最低地面高程 3690m,平均地面高程 3745m。该区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基土范围内岩土层自上

17、而下分为 6 主层和 2 亚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有两层。其中第一层含水层为第 1 层粉质黏土,地下水类型系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第二层主要含水层为第层粗砾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微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在 35073580m 之间。主要补给来源是邻区补给,排泄以地下径流为主。据调查,第二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在 20m 左右。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一,建议施工期间注意处理。 通过招标,测绘单位承担了该建筑工地的测绘任务。 2)测量工作 测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内容: (1)施工

18、平面控制测量; (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3)建筑物放样测量; (4) 竣工测量。 3)问题14 简述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15 编绘竣工总图应收集哪些资料?16 简述竣工建筑物测量的精度要求。17 简述竣工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的内容。六、第六题17 建筑物变形监测 1)工程概述 站一 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 地铁 号线一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 2135m和 2121m。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 100m,左线先行。 右线在里程K16+25421m 处将旁边一

19、栋 12 层高的建筑物,即南小街 8 号居民楼。由于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安全。 2)工程地质条件 南小街 8 号居民楼地面标高约388m,其地层(工程勘探结果)自上而下依次为: (1)粉土填土 层,杂填土 1层;层厚 1853m。 (2)粉土 层,粉质黏土 1 层;层厚 3674m。 (3)粉质黏土层,粉土 2 层,中粗砂 1 层,粉细砂 2 层;层厚 70145m。 (4)粉质黏土层,卵石圆砾层,中粗砂 1 层,黏土 1 层;层厚10m117m。 3)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监测 在北小街 8 号楼前一南小街 8

20、号楼(从 K16+000K16+450 范围内)沿每条盾构隧道中线,每隔 5m 布设一个地面沉降测点。每隔 25m 布设一个小断面,每个断面布设 5 个点;每隔 50m 布设一个大断面,每个大断面布设 10 个点。 (2)建筑物沉降监测 根据设计资料,在南小街 8 号居民楼和北小街 8 号居民楼上各布设 6 个建筑物沉降点。在南小街 8 号居民楼的附近再增加布设地面沉降点 12 个。 4)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 DL-101C、铟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4mm/km。 (2)监测实施方法。 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 4 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点

21、 6 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 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开挖前 15 天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要求穿透混凝土路面,然后根据路面混凝土层厚度打入长 1040cm、直径 16mm 钢筋测点(在较坚硬的地面可选用膨胀螺栓),并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在穿过混凝土路面层部分使用套管隔离,保证钢筋与下部土体固结而与上部路面分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测点可高出地面 25mm。测点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测点标志。 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直径 2030mm,长 200300mm 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

22、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 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额度之内,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 3 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 3 次观测,3 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5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监测频率: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 时(B 为隧道宽度),1 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 时,1 次/2 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 时,1 次/ 周。 5)拟提交成果清单 (1)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

23、曲线图。 (2)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6)问题18 变形监测包括几何量监测和物理量监测,简述几何量监测的内容。19 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20 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哪些要求?21 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完善。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第一题【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 【正确答案】 数学要素。包括坐标格网、成图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等。地形要素。包括地物(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和地貌(等高线) 。图内注记要素。包括地形图内的各种注记、说明。图内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号、比例尺、外图廓、坐标系统

24、、高程系统、测图方法、测图日期、测绘单位、三北关系图、图幅接合表等。【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2 【正确答案】 接收任务。明确任务的来源、性质,开工及完成期限,测区位置及范围,成果坐标系和高程系统,比例尺及等高距等。资料收集。收集已有的控制成果和地形图。技术设计。确定作业方案、人员安排和主要技术依据。基本控制测量。一般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测量或 GPS 网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一般采用导线测量或 GPSRTK 测量。碎部点采集。可采用测绘法或测记法。地形图编绘。资料的检查与验收。遵循“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要求,包括作业组 100的过程检查;项目部检查或单位质检人员

25、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 10) 。技术总结。应包括控制布点图、精度统计表和工作量统计表等。提交成果。【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3 【正确答案】 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 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1mm。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5。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二、第二题【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4 【正确答案】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形式一般有三角网、导线网、边角网和 GPS 网。现在 GPS 测

26、量是建立施工控制网的主要手段。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5 【正确答案】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测区的高程系统,宜

27、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1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6 【正确答案】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第 341 条规定,三等三角形网测量限差要求:测角中误差为 18“,测边相对中误差为 1/150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 1/70000,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为 7“。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 421 条规定,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每公里高差全中

28、误差 2mm,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1mm,往返较差、附合差或闭合差不大于L 为水准路线长度(km) 。经过核对,该工程控制测量的所有成果都满足限差要求,成果是合格的。【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三、第三题【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7 【正确答案】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 2 个。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 200m 时,可直接利用。【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8 【正确答案】 总平面图;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建筑物的轴线平面图;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设备的基础图;土方的

29、开挖图;建筑物的结构图;管网图;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位分布图。【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9 【正确答案】 在内控制中每一个投测段的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如下:在底层布置矩形或“+” 形控制网,并转测至建筑物的000 层,复测检核;用铅垂仪(或全站仪+弯管目镜,或激光铅垂仪)在000 层控制点上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采用透明的刻有“+” 形的接收靶(有机玻璃),在玻璃上做上投点标记;为了消除仪器的轴系误差,则可以在 0、90、 180、270共 4 个方位投点中取其中点作为最终结果;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作检核。注:由于超高层建筑物受日照、风力、

30、温差等多种动态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处于偏摆运动状态,投点工作一般选择在夜间、风力小的时段进行。【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0 【正确答案】 测量方法主要有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数字正垂仪自动测量、GPS 测量。【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四、第四题【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1 【正确答案】 周期性观测;精度要求高,对不同的任务,变形监测所要求的精度不同;综合应用各种观测方法;数据处理要求严密;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2 【正确答案】 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稳固可靠的位置。每个工程至少应有 3 个基准点。大型的

31、工程项目,其水平位移基准点应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基准点宜采用双金属标或钢管标。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设立在大型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宜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可采用钢管标。对通视条件较好的小型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监测断面一般分为: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和一般断面。需要时,还应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3 【正确答案】 变形观测的数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依据测

32、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进行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和周期间的叠合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点的位移。监测点上某一种特定的形成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包括观测资料整理、平差计算、计算测点坐标和变形量、变形几何分析、分析变形的显著性、规律和成因、变形建模与预报等。【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五、第五题【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4 【正确答案】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

33、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 2c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不应大于 1cm,定位点不得少于 3 个。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要求来确定。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 4 倍。边长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二级网的边长测量也可采用钢尺量距。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5 【正确答案】 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检测记录;竣

34、工测量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6 【正确答案】 将地物根据其重要性分成三类,包括主要建(构)筑物、次要建(构)筑物、其他地形与地物。竣工建筑物是主要建筑物,其碎部点的测量精度应提高到图根点的精度5cm( 即 1:500 地形图的图上01mm),其他地物的测量精度应与验收建筑相同。【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7 【正确答案】 小区地形图;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和各层尺寸校核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校核图、建筑物的剖面图;竣工测量成果汇总表;各种计算资料及相关说明等。【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六、第六题【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8 【正确答案】 几何量的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倾斜、挠度

35、、弯曲、扭转、振动、裂缝等。【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19 【正确答案】 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选择;监测网布设;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20 【正确答案】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 )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观测人员相对固定;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21 【正确答案】 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不齐全。变形监测项目成果整理与提交清单如下:变形监测方案技术设计书。监测点位置分布图、建筑裂缝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变形监测仪器检验报告。变形监测成果表。沉降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包括地表沉降和建筑物沉降)。相关影响因素(施工进度、荷载、气象和地质等)的作用分析,有关荷载、施工进度、时间、沉降量相关曲线图。变形监测总结报告。【知识模块】 工程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