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3781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 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法经2 葵丘之盟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3 今古文之争4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5 论甲午战争的影响三、论述题6 近 20 年近代史研究变化及特点2013 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战国时魏国李悝变法中所制定的法典。李悝研究和总结了各国的法律,集其大成,制定出了法经六篇,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2、其内容现已散佚,片断散见于古代典籍之中。法经是一部系统的法典,对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影响很大,在古代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2 【正确答案】 公元前 651 年齐国所召集的盟会,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前 651年,齐桓公会盟诸侯于葵丘,与会有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周襄王亦派周公宰孔与会赐胙。与会诸国宣布:“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葵丘之会订立的盟约,基本精神是维护分封制度,其规定同盟各国不得废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为妻、不得筑堤拦水、不得禁止领国间粮食流通等,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3 【正确答案】 今古文之

3、争是汉代儒学的内部之争,今文经指的是汉初儒生口头传授,后用隶书(对于汉朝人来说是今文)整理记载的先秦典籍;而秦焚书时埋藏起来,用六国文字(对于汉朝人来说是古文)记载的则是古文经。两汉的今古文之争共经历四次大争论,最终在东汉时趋于融合。第一次争论发生在汉哀帝时期,由刘歆建议立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四种古文经博士引起。哀帝令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此事,但诸博士不肯置对,以沉默表示反对。刘歆对此十分不满,写下移让太常博士书,加以指责。这引起了博士的愤恨,也导致一些信奉今文经的执政大臣的不满,大司空师丹奏刘歆“ 擅改典籍,非毁先帝所立 ”,结果以刘歆下放告终,古文经失败。第二次争论发生在东汉光武

4、帝建武四年,起因于尚书令韩歆上疏求立费氏易、左氏春秋博士。刘秀下令于云台举行辩论,今文经梁丘易博士范升与韩歆等相互辩难,竭力反对立此两经博士。其后,春秋左氏传学者陈元诣阙上疏,范升又与陈元相互辩难。这次争论的结果是古文经学派取得了部分胜利,光武帝选择了立左氏传博士。第三次争论发生在章帝时期。章帝即位后,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命古文经大师贾逵人讲,又命其选公羊春秋严、颜诸生高才二十人教以左氏。接着,章帝又命太学博士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四经于是通行于世。此次争论今文经学派并无有力反击,古文经学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第四次争论发生在桓、灵时期。今文经学大师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阐

5、发公羊微意,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以非难左氏、谷梁二传。与其同时的郑玄针锋相对,作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一一加以反驳,何休见而慨叹,自愧不如。今古文经的融合发生在东汉,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完成的。今古文经的第一次调和发生在章帝时期,章帝建初四年下令召开以讲议五经异同的白虎观会议,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成果写成白虎通一书,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经学的统一。其后,东汉的几位古文经大师,如贾逵、马融、许慎等,主张研古训通大义,其说渐渐盛行。许慎著五经异义一书,兼采今古文经学,企图对今古文经学进行改造,其为两派融合做出了努力。今古文经的改造、融合,最终是

6、由汉末经学大师郑玄完成的。郑玄“扩囊大典,网络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之长,并参合己意重新解说之。经过郑玄的改造,今古文经的界限消失了,经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总论,今古文经之争起于刘歆,中经白虎通的调解,趋于融合,最后至郑玄注经,两家的争论终于平息。4 【正确答案】 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止于宣德八年,共七次,历时二十余年,到达亚非许多国家。他之所以能在 15 世纪前期进行如此规模巨大的远航,是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的。背景:(1) 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船建造技术与航海技术大为提高,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为郑和的海外航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明朝

7、经过洪武年间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了永乐时代已经进入了极盛时期,国力雄厚,武力强大,库藏充实,为郑和的海外航行提供了物质条件。(3)明成祖即位以后,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并招致各国来朝。这种开放的政策才推动了郑和远航的出现。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将亚、非的广大海域连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2)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其后,亚非各国多遣使来华建交及进行贸易。(3)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到南洋去的人日渐增多,不少人侨居国外,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

8、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4)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费信著有星槎胜览、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经各国的情况,丰富了中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5 【正确答案】 甲午战争是 1894 年(甲午年)中日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对中、日、朝乃至亚洲局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中国来说,(1)甲午战争首先是一场灾难和耻辱。马关条约不仅规定清朝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还向日本赔款 2 亿两的巨额白银。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深刻影响了士人救亡图存的思想及心态。(2)甲午战争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

9、国力的孱弱,为了救亡图存,拯救民族危机,以戊戌维新为代表的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极力强调变法,甚至主张君主立宪,这是对洋务运动的继承和超越。(3)甲午战争也冲击了固有的思想学术观念,西学进一步得到译介,尤其是严复的天演论,将社会进化论引进中国,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思想切合了时局的紧迫性,在思想界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对于日本来说,(1)甲午战争首先大大提升了其国际政治地位。一个蕞尔小国,竟然出乎意料地打败了东亚历来的第一大国,并且彻底摧毁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这意味着日本已跃升为东亚霸主。(2)大大提升了其经济实力。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 2 亿两赔款,并赚取三千万两“赎辽费” ,为其经

10、济起飞获取了充足的资本。且清朝还被迫向日本开放内陆城市,免除部分税收。台湾岛的物产也刺激了其经济发展。(3)甲午战争让日本尝到了战争的甜头,也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战后日本以战争赔款为经费不断地扩充陆军和海军,为进一步争夺霸权而准备,为它日后参与二战、走向战争深渊做好了铺垫。对于朝鲜来说,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在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与日本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对于远东局势来说,日本一跃成为远东大国,改变了以往英国与俄国对立和争霸的格局,导致了 1902 年的英日联盟及 1904 年的日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也使列强在中国的斗争更形复

11、杂。三、论述题6 【正确答案】 由于各种原因,近 20 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其特点是:(1)去意识形态化。近 20 年来的近代史研究,已经大体上摆脱了革命史的范式,逐渐寻求客观、中立的学术研究。注重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而不是作意识形态化的宣传。(2)客观化。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强调分析、解释的研究范式,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近代史研究更加注重客观的史实,强调实证、考据,强调回到历史现场,基本上摒弃了宏观分析的叙述方式。(3)全面化。不再仅仅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如“ 冲击回应” 范式特别强调外来的冲击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视角,如研究中国近代史仅仅研究中国,而忽视了与近代

12、中国相关的东亚史及世界史。近 20 年的近代史研究渐趋全面化,归根结底这是由学术的不断积累、进步所推动的。(4)子学科百花齐放。政治史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突破,经济史、外交史、社会史、学术思想史等的茁壮成长,让近代史研究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5)时限的突破。不同于以往将近代史的下限定于 1919 年,近 20 年以来的近代史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将近代史的下限定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而大大扩展了近代史的研究领域。(6)注重海内外学术对话。大陆的近代史研究由于起步晚,一直在吸收、借鉴港台及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特别是旅美学人余英时、林毓生、张灏等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自 90 年代以来深刻影响了大陆学者对于近代史的重新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