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3940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 及答案与解析填空题1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的“三皇五帝”一般指的是_。2 魏晋之际的阮籍、嵇康等人被称为_。3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_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4 “汉三宫”指_。5 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是春节、_、中秋。6 洪吉童传谢氏南征记春香传是中古时期_国的著名国语小说。7 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著名诗人_的诺贝尔获奖作品。8 毕加索属于现代主义画派中的_。判断题9 成语“秦晋之好 ”中的“秦晋”指的是陕西和山西。(A)正确(B)错误10 燧人、伏羲、神农传说序列反映了中国原始先民由旧石器向新时期时代的转化过程。(

2、A)正确(B)错误11 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匈奴的关系。(A)正确(B)错误12 “世界、境界、刹那、心心相印、恍然大悟、现身说法” 等词语来源于道教。(A)正确(B)错误13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正确(B)错误14 处在古印度种姓制度最上层的是刹帝利。(A)正确(B)错误15 强调“清、静、和、寂” ,又具有趣味性的艺道是茶道。(A)正确(B)错误16 法国人保罗.高更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A)正确(B)错误17 人类科技史上鼎足而立的“三杰” 包括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A)正确(B)错误选择题18 中国的道教奉_为教主。 ( )(A

3、)孔子(B)老子(C)庄子(D)墨子19 “沉郁顿挫 ”是用来形容 _的艺术风格。 ( )(A)李白(B)李贺(C)杜牧(D)杜甫名词解释20 中国传统文化21 封禅22 变文23 察举24 世界四大宗教简答题25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民族个性。26 长城的特点和意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 答案与解析填空题1 【正确答案】 伏羲、神农、皇帝(三皇)和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 【正确答案】 “ 竹林七贤 ”【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3 【正确答案】 黄帝内经【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4 【正确答案】 长乐宫、

4、未央宫、建章宫【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5 【正确答案】 端午【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6 【正确答案】 朝鲜【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7 【正确答案】 泰戈尔【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8 【正确答案】 立体派【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判断题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燧人氏火的发现和利用;伏羲氏渔猎生活;神农氏农耕时代。【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源于佛教。【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

5、文化基础知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婆罗门。【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保罗.塞尚。【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选择题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名词解释20 【正确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 ,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主体是汉文化,但融合了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其精神内核是儒家思想,但又含有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

6、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1 【正确答案】 参照考点二之 1(1)。【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2 【正确答案】 变文是一种说唱艺术,它起于佛教的讲经宣传。佛教为了扩大影响,取民间说唱形式宣扬佛教故事而形成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并由寺院走向民间。变文内容有故事情节,演唱时讲究音律节拍,很受人们的欢迎,后来发展为宋元时的“诸宫调”。【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3 【正确答案】 就是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经过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举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官府的属吏和地方学校的学生。察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秀才”(才能优秀者

7、)、 “孝廉”(孝敬廉洁者)、明经(通晓经义者)。对被举荐的人员,朝廷有时也要进行考试,方法是由皇帝提出政治或经义方面的问题,称为“策问” ;然后把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由被举荐者抽选答对,称为“射策” 或“对策”。朝廷根据他们的成绩分配官职,如汉代的董仲舒是汉武帝察举的贤良方正之一,以古今治道对策被录用。察举除被荐之外,也可以自荐,如东方朔。【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4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犹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四大宗教。【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中国文学自始至终体现了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伟大精神。中国的上古神话中所描写的人物,都

8、是活跃于先民生活中的英雄,而不是像西方神话那些远离人群的天上神灵。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教民稼穑的神农氏、怒触不周山的共工、炼石补天的女娲、取箭射日的后羿以及与洪水搏斗的大禹等,其实都可能是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神力非凡的活动与创造,其实也就是先民改造自然环境的斗争和成果,他们的神格其实也就是人格力量的集中和体现。后来的诗词歌赋和戏曲小说,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命运,诗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拥抱人生,即使是浪漫主义诗人也不曾忘却世态,后来的小说家们也都以深刻的观察去揭露丑恶,张扬美好。中国文学自古强调教化功能,主张“文以载道” ,这是由于中国文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发展中一直离不开“修身、齐家、治

9、国、平天下” 的轨道,因而诗词文赋都成为政治教化的手段,作家们都通过著书立说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大多数以积极参与治乱的态度忧国忧民,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有在自己的理想受到挫折的时候才“独善其身” 。中国文学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文学无论是散文还是诗词戏曲,都是抒发情怀、表现意趣的。这与中国的其他艺术创作是一样的。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歌赋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喜欢利用简洁、含蓄、回环的语言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学特有的抒情传统。【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6 【正确答案】 长城是一个防御性的军事系统工程,它所反映的战略是防御性的

10、,而不是进攻性的。这是由中国封建社会封闭性的社会形态决定的。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只祈求封建统治的不断延续(即国祚长久、长治久安),满足于社会生产的自给自足,国家的对外战略基本上是一种封闭性的防御战略。“拒敌于国门之外”是这种战略的理论概括,万里长城就是这一战略的物质形态。长城是大一统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像万里长城这样宏伟艰巨的工程,单靠小农经济的分散意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它还必须依靠一种意志,这种意志既是统一的,又是专制的;既是强迫命令的,又是符合当时整体利益的。从秦始皇消灭六国开始,这种意志就在封建帝王的身上体现出来。它的明显特点是民众对帝王的绝对服从。这要求民众为帝王随时做

11、出最大的牺牲。没有这一点,长城的修建是不可能的。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力与智、灵与肉铸成的美的实体。当时修筑的规划和方法,至今都还是一个谜。长城是民族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见证。说长城的功能是防御外敌,其实在古代就是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防御北方游牧文化对中原农业文化的冲击和破坏。但历史上统治中原地区的民族,既有汉族,又有从北方南下的少数民族。历代修筑长城的十个王朝中,只有汉、隋、宋、明四个是汉族建立的王朝,其余六个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因此,历史上长城的修建不但表现了汉族统治者和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且表现了许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但是中原农业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之间的矛盾,而且是北方不同游牧文化之间的矛盾。矛盾和冲突的结果是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长城正是这一历史现象的见证。所以,万里长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