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453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ws 213-2001前言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传播,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达3.2%。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后,约有20写-3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400060%转为慢性肝炎,部分发展为肝硬化,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标准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道振、刘崇柏。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management of vir

2、al hepatitis CWS 213-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作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依据。2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须依据血清病原学的检查。2.飞急性丙型肝炎(黄疽型/无黄疽型)2.1.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血制品、人体成分治疗,或有血液透析史者,或与携带HCV者有性接触史,或携带HCV母亲所生的婴儿,或有不洁注射史。2门.2症状体征:近期出现明显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或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2.1.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3、)明显升高,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2.1.4血清胆红素大于17. 1 p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2.1.5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抗HCV的检测见附录A)和/或血清HCV的核搪核酸(HCV-RNA)阳性(抗HCV-RNA的检测见附录B)o2.1.6血清病原学检测排除现症甲、乙、戊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者。2.1.7肝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急性肝炎改变,肝组织HCV-RNA检测阳性。2.1.8病例分类疑似病例:(2.1.1)或(2.1.2加2.1.3加2. 1-6).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1-5)或(疑似病例加2. 1-7),同时伴有2.1.4者为黄疽型,无2.1.

4、4者为无黄疽型。2.2慢性丙型肝炎2.2.1流行病学资料:过去有输血、使用血制品和人体成分的治疗史,或性伴携带HCV,或与携带HCV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史者。2-2-2症状和体征:长期乏力,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肝脾肿大有触痛和叩击痛。2.2.3血清ALT升高或正常与升高反复波动持续半年以上。2.2.4排除现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2.5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2.2.6肝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肝炎特征或肝组织HCV-RNA检测阳性。2.2.7病例分类疑似病例:(2-2.3加2.2.1)或(2.2.3加2. 2-4),参考2.2.2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一11-23批准2002

5、-05-01实施WS 213-200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2.5或2.2-6.2.3重型丙型肝炎2.3.1亚急性重型2.3.1.1符合急性黄疽型肝炎(参照2.1)2.3.1.2起病10d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2.3.1.1.1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2.3.1.1.2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171 pmol/I,或每日升高值17. 1 pmol/I一者。2.3.1.1.3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2.3.1.1.4意识障碍(指肝性脑病)。2.3.1.2病例分类疑似病例:2.3.1.1加2.3.1.2(1)和(2)a确诊病例:疑

6、诊病例加2.3.1.2(3),参考2.3.1.2(4),2. 3.2慢性重型2.3-2.1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参照2-2).2.3-2.2具备2.3.1.2中各项。2.32.3病例分类疑诊病例:2.3.1.1加2.3.1.2(1)和(2),确诊病例:疑诊病例加2.3.1.2(3),参考2.3.1.2(4).3处理原则3,预防3.1.1严格执行国家献血法,实行国民义务献血。3.1.2加强血液制品及其他人体成分的管理。3.1.3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注射器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医疗器械和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制度。严格掌握使用血和血制品的指征。3.2治疗3.2.1休息急

7、性肝炎早期应注意休息,病情好转期或慢性期应注意动静结合,避免过度疲劳。3.2.2饮食食欲不振者应进食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慢性期适当高蛋白饮食。禁止饮酒。3.2.3药物治疗3.2-3.1急性肝炎.可选用西药或中草药治疗。3.2.3.2根据病情选用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比晚期好。3.2.3.3重型肝炎.应加强护理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低血糖)等综合措施,并加强综合

8、性支持疗法。WS 213-2001附录A(标准的附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对HCV抗体的检测已从一代试剂盒改进至二代三代,但目前阶段常用的为二代试剂。它除含有一代的C100-3抗原外,又增加了(,C,编码抗原,!七一代试剂阳性时期提前,同时也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常用的为酶标(EI,ASA)法,具体操作时仍应依据各试剂盒说明操作Al基本原理本方法采用基因工程重组丙肝病毒抗原包被聚苯乙烯珠或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或鼠抗人坛G抗体为示踪物,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IgG) oA2步骤参考试剂盒说明。附录B(提示的附录)多聚酶链法(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9、(HCV-RNA)PCR的基本原理是在体外模拟DNA聚合酶存在下的DNA复制过程,这一过程需以下条件原理要求有纯化的DNA单链或RNA模板与所需的特定寡核昔酸引物。需dNTP的酶反应底物耐热DNA聚合酶。曰干nZ几、.月.jl月.Jl月1.BB日B扩增DNA的长度是由两个寡核普酸引物所决定的,两端的引物必须与相对DNA或RNA的核昔酸互补。其操作过程包括热变性即用加热95(以上,使双链DNA分离,迅速退火,保持单链状态,加耐热DNA聚合酶(TAg DNA聚合酶)作用于底物在适度温度下进行DNA扩增,周而复始大约30个循环便可完成约10的扩增。变性温度多在97 C下加热5 mina退火温度多在5

10、5 C 1 m。使已分离的DNA单链与互补引物结合。引物延伸温度多为70 C 1-3 min, PCR是一项敏感的新技术,在扩增的过程中常出现错误.错误率约l%。故在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时应进行重复扩增,才能确定是否正确B2试剂B2.1引物:引物通常由基因保守区5端的15-26个碱A片段组成,注意引物中的核昔酸不要自身产生互补形成扩增过程中的浪费B2.2 dNTP包括dATP,dGTP,dCTI,和dTIT使用pH为8.3B2.3 1 o x Taq聚合酶。H3 PCR注意事项B3. 1DNADNA模板纯度要高,可在沸水浴中煮沸5 nun,众即通过Scphadex (s50柱.可得好的模板以保证P(R的成功。WS 213-2001B3.2退火温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引物的长度及序列中G+C的含量。B3.3延伸时间主要决定扩增产物的长短小于400饰,延伸30 s则可,小于400 by,可延长60 sB3. 4所用Eppendof管及加样头应用新的。B3. 5 Taq酶加量不要多,以免浪费和出现非特异性反应。B3.6 PCR如用RNA做模板,先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然后进行扩增。B3.7 PCR多用于科研,不宜在临床上做常规检测.使用时应多设阴阳对照,不完全与阴阳对照相符合的判为假阳性。B3. 8各厂家生产的PCR药盒均有详细的使用方法,应按说明书的操作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WS卫生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