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艺术硕士(MFA )全国联考广播电视艺术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填空题1 无线电广播诞生于( ) 年。(A)1904(B) 1905(C) 1906(D)19072 费森登是( ) 人。(A)加拿大(B)美国(C)英国(D)法国3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是( )广播公司建立的。(A)英国(B)美国(C)俄罗斯(D)中国4 电视诞生于( ) 年。(A)1906(B) 1916(C) 1926(D)19365 彩色电视诞生于( ) 年。(A)1936(B) 1948(C) 1953(D)19676 彩色电视诞生在( ) 。(A)美国(B)英国(C)中国(D)法国7 中国的广播事业开
2、始于( )。(A)20 世纪 10 年代(B) 20 世纪 20 年代(C) 20 世纪 30 年代(D)20 世纪 40 年代8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于( )年。(A)1906(B) 1916(C) 1926(D)19369 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 )。(A)北京广播电台(B)哈尔滨广播电台(C)上海广播电台(D)南京广播电台10 中国彩色电视的出现始于( )年。(A)1963(B) 1973(C) 1983(D)199311 ( )是电影、电视共有的艺术技巧。(A)声音(B)画面(C)声音与画面(D)声画结合的叙事抒情手段12 景别中( ) 常用来表现宏大的场面,显示气势、气氛。
3、(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13 轴线是指为了在活动画面组接时,保持同一场景中物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人物交流关系的合理,要求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 )以内。(A)75(B) 90(C) 180(D)36014 表现蒙太奇不包括( ) 。(A)积累蒙太奇(B)加速蒙太奇(C)重复蒙太奇(D)隐喻蒙太奇15 影视作为视听艺术,20 世纪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始于 20 年代;第二次是色彩加入屏幕,始于 50 年代;第三次是数字化多媒体制作,始于( )。(A)60 年代(B) 70 年代(C) 80 年代(D)90 年代16 广播剧的出现以( ) 年 1
4、 月 15 日英国伦敦广播电台播出的危险为标志。(A)1922(B) 1923(C) 1924(D)192517 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是( )。(A)一口菜饼子(B) 考场上的反修斗争(C) 杏花塘边(D)崇高的职责18 ( )作为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A)1954 年北京电视台(B) 1958 年北京电视台(C) 1964 年中央电视台(D)1978 年中央电视台19 以下元素中不属于电视画面三要素的是( )。(A)框架(B)影像(C)声音(D)构图20 下列作品( ) 属于电视单本剧。(A)凡人小事(B) 蹉跎岁月(C) 今夜有暴风雪(D)收租院二、多项选
5、择填空题21 广播电视按组合方式可以分为( )。(A)综合节目(B)直播节目(C)录播节目(D)专题节目(E)全面节目22 广播艺术是( ) 。(A)视听艺术(B)声音艺术(C)电声艺术(D)听觉艺术(E)造型艺术23 电视艺术是( ) 。(A)音像艺术(B)屏幕艺术(C)视听艺术(D)模拟艺术(E)环境艺术24 电视的时间从构成来看应该包括( ),是时间的复合形态。(A)现实时间(B)信号传送的时间(C)看电视的具体时间(D)心理时间(E)屏幕时间25 按表意功能,镜头剪辑一般分为( )两大类。(A)平行剪辑(B)叙事剪辑(C)表现剪辑(D)积累剪辑(E)屏幕剪辑三、论述题26 试谈“广播电
6、视文艺 ”与 “广播电视艺术”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27 简述电视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28 简述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29 简述视听语言30 如何认识影视文学改编?在职艺术硕士(MFA )全国联考广播电视艺术学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填空题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9
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二、多项选择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A,D【知识模
8、块】 广播电视学22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3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4 【正确答案】 A,D,E【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5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三、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1)两者的概念。广播电视文艺是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呈现的文艺形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理解,在广播电视上传播的一切文艺形态都属于广播电视文艺;狭义理解,专指具有广播电视艺术特性的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艺术则是指广播电视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综合运用传统的艺术手段,是兼具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元素的综合艺术。(2)两者的相互
9、联系。“广播电视文艺 ”与“广播电视艺术”都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产物,是广播电视媒介属性和艺术属性的共同体现,但是在具体的节目当中两个概念经常相互交融混合。因为广播电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广播电视文艺才能在媒体中呈现出各种形态;广播电视文艺是广播电视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3)两者的不同之处。广播电视文艺意味着广播电视作为媒介所传播的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艺术意味着广播电视作为载体所具备的艺术个性,包括非文艺节目中存在的广播电视的艺术个性。广义的广播电视文艺涵盖狭义的以广播电视艺术手段制作的节目。【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7 【正确答案】 电视和电影是姊妹艺术,它和电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是
10、相通的,人们将它们合称为影视艺术。此外,电视还有一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这就是:(1)电视画面。电视画面是电视叙事和造型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它指的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在电视的众多表现元素中,电视画面是最基本的,也是第一位的。作为一部能够以“电视”为名的视觉片,我们可以容忍它没有色彩,没有音乐,没有文字和解说,但绝对不能没有画面的存在。可以这样说,所谓的电视节目,就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唯独画面是不可或缺的,电视节目离开画面也就不复存在了。每个电视画面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意义,构成特定的画面词汇,但是这些意义的表现
11、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必须体现在画面之间的运动联系和相互关系之中。在一部完整的电视片中,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个孤立的画面来说明主题,而是需要通过多个画面之间关系的变化、组合、排序,产生出大于画面简单相加的整体意义。从这点上来说,每个画面除了表现自己个体特定的意义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前后画面甚至是电视片的整体画面产生联系,这样才能够最好地诠释画面在电视片当中的作用。(2)电视分镜头本。在电视剧本基础上,根据拍摄需要将其内容加以分切,以拍摄分场号、镜头号、各种提示,以原故事线索为依据改写而成的开拍前的“案头规划”,称为电视分镜头本。它主要根据电视分镜头的需要,将每个镜头的拍摄要点,各种声音指示,每
12、场戏、每个情节的各种联系,以更方便于工作、更有利于现场拍摄的提示性方式,列于纸上,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常用者一眼便可以感受到声画结构后的效果。分镜头本不仅对前期拍摄来说至关重要,对后期的声画结构、声音创作、画面剪辑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提示,又是依据。它为各类专门创作者提供想象空间,有利于创作者调动本专业的创作手段去实践各自的艺术构想。(3)电视美术。电视美术是通过应用美术设计的各种元素,通过美术领域中的各种表现形式,通过人工、电脑设计、AVID 非线性编辑、 SGI 工作站、虚拟演播室和 Kaydara Filmbox 角色动画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对电视节目中的场景、人物、服饰、道具以
13、及电视画面所需的特殊效果,进行符合节目创作意图和效果的前期、整体、后期的艺术创作和制作。这种创作和制作所用手段就是电视美术。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节目内容决定后,最早着手的工作是电视美术(包括选景、场景设计、道具设计、服装设计、人物造型、人物服饰及其整个创作基调、分镜头的设想等);在节目制作最后阶段,最后完成任务的还是美术工作(包括节目的后期特技处理、片头、片尾字幕等);节目播出前期的启动宣传也离不开美术(如栏目宣传片、节目预告)。由此,不难看出电视美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8 【正确答案】 (1)技术的发明与进步可能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基
14、本的动因。20 世纪上半叶,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实现声画传播,这种最初只是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技术却给 20 世纪后半叶人们的审美娱乐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从新闻信息的传播开始,而逐步发展到传播各种现成的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文学等等,为人们观赏这些艺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电视以其鲜明的声画合一的语言、以独特的时空综合的形式构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构成了人们新的审美娱乐的对象。这就是今天已后来居上且影响广泛的电视艺术。(2)就艺术创造的具体表达而言,电视艺术的创造确实表现出对于特定的技术手段和有表现力的声画符号的依赖。也就是说,电视作为
15、一种声画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基本的摄影、录音乃至编辑、制作等种种必要的设备和技术,甚至为了追求“逼真”的视听艺术的效果而需要讲究严格的技术规范、体现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艺术的追求本质上却不是僵硬的技术规范所能体现的,它必然还有着更多的情感和趣味的尺度和要求,而后者才是更为根本的。(3)就艺术创造的施受关系而言,电视传播途径与方式对于电视艺术创造有着明显的反馈与影响。播出时段和方式的安排之于电视节目内容的取向,信息消费的特征之于电视创作的价值取向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电视为了适应家庭主妇的收视需求,而专门推出以家庭情感伦理题材为主的“肥皂剧” ,以致影响广泛,使得肥
16、皂剧很快风靡全球。再比如,近年来,为了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安排在周末的休闲、娱乐及综艺节目更是以突出娱乐性、消遣性而呈一时之盛。这里,固然有着明显的传播技术方面的因素,然而,更明显的还是得之于对审美文化的规律的尊重。(4)就艺术的社会生产体制而言,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电视艺术的创造也明显地表现出类型化生产的特点。电视节目的定时、批量的制作,既在形态上带来了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和类型化,更在创作方法上形成一种操作化和程序化。然而,这种生产体制上的特点是否能够真正促进电视艺术的创造,还需要假以时日,靠实践来检验。总之,在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技术既延展了艺术的创造技能,却又不免遏制了艺术的思
17、维和想象;技术既扩大了艺术在大众传播环境里的活动范围,又主动地把大众日常生活引入艺术活动。就像丹尼尔.贝尔所说的,“过去,艺术是一种经验,现在,所有的经验都要成为艺术。”事实上,电视创作对技术的迷信势必造成对于艺术本性的扼杀,甚至以技术的眼光来抵消审美的判断,造成电视艺术本性的蜕变。【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29 【正确答案】 (1)视听语言,是在蒙太奇思维方式指导下由声画系统组成的直观的非线性立体语言,它以客观现实和观众心理为基础,以电视技术发展为依托,具有记录性和表现性,既能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与现实时空保持一致,又可以创造出非现实的美学时空;既有依赖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又可以物质性地创造出非
18、物质的世界。(2)电视通过视觉和听觉构成了电视语言的两大要素。电视视觉语言是指一切可以诉诸受众视觉的电视图像元素,包括色彩、景别、构图、字幕等元素。在电视语言中,视觉语言是第一位的,但离开了视觉感受,电视节目不可能真正地再现生活。在电视片中,声音元素往往对画面起阐述、引申和补充的作用。影视的画面、声音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同步合调;声画对位、相反相成;若即若离,平行分立。(3)声画同步:画面、声音关系处理的一种方式,是电视纪录片、电视艺术片、电视文艺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声画组合形式。通常是指画面中的影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同时进行、同时消失,两者如影随形,声画统一。声画同步给节目增加真
19、实感,是再现、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声画同步,广义上来说,包括对话、人声、自然声、环境音响、拟音效果、音乐旋律与画面大体一致。(4)声画对位:是音画同步的对立物。导演出于一种特定的艺术目的,有意识地造成画面与音乐、音响之间在节奏、情绪、气氛、格调、内容、速度、境界、倾向上的对立、相反、差异,达到相反相成、殊途同归,产生新的含义、内容和潜台词。这种对立的统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质,塑造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象。观众通过联想、想象、品味,达到对比、象征、隐喻、潜台词、讽刺的独特审美享受。(5)声画分离(立):声音和画面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离异。声音和声源不在一
20、个画面上,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声音往往以画外形式出现,有意识地造成画面和声音相互映照、互为主辅。若即若离的声画分立,通过观众的视听联想,使声画互为照应、衬托,变明离为暗合,变貌离为神合,达到形式上的分离状态与实质上的整体结构,达到合一的最佳效果。【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30 【正确答案】 文学名著的改编,实质上就是影视编导运用特定的视听语言对文学名著进行的一次新的解释。这种解释不是对其固有原意的求知和认同,不是把原著译成影视连环画,而是再创作,是渗透了改编者独特理念和情思的再创作。在我国每年生产的数量庞大的电视剧集里,出自文学名著改编的作品占据很大的比重。制片商和导演之所以热衷于改编,主要原因可
21、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小说是叙事性很强的一种文体,而且它凭借着作者想象的力量在叙事上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使之自然地成为影视剧关注和改编的对象。(2)名著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个性,对之进行载体转型,借助于成功作家犀利、独到的社会观察力、剖析力和强大的艺术建构力,容易获取价值上的成功。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可有效地保障剧作的质量,有助于影视文化品位的提升。(3)制片商们热衷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当然也有利用名著的普及效应和人们对改编效果的心理预期来扩大自身吸引力、扩大观众欣赏面,明显地增强其传播作用的目的,这是提高收视率的重要前提。但文学名著改编具有不可小视的局
22、限,对一部文学著作的改编就意味着一次冒险。(1)原著中人物形象已经定型,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形成了巨大的审美惯性。名著的艺术水准成为人们对改编作品的先天性期待值。(2)原著中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意识、伦理观念和审美情趣与现代人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这些问题把握不当就会造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失神、失形。(3)电视改编名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转换。对文字写作来说,更多的是对自身行为、自身心理的描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不存在一定要具备视像的效果;而音像写作的叙述语言就一定包含着色彩、光影和线条等特殊的时空性元素,就需要依靠画面来讲述故事。从文字写作到音像写作,从文字语言到视听语言,其
23、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因此改编具有不可小视的局限,犹如戴着镣铐跳舞,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动态的生动的形象体系,表现原著的精髓,又不可随心所欲,否则会被指责背离原著,减弱了艺术魅力,损伤了艺术形象。深入挖掘文学名著所固有的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努力克服文学名著中因历史时代和作者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种种局限,透过名著同现代观众对话,在名著中寻求到引发和启动现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震撼的内涵,是文学名著改编的首要原则。中央电视台对我国四大名著的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摒弃了原著中的消极意识和缺陷,相对来说是较为成功的。如三国演义摒弃了原著中的宿命、历史循环和封建迷信色彩,以及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缺陷;西游记削弱了原著中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和宗教意识,既忠实原著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保留其中的精粹成分,同时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期待,着眼于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知识模块】 广播电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