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84876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B)义和团运动(C)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D)曾国藩等领导的洋务运动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B)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D)在社

2、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使用“四个现代化” 的概念( )(A)七届二中全会上(B) 1949 年政协会议上(C)一届人大会议上(D)党的八大会议上4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5 综观国内外的局势,21 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 )(A)重要战略机遇期(B)有利时机(C)重要契机(D)重要机遇6 到 20 世纪末,我国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

3、越。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 )(A)划时代意义 (B)里程碑意义(C)重大意义(D)阶段性意义7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辩证否定观(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8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C)质变体现量变的结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9 孔子指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下列对 “和”与“ 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 )(A)“

4、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 “和” 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 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 “和” 是指矛盾的同一性,“ 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10 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1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A)起非从属性作用(B)有时不起作用(C)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D)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12 我国制定 2010 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

5、能性(D)现实性13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的是假象(D)表露于外部的是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是假象14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 )(A)客观事物(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6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

6、关系(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1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A)劳动过程(B)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实现过程18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9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20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21 在商品生产中,生

7、产资料的价值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值(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抽象劳动而增值(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22 个别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被称为( )(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资本积聚(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3 某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年内投入的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分别为 100 万美元、400万美元,剩余价值为 400 万美元,则该企业在该年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分别为( )(A)400、400(B) 400、80(C) 100、80(D)80、8024 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8、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25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劳动报酬(B)工人的劳动价格(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6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采取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D)内涵的生产和外延的生产27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问而实现的(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28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

9、动力和最高目标是( )(A)获得剩余价值(B)扩大资本主义积累(C)扩大再生产(D)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29 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30 某资本主义工厂的工人日工作时间为 8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 4 小时,月工资总额为 5 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剩余价值为( )(A)5 万元 (B) 10 万元(C) 30 万元(D) 60 万元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31 在 1956 年 4 月召开的中

10、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方针是( )(A)推陈出新(B)百花齐放(C)百家争鸣(D)古为今用32 19561976 年的 20 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 )(A)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原则(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C)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33 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3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 21 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

11、小康社会,这是因为( )(A)我国还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B)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C)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D)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5 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3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7 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12、表现为( )(A)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B)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不可缺少的补充(C)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理论基础(D)难以直接用实践检验的理论靠逻辑思维证明38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远不变的(C)实践最终一定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实践标准不具有相对性39 当客体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价值所具有的特征是(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4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A)自我完善的过程(B)直线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量变质变

13、相统一的过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41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42 下列关于辩证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B)在辩证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C)在辩证法的体系中,揭示了事物发展动力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D)在辩证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43 下列状态中表明事物处于量变过程的有( )(A)相持状态(B)平衡状态(C)静止状态(D)同一状态44 矛盾的

14、同一性表现为( )(A)双方相互依存,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B)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C)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双方相互渗透45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特点有( )(A)矛盾的斗争牲和同一性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斗争性具有绝对性或无条件性(C)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D)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46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对方有利的因素而使自己得到发展(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对立面转化(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47 现代进化论证明了人

15、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由猿到人的历程,体现了( )(A)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B)由猿到人的历程是非爆发式飞跃(C)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D)由猿到人是一个量变过程48 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9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有( )(A)可能性是指事物所孕育着的各种发展趋势(B)不可能也是一种可能(C)现存的一切都是现实的(D)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相互转化50 下列关于辩证思维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辩证思维方法是一种主观辩证法(B)从个别事实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属于归纳(C)从一般的原理出发

16、合乎规律地推导出个别结沦的思维方法是演绎(D)在思维中将对象分解为各个局部,再加以研究的方法就是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在大脑中重新组织起来,得到关于事物整体性认识的方法叫综合51 在辩证思维方法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要求有( )(A)逻辑的次序与历史事实的顺序必须完全一致(B)逻辑的顺序必须以历史的顺序为基础(C)逻辑是历史的抽象与概括(D)逻辑的顺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历史的顺序不一致52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一切事物的一切联系的总和(B)事物及其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C)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可以认识和利用的53 下列选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的有( )(A)意

17、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活动能改造客观世界(D)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54 在实际生活中,下列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55 导致人们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意识的原因有( )(A)生理的原因(B)阶级的原因(C)实践经验的原因(D)思维方式的原因56 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

18、明(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57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劳动者本人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本人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C)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58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5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 的对象是( )(A)劳动者的社会需要(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9、60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因此,正确答案是 C。选项A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选项B,是近代

20、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选项 D,洋务运动以“中体两用”为指导思想,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不带有资产阶级性质。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因此,正确答案是 D。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因此,正确答案是 C。选项 A,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选项 B,1949 年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人

21、民民主政府领导人。选项 D,1956 年把四个现代化任务列入了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目标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很好地衔接起来,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因此,正确答案是 B。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1 世纪的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正确答案是 A。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提前实

22、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因此,正确答案是 B。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解的基础上的,它认为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实质上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说对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既要批判又要继承,要利用它们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服务。所以,选项 A 正确。选项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23、,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故 B 不符合题意。选项 C,量变质变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选项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是说,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题干中并没有涉及选项 B、C 、D 的原理,故都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是 A。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

24、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所谓量变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为渐变。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谓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是

25、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为飞跃、突变或革命。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扩张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积累半步,就不能达到千里的目标;不积累小河流,就不能成为江

26、海。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质变的前提。所以,选项 B 正确。选项 A、C、D 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不是题干想要强调的,故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是 B。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是埘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君子和而不同”,“和”就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

27、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是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所以,选项 D 正确。选项 A、B、C 都没有准确把握“君子和而不同”的真正含义,故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是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来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否定之否定

28、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一般地说,在事物发展的总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事物发展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的名言中,已经来临

29、的冬天意指道路的曲折性,而其后的春天则是喻指前途的光明性。故选项 C 正确。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相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这里不是在强调冬天和春天的联系,而是讲春天来得不易。故选项 A 不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通过量变促成质变,从而促进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从冬天到春天不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故选项 B 不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

30、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质内容。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这里着重在强调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而不是揭示“春天”到来的动力问题,故选项 D 不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 1

31、叶 J 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所以,选项 C 正确。选项 A 不对,必然性在事物发腱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故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从属性作用。选项 B 的说法显然

32、错误。选项 D,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的是必然性,故 D 也不对。因此,正确答案是 C。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两,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并不是简单地、凝固地确认个别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综合,它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题干中所说的我同制定 2010 年远景规划目标就是根据观实际制定的,具有内在根据,也合乎必然性。所以足现实性的。故选项 D 正确。

33、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得到实现,所以它不是现实。可能性也不一定能变成现实性。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是对可能性的否定,是现实存在着的具有合理性的事物和现象。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的事物中,存在着有客观实际根据的可能性,目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趋向前进、上升和胜利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现实中还缺乏充分的依据,不具备实现的必要条件,在目前还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归根结底,这三种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有根本区别的,有着对立的一面,它们都不是现实性。故选项 A、B、C 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

34、。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决定客观事物具有各种表现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它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不过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事物的本质,而假象足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也是一种现象,也足客观的,也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能表现事物的本质,而在于它们分别从正面和反面来表现事物的本质,故选项 C 正确。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

35、的外部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只不过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故选项 A 错误。假象也是一种现象,也是客观的,也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同事,错觉属于主观的范畴。故选项 B 错误。真象和假象都属于事物的现象,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所以它们都是表露于事物外部的,只有本质才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故选项 D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存理性中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具体有理性具体(思维具体)和感性具体之分,理性具体不同于感性具体。理性具体是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经过思

36、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足对事物外存现象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从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理性具体的过程。由此可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思维抽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完成和深化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不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所以,选项 D 正确。选项 A、B、C 都不能作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因为人们正是在实践当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来达到理性认识的,要达到对具体事物的全面的、具体的认识,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把对事物各方面的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关于统一

37、的事物整体的认识,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具体中再现出来,故 A、B 、C 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是 D。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用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38、因此,正确答案是 B。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人身自由。所以,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 D。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

39、的生产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选项 A,劳动过程是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选项 C,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选项 D,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正确答案是 B。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

40、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因此,正确答案是 B。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增值平均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力,通常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失业和半失业的劳动力。过剩人口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特定的经济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积累的杠杆。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总额中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相对减少,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并且随着资本总额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虽然

41、随着资本总额的增长,可变资本部分即并入总资本中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劳动力的供给却在日益增加。其结果是,劳动力供过于求,使一部分工人相对于资本增值的平均需要来说成为“过剩人口”,即相对过剩人口。因此,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结果。因此,这种过剩人口并不是社会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值所需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选项 A,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

42、构成。选项 B,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选项 D 的表述不准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C。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土地、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同时,工人也把一定量的劳动加入新产品,创造出新价值。新价值的创造和原有价值的转移过程,是同一劳动引起的两种不同结果。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值的保存或转移,都是劳动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商品生

43、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选项 A,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选项 C,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选项 D,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

44、的。因此,正确答案是 B。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出 =出v,在该公式中,出 为剩余价值率,出为剩余价值,v 为可变资本。出 =400100,即剩余价值率为 400。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p=出(C+v) ,在该公式中,出为剩余价值,C 为不变资本,v 为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是 80。因此,正确答案是 B。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资本垫支,说明不变资本发生了变化,从而资本的价值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

45、比例,叫做资本技术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因此,正确答案是 B。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 D。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

46、的生产。选项 B,超额剩余价值本质上和相对剩余价值是一样的。选项 C,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选项 D 是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都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实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选项 A,个别资本家是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选项 B,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都会力图追求超额剩余

47、价值。选项 C,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可以暂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此,正确答案是 D。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选项 B,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选项 C,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选项 D,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因此,正确答案是 A。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工人

48、劳动强度的方法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利润是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而获得的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因此,正确答案是 A。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出 =出v,在该公式中,出 为剩余价值率,出为剩余价值,v 为可变资本。出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出 =44100 =100。出=t ,出=5100=5(万元) 。因此,正确答案是 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

49、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3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领导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造。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1956 年 4 月28 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总结发言,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因此,正确答案是 BC。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存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造。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中,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