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5127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06 年第 3 题)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 (2015 年第 2 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 (2011 年第 2 题)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4 (2009 年第 3 题) 近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 ,又有 “血肉”。人类社会

3、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 骨骼” 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5 (2009 年第 4 题)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6

4、(2008 年第 4 题)“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 化自然界的文化的 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7 (2007 年第 4 题) 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

5、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8 (2006 年第 4 题)“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9 (2015 年第 3 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6、。企业在“ 机器换人 ”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10 (2014 年第 3 题)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为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劳动补偿(D)增殖补偿11 (2013 年第 3 题)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7、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12 (2013 年第 4 题) 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 15 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50(B) 75(C) 100(D)12513 (2012 年第 3 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14 (2012

8、年第 4 题)2011 年 9 月以来美国爆发的“ 占领华尔街” 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 99” 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15 (2011 年第 3 题)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16 (2010 年第 4

9、 题)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2011 年第 17 题)1971 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 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 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 ”。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

10、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 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18 (2009 年第 20 题) 华罗庚生前曾说:“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

11、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19 (2008 年第 18 题)19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20 (2015 年第 19 题) 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A)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

12、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21 (2014 年第 18 题) 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 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A)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B)杰出个人决

13、定历史发展的走向(C)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22 (2013 年第 18 题)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3 (2012 年第 18 题)2011 年 4 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 10 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

14、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24 (2010 年第 18 题)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 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

15、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5 (2009 年第 19 题)“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26 (2008 年第 17 题) 下边这

16、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27 (2007 年第 20 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 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8 (2013 年第 34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

17、畅销书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 1967 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 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

18、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 年 3 月 16 日)材料 2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 摘得了素有 “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 年度“国际红点奖 ”概念设计类奖。在她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

19、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她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她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进发想到“醒目药瓶” 这个点子。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到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 呢?她坦言,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瓶本身带来额外的成

20、本,推广起来很容易,使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这位研究生说她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 。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 主席 Peter Zec 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 年 3 月 17 日)(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29 (2010 年第 34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早年,梅兰芳与人

21、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

22、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 把险些

23、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 “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30 (2008 年第 34 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 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 的医生感慨道:“ 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 50 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

24、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 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 4 个孩子的妈妈”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

25、人。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31 (2007 年第 34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 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 合理想象 ”:“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

26、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个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 ,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 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能说出他的名

27、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 “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 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32 (2006 年第 34 题)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 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 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

28、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 “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 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

29、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 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并举一例说明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历史的本质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所以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认识路线与“群众一领导

30、一群众”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领导者提出的主意办法,究竟对不对、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身处实践活动第一线的人民群众最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最有发言权他们所提供的信息的可信度也更高。这种在人的亲身实践中直接获得的经验即实践经验就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人的经验虽然对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代替实践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A 表述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作为具体的认识主体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来说,两者都是必要的,很难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故排除 B。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

31、现象,故排除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具有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体现在,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

32、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A 、B 、C、D 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但只有 D 是其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组成部分。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还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

33、社会的物质性。所以正确答案是 D,B、C 不符合题干要求。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既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也包括“思想的社会关系”,不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所以A 也不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分析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骨骼系统的生产关系完全用生产关系来说明该社会形态的构成和发展。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作是生产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人们在实践和交往活动所结成的生产关系,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由生产关系所派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血肉系统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一定

34、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便是社会形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文化由人所创造,人所创造的文化

35、反过来又培育和塑造人这是文化的首要功能。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但对文化的作用和功能要有科学的理解不能绝对化。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但不能说文化构成了人的本质。构成人的本质的是物质生产基础上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故排除 B;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但不能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历史进步的源泉,故排除 C、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意识形态在反映或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身

36、发展的特殊规律或功能,主要表现有: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的同步性、历史继承性、相互作用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性。本题运用列宁的一段名言,说明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不同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意识形态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故正确答案是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 A 不正确。本题材料并没有反映出 “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也没有说明“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D 应予以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

37、因为: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为人们得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题干中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改变,

38、进而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可直接选出 A。B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虽然企业采取“机器换人”政策,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故不正确,不选。C 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故不选。D 更多社会平均利润的获得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与题干中“机器换人”无关,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

39、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替换。因为劳动补偿和增殖补偿不属于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故不选 C 和 D;因为工厂拥有产品,不涉及实物补偿的问题,故不选 A;又因为产品积压。无法完成商品交换,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

40、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本题中的商品是上衣,供人穿是上衣的用途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因此 A 正确。上衣是否起着价值的作用,要看它有没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题干中明显未涉及故 B 错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但上衣价值,故 C 错误。个人所穿上衣未必一定是社会劳动的结果也

41、可以是私人劳动的成果,故 D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预付资本=100 万=c+v,资本有机构成 c:v=4:1,因而,可变资本v=20 万,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即剩余价值 m=15 万,那么剩余价值率m=1520=75。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B 正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工资

42、并没有包含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C、D 明显错误。预付资本是由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构成,A 认为工资是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的观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资本积累的结果,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工人贫困的积累。“占领华尔街”就是这一矛盾极端尖锐化的表现。B、D 是表面现象:生产社会化并不会必然造成劳资之间的冲突,A 也错误。最佳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43、】 D【试题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述到货币产生之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相互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中完成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表现为商品一货币一商品也是通常所说的买与卖两个过程。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 D。B 、C 则因其表述不当而不能成立。至于 A 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属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论题:本题只是分析商品经济中的

44、矛盾,还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故可以排除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任何一个资本家,在开始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都必须首先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的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货币才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在运动中要发生价值增殖,资本家就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

45、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的理论支点有:一是坚持唯物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二是坚持辩证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过程,认为认识是能动反映并表现为一个过程;三是坚持实践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四是坚持唯物

46、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根据材料描述本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本质观点的两个基本要求即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和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要。这恰恰是马克思认识论的两大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的具体体现。本题的 C 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孤立地看问题;本题的D 并不是直观反映,直观反映是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特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个人价值内在地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作为主体,体现自我价值,表现为自我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人又作为

47、客体,体现社会价值,表现为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的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A、B 正确。二者不是归宿的问题,是永远相得益彰的,因而 C 错误。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48、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认识论中,与认识和实践这一基本关系相联系但又区别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亲身体验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种形态、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不可缺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要发展到理性认识。与此同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ABD 符合题目要求而 C 强调的只是理性认识对于感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要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历史人物是指在社

49、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杰出人物。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历史人物及其作用都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依据以上原理,A 、B 、D 正确。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故 C 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在历史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一定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CD。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