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随着北京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据卫生部门统计,20102015 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了 56。全市新发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2015 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率达 48910 万,亦居“众癌之首” 。这一事实说明( )(A)应当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B)人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D)人类与自然是彼此对抗的2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
2、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 恩格斯说:“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对恩格斯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都不存在(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世界是以往过程的总结(D)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
3、变的事物4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 这一观点是 ( )(A)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B)对历史和逻辑的关系的错位(C)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5 “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这句话反映出( )(A)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B)认识的反复性和发展性(C)真理的无条件性(D)真理的无限发展性6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A)是否承认人民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7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8 邓小平同志指出:“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这是指 ( )(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C)改革是解决所有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D)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质变9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
5、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0 马克思指出:“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B)商品生产者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C)一切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不一定有价值(D)一切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1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2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
6、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增殖补偿(D)劳动补偿1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14 列宁指出:“ 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
7、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这里强调的是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的是( )(A)要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B)要与空想社会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划清界限(C)要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对未来社会作详尽的描绘(D)要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那种制造“终极真理” 的做法,他们从不构造封闭的理论体系,也反对人们把他们的理论教义化、公式化和凝固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972 年版序言中肯定
8、,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体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话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C)马克思主义是无法超越的(D)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6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包括 ( )(A)实践既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17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B)规定事物向自己的
9、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C)使矛盾双方都发生变化(D)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8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副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华
10、佗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 )(A)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B)要善于找到事物发生背后的原因(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把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认识客体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20 “在这里千万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的这
11、一论述表明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C)实践不能检验的真理可以由逻辑证明来检验(D)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21 1918 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
12、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23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资本主义宪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包括( )(A)私有制原则(B) “主权在民” 原则(C)分权与制衡原则(D)人权原则2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有( )(A)
1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C)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D)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B)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C)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6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 )(A)在发
14、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B)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在政治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D)在文化方面,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包容性政策27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因为( )(A)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B)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阶级的消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
15、卷 1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所以 B 项首先被排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题于内容反映的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而不是对抗,故A 项符合题干要求,D 项被排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C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材
16、料主要是讲通过对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能够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甚至可以研发药物治疗疾病。这说明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且利用规律为人们服务。B 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 、D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和“过程论”的观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世界的现实性,A 项错误。由于题干并未涉及普遍联系, B 项排除。C 项同样没有强调事物的发展,排除。D 项符合这一辩证法思想的表述。因此,正确答案
17、为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与观点。“历史是逻辑的基础”,指逻辑是对历史的反映,而“逻辑是历史的修正”,指逻辑反映的是历史的必然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又称绝对真理) 是指:一方面,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题目中“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18、,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必然承认绝对真理,题目中“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包含这个意思。真理的相对性(又称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从广度、深度及进程上都是有待发展的,题目中“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反映真理的相对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中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延伸到社会历史领域中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
19、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理解。关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二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此题是说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对整个社会发展起作用。这就决定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是由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先进与落后所决定的。所以,题目所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A、B、c 项都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
20、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的知识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坚持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是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改革不是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质变,也不是解决所有矛盾的途径。A 、C 、D 三项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前提下,也承认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势造英雄,在一定的时势下历史人物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题干肯定了伟大人物的作用,属于唯物史观,B
21、 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任何商品对商品所有者而言都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否则,商品所有者就不会把它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他的商品仅对别人(消费者)有使用价值。所以,马克思指出:“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就商品本身而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这是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同一商品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只具有这样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从而是交换手段,也
22、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只拥有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将它让渡给消费者;但对商品的消费者而言,他通过购买商品从而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从形式上看,工人付出劳动,资本家付出工资,好像是资本家的货币与劳动的交换。这样不但抹杀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差别,也抹杀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差别。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
23、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价值补偿,也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能够通过商品的出售加以实现,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预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其二为实物补偿,也就是如何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资本再生产若想顺利进行,必须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首先,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价值补偿,资本家才能有货币资本去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而开始新的生产过程。其次,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实物补偿,资本家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
24、和工人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资料。题干中指出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这说明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竞争原则,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政府对经济活动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尤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发展与强化。国家对经
25、济的干预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国有经济成分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并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干预和调节活动,对于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持社会安定,有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它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也不可能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为资产阶级的总代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或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D 两项把资本主
26、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可能实现的作用误认为它的实质,C 项则把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危机的缓解和延后当作对经济危机的消除,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其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27、;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此题是选非题,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题干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C 项认为,马克思主义无法超越,实际上就是题干所说的 “终极真理”论,说法错误,应予排除。D 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在题干中没有反映出来,也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28、 本题考查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于社会历史来说,人是主体,而人的对象性活动所指向的存在则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实践是人的活动,是人与世界的中介,人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所以实践不是历史的主体,也不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社会生活的内容、现实基础和存在方式。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它有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
29、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的作用体现在: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其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其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正确答案为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倪寻和李延表面上都是头痛,但华佗从现象中发现了两者本质上的问题,对症下药,治好了他们的疾病。所以,A 项正确。华佗治病方式也体现了
30、因果关系,即透过两人得病的相同结果,找到了各自发病的原因,因而能治好他们的病。B 项符合题干要求。华佗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了解决不同矛盾问题的方法,因此 C 项也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没有涉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排除 D 项。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内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形成的认识、价值、审美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
31、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由以后的实践做出裁决。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者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需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根据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判断 C、D 项说法错误;A、B 项是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32、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固定充当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尺度。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支付手段是指在赊销赊购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作用。题干中马寅初讲的故事: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订房,店主立刻用书生支付的十两银子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体现了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
33、支付手段的职能。书生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体现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而 D 项不选,因为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题干中的故事未体现此职能。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延长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劳动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
34、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宪法所依据的核心原则包括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
35、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垄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了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做局部的调整和变革,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危机的发展和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已经根本难以应付,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借助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应对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
36、义产生。为了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为了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也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
37、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可能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也不会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对包含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及地区在内的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以粗放式发展为主
38、实现经济增长。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等。D 项并非苏联模式的特征,而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所以被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衰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